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73|回复: 7
收起左侧

[文学] 赵明诚爱李清照,李清照却只爱自己

[复制链接]

1416

积分

3

听众

17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16
发表于 2009-6-30 1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明诚爱李清照,李清照却只爱自己


李清照一直认为自己是深爱赵明诚的,但事实上,她只是爱自己。或者说,她表面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强主义者,而实际却是一个任性的,需要丈夫百般宠爱,对她百依百顺的娇蛮小女人。

女强男弱,相得益彰,若是一直处于和平年代,一切矛盾都会被掩盖,但是,他们遇到的是乱世。李清照嫁做人妇,在和平时期的赋闲时代,与赵明诚并驾齐驱,形成一种“女强男弱”但却很和谐、又很难得的妻唱夫和局面。

然而,赵明诚兵变逃跑后,这种和谐局面被彻底打破了,李清照没能很好展现一个真正的“女强”形象,做丈夫坚强的后盾,而是“伪女强”,说什么恨不得男儿身,讽刺丈夫——她把恨自己的国家软弱,加注到软弱的丈夫身上,和丈夫打起了冷战,并在后来有了乌江边的“至今思项羽”之绝句。

她是在控诉大宋竟无一男儿,却不巧,赵明诚也被算在其中。正是李清照这一首诗词,让本已为逃跑行为内疚的赵明诚更加惭愧,并最终郁郁病亡。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妻子,李清照并没有真正了解丈夫,至少,在赵明诚逃跑并被朝廷革职,天下共耻笑之时,赵明诚最需要的是李清照的安慰及开导。然而,李清照给他的却是和外界一样的冷漠与讽刺。

及至丈夫病亡,李清照才发现,她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爱,不是打击,不是恨铁不成钢,而是关怀,陪他,鼓励他东山再起。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01

公元1101年的一个雨天,一个少女依靠栏杆,看着窗外的芭蕉被雨水打湿。

这是她十八年来经常看的场景。她喜欢这样的雨,淅淅沥沥,有微微的凉风。她在这样的雨里读书,写诗,写词,听父亲谈论时事。父亲时而愤慨,时而大笑,她自己听着,自己想着。

可是最近,她多了一件事,就是想一个人。

她是李清照,那时候写词已经小有知名度,在某博上还有小几万的粉丝,每天催她更新词。

与词相比,她的家庭更让人羡慕,无数狗仔队都在打听。

通常说,家庭影响很大,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这兄弟是一个爱书的人,一方面是因为喜欢读书,他自幼刻苦,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进士。

稳妥妥的镀金,镀的还是纯金,因为他可以到处吹牛,我的老师叫苏东坡。这个牛,不是人人都能吹的,比中进士还让人欢喜。

后来他又娶了个同样是书香世家出身的女子为妻,岳父是昔日的状元。

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学霸家族。

李进士还有一个爱好,可能和现在很多人一样,那就是藏书,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在这样的家庭,李清照受到了严重的耳濡目染,很小就开始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每天晚上,别人家里在看肥皂剧,李家全门则坐在家里,每人一本书,仔细的翻阅。别人的孩子还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李清照已经能熟读四书五经;别的小孩在捏泥巴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开始与古人共鸣。



可见家庭的影响力,这就告诫了现在的很多家长,你天天做什么,孩子就会模仿什么。放下麻将,立地成佛。

在这样家庭熏陶下,李清照年少时就展现了极大的文学天赋。

那时候她家境富足,属于官二代,经常外出,写了很多诗词,流传很广,发出去很快就能上热搜。例如,《如梦令》中她写少女时代的开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引爆朋友圈。

可是才女只是才女,又不是玉女。古代人张口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还是只能早早的嫁人。

幸运的是,就在十八岁的时候,李清照碰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恰好,他也喜欢她。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李清照就记住了这个男人。这个面相清秀,谈吐有佳的男人,让李清照的心砰砰地跳。只要你心跳加速,脸变红,我们就有故事。

李清照更喜欢这个男人对她的痴情,他一心一意对李清照好。

男主角叫赵明诚,和李清照门当户对,也是一个官二代。那年他21岁,早就读过才女李清照的诗,对她也是朝朝暮暮。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就红了脸。

