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R. C+ b4 ^( C! o) K7 i
什么是超级电容?跟普通电容有什么不同?
7 Z3 e4 e' n% Z% E' F& }7 U |. E9 z
" p& ~ Q$ v) ] F9 U: R超级电容,又名电化学电容,双电层电容器、黄金电容、法拉电容,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的一种电化学元件。' s* k- ^; H4 R
/ o9 R8 g8 R3 J& ?
$ Q( I1 m" k. c \$ ~; N% i a) B
4 c9 R' j1 i- e8 Y; A: t
它不同于传统的化学电源,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与电池之间、具有特殊性能的电源,主要依靠双电层和氧化还原赝电容电荷储存电能。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1 I8 [& M/ R0 z8 l5 x4 e1 C" I9 a- |, D- A2 _# ~
超级电容器结构上的具体细节依赖于对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和使用。由于制造商或特定的应用需求,这些材料可能略有不同。所有超级电容器的共性是,他们都包含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及这两个电极之间的隔膜,电解液填补由这两个电极和隔膜分离出来的两个的孔隙。$ E4 t, U$ N# F$ w& ?
4 z: |$ _7 O/ D
# o; N, I; r9 w- v
) A3 F+ H. @( W* a. d9 W5 y; }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如图所示,是由高比表面积的多孔化电极材料、多孔性电池隔膜及电解液组成。隔膜应满足具有尽可能高的离子电导和尽可能低的电子电导的条件,一般为纤维结构的电子绝缘材料,如聚丙烯膜。电解液的类型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进行选择。
5 _. n7 i! s: t4 e* ?- J5 t; c1 g' V2 V( i: Q
! ?0 e; |6 u0 M" Z. D5 s0 ~
4 c$ E* i. y7 k5 `/ m
根据储能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T- o- K! M. C! `; L, T, s
! p* C- ]1 ^- \: a+ P& C1、双电层电容:是在电极/溶液界面通过电子或离子的定向排列造成电荷的对峙而产生的。对一个电极/溶液体系,会在电子导电的电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溶液界面上形成双电层。# Q! s5 ]' r, q& M/ h
当在两个电极上施加电场后,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正、负电极迁移,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撤消电场后,电极上的正负电荷与溶液中的相反电荷离子相吸引而使双电层稳定,在正负极间产生相对稳定的电位差。
( E) |) Q" @2 m) y2 y
' n3 Y8 w" C" t8 O# U4 S: U3 _这时对某一电极而言,会在一定距离内(分散层)产生与电极上的电荷等量的异性离子电荷,使其保持电中性;当将两极与外电路连通时,电极上的电荷迁移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到溶液中呈电中性,这便是双电层电容的充放电原理。
& O: ?3 {3 ]! B
& k# i7 g% ]* r _2、法拉第准电容:其理论模型是由Conway首先提出,是在电极表面和近表面或体相中的二维或准二维空间上,电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脱附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电极充电电位有关的电容。% l* ~7 Y$ R! j. {# A# R
, |$ [- l0 y+ R6 F) _1 B对于法拉第准电容,其储存电荷的过程不仅包括双电层上的存储,而且包括电解液离子与电极活性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 h8 h* Q* x5 `$ \6 s: ^! M' @5 _( c! y1 k+ Q: g" o3 q; [
