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定调性与调式?
4 T# U4 ?# r& C4 l2 R/ x% g & {7 J- x/ G- C! x- u& ~7 ^
. F, e7 P* l2 Q2 t5 y9 r& }; e$ I6 O! ~
0 J) d9 |# }6 Y8 e' g; v01' L; |8 U1 k) B1 Q) C
" m( J: H( i& m. p, n7 ?8 p—" W0 n; ?0 i, Z, e% S' y6 I
) D' `$ p( e' X1 O
确定调号
# x* i' X. b& G; l0 ]; ]6 i$ E' N. b& `
7 X! s9 e. y1 I' e0 P* g
& A. Q) c k0 L要明确调式首先要明确它的调,因为调式是存在于某个调中的。确定调,就要看调号,当调号确定之后,就很容易在该调中找出旋律的调式来了。调号的确定,可分为集中调号和分散调号两种情况来进行判定。
n8 E) m0 j+ y6 G$ o8 W4 Q. u$ [7 V8 D" |9 Z
, o& A4 R& Y x) T9 \
: H2 G/ Y. l3 R
" W# o' z) ^! O Y3 m027 n( K6 i. P3 Q
; N3 h( w# w" v7 v7 v
—
/ b2 u+ u& t6 I7 F }5 y! G+ p6 t
, F/ n' g8 D/ r2 q9 E集中调号的判定9 i2 g" j0 ?2 I) {4 ]* N; ]
8 k( U0 t5 L$ w# j5 O" Y- C当旋律中没有其它的变音记号时,调号一般都在谱表的前方,用集中的升降记号标记出来,对于这样的集中调号来说,判定调号是轻而易举的。$ q" z6 ?" l; O& ^) i: c1 b1 t! w
3 C$ S4 n# G& a/ j' U' O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如该调的调号中最后一个调号音没有在旋律中出现,并且这个音的调号也没有集中写在谱表的前方(隐藏调号),这时就要看旋律的落音是否停在主音上,如果最后的落音没有停在该调的主音上,就要考虑这个旋律中所缺少的音是调号的最后一个音,这样的旋律一般多为属调或下属调,落音多为首调唱名法的“sol”或“fa”、所缺少的音多为首调唱名法的“升fa”或“降si”。. |, m3 b# V9 |/ v. o/ m
5 l% n$ y* }$ c! @( z2 i03
4 _% q' u% O6 j3 W8 U
/ ]' O0 A5 s7 E6 \5 Z分散调号的判定
% F2 s7 Z* [0 I% Y
4 k/ F; b8 d+ e1 s, M8 s/ k J) ~当旋律中出现集中调号之外的变化音时,就有可能是分散调号的情况,如果所出现的变音是该调首调唱名法的“升fa”或“降si”时,就极有可能是原调号所标明调的属调或下属调。当然也有可能会是相关两个升降记号的调。4 e. Z* Q6 D2 n! F2 x% h% j
0 v3 {9 L& n, t8 S3 S6 K确定调式的情况比确定调号要稍微复杂一些,因为调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调中可能会有许多调式:三种大调式(自然、和声、旋律)、三种小调式(自然、和声、旋律)、五种民族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十五种民族七声调式(清乐、燕乐、雅乐)。所以在判定时就要充分考虑以上的各种调式的可能性,并合理地加以分析、排除,最终确定旋律的调式。
0 F0 S# C/ t' W( Q8 d/ J; Z8 T1 l
; J; E2 ? r! f* Z04
4 Y0 T4 @4 f2 g# L3 ?# `确定主音
; O. o G, e+ Q一般来说,一首完整的旋律都会结束在主音上,这样才能给人以完满的终止感。在基本乐理的练习中,一般也是遵循这个原理。如果发现旋律最后没有落在该调的主音上,就可能是使用了分散调号或隐藏调号。# X- @% e% R K6 G- A
- {- z& @3 H. u- V2 W2 e
但也有一些旋律故意不结束在主音上,如开放式乐段就多结束在属音上;还有的乐曲为了追求音乐的意境,有意将旋律结束在不稳定音上,让人产生联想和期盼。这类乐曲另当别论。
. C& t# E& r- a6 K7 u% p, g' T1 r% J+ R$ o