在所有狗血偶像剧中都有的第一次见面场景中,赵明诚在元宵灯会上,只看见李清照回眸一笑,就彻底沦陷。

孤岛有大海拥抱,银河有星辰相交,一见钟情就是无处可逃,只要看一眼,便是未来很多年的凝望。

红脸是心脏发烧的表现,心脏发烧是动心的感觉。赵明诚回家后就给父亲说了,非李家女不娶。这应该是赵明诚一生中做得最有男子气概的一件事了。

门当户对嘛!赵父也不是拘泥的人。很快,赵家便上门提亲,李清照不反感小赵这个追求者,加上小赵同学长得也一表人才,而且也有学问,羞答答地就同意了。

两个人就这样确定了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拍拖,古人拍拖马上就要结婚。不久,才子佳人就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02

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李清照是在溺爱中长大的,所以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性,加上自小饱读诗书,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自信之心爆棚,所以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在今天,她可能是著名的女强人,人送外号“李明珠”,可那时候是宋代。

所以,李清照实际并不是多数男人的佳偶对象。但是,上天眷恋她,送来了一个偏软弱型的赵明诚,简直绝配。

很久以来,很多人给我谈到李清照,说她如何凄凉,如何悲伤,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有一句就是,性格决定人的一生。

还有人说她婉约如晨露,细腻如秀发,我还是更想说,我们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士更想做一个兼济天下的志士。但可惜,她是个女儿身。

停一停,敲黑板,在这里停一停,我想说,李清照一千年来的活着的,死了的粉丝们,别骂我,我一向认为纵横千年的历史人物都是亦正亦邪的,我不是脑残粉,我清楚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物,李清照是,苏东坡也是,杜甫还是。

我只是作为个人的角度看一看李清照这个人,我也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哀伤而不失典雅,细腻而拥有雄浑,可是我不是脑残粉。历史的意义,就是客观的看待曾经的事和人。

严格的说,李清照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赵明诚的性格则较为软弱,你看像不像灰太狼和红太狼,一副很明显的女强男弱的局面。是的,幼年便被称为才女的李清照是骄傲的,也可以说是过度膨胀的。

可是,再骄傲的女人都逃不过,一个叫爱情的劫。李清照是爱丈夫的,起码她是这样认为的,在爱听话的丈夫的同时,她喜欢丈夫的顺从和体贴,无所谓丈夫其他缺点。

热恋的时候,对方的优点像浩荡的大海,而所有的缺点,仅仅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起码在热恋期,李清照是那么认为的。

婚后的生活,赵明诚还在上学,在读太学,因为父亲的原因,他萌荫做官,不像其他的寒门学子,必须要经历科举。他在太学上学,有合适的官位,就可以去补缺。

没有上班的日子,赵明诚勤勤恳恳地学习,这个有点像后备干部培训班。每天下课后,会去附近的旧书城,为妻子挑选几本书。

这哥们儿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古代典籍和书画,年龄越大的书,越爱不释手。

李清照和丈夫培养了相同的爱好。

婚后两个人已经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赵明诚有些学费补贴,刚好够两个人生活。

虽然两人都出身名门,家境富裕,可也习惯这样清贫的生活。

隔壁家的小夫妻开始买车买房,而赵家夫妇,每天往家里买书。那时候,赵明诚同学每天放学就去附近的古籍市场买书,没钱了就把父亲赠送的高档衣服拿去典当了,买几本书回家研究,剩下的钱给妻子李清照买些水果。

不论贫穷还是富有,不论健康还是疾病。这些现代人发明的誓词,却在古人的身上实现。

以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婚后两个人开始有了一个共同爱好,这个爱好就是收集古董,收集古董是比较拜金的说法,应该说是做艺术收藏。

他们两个人格外喜欢金石书画,经常在初一十五一起去采集。

这个时期,两个人是相互欣赏和精神高度叠加的。

只是,好景不长。



03

男人,总不能永远风花雪月,还有更重要的仕途。总之,不久后,赵明诚因为工作原因调离京城。两个人开始了异地恋。

那段时间,李清照很不高兴,全部写进词里,像《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杀千刀的,为什么还不给我打电话,发微信。”

例如还有《点绛唇》中写道: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就在描写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还有最出名的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小一贯骄傲的李清照开始独守空房,她不曾想过会是这样。所以在那期间,李清照的词主要表达了闺怨之情。一些抱怨添加了思念。

男人为了事业去拼搏,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清照虽然充满了小女人的幽怨,但这并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如果没有发生后面的事,李清照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小女人,写写诗,填填词,等着丈夫打怪混级,能够早日回京城工作,最后一生和丈夫相伴。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李家和赵家很快就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这个政治风波,历时之久,影响之大,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此时,中国历史上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发生。

