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怎样进行自然声区的发声练习?
/ P7 ]; N' [/ O0 M( S# _1、首先以韵母母音的发声来体会各共鸣部位的感觉,以声母发声来体会发声动作部位的控制性。在这基础,进行谐和共鸣的控制和韵母的练声。练声中特别要强调自然,最好先用下行音阶练习,因为下行音阶一般比上行音阶容易唱。
: C( F Y) h* D9 ]2、在完成上条的练习基础上,应从音阶变化上着手,仍以唱韵母母音为主。多进行音阶变化的练习,能够增强音准观念、音符变化的控制能力,以及发声的音乐规律。
4 |( U( \5 s9 s z3、在音阶变化的基本练习,进行自然声区中各方面的发声功能的练习。例如音量方面的渐强、渐弱、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等发声练习,在发声方面的重音、跳音、快速练习、慢速练习等发声练习。通过对自然声区的这些多方面的练习,可以掌握发声的一般规律,并熟悉一些基本技巧的发声。 [( N' w- B& D4 q! S- V8 ]
总之,在进行自然声区的发声练习中要注意歌唱发声的功能性锻炼。无论是运气、发声、咬字方面的基本动作,还是音量、音符、共鸣结构方面的基本技巧,都应在自然声区的音阶练习中予以熟练。在自然声区的练习中着重进行一些功能性的锻炼,争取达到自然、自如、自由的境界。
0 v) n8 [- V, Y$ \5 D2 K5 n4 Y
+ D' l6 N2 X7 N* @$ n# N十二、如何处理歌唱的咬字?
. z) k. B5 D; S+ c( i7 W7 Y在歌曲演唱中,对咬字的要求也不同。为了能确切地表现歌曲内容,应注意对歌曲咬字的处理。咬字的处理,包括咬字的力度、速度、情绪及重点等方面。只有在歌唱中正确地处理咬字,才能把歌曲表现的更好。3 Q0 T& C- |* P& K5 S( x
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谈关于歌唱咬字的处理。' r* ]! X7 x# ]" n! J! y7 z: B
1、速度:在歌曲演唱中,咬字的速度关系到艺术表现的效果。在演唱较快旋律的歌曲时,应保证声母的完成动作与韵母形成动作的较快速度,在较快的速度中完成咬字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把歌词唱得轻快流畅,而且歌词中的每个字都能清晰而饱满。
2 d8 \9 _3 v/ v2、力度:根据歌曲内容的不同,咬字在力度的处理是不同的。歌曲咬字的力度与发声的气息压力具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歌曲从内容表现出发,需要以较大的气息力度进行处理咬字。如:《嘎达梅林》在演唱中应以较大的力度处理咬字。这样既保持了歌唱咬字在气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歌词的稳定与准确,又达到了咬字在气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歌词的稳定与准确,又达到咬字扎实、有力、坚定的艺术效果。从而很好地表现了歌曲内容的坚定、有力的形象。 $ H4 i& B6 p; T
3、情绪:在歌唱咬字的过程中,联系情绪上的相应动作,并把情绪在形象中产生的因素贯注在咬字中,使歌唱的咬字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这就要求我们能很好地将感情融 合在咬字中。
: s/ G7 Q0 A9 n
$ h- I/ k) L6 X" T9 a6 T十三、怎样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 T1 V! T, V+ i- E
歌曲的艺术处理,必须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音乐节奏与旋律特点来决定。在歌曲主题的展开与音乐旋律的发展中,运用歌唱的运气、发声、咬字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来完成。歌曲表现手法的处理,必须严格地根据歌曲的意境、气氛、形象、情绪,以恰当的处理求得合理的效果。切不可凭主观的兴趣和意愿,不符合主题需要地将技巧乱运用,造成画蛇添足的现象,甚至影响歌曲的完整结构。 $ X1 z$ I6 y7 V. W
在曲调方面,必须在熟悉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理解由旋律和节奏形成的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音乐风格和情绪特征。明确曲谱与歌词融洽组合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三声区的音符与音域,技巧发声的安排,曲谱的高潮和重点,发声的音量及其强弱变化等等。使歌曲在演唱中表现出与其相应的风格特点,从而展示出歌曲的音乐效果。然后,在歌词的剖析和曲谱熟悉的基础上,进行运气方面的强弱音量、重音、顿音;发声方面的圆滑、果断、连续、停顿、共鸣效果的控制,咬字方面的语气、词调、速度、情绪等方面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从而取得唱歌表演艺术的完善。
7 ^* ?* D( k y3 a8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