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p, @+ R" J: G2 q3 ~) }; ?8 v大小调之间的一些浅谈
4 G' _# r$ i l$ C& x" c( U
7 L5 {- x% a S7 l" I4 y( Q
V5 G& C1 J' u5 [$ G2 G* k; q8 O
$ Z1 ]$ W: Z3 Z: z! k* O4 B- I: ^1 k
' e/ |+ Q+ K0 r2 o+ l9 ^3 M1 [& {% E( Hkrmi,融合型风格音乐制作人、作曲人、DUDING STUDIO音乐总监。年少起师从意大利特兰托作曲家Doctor Shi并研习作曲至今,主攻现代古典,对于融合音乐的作曲有着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制作并发行作品无数,此外一直致力于严肃现代和声的教学工作。; _; ^5 p6 @/ a, B4 c
, ]: Z, a$ b- ^6 U0 x6 a: ^- [9 K1 k# s; ^( I2 k
1 a1 U; V$ e: ^' w
! G4 `. E7 U0 o9 R2 Y9 r# T
4 Q: [5 ?" c- M6 o: \+ ], Y. y
, r2 Q5 C. R# D; b6 L) ?有的人认为作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1 s9 v; R8 d* ^4 P5 C有的人说它很复杂7 k; g4 J: X- I& L
我觉得作曲只不过是作曲家想表现自己心中所想表达的一种情绪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手段,只要有了非常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有可能在数分钟甚至数十秒就能写出很不错的东西。这也是大家常说的“灵感”,如果没有了情绪,说不定在桌子前面坐上个七八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写出一个音符。我们知道音乐当中情绪千变万化,比如大调开心光明,小调柔和忧伤等,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下这大小调之间的一些东西。: c( ? G: O$ E
/ k7 ~- C5 F2 r+ z& {& m7 {! z3 i' G3 w
如上所说,音乐是情感的再现,那么我们想表现雄壮、阳光的感觉时,我们可能会选择大调,我们想表达一种忧伤,悲伤的感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小调。但人的情绪并不会恒定在一个点上,世界上的万物也不是非喜即悲的,那么如何对应自己的想法将这两种不同的调性融合在一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吧,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浒传》主题曲!
4 q3 @3 ` M X; D( t
% }; g: W5 a5 a' o2 s% d3 ~
8 t4 e& F% o9 @) {3 z+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 W' T% T$ D) t8 `# R* O5 u# l5 t ?4 E5 i+ A1 V; G
# a5 i4 @4 y; k6 H
. ?4 Q1 H u' |% P. Z大河....
A: h0 o: A, L% u6 L/ c- W7 U( w" L) g0 g7 o! H. E' S* ^
9 G# @! i7 j& ~! [# l
8 ?( L: ?: x4 s- W/ k9 a$ }Stop!并不是这首《好汉歌》啦,我们要说的是另外一首,大致的内容如下6 G' v8 f0 ^. i7 o% u2 c: }2 A! @9 D. J
. }4 A3 y$ F( ]) k+ S/ N5 S
1 U3 J5 B+ C/ b& z* {1 ?0 f2 u% k, L+ P" e/ y8 I0 Y4 Z
; j3 [; O6 S [( F* v$ Z6 P' I
0 I1 e! z! Q& C1 _$ Z
7 b# c; o# m+ }5 Q5 K
' E( j5 c/ T, ^这首选段《天时地利人和》出自1998年版的水浒传,由赵季平老师作曲,它出现在第十集以及三十二集之后,第十集的内容是七星聚义,三十二集,是梁山好汉排座次。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点上将《好汉歌》替换为这首歌呢,大家可以自己先想想看,我一会再说。
0 I! M; K% J: `* I4 A6 d# @$ k
6 f. H% x5 ?. Y# q
. f; {' C0 V0 C+ k, G6 @* Y
% ~ m) a& _9 r8 G) v7 Y- J6 {3 G4 E6 Q1 c: d0 U' K4 f1 g
大家可以去听听看这首歌,觉得这首歌是更偏悲情还是更偏阳光呢?我听完这首歌的感觉我觉得是五味杂陈,既有我们中国传统的英雄气节,正义之道,又有悲壮的婉转哀叹。我们再回到音乐当中,我认为是因为调性将音乐的情绪改变,再配上适合的旋律,以及配器,并用相符的情绪演唱,这样听到我们耳朵里的最终的声响,给予了我们信息,让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X% D& l& r6 T3 w7 o( O5 c7 s
# `% j# n% v: t7 y5 ^' [( P4 u) n2 l" {5 y5 g* n' k; p
2 @& Y1 M2 X' @% y- ^
6 F8 f6 E$ @8 B. z3 }7 I i9 _6 {2 X2 L
9 @, J& W: Z$ e2 ^, g5 I
根据上述选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有可能是一个F大调的歌曲,因为开头和结尾,都是F和弦,我们用F大调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里是一个I--VI--II--V的进行,但是真的如此吗?如此明朗的大调进行,为何会有悲情色彩呢,那么这里就是作曲家将F大调以及其平行小调d小调相结合(还有其他小调调式)所形成的了。$ _! t0 z) d" @* G3 e7 w& K4 {
比如在第四和第五小节,作曲家将配器以及旋律进行了与前面不同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音域进行了大幅度的下降,并且舒缓许多,那么给予听众的感觉在第四小节就有一种d小调 I--IV级进行的感觉了,从而引入更后面的并行调式。第六小节,由于省略掉其三音,作曲家将g小调的旋律(或者说羽调式)在此小节上婉转表达,配器也只剩下了一些低音提琴的拨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4 d7 Y/ B3 Z4 a7 k% h* O/ ?& d3 a
而在第七小节,凭借半音趋近的滑音再次拉回d小调,但是这两个小节的主导调性仍旧是d小调,其功能为SD,而在第八小节又有回归大调的感觉,但是在第九小节又回到了d小调,因为此时C7在弱拍上的听感并没有属功能的感觉,而是在后面又上行大二度走回I级和弦Dm,而之后配器,合唱,主唱再次嘹亮地响起,管乐齐鸣走向Bb和弦,再回到明亮的I级F和弦
3 u& {" \9 J2 Y. {: F% S4 B2 w% x# l/ q( z
- f3 q; N1 Y6 H N- e" U" V就是这样音乐再不同的调性中此起彼伏,塑造出了复杂的情感,再将其呈现给我们。我觉得在第10集和32集之后换为这首歌,我觉得因为这首歌的核心是“义”字,也是水浒传这部名著所想表达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第十集本就是七星聚义,必然符合,而32集之后就是梁山等待朝廷的招安,远赴南国征讨方腊,具有悲壮色彩;第二点,梁山好汉108人中有些人是不愿招安的,但为了与宋江的这份义气,即使是赴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也没有退缩。这也符合这首歌曲的大意以及主题。
& a/ M* ]9 b& z( @0 q3 f7 g% u: P2 S5 V- Y
- G8 ]& S3 h2 ^' V n这是一首非常非常顶尖优秀的歌曲,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9 F7 h) {* z/ |& M' u8 O
以上,今天的所有言论,均代表我的个人看法,如此优秀的一部作品,我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分析有误,如有错误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望大家指正。 P$ [* e# P1 }, ~# g. ~% V
我是krmi,我们下期再见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