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 Menu
查看: 20436|回复: 0
收起左侧

[耳机] 无线和降噪耳机

[复制链接]

91

积分

2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91
发表于 2008-7-21 16: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 QC25 开始, 市场开始意识到降噪耳机的重要性. 曾经属于高端音质分类的2000-3000元档次, 如今主流消费者都几乎开始选择 Bose QC35/SONY WH-1000XM3 这样并不以音质为主打的降噪头戴式耳机. 而 500-1500 价位上不具备降噪功能但主打便携的 AirPods 也几乎成了冠军耳机.9 w3 t: A4 t& q9 d
* e9 V0 C  }: e& z
于是降噪耳机市场就开始注入了兴奋剂, USB-C, 无线充电, 多设备连接, 自适应降噪, BT5.0/LDAC... 这些特性的出现让我们重新思考耳机的作用, 他到底是原先作为音频娱乐享受的物质硬件, 还是作为「增强现实中信息密度的工具」.
& \5 H# ]. ~) W* H- y! j4 B" q* N' ?" V% N9 r
多设备8 I5 P, G! A1 X" [9 U2 `0 o( m8 n" _

. f1 ]( h+ k6 B4 Y% y/ |
  h4 Q5 E0 c* K* xThe Verge: Dolby Dimension Review: $600 headphones for your living room
! ]8 Y. ~  ]  U6 Q3 v2 w$ u9 ?+ P; F2 r9 X1 M9 }4 a' i+ M" ?
杜比最近推出了一款耳机 Dolby Dimension , 除了降噪之外, 他的主打功能是一次性连接多达8个设备, 并通过陀螺仪判断方向来呈现虚拟的环境声.
+ ~4 J! ^+ _& W6 g- `2 S
, y* T$ L* p3 W八个设备看上去有点夸张, 但是其实仔细想想也算是合理, 工作站、笔记本、平板电脑、两台手机、手表, 外加电视和游戏机, 确实可以有八个.
9 }! s3 B+ j% A) a1 X6 B! X: r. t. ?; p/ j; i7 X
在这一方面, Bose Connect 只能做到连接两个设备, 且实际情况下只有一个设备能播放. 而一个设备停止, 另外一个设备开始播放可能也会短暂的没有声音. 实际体验并不是非常理想.  s' X# q! b0 i* a# l: A$ |

4 o: y* t- e* ?  ^/ \% P" d$ T在这个方面 iPhone 和 Watch 在 AirPods 上则能达成很好的默契. Apple Watch 不仅和 iPhone 分享了无线耳机配对的信息, 还能够在 iPhone 和 Watch 间无缝切换. 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未来的效果.' d6 d6 f9 t8 M  H
& V* k- Y( M% b; N
更智能的降噪
: o/ E: F9 D# Y% b  o v2-2cd461426e8dfa51997d756b318e5df3_720w.jpg : B: O1 p1 ^1 X- k
' K% Q# H. `* n
Mr.Mobile: SONY 1000XM3
$ I) A( {9 O. E  L9 Z
) Y' ^9 Q- k$ u/ R! w1000XM3 增加了模拟环境效果音的模式, Surface Headphone 为了降噪专门增加一个调节旋钮, Dolby Dimension 也提供了混合环境音模式, 开启这个功能之后就能条件有多少环境声音被耳机播放.
4 }* k. f& ?' L5 |" t1 Q& w: o( l& N; E5 c% Y5 ~$ |7 |
Apple 也为 iOS 增加了一项 Live Listen 的功能, 即通过手机上的 mic 为耳机提供返音(echo)./ [' Q% M, y+ G! a$ u# a3 t

/ ?6 s' T' Z% u' Y1 KDolby Dimension 似乎为「耳机是增强现实的设备之一」这一说法提供了合乎解释的功能: 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不遗失桌边环境的信息. 这正是增强现实的体现. 厂商开始注意到用户对于保留环境声的需求.( A  f9 v! p" G4 _: O

