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84|回复: 3
收起左侧

[资讯] 作曲基本理论(4)

[复制链接]

3717

积分

2

听众

6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717
发表于 2009-5-26 15: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抽空来谈谈感性,我对感性的理解主要有两点:3 L- l1 V( C4 V, h  F( ~- r, N
第一,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只有感性的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并不重要。2 g) J# |4 u/ h6 {7 B  W. t2 A
大家知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很对。比如我们看精彩的电视剧,大都是情节曲折,浪漫,奇巧的构思。这样被我们称作戏剧性,影视作品或者一切的表演艺术都是讲求戏剧性的,这样才能称之为生活的典型。但是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节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哪有那么浪漫的爱情,哪有那么单纯或者坏的人。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偶尔一点小波浪,不太可能象电视那么夸张(不排除极个别巧合)。音乐也是这样,它所表现的情绪都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正因为它表现了最极致的东西,才会感动听众,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震撼。但是音乐的作者本身的生活却不都是这么极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们与平常人不同的是,他们善于抓住这种极致的感觉,这与他们感性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体会到感情上微妙的东西,也是经历各种事情以后的自然结果。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体验。艺术家需要去体验生活,是为了培养他们更加细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叫他们到生活当中去寻找主题或者素材来进行创作。不要以为只有失恋的人才配写失恋的歌曲,如果他音乐内功不深,听上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音乐。一个感情细腻到可以似乎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失恋痛苦的,但是从来没失恋过的音乐家同样也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
. h7 }% l- ]* R! N' T$ b5 K0 @如果我的这个看法成立的话,这就可以给创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许多非现实的题材都可以拿来创作。金庸写武侠他怎么去体验生活?重回古代去了解那些血雨腥风吗?显然不可能。他只能凭自己已有的经历,情感和认知观去写他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在作者不曾体验的情况下诞生的。我不同意把理论书本化,同样也不同意把体验和感性局限化。* K% S2 E- R1 q& F4 p" y) {
第二,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歌; W; @7 A1 M( t2 T* `
这个道理很简单,学生唱清纯的歌,愤青唱极端的歌,穷人唱大众的歌,富人唱小资的歌。但是经常在我们身边会发生角色错位,让人看着好笑。" {; g+ S9 z1 B2 L& W
举个例子,不少上了大学的懂点摇滚和音乐知识的都想搞乐队,而且唱得都是愤青的歌。其实他们穿的好,吃的好,又不是没有女朋友,生活的这么好干吗唱这么愤怒的歌。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想出风头,赶时髦,表明自己很先锋。二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是喜欢听这样的音乐,也希望可以做这样的音乐。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没达到愤怒的地步,在这么安逸的情况下还唱这么痛苦的歌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  _  W% k7 w/ L% A  t& I
要知道,喜欢归喜欢,但是创作音乐的时候还是要做回自己,以自己经历和感性程度作为基础,结合作曲技巧来创作。不要一味主观的追求某种风格,忽视了自身的“阶级地位”。假装深沉或者假装清纯都是令人作呕的。/ @: L& w* U' }2 m' n, O! k
我对国内流行音乐的现状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学院和政治对音乐的影响:% q0 z3 n  r8 J. _3 l
1% U: X& y! I7 i" ]/ t4 [  U) `' u+ O