说到宋代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唐诗宋词,毕竟童年折磨了那么久。

但是作为学史的人来说,你应该想到的是王安石变法。因为这场变法引起极大的风波。

说到王安石,大家会想起小学课本上他的诗,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经济学家。这哥们儿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邋里邋遢,放在小孩群里面,都会被人嘲笑。可是,我认为他是一个狂人还是一个超前的人,应该是个超人。

另外还有一个超人就是王莽,这哥们儿超前到很多人以为他是穿越过去的。

可是历史上存在很多,理论太超前,社会太滞后的悲剧。王莽是这样,王安石也是,虽然这两个哥们儿不能同日而语。

王安石的变法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缺乏社会基础,社会评论两极分化,加上封建社会的弊端,新法很快就导致劳民伤财。因为今天我们是讲李清照的,不是讲王安石的,所以就不具体展开。

因为变法,朝廷上出现反对新法的一批人,例如最知名的有司马光,苏轼等。

这就像一个班,有些支持班长的决定,有些人不支持,于是支持的人叫做元丰党人,不支持的人叫做元祐党人。

这两拨人火拼了很多年,在蔡京为相时,元丰党更胜一筹,在皇帝宋徽宗的支持下,一脚踢开了元祐党那帮哥们儿,开始大规模的政治打压。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立一个碑,把所有要迫害的人的名字全部写上去。

这是一个黑名单,只要你上了,你就终生别再想在朝廷任职,连子孙也不能。

这块碑,被不停复制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为了警示世人。

不幸的是,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也名列其中。

李格非很快被罢免,打入大牢。这急坏了李清照,她四处奔走,终于救回了亲爹。可是没过多久,自己受到了牵连。因为后来规定,所有官员宗族不能和元祐党人通婚,否则将会按元祐党人一并处置。

李清照不想自己的丈夫受到迫害,于是主动离开丈夫,带着思念,带着执着,带着爱离开。

就像有时候,我离开其实是因为我太爱你。

直到后来,崇宁五年,朝廷特赦元祐党人,李清照才回到丈夫身边。

你不要以为这就结束了,历史一直就是在翻来覆去。

元丰党等人很快又卷土重来,这次连自己的公公赵挺之也受到牵连。

其实到这个时候,新法的斗争已经脱离了新法本身,成了一种政治迫害和政治攻击,不管你是那一派,看你不顺眼,就要弄你。

赵家很快被革除所有官职,包括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罢黜功名离开朝堂,李清照和丈夫过上了恬静的生活,只是更加贫困。李清照无所谓,这时候的她25岁,生活已经让她独立。看淡一切,只要心爱的人在身旁,一切都不是问题。



04

25岁的李清照比18岁的李清照多了沉稳,也多了安之若素,她把家称作“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和丈夫过平静的生活。那时候他们相互扶持,鼓励创作。

人生的幸福就应该是这样。可是在这里,李清照一点一点在改变,因为她的成长,丈夫在家里的决策权越来越小,渐渐的成了一个执行者,而李清照成了一个指挥者,她常常认为丈夫太过软弱,她恨自己不是男儿身。

她常常想,如果她是男人,大宋的江山也不会这样四散飘落。一想到这儿,她就更看不起只会听话的丈夫。

好在这个时候还比较太平,虽然是“妻唱夫随”,但两人还是比较有共同话题的。

这样平淡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李清照到了38岁的年纪,赵明诚再次有机会出仕。之后的几年,李清照追随丈夫辗转去了更多的地方。

如果一直太平,李清照和赵明诚一定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夫妻。可以说,如果没有遇见李清照,赵明诚这样一个官宦家庭长大的孩子,他软弱听话,除了爱书,并无大志,一定会和所有人一样,在历史中渐渐消失。

然而,他遇到了李清照,接着又遇到了北宋之亡,南宋偏安,所以注定要被写进历史书中。

1127年,李清照43岁,学历史的都知道,这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大举进发,俘虏走了宋徽宗、钦宗这对父子档倒霉蛋。大宋王朝,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宋朝廷正式登场。

在这一年,赵明诚家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了。赵明诚南下奔丧,随后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一个文弱书生,让他带兵,也真是难为他了。

这一时期,李清照留在北方的战火之中,负责望南方转移这些年两人收藏的文物字画。

1128年,也就是南宋朝廷第二年,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南下,行至镇江时,正遇反兵攻打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这个时候,李清照显示了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安全押抵江宁府,和丈夫团聚。