& W9 `6 p' F  M% K0 d而另外一方面, 很多时候用户只是带着耳机, 就比如戴着 AirPods 什么歌曲都不播放. 如今我们有了主动降噪技术, 所以对于音量的调控就可以像亮度那样随着环境而自动变化, 并认为加以干预. 并且在不同的使用场景, 比如用户戴着耳机并没有开启降噪, 此时来了一个电话, 那么就开启主动降噪, 作为自动调节音量的辅助手段降低外接干扰; 或者是播放音乐时发起了谈话, 那么在保持降噪的情况下为周边人的语音提供增强.% |% N2 z3 U6 o6 ?6 ]
  d4 e2 ]7 ~1 g. x9 H- X
更智慧的充电方式和更好的续航/ I- h' o$ q/ e9 s0 S
: I. u+ l& f  O# a2 X
v2-9d7da0913b1f21247714c79478ac1f3c_720w.jpg
3 O. Y8 A" {  u! ?' q  F: aApple" B2 z! m- G9 O5 {0 |+ Z: ~
/ Q/ u7 d8 x  J# c4 k
SONY 在 1000XM3 引入了 USB-C, Bose 还基本都是 Micro USB. 而 Apple 和 Beats 都是 Lightning.
$ P) \9 G4 L( d# K
+ M0 G) G. s4 }4 g/ i& ~当然 Apple 有着那个跳票中的无线充电版本的 AirPods(和那个 AirPower).
9 ]% H3 f* P4 y/ x1 l
% S) b% a& t2 s3 k9 I不过对于 SONY 和 Bose 这样的头戴式来说, 续航 12hr 基本都是及格线, 平均都在 24hr 左右. 而 AirPods 开始的 5hr/24hr 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但是日常听歌频率高的用户很容易把这个水平降低到 3hr/10hr. 而到了通话场景实际最好能到达 3hr 也就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这就意味着 AirPods 的生命周期其实相当短, 实际用到两年就得考虑是不是需要换一副了.8 N+ @7 [+ Z! S
0 [/ R# u: W. k, j9 N$ V6 s
性能
& ?3 X4 P; v; t5 f3 b/ S9 ~* [) _) _/ U0 M. T, j9 [2 ~
先说说性能. 耳机的 SoC 并不能像手机那样跑个分. 但是有些情境下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就比如 Bose QC35 的音频延迟明确高于 AirPods. 而在语音通话的情况下, QC35 往往会等待一两秒才会开启麦克风, 有时候在类似微信或者 Walkie-Talkie 应用下 QC35 就是完全不可用的感觉, 而 AirPods 响应就很灵敏.
5 [( o, F1 |4 @
$ F# t- U/ o" _$ _+ v音质
" d$ ?# c  c7 L/ r
, Q7 H1 m$ I0 r' F( F5 F/ A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大多数用户相比于使用体验和功能, 音质确实不属于特别需要考虑的. 就好比 QC35 音质再烂, 但是由于其佩戴体验舒适, 降噪效果一流(当然索尼也是一流), 支持多设备连接, 还是处于 1000X 的上位." W: K+ ~+ A5 B# a. s
: G# n1 b  b! J" l
不过随着 BT5.0 的普及, 确实可以期待高带宽对于通话时的音质改进. BT4.x 下的通话音质无论哪个编码都难以令人恭维.3 }( c( s# k& @( A+ f5 b" W
v2-51906ef5edbc1589e0c79800ba511e63_720w.jpg . E6 n/ n- v, Z6 R
操作和助理功能
1 G% H8 u+ T  E6 \1 }
, W3 `8 N% k& u9 z) TSurface Headphone 为调节音量和降噪水平设置了两个旋钮. QC35 就简朴的多, 除了二代加入的 Assistant 按键, 其他都比较传统.
' M  [. @: J- E  b
% Z" e7 _4 B$ I8 P" R3 J+ vAirPods 目前交互仅有两次点按, 最多区分左右功能. 开始的阶段使用 Siri 比较多, 但是目前来说还是用抬起手表唤出更为方便, 且手表的拾音更好.' x, U2 }: [$ D0 E
; Z2 f. i4 S) i0 l( `8 ^# B4 g/ `
舒适度
1 j$ ~3 K- `7 X) W: T
- b: r1 D% h+ q0 e. x1000XM3 虽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夹耳的问题, 但是其体积和重量仍旧难以和 QC35 对比. 这种差距还是足以使很多人选择 QC35.
1 N6 D0 \2 q) n9 [; N, Z/ _9 J; s% C
而 AirPods 至今来说其舒适度恐怕还是最优的第一梯队. 但是如果 AirPods 要选择在其他方面做加法, 它必须得在内部有足够的进步才能继续保持现在的舒适度.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