实际上,我总是觉得国内的流行音乐创作是存在误区的,以至于这么长久以来,除了我们的个别摇滚可以让大家打起一定精神来听,其他听的更多的都是欧美的甚至是日韩的流行歌曲。究其原因,个人觉得是国内的创作层次太单一而且比较低,我们国家音乐学院内对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的创作研究实际是个空白。看看学院派这些写歌的,谷建芬,徐沛东等等写的都不是现代感的流行音乐,而是我们所称之的通俗歌曲,走的是中年人的路线。而真正创作年轻人流行音乐的又基本是土八路出身,街头流浪歌手转身变成了作曲家,仅仅创作了几首歌以后就消声匿迹,让人感觉江郎才尽,最明显的就是李春波,郑钧一类的。而真正学院派出身,有着正统音乐沉淀比如汪锋、窦唯类的还算是出成果比较多的,创作生命也相对长久一些,但可惜他们又不是专门学习作曲理论的,只是学习传统音乐的时候业余搞搞摇滚什么的,总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总而言之,中国是学习作曲的不创作流行,创作流行的不是专业作曲家。虽然这么一竿子打死有失偏颇,但是这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不能不说的我们国家音乐学府里面的一个疏漏,让我们的听众不得不去崇洋甚至是哈韩哈日。2 f# }) Z2 ?* m+ s% x6 _5 ]3 g* i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的还是集中在一点,就是希望现在正在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朋友们可以认清我们国家流行音乐创作水平不高的现实和原因,从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理论着手,走出一条正统的大道来,把我们的流行乐从民间拉回学院,这样我们的音乐就复兴有望了。4 X3 G4 [% F( S, f
2
% b( I6 g- o% o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政治或者文化改革都有自上而下的传统,而自下而上是很难形成坚实的生长土壤的。; u5 B& B7 G8 i; p5 z% S: j
群众的呼声再高,得不到当权者的支持也是白搭。只要权威发话,就可以产生一阵流行风。上面的人重视就意味这个行业会得到特殊的发展。下面的人重视顶多一阵骚动,想持久的继续下去是难上加难的。
  X9 W5 F/ j+ ?) ~6 F流行音乐就是这么个东西,下面的群众喜欢,在搞在弄。上面的学院里面的人却不屑于搞(排除个别,比如三宝一类),也就是说流行音乐始终在国内形不成正统,很少有人会拿它当作正大光明的艺术,民间的创作就始终处于散兵游勇,大家都是靠经验在创作,这样我们的流行音乐创作群体处境就举步维艰,进步缓慢。很多人是靠写口水歌来获得生计,没有艺术价值。如果学院能把现代流行乐的创作纳为正统,多多少少它是有个名分,而且有专业的人会去从事它的研究,而我们的官僚也会慢慢开始形成一种观念,原来流行歌曲不光是娱乐大众的通俗玩意,它也是门艺术,你想想看,这样的观念起来能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动力。
% G# ]5 X& C, c( z# ]6 G与流行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族唱法,这个东西民间没有人搞,都是学院派的人在弄。我很少看到哪个真正的少数民族或者地方群众是用这样的方式唱歌的,以至于才旦卓玛学到音乐学院学了学院派的唱法以后,藏族的同胞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她的唱腔。仔细去考究一下地方上的民歌唱法,跟学院里研究的唱法根本是两回事,所谓民族唱法不民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但是这种唱法仍然可以很辉煌的继续下去,为什么?学院支持啊,这是门艺术啊。平时街上听不到民族唱腔,但是到了晚会,领导出席的场合,民族唱腔的男男女女都出来表演了。它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土壤,是得益于上面观念的重视。而我们的流行音乐就远远没有这么幸运。( O3 `( f, n6 k$ ]3 q- a7 K! G, n
关于具体如何创作:4 s7 R4 U6 W# q6 D7 q) W
1
& |6 F) J" H" C0 W在实际的高水平创作中,是很讲求动机、思路以及各种手法的运用的/ h* z: U! v5 t% k1 L
先来讲讲流行歌曲的动机:* P6 V/ _3 V& `( W5 }/ j/ p, G
动机是什么?动机就是你想写歌的那个原因。比如你偶然哼到一小段好的旋律,爱不释手,想把它扩充完整成为一首歌,那么这段旋律就是你的动机。动机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是你的天赋你的感受也是你的运气,但是同时也是建立在你的音乐内功基础上的。如果你听得少,缺乏音乐修养,那么这个动机的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说句难听的:“狗嘴里蹦不出象牙”。很多时候,评价某一首歌,只要听听开头第一句就心中有数了,是骡子是马都是动机惹的祸3 _# e; N6 W' J; G3 X' ^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动机的形式。中国人是典型的旋律主义者,甚至更甚的歌词主义者。动机往往是随口哼到的一句旋律或者是歌词,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形式太过于单一。我的很多老外友人向我指出大部分中国人听的音乐都没什么节奏,我告诉他们这个是中国文化性质决定的,大部分人听到大音量,节奏劲爆的音乐就头疼。写曲子的人很多也是这样,动机当中是不考虑节奏的,这就造成我们的音乐总是缺乏力度,靡靡之音泛滥。: x+ ^9 r' X% M2 W0 s& W, K. Y
所以我们亟需丰富创作动机的形式和内容,除了旋律和节奏可以成为动机,漂亮的和声进程,甚至是伴奏当中某个riff或者小片断都可以成为动机。国外很多流行乐曲走的是复调路线,伴奏是一个线性旋律,在这个伴奏旋律上再重新组织歌曲的旋律,而且节奏往往是错开的,互为填空式的。两条旋律相交织,生动而鲜活,妙趣横生,很容易抓住听众的耳朵。
