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 Menu
查看: 30089|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 管乐合奏的概念 7

[复制链接]

1780

积分

2

听众

17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80
发表于 2009-7-2 14: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奏乐曲 - 给学生指挥4 e, F; n: U" ~1 R$ F
  指挥乐曲对于学生指挥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乐曲的练习以至于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指挥要做的已经不只是在乐团基本面向上的调整与修正,更是个从乐曲分析、决定练习方式、组合元素、诠释乃至于创造的巨大工程。一首乐曲从视谱、合奏练习到上台表演,可以说是前面所有文字集大成的展现(更何况有许多部分是本文所没有提到的),其复杂度和困难度可想而知;无怪乎有人说指挥是音乐表演中最困难的工作。在这个广大而学无止境的领域里,如同上一节内容的处理方式,底下的文字并不准备巨细靡遗的描述从演奏乐曲的训练到表演的所有过程(事实上,这样的过程恐怕有大于百分之八十无法经由文字传达,而必须经由实际实行过程中的思考、体验、接受批评以及修正来学习),只是把我个人觉得重要而可能被忽略的几个意见提出来和读者分享。
. M7 w% m7 o$ @% `& g% i. u  p) [. t" W' Z4 ^
  一个指挥拿到一首要练习或是演出的曲子,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谱。总谱的阅读除了一般演奏者要注意的所有面向之外,指挥更必须对乐曲作分析的功夫。分析乐曲是一门大学问,但对于一位学生指挥来说,我觉得至少底下的几样东西是一定要掌握到的。
1 r" O7 G! t1 r; }. S( L
# T! t8 X" G: h# M+ ]. J% i+ }  首先,要理出乐曲的结构。许多人一拿到总谱就一头栽下去做细部分析的功夫,但如果只这样做却忘了先「提纲挈领」的话,往往会落得见树不见林的后果。对乐曲结构的认知影响你对乐曲的表现方式甚巨,而对结构的掌握,更往往是音乐表现优劣的判准所在。( Q! Y# L4 M% V: |+ u  }! R
6 l2 V' x* l+ r6 S
  其次,请找出各种乐器间的关系:是对话、竞逐、合作、主从、还是其它?这样的厘清对于训练时的效率,还有演出的明晰度和音乐感的展现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 i. K( S8 q, W% m, e% C
- Q: o( R/ U, z; O% N+ L
  再来,在厘清关系的同时,你也必须找出各声部在音乐展现上所扮演的角色。各种乐器在曲子中时常扮演不同的角色(当然,同一种乐器可以在曲子的不同部分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整体来说,至少有两个部分是要被分析出来的:一个是使乐曲进行的「引擎」所在(这样的「引擎」往往是呈现稳定节奏的声部之所在),另外一个则是带领乐曲展现风味的旋律部分。这两部分决定了大部分的音乐流动感所在,对它们的适当掌握就如同稳稳的掌舵一般地称风破浪。
3 J5 c& Q* _" u7 A* _: _
3 ?& V9 a1 l4 W! [/ m2 X8 [4 y" m1 a  最后请记得,永远要不断的读总谱。当你对训练乐团的过程心慌、不知所措时,当你对音乐的展现毫无头绪时,当你有所体会时,永远要再回到总谱的阅读;这是让你进步、让乐团和音乐也随之进步的最好方法。至于对演奏曲的事先聆听,像是听演奏会或是听CD等并非是必须,如果你觉得有帮助,那当然为之无妨;但无论如何,聆听无法取代总谱阅读的重要性。5 S- \- e# H) n6 {9 _9 l/ E
* ?' X8 f8 u; o- F5 M0 G+ r9 ]
  在带领乐团练习曲子时,所有前文(特别是二~3段)提过的原则都要被注意和训练(合奏训练不是只存在于基本练习里,练曲子时的训练是更重要的)。除此之外,请特别注意底下几点:- ?6 B  ^6 H/ a3 p3 @2 v  g
, C! `3 A) q+ {
  第一,每个声部的平衡要被特别关注。要做到这点,请永远多花点时间去注意所有的第二、第三、第四部。这种情况在强铜管(小号、长号)及竖笛尤其明显;没有好的二三部的支撑,第一部永远无法演奏好听的主题旋律。
4 m* c( l/ P. X) U+ u7 e7 j
- N- {7 E9 y: c3 k* e  第二,要有好的音乐,请注意所有人演奏的音的形状。「小头大尾巴」的音形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出现(在西洋古典音乐演奏传统的范畴下)。「大头小尾巴」的音形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符合性格的音形表现方式。
, B" `1 t+ {7 M! S' k) ]/ R# i! k- \) |5 U) H0 m; C7 R
  第三,请特别盯紧乐曲中所有音值较长的音符(long notes)被演奏的方式。这样的音符常常会被不自觉地吹得太短、或是在其中加了不自然的起伏,而这些行为往往造成音乐流动性及正确性格的丧失,不可不慎!! S8 N4 X; V' ~3 P* b9 f8 k