当电解液中的离子(如H+、OH-、K+或Li+)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由溶液中扩散到电极/溶液界面时,会通过界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进入到电极表面活性氧化物的体相中,从而使得大量的电荷被存储在电极中。+ {- B: }3 F: S1 ~# g. w: ]+ s( k. ^
7 F6 L& R$ I6 ^5 _4 f$ e放电时,这些进入氧化物中的离子又会通过以上氧化还原反应的逆反应重新返回到电解液中,同时所存储的电荷通过外电路而释放出来,这就是法拉第准电容的充放电机理。2 f' b: j# X1 |" G, j- t) ?0 w
- j+ `: m6 R5 y5 x( r( G+ Y超级电容的优点:* }2 w' d. D7 O4 R1 M( w
/ X6 f/ F: X4 o; M9 _3 y
1、很小的体积下达到法拉级的电容量; x2 p) g- G* {7 i; I" U* @9 b( r
% B, Z% ` Y1 J: ~ ?3 N# W
2、无须特别的充电电路和控制放电电路;
8 W8 L3 O/ u$ l1 L/ _- h/ I' N7 D3 [* Q3 m7 Y1 B8 L! S
3、和电池相比过充、过放都不对其寿命构成负面影响;
: x! n/ d9 M4 L+ {3 Z; @
0 A9 A3 h6 {5 ^3 v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它是一种绿色能源;2 w; I& R) q; s' l* R5 f3 O
- }7 ^/ h3 E( G1 _$ P5、超级电容器可焊接,因而不存在像电池接触不牢固等问题。
0 F) k; \7 |& a* |5 s) o5 {) g% T' D) E
2 Z: n; Y6 R. A; u超级电容的缺点:' I+ T6 j# r$ E3 ?1 i; {
7 m( x6 |, F N* G! G" {4 N- R; F
1、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电解质泄漏等现象;) @1 z I% g8 R! ^
0 E/ W6 F; P6 P1 o ~6 S2、和铝电解电容器相比,它内阻较大,因而不可以用于交流电路;
8 z/ w) K: _' D$ A! s, h7 |$ P+ d
超级电容器之所以称之为“超级”的原因:
: m$ O' I" ?0 U; D9 P2 I- e8 a" {- t, R* p; ~
1、超级电容器可以被视为悬浮在电解质中的两个无反应活性的多孔电极板,在极板上加电,正极板吸引电解质中的负离子,负极板吸引正离子,实际上形成两个容性存储层,被分离开的正离子在负极板附近,负离子在正极板附近。
8 @5 W: `( }, r- E8 Y9 t7 c/ h; J7 D. D1 M* x5 b
2、超级电容器在分离出的电荷中存储能量,用于存储电荷的面积越大、分离出的电荷越密集,其电容量越大。/ [5 w0 _% U/ s. v4 G
6 E2 [- J0 h. K* z7 V6 I. h" G5 g3、传统电容器的面积是导体的平板面积,为了获得较大的容量,导体材料卷制得很长,有时用特殊的组织结构来增加它的表面积。传统电容器是用绝缘材料分离它的两极板,一般为塑料薄膜、纸等,这些材料通常要求尽可能的薄。' C7 u `& H" K% w
4 G& P; I3 `% D0 K
4、超级电容器的面积是基于多孔炭材料,该材料的多孔结构允许其面积达到2000m2/g,通过一些措施可实现更大的表面积。超级电容器电荷分离开的距离是由被吸引到带电电极的电解质离子尺寸决定的。该距离(<10 Å)和传统电容器薄膜材料所能实现的距离更小。% z9 W$ B9 ^$ A$ o8 b, I
9 @- p" ?" Q- N1 o4 |; ~& {; m! J
5、庞大的表面积再加上非常小的电荷分离距离使得超级电容器较传统电容器而言有惊人大的静电容量,这也是其“超级”所在。# V3 A7 C$ b. H6 V7 s* q4 r
: M) m7 b0 b5 l+ c; h/ Z. O
7 w; g- [. }4 |2 ]. s: O
; j" \2 r2 }. c6 k1 p3 g& C
控制超级电容器的放电:2 p J) t: y& y
, U2 w W! Q7 }
超级电容器的电阻阻碍其快速放电,超级电容器的时间常数τ在1~2s,完全给阻-容式电路放电大约需要5τ,也就是说如果短路放电大约需要5~10s(由于电极的特殊结构它们实际上得花上数个小时才能将残留的电荷完全放干净)。
7 L5 R0 s# n- N& Y
0 g; Z7 j( J1 p+ E$ [: b放电的控制时间:
' D" r2 X# w# O& G( a( [4 ~
$ a) u$ u0 |- T* O超级电容器可以快速充放电,峰值电流仅受其内阻限制,甚至短路也不是致命的。实际上决定于电容器单体大小,对于匹配负载,小单体可放10A,大单体可放1000A。另一放电率的限制条件是热,反复地以剧烈的速率放电将使电容器温度升高,最终导致断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