对于男宋朝廷的苟安,李清照越来越不满,屡写诗讽刺,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著名词句,极是恨铁不成钢。

然而,悲催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江宁府也发生了兵乱,作为长官的赵明诚竟然不是主持平叛,而是悄悄一个人溜走了。

叛乱很快被平定,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查办。昨天还在讽刺别人不是男儿,今天自己的丈夫就当了逃兵,李清照的心情之郁闷,是可以想象的。昔日因为夫妻的名分对赵明诚的好感荡然无存。李清照对丈夫的鄙视达到顶峰。

郁闷中,李清照随着被革职的丈夫来到乌江,舟过霸王自刎处,不禁悲从心来,写下《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像往常一样哄着李清照,问她又写了什么名作。李清照斜眼看着丈夫,鄙夷不屑地说,反正不是你,然后自己向前走,只留下丈夫在后面追着问。

可想而知,当赵明诚真看到这首诗时,心情会有多沮丧。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逃跑,早已广被世人讥笑。

在池阳(今安徽贵池)落脚后,赵明诚被召独赴湖州,李清照竟感觉轻松了一些。可令她不曾想到的是,这次一别,竟成了永别,郁郁的赵明诚猝然发病死在途中。年48岁。

虽然对丈夫软弱的性格讨厌至极,可毕竟夫妻那么久,李清照不能接受赵明诚已死的事实,大病一场。在病中,李清照想到自己和丈夫多年来收集的金石书画古籍,她知道,赵明诚肯定不想他们流失。

于是在病中的李清照,振作精神,从新站起来,继续向南方转移和夫君收藏的书画及古籍。

可是一个女人注定改变不了战火,大部分的名贵藏品还是流失了。



05

一个女人飘零在战火之中,不能立足,曾经自以为是的李清照,终于放下了骄傲。少了赵明诚没有底线的呵护,李清照陷入了痛苦的挣扎,变得伤感,曾经的高傲一去不复返。

后来无数世人传颂的婉约哀伤词,大部分出自这个时候,像《鹧鸪天》里写到,“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她承认自己软弱了,现在的她,只想有一个像赵明诚一样的男人来呵护她,让她能保持住昔日的骄傲。

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这哥们儿叫李汝舟,他一出现,就对李清照格外照顾有加。

请各位女同胞记住,突如其来的关心一定别有目的,真正爱你的人,一定是默默的爱你,声势浩大的爱,是不值钱的。因为这哥们儿就是一个佐证。

此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骗婚犯,看中的不是李清照这个人,而是她手中的藏品,可这都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心肝啊,所以婚后李汝舟依旧无法随心所欲地处置李清照的藏品,于是原形毕露,开始对李清照家暴。

李清照自然忍受不了,想离婚,但那个时代只有男人休女人的份,女人是无法休男人的,除非男方犯了罪。好在这李汝舟是个贪污犯,李清照为了离婚便揭发了这个家暴男。

李汝舟很快就进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妻子揭发丈夫,也是犯法的,于是李清照也被判入狱三年。好在她的名气大,在朋友的斡旋下,最终免于牢狱之灾。

从那之后,李清照就不再有找个贴心男人的心。她的红尘缘,在遇到李汝舟那个渣男之后就断了。

当然,历史上,对于李清照二婚这个事情存在长期的争议,我个人更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因为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了她的这段经历。至少可以证实的是,她和李汝舟两个确实同居了。那是古代,不像今天,有些人旧爱刚离开就上了新欢的床,同居就像换室友。

那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住在一起自动匹配结婚。所以结婚的可能性很大。



06

那年李清照饥寒交迫,每日坐在床头。她开始回忆,怀念。更多的是检讨。她突然发现,最爱自己的还是曾经的那个在元宵节互相对视一眼的男人,那个一生对她百依百顺的男人。

李清照突然发现,赵明诚是最好的赵明诚,而她不是最好的她。作为妻子,她不了解自己的丈夫,也不关心他,从未站在丈夫的角度考虑问题。

她在发牢骚时,丈夫在异地刻苦工作;全天下的人都在指责丈夫逃跑时,她没有给予过一句的安慰和温暖,而是和天下人一起对他嘲讽和讥笑。

她突然发现,她爱的永远只有自己,仅仅是她自己,而她失去了一个如此爱她的人。

离开就是离开了,生死两隔。在余生里,她怀念年少,她怀念爱情,她怀念故土。

其实,我们更可以将其理解为,她怀念昔日的父母,怀念亡夫,怀念故国。

生命无常,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曾经幸福过,却落得一人,曾经奋斗过,却一无所有。