! M' X% g( w& L: f0 `( e关于以上的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总结,慢慢的在创作当中体会。
3 a+ p1 }  @5 H0 O. R8 f* Z- I  w2' q. \7 w0 ?+ w: R- N$ y
下面来谈谈有了动机以后的思路问题* J" z6 Y* y! H3 U  A
思路是什么?就是你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个导向问题。旋律怎么走,情绪怎么上升都不应该是拍拍脑袋瞎撞出来的,要有个计划。可能计划这个词比较严重,我的意思是要设定一个方向的意思。但是以什么为导向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 Q8 U2 s) }6 P很久以前,就有人讨论过是先写歌词还是先写旋律,这个“先”就是导向问题。哪个先上呢?其实问问国外专业作曲人,他们会告诉你和弦是最应该先上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而是大多数人惯用的)。词先上有词先上的好处,旋律先上也有旋律先上的特点,和弦先上之所以被大多数作曲人采用是基于它的好处更多。建立在和弦上的旋律更容易获得深刻的内涵,弹古典吉他的人都知道约翰威廉姆斯和他的卡伐蒂娜这首名曲,看看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简单,但是在各种色彩和声的衬托下却显得分外的清新脱俗。这就是和弦为导向的功劳,可以让平淡的旋律熠熠生辉而且充满个性。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自己总是走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当中去,大部分国内歌曲听上去很雷同,就是旋律导向的结果。
  t4 K5 M- v. O$ k为了让歌曲有个好的和弦导向,这需要学习,要多积累经验和套路,这可以从扒谱当中获得,也可以从书本当中获得,或者互为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你缺乏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和善于学习和总结的方法,这将是困扰你终生的难题。
! ^  u) w2 `* y. [3/ ?- Y' C  ?- e  {
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和弦导向能力,那我们再回来看看我们的作曲计划:
% e- v) C; ?# P; A" X/ a2 T作曲的方式或者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很多组合。我下面所提出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本人比较推崇的一种方式,同时本人认为也是比较标准化或者说国际化的方式。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讲的可能会有漏洞,希望有更专业的朋友可以替我补充。+ Y: l: Y+ a+ E6 C* ^/ m* a
大体上有这么几个点要控制一下:6 Y" h% X3 F+ t0 s0 X4 [6 g
第一,开头第一句唱词和旋律非常重要。
. a* ^; W' \' e' s% r   大家知道很多演唱会上经典的歌曲第一句话一经唱出就能博得满堂彩,就是因为第一句话集中了你的动机,也就是这首曲子的精华,让听众马上进入状态,被带入你的情绪。所以第一句话要设计的个性十足,歌唱性很强,这个全靠你的驾驭音乐的能力了。有个好的开头,会让听众对你充满期待。( F* a$ d5 W( X! S' g
第二,开展部分要设计一定的低潮,如果你理论水平够高的话,这个低潮应该是个无调式的。6 X3 d: C% j7 f% h& G! A: V2 C" K3 ^/ r
   这个地方是被所有国内作曲家忽视的角落,我们暂且可以称为高潮以前的蛰伏或者过渡阶段。举个例子,Tears in Heaven当中唱到I must be strong,and carry on,cause i know……就是这么一个无调式的东西,充满了半音和变数,游离于动机和高潮之外,是个很好的感情过渡,同时也是让你发挥个性的大好时机,因为这里的旋律是绝对不会和其他歌曲雷同的。大量的国外歌曲存在这个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9 q5 f. p2 \6 H& q3 t, H$ R
   当然这个部分并不是特别重要,你可以不需要也没关系,但是由于从来没人提过,所以我专门强调一下。1 r6 G0 ?+ i2 T! h5 v
第三,高潮要设计的简单而上口,要把整个气氛拔起来,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转调处理。$ N" i! r0 O9 U, o4 z5 \
  好的歌曲在唱过一遍就会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因为你记住其中的某句话,而这句话通常就是高潮。大家很轻易的就可以哼出,回味,引起共鸣。可以这么说,要“毕其功于一役”,高潮的成功就是全曲的成功(在中国肯定是这样)。设计的时候和声不要太复杂,要简单而直接,词也要异常上口。为了体现和发展部不一样的气氛,转调也是常用的手法。怎么转???好好学习理论,多多体会体会吧
, p; O2 Y7 c& _7 j  A! V3 l& r" P第四,有的歌曲会加入一个bridge,也是一个过渡性质的,这里基本都是跟做原调不一样的调式处理。
0 j0 F9 C1 Y1 B0 I3 c   比如羽泉的《最美》当中的“走在街中人们都在看我……与你相随”部分就是这样一个bridge,转调技巧是必需的。这个部分在国外流行歌曲中大量出现,也是中国人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717

