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23 2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有很多索尼的耳机和夏普的耳机,他们都是丰达OEM的。. a4 T' e8 h& u0 F
那个挂耳的是A8的原型,它发布后2年,研发出了现在的A8。4 h" E9 @+ ?% n% \' N
右下脚的那个扁扁的耳机是现在MX系列的原型,推出在5年前。, M0 {% r1 }1 u' X, s d. H- }! ^$ }
丰达创立于1949年!为索尼,夏普,建伍,铁三角,森海,歌德,爱华做了近50年的OEM了!也是他们在全球唯一的制造商!4 |- x4 r" j, q% e" \6 W' N7 ~
MX系列本来就是一个MX300衍生出来的,丰达在生产的时候,工艺完全一样,就是换了不同的外壳,不同的包装而已,所以成本也是完全一样的,再全部出口香港,交货,再从境外回流回大陆。
7 r' h2 l! ?: X/ X: y( D 就有点像华硕帮索尼OEM笔记本一样。关键区别在于,一个版权是索尼的,华硕代工,一个版权是丰达的,仅仅是帮森海做一个贴牌而已!; G' S9 L; \2 I$ M R
这里有一款“丰达”正在设计中的Panasonic金属挂耳耳机,还没有量产,只是TEST版本,铁三角的CM5和CM7也是丰达制造的。, o; b, G6 T1 T4 f7 _1 c
索尼都是没有自己工厂的,要么是购买丰达的设计,要么就是自己设计一个外观,再委托丰达生产(如888就是)。丰达为夏普和森海用了不一样的模具,区别在于:耳机插线处上面的那个后出气孔!
7 N& N. c( c) @6 E- p 夏普的:出气孔深度是5毫米左右9 o2 U8 `( J( ] F8 D# a1 e/ Q/ J9 D/ _
森海的:出气孔至少有1.5厘米!6 ]; s' j8 F* r- W+ `
苹果即将采用的MX400 pro耳机款式,用的是夏普的外壳,MX400 Pro喇叭设计方案。4 G/ M9 v) P2 l# ?
也就是说:
7 Z8 e& L+ f6 f% A/ t 夏普=MX300但是差于MX400( MX300喇叭是MX400喇叭的“降频”版)
' [) c( Z i, ]8 s# D MX400=MX500
; J( S' b, m8 R. ?8 L( s 苹果=夏普+MX400+ p+ g3 b, d- h7 V P+ j
音质的区别原因在于,由于用了不一样的外壳(后出气孔设计不一样),导致音质上的区别。/ M0 T' b' E0 U7 r9 z
所以,如果是我自己买MX500,我首选的肯定是夏普580耳塞,为什么呢?一样的东西,便宜啊,哈哈,好像外面有卖的,不过才40几吧?而且夏普还没有假冒的呢...
# w$ l' S; }4 Q/ O* X& b S L: ? 注意哦,580的耳塞上有1 Bit logo的!普通用MX300内核的是没有的。
5 I1 z# R0 e6 u a 所以......森海赚了是不是很多啊?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包装,贵了好多......
( h2 n& \8 A4 Q 还有那个MX100,MX200,MX300都是一条线上的东西。
8 y- C6 Z0 H. v0 P7 h* a 以及铁三角的头戴式!最高的好像要卖3000多,和索尼的V900和CD2000,很多都是china制造,再运到日本做包装,最后打上Made in Japan。这是符合国际贸易法例的,包装地即为产地。
) ^# f8 i) A) Q. g! S( a; c 工厂MX500,MX400,MX300的供货单价是一样的!香港提货价格是每万条--每条1.5美元!4 e" M( d% t* S" Y' i) K- ~0 n
大陆行货MX300好像代理价格是40元左右,要知道这个价格的组成:
. T+ ?9 B! `9 J1 p5 D, b" y 成本+丰达利润+售后损耗利润弥补+丰达出口费用+丰达在境外卖给森海的价格+森海自己的包装费用+森海自己的利润+进口报关费用+进口商检费用+进口固定增值税17%+进口固定的关税+航空运费+国内代理商利润+二级区域代理利润+三级终端代理利润+销售发票税收=40-80元最终卖出价格。以上环节,缺一不可的,那么你说成本是多少?(大部分日本品牌耳机的价格都是如此)
0 K' R$ ]$ T, @+ G, P2 s) Z 其实,有些朋友不理解的是耳机的成本是多少?其实就如我告诉你的那样,MX500出口价格是1.5美元,你算算吧。哪怕是用全金子的,成本也是了了无几的,对厂商而言,最大的成本则是开发费用,模具费用一般是:以耳塞为例:耳机壳3万-5万。线材:有专业线材厂采购,最好的OFC也不过1元1米!MX系列线材不过3毛钱一米。不过这个价格是你买不到的,线材一般都是按照XX千米为起点采购的。插头模具费用:最好的,最复杂的子母套装插头,不过5千元!中套开模费用:5千元不到(中套指的是类似于索尼808绳子中间那个标注Made in Japan的小塑料套子。
2 q; ?/ R7 Q2 p- A+ Q" D1 F 其实你们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一点最关键的地方,很多人都说808很烂,我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告诉你,开发808模具的成本比开发888的要高很多!那么高在哪里呢?# z! ]: ~/ o T) p9 H+ @
SONY的大部分随身听都是配的这个耳塞E808,大家都说它“太垃圾了”。/ t# h5 V$ n8 \8 U0 L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过:原装索尼808的外壳是由上下两层外壳用一个厚度只有1毫米的丝扣活扣上去的?整个外壳没有一点胶水就完整的密封了。就这个技术点,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大陆没有一家模具商有这个技术!索尼也就在808上用这个活扣技术!要知道,如果丝扣厚度高于1毫米,你的外壳就扣不上,厚度小于一毫米,你的外壳就很容易松动和拨开。如果你的材料不够好,一旦拨开再扣上,那个丝扣就断了,因为只有1毫米啊!可想难度是多么的大!模具在这个扣上只要一点没有注意,整个模具就报废了,因为开模是一次性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也就是说几万元就没有了...: a+ i ~+ }1 |# o7 X/ G$ a
地摊上的假冒索尼808,全部都是因为没有这个技术,所以,只要拨开外壳就可以发现,上下外壳是用胶水封上的,这个在耳塞的制造上,叫“点胶”,而真的808是没有用一点胶水,是活扣扣上的!
1 g9 y! U! Y+ c! e/ q+ d2 U 而以后所有索尼开发的耳塞,如838,931,848,868,888都是采用了橡胶套子套上去的,再也不用丝扣了,你就知道了。。。就连松下也从来不用的!爱华的外壳用的是点胶,也不是活扣!
; y3 c3 \1 j1 f. I+ x* Y光一个808就有这么多的技术点,你想想开发成本是多少?# [- J" y) P! W4 s2 `/ ^
总结:虽然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而有诸多“伎俩”,但最终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目前而言却并未见多少,相反却是这些“惊讶”的事实,比如你手里那些“引以为傲”的“原装进口”产品或许就是广东某个厂生产,然后拉到公海转一圈又回来,就叫做“MADE IN ***”了。
# j- O" l! e4 n0 @- Q3 ^ 但我们仍然不能为中国的“世界工厂”“美好前景”自豪,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那么只能是比“橡胶种植园”外表好看一点的“电子种植园”而已。当然这是一个进步的必需阶梯,但如果我们陶醉于这半路而不再往上爬,那便永远寄人篱下。7 A- ^5 R% Q! U( \0 }# n
( Z5 z3 N' E.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