记忆是个难以判读的东西,你说它温暖,却衬托悲情,你说他悲伤,却也有些温暖。这是李清照晚年的日常。

那年她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还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还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还写道:“今生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多年之后,很多人和我谈及李清照都会哀叹一声说,多好的姑娘啊。或者有人会给我说,她的词太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爆棚。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李清照的晚年一直在奋斗,她一直在努力写词,来呼吁朝廷收复北方,这是她的父亲和亡夫毕生奋斗的愿望。

曾经在青春时期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烂漫少女,终究成了为国家而奋斗的战士,写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女人的自我强大胜过很多男人。所以,我更想说李清照是一个有男儿气息的女强人,她从未向生活低头,可是她的悲剧,也源于自己,就像我们开始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少女变成了寡妇,她用词来表达,来呼吁,来奔走。

到晚年,李清照才突然发现了一个事情,她没有做,可她必须要做完。一切还来得及,那就是整理亡夫毕生的研究成果《金石录》,那是丈夫一辈子的心血。

在她的一生中,似乎太过自私,为爱人做的事,屈指可数,这次她要让赵明诚泉下有知。

她一页一页的整理,有时候开心的笑了,有时候,发现纸张湿透了,才意识到悲伤如此措不及防。

笑了是因为她想起丈夫研究时的模样,哭了是因为物是人非,一切都来不及了。

最终《金石录》成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碑文研究资料,作者赵明诚,其实这后面应该填一个名字,那就是李清照。

做完这件事,后来呢?李清照问自己还能做什么,回忆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好像都在写词,都在哀伤,晚年她在为家国奔波,虽然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的,失去了爱人,后悔至极,可是她还有国家。

千年以来,无数人告诉我李清照是一个爱国的女词人,千古第一女词人,名不虚传。

可无人知道,躲在坚强背后的女人,是那么的伤痕累累。

我想73岁的李清照在去世前,肯定会说,明诚,我来了,这辈子写了那么多的词,其实都是在想你。
175491622_1_20191113065748315.jp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849

积分

3

听众

317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7849
发表于 2009-6-30 13: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爱情诗句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单独莫凭栏,无穷山河,别时轻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想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好词好句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清照爱情诗句大全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扫尾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异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进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杜鹃花的诗句描写杜鹃花的诗句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躲避(范仲淹《御街行》)李清照爱情诗句大全

  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彷徨(晏殊《浣溪沙》)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87

积分

2

听众

29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787
发表于 2009-7-1 09: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上李清照


  说出来不怕你笑,
  多年以前我曾爱上李清照,
  爱上她那月满西楼的心事,
  爱上她那瘦若黄花的容貌。
  
  说出来不怕你笑,
  多年以前我曾爱上李清照,
  爱上她那婉约凄美的词风,
  爱上她那晚来风急的飘摇。
  
  虽说现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爱巢,
  可对她的痴迷却不减分毫,
  隔着元明清的风雨,
  一次次点击北宋王朝,
  写首现代版的歌谣,
  只想在她的网站发表。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019

积分

4

听众

-179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019
发表于 2009-7-1 1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是因为什么才爱上李清照的,是因为她的词?她的性格?

李清照,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丈夫因为早年病逝,她的生活就孤苦无依,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作出来的诗都是讲述她的身世,词中的感情也是比较悲伤的,有的也会讲出对当时金兵打入中原,她们不得已去往南方,只能靠着词来抒发对中原的想念,她的那些词中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是在当时词中别有一番风味的。点绛唇是李清照少女时期所写出的词,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在宋代时期所做出的文章,它的文学体裁是宋词。她的意思是当时的我比较好理解的感觉。


李清照当然就经常回忆起自己以前,到小溪旁边的亭子那玩耍,会一直玩到傍晚深处,有时候会因为喝醉而忘记回家去的路,,沉迷于醉酒之中,一直在外面游玩,游玩到尽了自己的兴致,才坐小舟回去,可能当时在醉酒,她只是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在莲花之中,当时醉酒的她,估计正想着怎么出去,就一直争渡争渡,船桨扬起落下的声音可能太大了,便把栖息在水中的鸥鹭给吵醒了……在她的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豪放大胆的举动,她会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