积分

2

听众

68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71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5: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了这四点,会让你的歌曲听上去多一些理性,而绝不会限制你的感性发挥。也让你的歌曲听上去与众不同。如果一首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你失去对和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而走入平庸和雷同。如果失去对上述四点大体框架的把握,也很容易失去歌曲的个性,而走入简单的发展+高潮的模式。发展+高潮不是不能写好歌,而是不能带动作曲者进步,写出更好更丰富的歌。2 M# }! d& I' S
关于目前基础不好但是想提高的人应该怎么办:
2 i' B9 G0 n) j* x音乐的提高应该是全方面的,偏废哪个方面都是不好的。理论需要吗?当然需要。技术需要吗?当然需要。大量欣赏需要吗?也需要。我想不出有哪个元素是不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音乐还有个特点,就是触类旁通。一旦你一个方面突破了,你对另一个方面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即使另一个方面你还没提高,但是你已经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需求一方面的突破。在选择这一方面进行主力突破的时候,肯定会牵扯到其他各个方面,那你都去弄弄懂,不一定要很深,就把涉及到的内容弄清楚。这样走一条主线,象树枝一样发散开来,就可以慢慢把各方面都领会到。) i. [3 Q$ Z: n1 \+ s6 Z
/ W/ T3 c/ n, l5 `: _