6 d4 B" }8 U- G6 e  第四,所有乐句的开始及结束(对!特别是结束!)也要特别关照,不可以让演奏者草草开始、或着草草了结一个乐句。
: n. M) a! _  M) @+ b8 x7 O' ~/ M" ]( E& {
  第五,力度变化和速度变化是两回事。演奏者常会不自觉地在渐弱时减速、在渐强时加速,或是在减速时渐弱、加速时渐强(当然也有人会产生相反的情形)。需要指挥小心处理(注一)。
9 u+ v( Q4 y( @
; x/ w; A, h  x% F  第六,演奏长的圆滑线的旋律时速度常常会稍慢,这是音乐本身个性使然,不必太刻意矫正(因为这样的「矫正」常会让音乐失去性格)。但绝对不能因此而让速度变化太多,呈现出不自然的演奏(注二)。) D: [4 f1 E, c. o0 j3 g

. z" y' h' H. ^. o4 S9 @* M) e$ d  第七,音乐的性格里,下行的快速音群常是需要「推」,也就是带点渐强的。但这是「经常」而不是「总是」,如何表现为适当端视乐曲需求及指挥诠释方式而定。# c1 X! e1 F! x( a) X

- l6 y" E8 v7 W, x( Q3 J+ t  训练的过程里,如同你的指挥方式一般,「清楚」永远是第一要素。娴熟的指挥可以用最简单而清晰的文字以及身体动作修正团员的演出方式,有的指挥甚至可以只靠动作、不需语言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学生指挥却常常因为经验及信心的不足而用反复、抽象而不确定的文字去描述听到的问题以及想要团员修正的方向。其实,最好的指示往往是简单而明确的(像是「某某大声一点」、「小声一点」、「短一点」、「吹满一点」、「快一点」、「attack重一点」、「音色亮一点」……等等),我们在各种带团经验中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在辨别出问题所在之后,利用清楚而简单的文字甚至指挥的动作使团员的演奏能明确而轻易的依循某些方向去修正。至于抽象意味较重的语言,我并不认为不能或是不适宜使用,而是必须伴随或是在简单明确的指示之后为之。事实上,「想象」一直是音乐演奏和聆听经验里极重要的元素;带有想象意味的语言,对于音乐的表现,我认为其实不仅是必须,而且是充满创造空间的。更根本的说,我认为,好的演奏不可能不需要想象。
! N# K0 T- h( c1 M. f: d& w  N
/ H7 M% V( Z% Y2 {/ M' [- q  此外,学生指挥常常会因为要求及想法过于straightforward、或是因为听不出问题所在,而要求乐团重复练习某一乐段。这样的做法其实要谨慎使用。就算是为了培养默契或是使大家对曲子更熟悉,重复的练习往往会造成厌烦及分心,而这样的练习却常是效果不彰的。使效率提高的方式,除了学生指挥自己能力的提升之外,订定练习目标的练习方式(比如说,「铜管们这段的节奏要完全吹在一起」、「Alto Sax和法国号这几个音的长度要吹到一样」、「长笛和竖笛在这句要从pp一起平均的渐强,两个小节后到达ff的颠峰,然后再一起在六拍内平均的渐弱到p」……等等)往往可以使重复的练习某一乐段这样的情况变得具有目标性和检讨性而不致流于乏味和无趣。- R/ f. m6 ^8 T( B' J) C
, B3 I. B& j" F1 R
  最后要指出的是,当调整过各种团员可能有问题的部分之后,若演奏的音乐还是「怪怪的」的时候,请回到你自己身上,小心检讨自己的指挥方式是不是有问题。这往往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1 v* J8 j# @6 ~( @5 I: L' V1 p
) M0 z5 g3 J1 ?% G% X
  在指挥方式上,我想要提出几个特别需要去注意的元素。第一是「预备拍」:好的预备拍所带给团员的不只是速度及力度的指示,更是一种呼吸的空间、方式,以及默契的达成;好的预备拍可以创造出极其轻盈的开头,也可以摄人地展现出突发的极端狂暴。更重要的是,指挥给的所有的beat、所有的cue其实都拥有预备拍的作用。换言之,指挥其实是走在乐团的前面一点点的。怎么给预备拍?什么时候要给cue?该怎么给?要好好想想然后再试试看。第二是「呼吸」:指挥的呼吸(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呼吸,包括思考、口鼻、身体、表情、手势的表现都是其中的一部份)会直接影响音乐的韵律感及流动性。第三是「点和线条的分配协调运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出明显的拍点?要多强烈?点后的动作(左手或右手)是该静止、该弹开还是该松开?如果要松开要松多远松多久?弹开要弹到什么程度?打拍子时,什么情况下要以明显的线条为主?要使用什么样的线条?要多流动?需要打出每个拍点吗?……很多很多的问题都是要在实际应用之后不断好好思索并试验的。第四是「动和静的使用」:指挥的手需要一直动吗?要动多大?动多快?有时候缓慢的动或是静止不动是不是会更符合音乐感?……同样要好好想想。第五是「能量的蓄积和释放」:指挥是种放和收的艺术,肢体的展现其实也等同于能量的蓄积和释放。这种能量的控制对于团员的演奏有直接的驱力,当然也间接地带出了音乐的表现。最后,是「乐句」:如何用你的指挥方式去表现你的乐句?. Y, ?- w: t1 y" X% |( h