打量陌生的男子,随意的划船出游,豪放的酩酊大醉,像个男孩子一样在外游玩,这些都表现了她超出那个时代的大胆率真!李清照她多才多艺,她会写诗作画,主要擅长写诗文,尤其是宋词,他出身于一个很好的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担任过礼部员外士郎和一些别的职位,这是我所知道的。也就是18岁的时候,他就嫁给她的丈夫赵明诚了,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好,他们一起作诗作词。对他们家里面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他们当时没有发生“靖康之变”之前,就是他们所生活最美好的时光,可能是当时的朝代,他们没有我们现世人过得安稳,自由,她和他的丈夫花了二十年编辑的《金石录》终于编好了,直到现在,这本书在我国古代学术历史上是占有很大很高的地位的。在这个期间,李清照还写了很多的诗词作品,那些诗词们,都是还没有“靖康之变”的良苦悲痛,之前的诗,都是写他之前的悠闲富足的生活,但是在“靖康之变”后。她就进入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在丈夫到建康去做湖州知府路上生了病,到了建康后,竟然就去世了。


李清照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可想而知,这个消息对李清照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她在埋葬了丈夫之后,就去临安找自己的弟弟。不久之后,金兵又来到这了,宋高宗一路南逃,李清照肯定也得随之逃脱,当他返回越州时,她的身上带出的文物收藏,都毁于战火之中。剩下的只剩下一点了,国家的破亡,丈夫的去世,自己孤单的漂泊在人世间,这对李清照在后期的创作诗词风格上有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改变,尤其是她的词,不再有之前的悠闲,竟然从清丽缠绵变成深沉悲壮,主要抒发了她伤时念旧她特别怀念自己的国家,对于南宋小朝没有对敌人抵抗,只想逃跑,给予了很大的嘲讽。


她有在一首诗中写过,我也忘了这首诗。在之后的那几年中。她把《金石录》做了最后的修改,把书给了朝廷。请求出版,在最后大约1155年吧,李清照这位才华盖世的女词人她去世了,一代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就此走完了她的人生道路。我比较欣赏李清照的感性,她的诗词给人的感觉和别的词人好像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早就被公认为名家了,我感觉,李清照这个人就像她写的词一样,很容易深入人的内心"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4

听众

1427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3254
发表于 2009-7-1 16: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最爱:多情才女李清照



很早以前我就开始仰慕李清照,一直喜欢李清照的词。许多年过去了,对很多文字我都变得有点漫不经心,比如琼瑶的小说在中学时也是我的最爱,甚至有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她小说的经历。再比如那些外国名著,什么《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等,上大学时我泡图书馆就是为了他们,可是现在我似乎在没有读长篇小说的兴趣和耐性了。唯独对李清照的词我是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我最早接触李清照的词还是从琼瑶小说里呢,其实还是得谢谢琼瑶阿姨哦,也许我爱上古诗词也是受了她的影响呢。她的小说名好多都是来自于古诗词的。比如《却上心头》、《月满西楼》、《庭院深深》、《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等等。就是在她的小说里我第一次读到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的是在暮秋时节,荷花凋残,夫君不在的日子,如玉的竹席子也变得像秋深一样寒凉。为了缓解寂寞,她独自一人来到水边,提起罗裙,登上兰舟,抬头看看天空,现在秋深寒重,传书的鸿雁都飞回南方了,这云天之上,还有谁能为她捎来爱人的信息呢?等明春雁子飞回来的时候,只怕已是西楼月满,爱人已经回到她的身边了。泛舟水面,水兀自留着,落花兀自飘零。谁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哦,其实花飘水上,水载花行,他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命运是一样的,就像此时李清照和赵明诚一样,虽然分隔两地,但是都在为同一种相思而愁苦。这相思之情真的是难以排解,眉头刚展开,愁思却又涌上心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李清照选择这样一个萧瑟的暮秋时节为背景,来抒发心中的愁思,以景衬情,把自己心中对丈夫的思念和那份难言的愁绪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读之令人感同身受。是这首词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李清照——一个才情并茂的女子。于是从此只要到图书馆或书店,我就会去找有关李清照的书,读她的诗词。人常说文如其人,我就从她的文字里了解她的生活和喜忧。


