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1 01: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分析,如果音箱是不密闭的,我们知道,箱内不均衡的压强,很快会泄放,也就是很快被传递到外面,反之,也会很快吸进音箱,这就是说,空气泄放快,惯性小,滞后时间短,时间短意味着频率高。随着开孔变小,箱内的压强被“聚集”,形成了憋着的气流垫,能量要从小孔泄放,就会慢一些,而扬声器反向拉力要抵消这个气垫的能量,时间会长些,也就是滞后的时间就长,时间长,对应着频率就低,这就是如果开口越大(先不考虑倒相管长度),那么反相的频率点越高,反之亦然。
倒相孔的长度与截面积两个的乘积,决定了倒相系统有一定的体积,一定的体积内的空气就有一定的质量。而箱内的空气需要泄放,必须要推动这部分质量的空气,这就让我们能够理解另外一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当倒相孔大的时候(为了避免倒相孔面积太小而造成气流声),泄放的速度太快,为了减慢泄放,我们是不是要增大倒相系统的空气质量,从而增大箱内空气的推动阻力,才能减慢泄放,延长箱内空气的滞后时间,降低谐振频率,因此,我们必须将倒相孔长度做长一些,就能够达到与小面积倒相孔相同的谐振频率。这就是倒相孔面积越小,长度越短,面积越大,长度越长的道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扬声器是个动力源,产生的压缩空气要泄放,泄放的速度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滞后时间和谐振频率。倒相孔是个负载,为压缩空气体提供一定的阻尼或者说是负载,这个阻尼的大小,决定于开孔的面积和孔深(长度),孔越小,阻尼大,泄放慢,箱内空气滞后时间长,谐振频率越低,反之亦然。另外,倒相孔的构造决定了它是一个共振腔,共振腔内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共振腔的频率是可以通过声学的知识,定量计算出来的。
现在我们总结:
1、扬声器和箱体和倒相孔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扬声器是动力源。
2、箱体中产生不均衡压强,这个压强要传导和泄放要通过倒相孔
3、倒相孔系统其实是扬声器动力源的负载系统,它能够提供箱体不均衡压强的泄放阻尼,调整这个阻尼的大小,可以改变压缩空气垫的泄放速度,通过改变泄放速度,可以调整箱内空气的180度相位滞后时间,对应的是谐振频率点。
4、因此,既然箱体已经定了,扬声器已经定了,倒相箱设计的重点在于改变泄放阻尼的大小,来控制对应的谐振频率。定性来说就是,面积小,长度小,面积大,长度大。
为什么倒相系统的谐振频率要与扬声器谐振频率相同。这个很好理解,是由扬声器的特性决定的。扬声器在谐振频率附近的振幅最大,而倒相系统刚刚说过,在谐振频率的地方,如果扬声器是向外运动,那么倒相孔的气流也是向外运动,那么我们来看,扬声器向外运动,它的背后是负压,把气流向扬声器拉,倒相孔气流也向外运动,它的背后也是负压,把气流向倒相孔拉,这两个气流产生的力,使相互制约和抵抗的。所以说,在谐振频率处,倒相孔的压强与扬声器的压强性质相同,但方向相反,可以有效的制约扬声器振幅的过分加大,从而改善谐振频率处的扬声器特性,使频率特性平坦,而且,倒相孔在谐振频率处与扬声器同相叠加增大,从而可以提高谐振频率处的声压,拓展低频特性。我们还可以知道,在谐振频率以下或者以上,扬声器振幅快速下降,但是倒相孔系统虽然这些频率的相位不是同相,但也至少是叠加增大的,因此谐振频率附近的频率点,也可以增强声压,尤其是谐振频率以下,可以说是拓展了低频特性。
再说说箱体,箱体的容积大家都知道是音箱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来分析,箱体是产生不均衡压强的场所,扬声器产生压缩动力后,这个压强的大小,与箱体有直接的关系,从道理上讲(实际不是这样,还要看扬声器参数等等),箱体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气垫的能量越大,那么配合一定的倒相孔阻尼后,可以产生更低的谐振频率。而相同的条件,如果箱体越大,那么压强越小,气垫能量小,在相同的导向系统下,谐振频率越高。这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如果配备了很大的箱子,那么低音不会好的原因。具体的设计不能仅仅凭这一点,要综合很多因素,特别是扬声器的参数等等。
总之,倒相箱决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通过音箱后板的反射来改变相位的,它是一个复杂的不均衡压强气垫传导延时系统,有独特的声学特性,这也是倒相箱倒相孔开孔并不一定在前面板的道理,这里的分析还很肤浅,请各位大虾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