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耳机 AirPods Max 评测:对比 Bose 700,售价 4399 元的它有何特别? + k# Q$ b8 z5 B3 w0 @' T& X1 X
R) P5 D- ]$ ]: F/ L! k X9 t& J- u7 X$ Q
设计- y8 h: V$ _9 K% c& u$ O3 m1 x( ?$ B
( D2 S- i9 k j# P
AirPods Max 的第一感受是非常精致。同样叫 AirPods,但 Max 的耳罩采用了更为高级的阳极氧化铝,但是冬天在室外也非常凉。耳罩上没有 logo,简直无印良品。+ g' P. O% v1 K+ {9 }
; k. q% J7 A: y! t( ~- q3 w( R
1 l. D* s5 p# |" M1 f' \6 P s. l }- x1 F9 A& ^4 c' h2 n
头梁是不锈钢的,可以伸缩固定在一个位置上,阻尼感很好,不会滑动。头梁和耳罩连接处很特别,内置了弹簧,实现更大角度的开合。
* U) l, O( X# ^+ I# e ]. I, {
5 W+ E+ }+ L8 Q1 c
: j x& r9 ?1 R
( Z0 S# f/ J* \' F( r/ W' O3 H" |头梁上方做了 U 型槽的设计,官方叫穹网,用于分散头部压迫感。$ Z$ F* n& y# } [. s8 D0 Q
; H1 V @* M& `
, U! H9 f' L( I- n$ D4 b. e. n1 ~" j3 K, Y
耳垫采用的记忆棉材质,外层覆有网面织物。一个很棒的设计是,耳垫是通过磁吸吸附在耳罩上,可以更换不同颜色的,价格 499 元一对。
3 F- w5 E) p; r' A2 f' S6 t8 j2 Z, a$ M) w7 p9 B$ \
$ o. M& X$ Q3 u" ~* P7 K
, J F, u8 S5 r) g' ]
8 J ?; O; j5 l& n. C0 t% a1 N) i: K |& \% b
这次 AirPods Max 共有五种的颜色,包括太空灰色、银色、天蓝色、绿色和粉红色。
$ P9 A: c+ r! X
9 I3 r: j9 l; s8 @% E+ I
c) R! y" D6 V9 M$ f1 C( F; L% y- X1 X. V: B
唯一觉得不便的是,AirPods Max 没有做成折叠设计,比较占地方。AirPods Max 随机附赠了一个智能保护套用于收纳,硅胶材质,同样是用上了磁吸结构。造型让我联想的东西比较多,只能包裹耳罩部分,有点像给马卡龙套了件硬壳冲锋衣。
$ u f8 f* d* p; Q( x/ J2 _! Z
5 V7 O" ^4 t! z8 G$ V/ ^: o. Z, }( ?/ r$ m- i. ]) B& c: n
2 y% V [' D; B e
佩戴感
9 t; ]( E# X8 R2 y$ S U
$ \8 ?# A) p2 \- v1 g: X9 `
: r4 a9 v0 L" U1 K% X8 [( o2 J5 N, C% Y, p5 Y+ j' Z
作为一个头部 UP 主,我 63 厘米的头部应该在方圆五公里找不到对手,在佩戴舒适度这个问题上应该还算有发言权。/ J( `& r: y! |0 Y
5 D$ z- J) Q9 J& U4 m7 r* g, T首先是重量,AirPods Max 连同耳罩重 384 克,这个重量着实不算轻,作为对比,索尼 WH-1000XM4 重 254g,Bose QC35 II 重 240g,Bose 700 重 250g。转动脑袋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有些坠头,挂在脖子上,虽然不会累,但是不够舒适。
/ h" z; `- g4 f$ W, O8 L/ e0 U6 P8 ~8 H8 \9 X! Y. a& Q
然后是头梁压力对脑袋的压迫感,我带了半个小时脑袋没有不适,但是个人觉得舒适度不如 Bose 700 ,当然,最舒适的依然要属 Bose QC35。
( z" M+ A. Q% Y# o9 W9 j, |' w
7 H2 `+ s x1 Z* P过于松垮可能会影响佩戴的稳定性,我特别找了一个小头的同事,戴上后蹦迪呢,不会脱落。2 _- _" ]) P! C2 Y0 x. T8 t
. E# v J% k. R C
0 j6 H0 v" N: ]4 K1 W) t2 K/ y1 V \0 I4 M
很多人问我,头梁会不会压塌发型,这里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会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个也许就不是问题了。
' P3 F9 X& x9 D/ z2 o' W9 l' I+ H: ^. v% O
交互' N: L8 W# k( G' }8 h z
