一、概述7 }+ w2 p% Z* h$ Y" Q$ ~7 A0 B
(一)结构方面:由二个明显的相对完整而独立的不同段成,即呈示的第一部分和发展、结束的第二部分。如:: J9 c1 N% P9 c+ Y8 f
A B或A BA 当第二部分后半段反复第一部分中的乐段时,叫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关系时,则称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5 S! f7 U$ |( r1 G% H; H(二)形象方面:单一形象的展开或不同形象的对比。( x! A, f( v% P+ p; S* e
(三)终止方面:一般情况下,段落以全终止结束。
! y# q* y; M* r4 [/ q/ y* J(四)音乐材料方面:两个段落的开始部分截然不同,形成非重复 ^- ?- T9 [- r/ C, u
关系,强调对比因素。9 D( s6 v5 c0 f
(五)调性方面:
) m) [4 x Y2 m0 h2 ]6 U" g第 一 部 分 A 第 二 部 分 B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稳定8 g6 I4 c9 P, }4 z3 {
不稳定
) h4 O1 y$ | j7 Z- _1 d& I(六)重复方面9 C2 |! x4 R" ~( V l" q
单二部曲式两个部分常自身反复或其中一个部分反复,强调了段落之间的 独立性。 二部曲式由两个段落构成,它们在情绪、旋律形态、调性、和声等方面的不同,形成对比,可用 图式:A+B表示。我们熟悉的刘炽创作的歌曲《我的祖国》就是单二部曲式,它的第一部分是旋律婉转抒情的领唱,带有叙述性,第二部分是颂歌般的情绪热烈的合唱,达到了全曲的高潮,两个段落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是完整和谐的。
9 L# z* d" n+ t4 ^) j9 a谱例一:《我的祖国》, O9 C5 ?9 `8 p+ I
曲例一:《我的祖国》 2’30” , v& _: L3 `. B; Y+ k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也是A+B结构的。
3 c2 b0 S1 H/ }5 \4 b% Q2 r. ]在音乐上,作曲家将歌词处理为四个乐句,旋律优美绵长,有些忧伤,表现了姑娘的期盼之情。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在a小调上。第二部分转到了明亮的A大调上,这一段没有歌词,只是用母音"啊"来唱,情绪变得稍稍活跃,句法也比较自由,作曲家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少女的形象,又让我们联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时刻。这两部分整个重复了一遍。. z0 [9 | Z9 y! ^7 Q9 Z
B段仍然是用母音"啊"来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后还有一个器乐的尾声。
. P! I7 x" Y8 c全曲的结构是:1 a% G0 R8 h) l& q6 H
引子 ||: A B :|| 尾声 谱例二: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 O, E) o, |: ~, ^3 A) O A部(仅开头部分):" f: A- S. E: O: q1 h/ s* H
B部(仅开头部分):( ?7 t& X- o; y# N7 J4 p
这首曲子中A和B的素材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两个部分形成了大幅度的对比,但作曲家为了使全曲有完满的收束和呼应,有内在的统一感,用器乐尾声再现了引子素材。
" s1 T7 y! O. ~' i! Q 曲例二: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录音为器乐版本,不带重复)3’06” ) `6 i: @4 g9 R3 ^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各种曲式的基本原则,这里选用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例子。事实上,音乐创作是自由多样的,作曲家们总会在基本原则的范围内作出自己的创新。
9 a$ h4 ]: z. b0 H4 K6 C 二、单二部曲式的结构类型+ O) a2 g2 G2 X! | ?; r& n, }
(一)有再现的单二部曲4 X6 j/ l. v1 g2 r7 u
图式: A B 或 A B
2 c% T/ S: G) @9 _ a + b c + a (b、b') a + a' b + a'(a")
! y6 u$ s9 w! N, m' o/ ^5 Q% s 从上图可看出,再现二部曲式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各包含两个小的部分(小写字母),我们称之为素材或者乐句。第一个图式中的A部包括a、b两个乐句,表明它们是不同的素材。B部的c是第三个素材,之后的a'表示再现了A部的第一个素材(a' 意味着它是带有变化的,a"是再次变化的形式)。有时候B部是将A部中的b加以再现。. s$ a1 O; f+ M2 {$ c
第二个图式A部的两个乐句是同一材料的带变化的重复,B部出现了不同的材料c,之后再现了A部的第二个乐句。. K/ ]; E! H& v3 q! }8 ~
我们来看实例。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器乐曲,它的主题旋律曲折婉转,其本身是带再现二部曲式(其结构见上面左边图式)。
a5 ]! A" k8 O) H0 [7 X8 b4 ]$ {谱例三:《瑶族舞曲》主题0 F8 X2 \. Z# P* Z
, Q9 J+ a" G. F+ g! ~: ]2 z4 Z, ` 曲例三:《瑶族舞曲》主题 0’49”
1 b+ i# `; ^4 ^ 第一行是图式A部的a,第二行是b,它们是不同的素材。第三行是B部的c,第四行是b',即带有变化的再现b。
# H1 N1 S% e6 k再举个例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摇篮曲》。它的格式是右边的图例。
7 i, [1 T* P1 W5 E" O谱例四:舒伯特歌曲《摇篮曲》 6 a- H; s* K/ w# M% g
- H9 G, P' m" `" n0 R6 |
曲例四:舒伯特歌曲《摇篮曲》1’17”
% R( z* ~ v! Q2 Z$ T/ u 第一行(A部)前两小节是第一乐句a,后两小节是a的变化重复,标记为a'。第二行(B部)前两小节是新材料,标为b,后两小节与A部的a'完全相同。
* h9 Q2 I) S7 X9 J# N s& a这里所举的例子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带再现二部曲式尽管有基本的原则--第二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一半--但其内在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 H* ^! d; j& d: F+ L( y3 Q(二)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X( G/ J$ M+ ^/ _
第一部分:A 和有再现的单二部曲相同。, d2 Q# P3 j4 m( l4 Y
第二部分:B 没有中间部分和再现部分,出现完整而独立的新旋律。在调式、调性、和声、节拍、速度等方面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常以不同形象的对比为典型。6 W7 y) u5 }0 C2 p, E& H
谱例四: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歌《红星歌》
* ~- L6 j5 Q }* |* ` C0 m红星歌 1=D 2/4 邬大为、魏宝贵词 傅庚辰 曲 曲例四: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歌《红星歌》 2’49”2 g) {+ B) M& M" ?$ ?* M
三、单二部曲式与一部曲式的比较 单二部曲式是一部曲式的发展。某些非重复的双句或四句体乐段,已具有 单二部曲式的萌芽。当单二部曲式的各部分是双句组成时,容易与非重复的双句或四句体乐段相混。 可根据以下原则划分: | 单二部曲式 | 一部曲式 | 结构 | 两个独立的段落组成 | 一个独立的段落组成 | 终止 | 两个全终止 | 一个全终止 | 形象 | 单一形象的展开或不同形象的对比 | 单一形象 | 中部对比 | 稍大 | 较小 | 段落反复 | 常形成自身反复 | 不反复或从头至尾反复
1 L! p& w/ C( { L; [# a |
四、单二部曲式的应用范围 单二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前奏曲、歌曲、舞曲等);也可作为大型曲式的一个部分(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主题、歌曲主题,甚至奏鸣曲式的主题)。 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器乐作品多见,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声乐作品多见,作为独立作品,带引子是典型现象。 7 l" F6 V# @, G& w; Y0 t8 P,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