读到她的文字越多,我就越爱她,爱她的清纯无邪、活泼调皮的少女形象:“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么天真活泼的女孩哦,清晨起来在院子里荡完秋千,身旁时挂满露珠的花朵,而自己也是浑身香汗淋漓透湿薄薄的罗衣,然而就在此时,有客人(此人可能就是来相看她的赵明诚)来了,于是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袜子金钗脱落了都不顾,但是跑到院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看来人,看又不好意思正面看,于是就拉过院门口的青梅枝,装着嗅青梅的样子去偷偷地看他……读李清照的词就如欣赏一幅画,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我还爱她青春年少时的单纯直接,她的《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就是写的她与情人约会前后的情景。约会前对镜贴花梳妆打扮,约会时眉目含情,目送秋波,满脸已满恋情爱意,最后还留给情人一封信,说明自己心中的爱恋和期待,并约他在月斜之时再来幽会。在封建时代,能够最么大胆直接地描写男女幽会的情景,而且写的这么传神,既含蓄隐约,又又细腻深入,也只有李易安敢为了。



对于,青年时期的李清照我爱她的大胆直率和真实的性情。李清照作为古代女子,应该说她的思想还算是很开化的,初为少妇的李清照在《丑奴儿》一词里是这样描写她和赵明诚新婚时的生活片段的:“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写的是一个酷热的下午,黄昏时分,下了场雨,褪去了白天的炎热,给新婚燕尔的他们送来了一个凉爽的夜晚,小夫妻两就乘凉消闲“理罢笙簧”,期间她还“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也就是说今夜凉爽,宜于寝眠,宜于夫妻欢娱恩爱……试问在当时有那个女人敢将夫妻间的闺中亲昵语这么大胆而又极其坦率地写入文中呢?敢写老实话,敢写真实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李清照的伟大之处吧,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词大多都是描写相思情苦,离人愁绪的,其风格大多是典雅温婉、曲尽情态。她的词用语简练精达、新颖奇俊,比如“人比黄花瘦”、“应是绿肥红瘦”等,用一个“瘦”字来形容凋零了的花朵,真是绝妙,还赋予感情色彩。她的词抒情曲折幽深,读之有种“景尽情未尽,情尽意未了”之感。比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堪永夜,明月空床。”、“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物是人非”、“明月空床”、“欲说还休”短短几个字,就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令人柔肠寸断。她的词形象鲜明生动,读之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身受其情。比如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篇把词人在乍暖还寒的秋日,一个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孤独愁苦、悲伤凄凉之状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词人还把满地黄花堆积、黄昏时,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萧秋之景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在这样景致下,一个人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捱到天黑啊。词人以环境的悲凉来衬托心境的凄苦,这一连串的情景,哪里是一个“愁”就能说尽的呢?还有《点绛唇》里那个荡罢秋千害羞清纯、情窦初开的少女也是被她刻画得十分生动的。


李清照虽然是一个婉约派词人,但她也不失豪爽大气的一面。这在她的诗词里也有所体现。比如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一开篇她就用大气的手笔勾画出一幅宏大而壮阔的美图,将人们的视线带到浩瀚无垠、变化万千的茫茫宇宙之中。而后她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梦见自己乘梦帆、渡银河、抵天宫、见天帝,并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天帝亲切地问问将她要到何处去。她回答说,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可自己年已迟暮,来日无多,就算有才华,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何用呢?再惊人的诗句也不能让自己在国破、夫死、家亡的悲痛中得以解脱。所以她希望能大鹏一样乘长风高飞远举到仙山上去。这里她用豪迈灵动的笔墨,展现了万里长风,大鹏展翅,人立舟上,风吹蓬舟,三山在望等一系列大气景象,读之令人豪气顿生,并让人产生了了一种奔放不羁、扶摇直上的快感。李清照还有一首写项羽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也体现了她大气豪迈的性格。此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须眉。


李清照是个很有艺术天赋的女词人,她为世人创造了许多永远享受无穷的诗词珍品。 其诗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如同作者的人品,在缠绵哀婉中又透着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特别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在国破家亡的境遇下,她的许多词,表面述说的是愁绪,而实际是表露她的情怀志向,所以她的诗词流传至今还是很耐人寻味的。她把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都化为了凄美的文字,让世人在她的文字里体会她的爱恨情仇。每当我倘佯在她的文字里的时候,仿佛总能看见那个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天里寻寻觅觅的身影。