- @& U: G7 a, w) J O3 k; ?7 n
/ |- Z8 A% [" B# I$ o* N" S$ e' H: W# _7 ?% g" y& N9 u4 J& J
05确定大小调式
$ X* P" ]1 |+ C* D一般来说,在西洋大小调式的旋律中,调式的音阶较为明显、完整,稍加排列就能判定出它的音阶来,再看一下落音,就基本能够确定大小调式。具体做法是:
8 f8 t+ ~2 n8 O2 X. D- p/ B0 A$ d3 d7 o/ C& }+ j) V
1、调号的判定。
; R8 f. e2 x. i9 m1 y: b' N( @# N& i$ t* g
2、落音的判定。大调式落在首调唱名法的“do”音上,小调式落在首调唱名法的“la”音上。如果没结束在这两个音上,就有可能是出现了分散调号或隐藏调号。: W+ a$ T& W" P& g2 B! F
3 {. J5 l" _) Z1 B( E, U+ _
3、音乐的旋法。多用分解和弦、音阶走动、音阶内的模进、首调唱名法的“fa”音和“si”音使用较多而重要(与民族五声调式相比)。9 y5 w9 ^/ n* N0 q
1 y8 l; M$ q1 b' Z5 {- ~! l) r" [ 4、和声的功能十分明确。特别是终止式很明显,多用属功能和弦(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 G# N1 j% }6 n) ^
4 n9 \* V7 E: C' u5 E; P; C
5、变音的出现有规律。变音一般为和声大调式的降Ⅵ级、旋律大调式的降Ⅵ级和降Ⅶ级、和声小调式的升Ⅶ级、旋律小调式的升Ⅶ级和升Ⅵ级。其它的变音一般为辅助性半音或经过性半音的情况。( Y2 C9 k; z/ Q% U4 F& S, w
5 c( |* W z; U6 v
6、多唱,从感性上来认识音乐的色彩。音乐最终是让人听的,所以听觉才是最后的判定者。8 {: ?- N) j2 ?8 T- S( Q# j2 T k
: v p" c* | z. _ R6 Y- c: l
06确定民族调式
3 F' B2 y2 e0 |8 g! _由于民族调式的种类多,所以在判定时也较为复杂。具体判定的做法是:6 B9 z, X' J3 @/ R8 N1 Y
! S6 I8 Q( J: n9 Q6 D
1、调号的判定。因为五声调式中偏音不出现,音阶不完全,因此就很有可能有调号音被隐藏起来。要更加着意判断。9 A' O3 M- q% r& V, x, \- v6 O
9 B1 G- z. E y. y+ k5 q) _
2、落音的判定。在民族调式中五个正音(宫、商、角、徵、羽)都能作为主音,所以结束音落在哪个音上都是合理的,这就增加了判定的难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偏音是不能够作主音的。! N4 d- h( l% i! }) s- ?
2 W f: h. w7 i$ {9 x, g 3、音乐的旋法。在民族调式中,旋律常用三音列、四音列、五音列,模进也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中很少用分解和弦,和声的功能性十分模糊,终止式也不明显。
7 |9 r' |- l9 E; q- F
r! s' @+ H E6 l! m5 \# J 4、偏音的使用。偏音在首调唱名法中被唱作“fa”、“升fa”、“降si”、“si”,这四个偏音在旋律中使用的频率较少、时值较短、位置不重要(常在弱拍弱位),一但它们使用的情况有变(频率较多、时值较长、位置重要),那么就意味着调号的判定有问题,有可能是其它的调:“fa”音实际上是真正的宫音,“si”音实际上真正的角音。( z# B; X, J- C9 V. V$ ~
4 K8 T* v) f6 _7 x, ]
5、多唱。按不同的调式来进行试唱(首调唱名法),一般来说,五声调式的音乐唱起来十分流畅、自然,通过唱旋律来获得感性上的判定。
. u; L: \" B; B, D% {/ J6 \
2 x6 a0 p! `# o+ H/ `: e7 C3 L 6、五声调式的多重性。有些五声调式既可以按这个调式来唱,也可以按那个调式来唱,这就是在民族音乐中所说的“同宫三均”。这种情况要按使用偏音最少、最不重要的那个调式来判定。当然,如果你判定为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为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