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0 i; d9 g6 B1 q2 W
和声构建审美基础,即兴启迪音乐创造2 m# l# I2 b( ]- m5 W; L7 [4 i
v W- H/ r, b, F
1 ^4 N0 A5 W ?4 S
文 | 张硕/ m5 H! a) Q$ L* {; y/ [+ u
! j1 H% k! S. J2 B7 U" S : O% x: R& o. t! X! ] q
' T# Q4 G' \5 y2 @9 A! |8 F
8 C7 m+ m G! X“大家听这首新疆民歌《嘠俄丽泰》。当主人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寻找往日的情人,但是帐篷不在,人也不在了,他的悲伤情绪被推向了高潮。这时我们是用密集的节奏反应激动的情绪,还是用和声的变化体现内在的张力更好?”近日,音乐教育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未明受邀前往华东师范大学,以“和声的魅力与即兴的乐趣”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业讲座。
' t) Z) `! L5 L6 v3 a* J" P5 L" Q3 m) {
, b. v3 U* _4 C5 a0 B# D
/ e1 x8 @8 h( R5 s3 g) z; Y, K7 @# U8 {/ {- c& K% l. \
/ o7 b2 K3 J* m# Y. h9 ~1 }+ Y
听音而动情——
' B9 d9 D; X$ A) Y( j3 b* b, v# o4 a$ X; M7 b
和声的魅力
: r0 q/ b6 i. ~" D
0 T; E* n% o* u
D/ z, D; m% ^' T$ D2 ^. |
* P! D, u# X C0 P! O" W2 x, }1 [8 Z; m# p$ f: x% m; C/ b' h( ^
& a& m& F, r$ A+ n在当天的讲座中,李未明在钢琴上现场示范与讲解了近50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将作品中蕴含的和声学理论知识化为实际音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引导在场学生“从声音到声音”感知和声的不同色彩、不同情感。“想学好和声,首先要发展内心听觉,培养敏锐的听觉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李未明提到,生活中大家对于颜色的喜好不同,但只要符合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审美能力的高下之别,和声亦然。因此,“想学好和声,还要提高对和声的审美能力,训练多声部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和声想象力。”2 d/ X/ R; |+ R$ B9 P/ r
* Y* v1 P3 \- ~) Q% c) c" z# G- ^. M5 b8 ~9 v& ~
$ ^( Q; ^* a0 z1 N7 v Q* K
和弦的纵向排列方式与横向连接方法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为和声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创造性空间。李未明以《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为例,先配以单一的主和弦,再用多个变化和弦配置加以对比,让大家感受不同和声配置为旋律带来的色彩变化,“和声的配置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和声的处理必须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李未明又以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前四小节举例:小三和弦首先奠定了沉重的音乐基调,接着减七和弦渲染了哀伤、悲愤的情绪,而连续不协和和弦的出现,则表述了无尽的痛苦。“分析和声有助于保证作品演绎的准确性。如《悲怆奏鸣曲》只通过前四小节和声色彩的变化与渲染,就已描绘出这部作品的基本情绪。”6 t. `4 |3 c( m a/ C5 F
# q% V. j9 V n! @' Z2 E
- u e+ ]6 w$ }5 O
! F2 k( t' ]4 r/ ^1 J( Q
李未明特别强调在和声配置中应注意恰当地处理声部进行,去找到声部进行中流动的音乐线条。“线条性是抒情旋律最重要的表情手段之一,如果希望伴奏声部能够和旋律声部同样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就应当让和声连接也具有某种线条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产生动人的抒情效果。赋予和声连接以线条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适当使用转位和弦并增加和弦外音,就容易构建出鲜明的低音线条。”
5 B$ f1 c4 r: S8 S
$ e: C/ `, f, S
' ]" Q6 H) E0 \ F, L
+ r9 b7 Y, e; H4 w0 O李未明认为,在熟练掌握24个大小调的基础和弦后,可以扩大调性思维,将各调式中的不同和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应将对和声的丰富想象贯穿于和声配置的全过程。李未明建议学生们不要过度依赖在谱面上做标记,而应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脱离标记。此外,应多聆听经典作品,多分析谱例,帮助自己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和声配置风格。& @/ c7 y% F! W0 p$ e+ @, S. r! X' t
( g6 J y# I. ~3 m
" q6 R2 o8 n& F; j
# m9 X8 m) r( ?7 `- t( C( V: R' ^. J/ q6 o2 }
+ R) E+ ?7 x) u+ K- j
情动而发声—— m* c8 P/ B% C# f! M8 J$ @+ n
7 _9 H- S9 u& j t# w4 C
即兴的乐趣
3 O* O* i, w4 b) L% F$ {& z: e
1 K6 W0 ?/ e. t3 K6 _! x# d7 N: B2 M0 e5 `/ L
: w& C2 N) m: j' a4 v
1 K% T- r* e! @, E! z: P5 ~4 c$ Q: L- @, N9 }
在西方音乐史上,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大师等无不擅长即兴演奏。钢琴家鲁宾斯坦也说过,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奏的尝试,因为任何真诚的演奏都有某种即兴性。李未明认为,即兴演奏是演奏者完全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对预先创作音乐模式的自由超越。“即兴演奏能够使演奏者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将成为强大的动力,激发内心的灵感,开拓自由思考的空间。”在李未明看来,钢琴即兴演奏教学是一种旨在挖掘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的教育,它并非硬性灌输知识,更不是功利的应试。“即兴演奏并非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是强调创造的美妙过程,要自信地聆听和欣赏自己的即兴演奏。”: a9 J3 U; m/ U0 Q& e
/ |+ ~+ g8 j) f) v9 {9 T# {2 \; F6 L/ O2 s# C
7 L- `: Z/ r7 m4 p8 C& h* q8 o李未明向在场学生指出了钢琴即兴演奏的多种练习方法,如:根据节奏创作旋律,根据和声或音乐动机即兴演奏等。“特别是根据音乐动机的即兴演奏练习,建议先选择素材单纯、调性明确、结构方整的音乐主题,按照起、承、转、合的一般规律,发展成单一性曲式的音乐。但不论采用何种即兴练习,核心问题都是要处理好音乐材料变与不变的关系。”随后,李未明带领学生们进行即兴练习,并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 [- d/ b7 F! p" l9 R
. A2 j( U4 W: w1 Y. U# s+ @
) x6 ]$ C; N9 c U7 V6 P% [ u7 {1 M% i! M" [+ y
李未明表示,如何令和声学“教得其法、学闻其道”仍是音乐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据悉,李未明曾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培养“键盘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以启发式、开放式的即兴演奏教学为线索,将和声理论与乐器演奏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和声、用和声、创造和声的探索过程中深入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激发即兴演奏潜能,拓展即兴演奏思维。目前,李未明多名研究生任教于国内外高校,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持续贡献。" a- D4 \7 z4 q7 f7 F' c
, v( U2 U" W& c+ z
( W' s9 F9 z* w2 c/ i) b
3 P; }2 g m" O) I当天的讲座是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70周年校庆·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36场。讲座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系代系主任谢承峯表示,“如何学好和声和即兴演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更需要慢慢积累、不断实践,还要和自身想象力有机结合。李教授始终强调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对同学们的演奏技能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薇认为,李未明的讲座给同学们提供了最好的听觉实践的机会,他将和声的色彩、音响、力度、情感等通过声音去表现,让同学们推开了和声的大门,感受到和声的千变万化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