附: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县(进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容,人称后四学士。其母王氏也善于写文章。在家庭的影响下,李清照很早就会写诗。她可谓是宋朝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幸福,只是好景不长,赵就远赴外地就职,夫妻俩也是聚少离多,饱受离别之苦。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病故。接着金兵入侵,自此李清照开始避难奔走,过上了颠沛流离的孤独生活。
音频应用

1416

积分

3

听众

17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1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曲折的爱情故事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女诗人,她叫李清照,相信大家对她和她的诗词都不会陌生。小编小的时候第一次听这个名字还以为这是个男性诗人!她还叫易安居士,后来听老师给我们解释了,才知道原来李大师原来是个女性诗人。她的作品我们从小就读,那些诗词我想大家也都不陌生吧,很多甚至还能背,毕竟以前语文老师总让我们背,语文考试还有一题专门默写的。


首先我想先好好介绍一下这位杰出的女诗人,她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里。可以说从小没有物质的担忧,怪不得思想境界也比寻常人要高些,我想这也为她的才情奠定了物质基础吧。李清照是济南商丘人,济南商丘就是如今的山东济南。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李明诚,父亲是李格非。在那个封建的古代,李清照可以如此优秀着实不简单,真给我们女同胞长脸啊!她的出身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啦!小编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说说李清照曲折的情感之路。莫急莫急,听小编给你们一一道来。


读过李清照多少李清照的诗词?小编就是她的诗词了里开始了解到李清照的感情的,李清照和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十分恩爱。李清照和赵明诚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追求和梦想。她的前半生有赵明诚的陪伴,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在她那段时间的作品里可以体现出来。


然而好景不长,打仗让他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不及从前了,可身边的人还是对的人,这些就也没什么。但是不幸的是李明诚正值壮年就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李清照。当时李清照才46岁,她们相识,相知,相爱,是多少人羡慕的爱情,可是却结束的如此突然,说到这里忍不住要心痛李清照三秒钟。


李明诚死后给李清照留下了十五车的古籍文物呢!还这么年轻难道下半辈子就要对着这一大堆古籍文物天天睹物思人吗?实在让人于心不忍啊!然而,注意,有转折了,李清照一生结过两次婚,就在李清照对着丈夫赵明诚留下的遗物独自惆怅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就在李清照最孤苦无助的时候,张汝舟出现了,在一个女人最脆弱的时候他对她表现出的关心,击破了李清照的心理防线,她以为是上天眷顾她,又赐给她一个爱人伴她走往后余生,她以为她是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所以她接受了她的追求,她的人生随着第一任丈夫的去世和张汝舟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她又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这次她嫁给了张汝舟,可这个男人表面看着是百般苛护万般讨好,却是并没有真心。其实他接近李清照从一开始就是带着目的的,他喜欢的不是那个可怜的女人,他就是想得到赵明诚留下来的宝物,说到底就是想要骗钱的,根本没有真爱。李清照当然不会那么傻傻的拿出那些他视若珍宝的遗物,她还没被这段爱情冲昏头脑。张汝舟越来越过分,为了达到目的开始不折手段,他甚至虐待李清照,他以为李清照死了宝物就名正言顺归他所有了。偏偏李清照是个倔强的女子,最后她们的婚姻就维持了短短的三个月。之后李清照未再嫁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102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8318
发表于 2009-7-2 16: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辞藻堆砌?别再没文化了,这些歌其实都是诗词改编的!



近日,有网友晒出了一张朋友圈截图,有人批评《知否知否》歌词是辞藻堆砌,不知所云。然而,该歌词引自李清照的词,只字未改。网友直呼:“李清照说笔给你,你来写。”不止是《知否知否》,还有很多由诗词改编的歌曲你都知道么?

1. 苏轼《水调歌头》——邓丽君《但愿人长久》



词:苏轼(宋)曲:梁弘志 编曲:肖唯忱 演唱: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姚贝娜《菩萨蛮》



词:温庭筠(唐)曲:刘欢 编曲:孟可 演唱:姚贝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 柳永《雨霖铃》——辛晓琪《雨霖铃》



词:柳永(宋)曲:程沧亮 演唱:辛晓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 岳飞《满江红》——杨洪基《满江红》



词:岳飞(宋)曲:顾嘉辉 演唱:杨洪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 李清照《一剪梅》——安雯《月满西楼》



词:李清照(宋)曲:苏越 演唱:安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32

积分

3

听众

1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32
发表于 2009-7-2 16: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顶你!兄弟 你太强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QQ|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5-28 19:57 , Processed in 0.04119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