1 `# r' I- F6 \  a  初学的指挥者常在演奏曲子时有若干不适宜的表现。第一,常常有「打了就跑」的举动。这里说的是,指挥对某演奏者给了cue之后就不理他而去管其它的部分,这样常会让演奏者感觉冷淡、不温暖而会较不专注。所以,给了cue之后请继续照顾他之后的演奏一段时间。第二,「管太多了」。初学的指挥最大的困惑就是到底什么该给什么不用给,而常常会因为害怕忽略而什么都给。其实,这样只是增加令团员眼花撩乱的机会而已。判断该给哪些?怎么给?依靠的是对乐曲结构的分析、对乐器特性的掌握、以及对声部角色的了解。第三,「没有留一手」。指挥一定要留一手,也就是说,不能随意的到达你手的活动范围的极端、不能随意的用出身体或是头的动作、不能随意的蓄积或是释放极大的能量、不能随意的使用极端的手的重量、也不能随意的表现激烈的面部表情。留一手,为的是要在乐曲的真正高潮或重要处表现,而一首曲子的高潮只有极少数个而已。太早把该留一手的动作用掉,很快就黔驴技穷了。最后,「画地自限」。不要被打拍子这件事所局限;指挥不是节拍器,而是一种像牧羊人般的驱策者的角色。你要做的是指示,所有的动作都是对音乐感的指示;没人规定你一定要从头到尾一直打着拍子。多点思考,自由些。( ^/ Q. W7 F" L
7 l4 K1 `9 \7 Z/ m8 `" z5 N6 t) A8 _( t
  演出。舞台上,就是展现。灯光下,指挥是个舞者。你展现的是你的身体,是你的身体和音乐的沟通(别误解,这不代表你要激动地像只猴子般的乱跳);你的肢体摆动,就是团员们合奏的音乐。这一切像呼吸般的自然,并且同时保有沉思和激情。请别吝惜表现你的肢体。在音乐的表演里,你是全然自由的……- `/ h. W- r9 C, s0 L  e2 o
; G( A$ |' f" i0 |  y
% \, [: q- t4 e( n
注一:这里「小心处理」的意思是,有时候基于音乐本身自然的感觉,速度变化自然的会伴随力度变化,反之亦然;是否应该这样表现就有赖于指挥本身音乐感的判断了。7 s3 t& R3 v$ m* {! H  W
4 m+ I2 p% @/ e: y. W$ e* W6 F
注二:同样的,这里有赖于指挥本身音乐感的判断来决定如何是适当的速度变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