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阅读:必须重视的用耳卫生
4 q4 r) }: t- L O6 X 耳机作为贴身物品之一,无 法避免的必须与肌体直接接触,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造成听力生理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器质性损伤,因此,用耳卫生万万忽视不得,想想那 些花大本钱积攒买来的各种音质神器,从此无福消受,打击不只是生理方面,就连内心都会唏嘘不已啊。
) |7 g [* Z- g! O! Q 长期大音量的伤害
0 A* U+ {6 j2 z$ {! O 年轻人喜欢佩戴随身听出街,而街头环境比较嘈杂,在这种环境里,很多人会习惯性的开大音量,试图用大音量盖住[遮蔽效应]环境噪声,久而久之, 听力会变得迟钝,音量会越开越大,听力损伤大部分都是在这种环境下造成的。如果长期在大于85分贝的声压下欣赏音乐,听力会永久性受损。网上有很多量化的 数据来说明大声压对听力的伤害,例如音量调至89分贝以上,每周收听5小时,5年后听力就可能永久性丧失,我们无法确定这种数据来源是否可靠,但有一点是 绝对可以肯定的,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极大。6 ^0 }/ b4 a& D
85分贝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与轿车的发动机噪声相当,重型车辆的噪声可以达到90分贝左右,嘈杂的酒吧、中餐馆、车站,噪声分贝也大于85分 贝,如果你听到这些噪声还不觉得吵闹时,你的听力已经受损了。如果在这种环境中,你还希望听音乐听得过瘾,你付出的代价就是听力受损。) A6 h2 O% V3 U, I* Q
为了避免错误使用导致伤害扩大化,有机构颁发了强制性标准。例如欧盟对随身听设备最大音量进行了约束,即最大音量[配合耳机],最大声音限制在 100分贝,但这依然挡不住年轻人疯狂无节制的大音量欣赏音乐,这个标准还有可能被修改,可能被修改为89分贝[欧盟规定的最大噪音限值]。另外,几乎所 有的随身听都有音量限制功能,主要防止用户不经意的无节制的放大音量。
1 L3 I1 L) J" S! F 熟悉耳机的朋友都知道,单单限制随身听是不够的,耳机也有灵敏度差异,灵敏度90和100分贝的耳机,在接受相同音源音量设置时,实际产生的声 音是不一样的,灵敏度高的输出声压高,因此不要机械的认为将随身听的输出上限控制住了就行。在某些地区,例如欧盟,也开始对耳机灵敏度进行限制,不允许它 发出太高声压,以彻底杜绝器材对人的伤害。9 A$ V$ g4 N4 D$ t6 y2 `5 U
说起大音量,一般都与耳机有关,音箱很难有机会开到非常大声使用,因为你的邻居会监督你,但并不表示音箱对听力的伤害为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Hi过了头,例如不要在舞厅中滞留时间过长,去影院观看电影也注意节制。
3 \8 `% Y) A8 x( r0 e S3 a 有人喜欢开玩笑,看到朋友听耳机听得入迷,一下扯掉他的耳机,或者他听不见说话,生气,也一下扯掉他的耳机,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尤其是使用入耳式耳机时。
3 E* f: x% i1 v, D2 U% p! e+ a4 ?
# M6 }5 R" w) `. ]% S 当入耳式耳机塞入耳道时,耳道内形成封闭腔体,耳机和鼓膜分别是这个腔体的两头。如果快速的拉扯耳机,腔体的体积会变大,气压变小,作用力最后会传递到鼓膜上,鼓膜是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这样的动作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器质伤害。
; F% z. p' v3 I6 U. t' g- U1 H1 v 因此切记,不要猛拉扯朋友的耳机。在人多的地方,也不要使用入耳式耳机,别人一个小的动作就可以造成拉扯,拉伤耳膜,例如耳机线绊到人家包上。
; f5 [* ~6 z4 @# p0 Q! a 如何判断听力受损% \& C) e9 D: l: S+ l, ^6 b: h
判断听力受损非常简单,如果你听别人说话已经觉得吃力,或者别人总是提醒你说话太大声了,这就是你的听力已经开始受损了。应该立刻停止使用耳机、音箱设备。短期的伤害还可逆,长期伤害后患无穷。% V/ _% F$ r6 H+ B1 Y# ~, T5 K" V( u
注意保持耳机清洁 H. q. N' J% h) l3 j
4 r, [# |1 c5 j 耳机耳垫直接与皮肤接触,它可能由布料、皮革等材质包裹,也就意味着汗液、油脂都可能渗入到耳垫上,可以对耳垫材质产生破坏之外,更重要的是滋生细菌,定期擦拭清理非常有必要,尤其绒布包裹的耳垫,更应该进行清洗,清洗的时候,你会发现水比你预期的脏得多。2 i6 N5 m# o" O; h
) n- D4 x5 g7 V6 { 如果对此不在意,很有可能在三角窝、耳垂前沟这样的位置诱发皮肤病。对于收来的二手耳机,最好更换耳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