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资讯] 舒曼晚期艺术歌曲中节奏和拍子的表情功能

[复制链接]

204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0 19:2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哈拉尔德·克雷布斯(HARALD KREBS)著3 \6 P9 W$ R; `# b6 X
戴宇 译(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或其他用途,引用或借鉴请注明出处。)
% i" y+ d$ f9 y$ H2 Z! c  D
+ r' s% g; A- y) v( m9 ~3 N& M/ j: F5 E# l2 P" {+ n
舒曼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一样,早已被公认为十九世纪里节奏和拍子的开拓者之一。根据舒曼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他对音乐节奏和拍子理论有明显的兴趣;他在对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评论时经常谈到节奏和拍子,这表示他非常留意这些方面。[1]但他的兴趣并不仅限于理论方面:就像他的音乐所明显展示的,他将节奏和拍子视为具有强烈表情功能的元素。舒曼对它们表情功能的有意识运用在他的艺术歌曲里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歌词的存在,我们可以精确地判断出舒曼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谈到在舒曼歌曲中三种具有表情功能的不同类型的节奏和拍子的运用。我会聚焦于他的晚期歌曲,因为我将谈到的两种类型在他的晚期音乐中都占主导地位,并且他的晚期歌曲与他歌曲年里的作品并不一样。, i. P  c" d5 h; Y2 R' W- R

" O4 m9 W- e- @8 Q2 C
/ ?+ H8 [3 P! G# C. M5 Q我从诗歌节奏的变形说起,它与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表面相接近。诗歌节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诗歌节奏与音乐(尤其是人声)节奏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2]对这里诗歌节奏所指的内容进行一些解释仍然是必需的。我所讨论的诗歌节奏是隐含于诗歌朗诵中的规律节奏。这种节奏包含着重音和时长两个部分。重音部分受到两个方面限制,诗歌所用语言中词汇的正确发音(诗人一般会遵守),以及诗人所选择的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模式(即所谓的诗歌节律)。诗歌节奏的时长方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诗歌所用语言内在规律。德语是一种“重音计时语言”;它的节奏单位是音步,每个音步大约持续同样长的时间。音步的时长大致相同,这一点在诗歌朗诵中尤其明显。就像苏珊·尤恩斯(Susan Youens)所指出的,只有某些特定风格的诗歌,主要是比较轻快或者滑稽的诗歌,才会以严格的规律节奏去朗诵。[3]对严肃诗歌有表情的朗诵,常常包含了韵脚时长的起伏变化。所以,即使在音乐之外,诗歌节奏本身也会有一些变化。尽管诗歌节奏在任何诗歌朗诵都有不可否认的起伏变化,至少在本文涉及到的诗歌中(19世纪德国抒情诗歌)。我们可以假定一个规律的基本诗歌节奏是任何朗诵的基础。
' E1 e, H0 d1 _% k( N) a5 w# H& M
9 S, Y- M1 a8 u# S4 {- T, [
2 J6 ?+ X$ \, M+ B. d/ ]当诗歌被谱上音乐时,这种基本韵律比起无音乐的朗诵会遭到更为强烈的变形。劳伦斯·克雷默(Lawrence Krammer)写到,“不论多么柔和或自然,关于歌曲的主要事实是它们是在音乐的节奏与和声的加强下,正常说话的一种拓扑变形:即在不改变其基本语言外形的前提下,将话语进行拖拉、伸展、弯曲和扭转等变形。”[4]在一篇关于科普兰为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歌所谱之歌曲的文章中,迈克尔·切尔林(Micheal Cherlin)类似地中写到:“为诗歌谱曲就是颠倒、分离、插入、镶嵌以及变化它们的音节重音。通过一切方式,诗歌被按照作曲家的奇怪念头放置在音乐中。”[5]切尔林在这里提到了我所关心的变形的特定形式:通过拖拉、伸展、扭曲使诗歌节奏服从于音乐。当然,这种变形实际上并不是作曲家的奇怪年头(就像切尔林在他文章最后所指明的);作曲家沉迷于这种变形通常都有其歌曲表情上的原因——舒曼也不例外。, D# ?5 I' p( ]! U

$ ]' \$ m1 R. R7 f3 s: r! x$ m5 g* W% M8 h! F* a  _3 g
诗歌节奏的变形在舒曼的晚期艺术歌曲中很常见;而这正是区分他早期晚期和晚期歌曲的一种方法。谱例1中展示的人声旋律分别来自于几首“歌曲之年”(1840)里创作的歌曲,以及一首创作于常被认为是舒曼晚期阶段(1849~1856)刚开始之前的歌曲。该谱例以及之后例子中的星号表示诗歌重音的位置。[6]这些星号基本都是等间距排列的事实,表示了诗歌节奏的规律性,并且展示在舒曼的早期歌曲里,人声节奏与诗歌节奏非常接近。谱例1中诗歌重音与节拍的一致联系显示了舒曼在他音乐作品中同样考虑了要将诗歌节奏的重音部分与音乐匹配。比如谱例1a,2/4拍中,诗歌的重音字全都配以四分音符。: p. I+ H5 Q! E/ f6 t
5 y( T, K9 W: q0 x3 y; _

8 w) j* K) r/ P# b谱例1.从罗伯特·舒曼的早期歌曲中节选出来的人声旋律,展现了其与诗歌节奏的服从关系
  i+ k6 e6 H+ k5 ~2 K
( @6 u  {" a" L# m0 `: `( ra.《玫瑰,百合》(“Die Rose,Die Lilie”),作品编号op.48/3(1840)
# u, |8 [" m- }  @# u% ]0 z(译文:“玫瑰,百合,鸽子,太阳,我曾多么热爱他们啊。”)/ R9 M; O& h4 e( L9 \; @/ E+ @

  `+ e3 l- B, p0 k" S* H
5 ]% L: D# U# F: o- Z/ P( C0 ]- D# G2 s# I+ f
b.《在异乡》(“In der Fremde”),作品编号op. 39/1 (1840)! r7 `- h0 h( ], N& w( P' ~* L
(译文:“来自我的家乡,云从红色的闪电中到来。”)
  j9 {1 W7 _! [- o; H8 e' g+ {: @+ \- p' P4 G, u

" R/ ]! Y, N3 V* |; i
4 @! C- B, G7 [! @9 ]+ Yc.《你在我心里》(“An meinem Herzen”),作品编号op. 42/7 (1840)* L1 Q5 x3 \, L  ^" U4 H. T
(译文“你在我心里,你在我怀中,你是我的喜悦,你是我的欢乐!”)
. G1 l: ~4 i  K/ r( H
' S4 e3 m8 F, n" m8 |8 f  C$ D7 P2 ]
# o( c: h+ B  G/ h! q$ j. b* N
- W3 t0 [! E9 X/ s( B+ w; gd.《在莱茵河底》(“Auf dem Rhein”),作品编号 op. 51/4 (1846)
3 p) B, ~5 T' X, E1 ]  t6 p(译文:“在莱茵河底,一个秘密的地方,埋葬着金色的财宝,那是尼伯龙根人的宝藏。”)  z9 u$ b; o- d! h

% J1 @, Y4 a! N, W)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