4 n+ q3 D. D" g% E% {9 a想对某些写歌的朋友说说+ q1 O" G. G/ _) @9 Z9 Y/ v
    由于网上要求找我交流作曲心得的朋友比较多,为了避免重复打字,我特把我的观点集中表述如下:
( m0 a- T/ [7 j) K' X很多朋友一上来就说他们很有写歌的愿望,问我如何写歌。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种心态太不踏实了,缺乏一种客观的态度。想写歌想作曲的愿望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你连自己哼出的东西都没法记录下来的话,这种想法就成了急功近利的表现。. K5 S: g/ }1 z; i
其实写歌包括配器这个东西是个水到渠成的东西,如果你还在问我该怎么写的话,我觉得你根本就没入门,对这个音乐这个东西根本还没能力掌握。对写曲子这个想法还必须先放放,多去学习基本的东西,学到一定程度,积累到一定量,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包括评价自己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凡是一上来就问怎么写曲子的朋友经过我进一步了解,都是没什么音乐基础或者基础不好的朋友。不要走都没会就想飞,这是我想说的。你们需要的不是怎么写曲子,而是怎么先去了解音乐是怎么回事。
4 t/ {* T- [+ T. a. F3 j0 h更进一步来说,写歌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即使他不懂乐理是个乐盲,时常也能瞎哼出一些曲调出来(我老爸就这样,呵呵),但是他们自己不了解哼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没法记录,所以也没法跨进音乐这个门槛。而懂得记谱的人就不一样,他可以把自己或者别人哼出的曲调记录下来,比如王洛宾,于是就有这么些部分人成了作曲家,音乐家。实际你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就在于你有没有记谱的能力。1 w# A' j3 Y& Y  Z
如何训练出这个记谱能力?首先你得识谱,唱的要准,歌谱的细节都很清楚。然后要练耳,包括分辨音程和分辨节奏,各种复杂的音程和节奏都要练到条件反射,一耳就能辨认。这个有点象练英语,要练到象母语的程度。当然越复杂越难辨认,但是能分辨的出复杂音程和节奏的人一定也可以写出复杂音程节奏的东西,所以想要写歌写的好对耳朵的训练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而且没有尽头。练到一定程度,你听到的音乐的时候,在你头脑里反应的不是声音,而是乐谱。# B' R9 q/ a* ~4 r
更进一步,如果你不单单是能辨认音程和节奏,而是对乐曲的和弦也渐渐开始敏感了。你会渐渐发现歌曲的旋律都是建立在和声的基础上的。除了传统式的中国乐曲是先有旋律再有和声背景(也就是先有曲,再配器)以外,现代乐的旋律都是建立在严谨的和声架构基础上的。你对和声越敏感,就越会发现写好一首歌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很强的基本功。你对和声越敏感,也就会越发现国内音乐对和弦运用手段的匮乏,听得出什么是好歌什么是烂歌。真正有水平的歌曲光从旋律上看是无非跟烂歌拉开距离的,甚至旋律还不如烂歌来的花哨。你会了解到真正有内涵的旋律是什么意思。
  l3 ]4 c3 r  x0 _& k) C0 W下面上一个层次,谈谈如何写好曲子
% K4 r) {  ^% q+ b对写歌有经验的朋友来讲,要讨论一个写歌的趣味问题。一件事情,如果你会做,别人也会做,甚至人人都会做,那你做起来就很没乐趣。如果这件事只有你可以做,你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写歌也是一样,如果一段旋律你想到了,但是听众也能想到,这个曲子就很没特色,或者说没什么水准,没难度。为什么说现在的流行音乐垃圾多,就是当你听到了开头就能预料到他下一句唱到什么音上面去,连你都能想出这样的旋律,那么这首歌必定不是什么好货色。现在的歌曲都是似曾相识的风格和曲调,听多了让人感觉腻味,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没有新鲜感。我们写歌应该讲求一个作曲的乐趣,要写出可以抓住听众耳朵的东西,要让他们感觉到不一样,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个性问题,只有你想出了这样的东西,别人不会这么想,如果你的曲子还能让别人觉得好听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水平真的很不错,这才是写歌的乐趣,要突出个性。
+ q1 c9 B$ J- c2 @- Z6 _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很多人不谈各种作曲技巧,喜欢强调一个观点:“音乐是感性的,不一定非要遵从什么规律”,他们的意思是想抛弃作曲那种严谨的架构去天马行空,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世界来。照这么理解的话,不用理会那些束缚作曲的结构体系,任何人都可以玩音乐了,那你自己还能体会到乐趣吗?今天我给你一把吉他,你明天就出一张不知所云的专辑,这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会有几个人承认你这样的音乐呢?说白了,我乱写,你也乱写,大家互相不承认,这样很有意思吗?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反感这种反传统的做法,实际就是想逃避音乐规则。% Z* ]1 P& X; E+ \* [, F
因此,从写歌的乐趣角度出发,我希望写歌的朋友都能在理性的约束下写出有个性的旋律出来,这才是乐趣。
2 p0 d( M6 t* q* M& M4 Z最后讨论一个写歌水平的维持的问题5 Z$ H  y* \$ b1 `5 D/ d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国内的创作型歌手都非常短命,要么就一首歌出名,要么就一张专辑出彩,很少有能维持创作水准的歌手。比如郑钧,唐朝等等。大部分人的观点有两点:1是因为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体验比较深刻。成名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创作想法的变化,很多物质因素左右了他们,所以以后就平庸下去。2是因为第一张专辑是他们多年灵感的积累,成名后灵感用的差不多会枯竭,没灵感就没好歌。对于这种“物质生活论”和“灵感论”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是我觉得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国外的乐队很多70年代就成名了,到了现在还有好的专辑和好的单曲不断涌现,难道他们作曲不受物质生活和灵感枯竭的影响?
: _% B; i! Y' h* H1 b/ J有人问李敖“你写作需要灵感吗”他反问“妓女卖需要性欲吗”,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了问题。创作不能靠灵感去维持,要靠基本功和积累。纯粹用灵感去写歌是非常累的,你不光要靠灵感想出一个漂亮的开头,还要靠灵感想出一个漂亮的过渡,然后还得灵感突发写出一个漂亮的高潮,余下每首歌都这样,这样持续下去你还能不枯竭吗?真正的写歌是借助一个动机来发展的,动机就是灵感,余下的部分是靠作曲者对音乐创作技巧和理解发展而成的。强调灵感忽视作曲技巧的人迟早要走进资源枯竭的死胡同。国内创作型歌手艺术生命短就是因为基本功和积累不够造成的。对于国外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来说,他们随便信手拈来的东西都会让我们觉得深不可测,为什么?基础不一样啊!对他们来说,灵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只要找到一个写作的方向就可以发挥了,一切按照他们的作曲风格进行,就这么简单。
  t2 M  A9 u$ C1 w7 q& a所以说想维持自己的写歌水准或者想进一步,很简单,把基础再打牢点,积累再深厚些。学习学习再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那种把自己关在录音棚里面闷头找灵感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4 P! H4 w5 X6 Z* M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047

积分

3

听众

53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047
发表于 2009-8-23 0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DING: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3 10:06 , Processed in 0.02750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