" I3 b9 ]1 o/ o6 w3 h
4 A" D' i9 t1 x: W
. R1 p" T6 B3 G$ K0 k B这是最有亮点的部分,很难想象一个耳机可以塞入这么多传感器,目的就是让一切符合直觉。9 O, e* J' `- M9 V
4 v! D" \. Y9 W! k7 O: kAirPods Max 的配对方式跟 AirPods Pro 一样,耳机靠近设备时,弹出一个动画,点击连接。
2 b3 n2 {+ U' b1 l0 D9 y
6 {' i1 O) |+ S, A8 W* O" p9 G取下暂停戴上即播,这个也不用多说了,AirPods Pro 也有,用的光学和位置传感器。
, V) j2 a4 p% ?' E/ H8 I* `: N
- Y& @3 W, Q1 s; vAirPods Max 引入 Apple Watch 的旋钮可以说是鬼才设计,按下暂停 / 播放,旋转调整音量,双击下一首,对盲操作非常友好,旋转的时候还有齿轮的声音。
4 P; s+ M0 v; M. A' \# x0 \6 z
w6 i. p7 i/ C% k' f9 e8 u
; d' K6 @8 _' T4 O8 Z1 }% R. b/ n8 Y/ N, k
我一直不喜欢耳机上的触控手势,因为凭空触控而缺少反馈,会给我一种交互不确定性的心理暗示。1 W- E- q/ ~; Z/ D
& x# o- o7 s4 _9 L7 \' T- F
除此之外还有一颗噪音控制按钮,用于切换降噪模式与通透模式。( ?. B# b8 F: o* g+ _" [
0 u5 O i; a' t; K最有趣的是,AirPods Max 没有电源键,压根没有开关机的概念,就和当年的 iPod 一样。苹果的思路是,你不需要考虑开关机的问题 —— 只要耳机不在工作,就会自动进入到低功耗模式。
7 y: p* D* Y; r+ b3 ~" ]3 v1 n% `8 k- E; x) P
其实只要耳机不在工作都可以进入低功耗状态,挂在脖子上,放在桌子上,不一定非要放在智能保护套中。原理是耳机上的光线传感器在监测耳机是否戴在头上。
- w2 x6 l9 @. }9 L4 p* b* \/ F0 d3 i- b* i8 e" S
至于这个低功耗究竟耗电量如何,后面再反馈给大家。
h q4 g! m2 Q2 G* u2 h( w6 D. x: x# O1 H& Q
关于蓝牙的延迟,看视频玩游戏,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不过如果用于后期监听这种对音轨精确度极高的工作,还是会有一些影响。
; L K+ h9 I* `; {3 t/ l- t! {: W2 s$ ~+ ~* a, _% p' f
虽然 AirPods Max 并没有配备 3.5mm 的耳机接口,但是通过买一根 Lightning 转接线把它变成有线耳机,就可以消解蓝牙的延迟。( w. ]. l4 c0 U) u
[7 j- N& J1 r: @
关于 Android 手机的兼容性,我试了下手上这台小米 10 Ultra 可以正常配对,什么降噪的切换、音量调节、播放暂停、切换下一首统统可以正常使用。2 l4 u& g& c/ h9 x# L# v
1 p) o' ^/ R7 P& T2 D4 N
音质
0 N" e6 v! W' c1 N
& w) H' p) C+ `$ r$ d& _
# E# E q1 g$ h7 a/ R# g- z6 y+ M8 U/ F) Z+ f/ h0 H
下面是例行玄学环节,仅代表主观感受。+ x; j( }: Y# G* q
/ x+ z# z X5 \相比 AirPods Pro,拥有更大发声单元的 AirPods Max 在听感上优秀很多,低频量感力度明显更大,弹性也圆滑,不是轰头的感觉。
/ ^+ x( u* k, g0 t4 N1 `7 f9 ?9 ?" O% u& S7 P
相比 Bose 700,AirPods Max 声音三频都更加饱满,人声和背景的分离度也更清晰,特别是高频的细节要比 Bose 700 更细腻,Bose 700 则稍显干涩与浑浊。7 ], C* S! U, ]& A9 }
( [& y7 Z- s# R0 T9 A讲完了传统的音质,来看看 AirPods Max 与众不同的地方。5 ?9 c; k* I+ q% }4 O) ]$ G, K
1 G4 S! N2 R7 ^/ ]9 H5 }AirPods Max 在两个耳罩上都配备了 H1 芯片,实现每秒 90 亿次运算,苹果把它称为「计算音频」。
' z# C6 E" A3 j( t, M- `! i: e% ?5 _9 o. e
音质之所以是玄学,是因为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耳道、头型、佩戴方式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如何保证听到的声音都是最佳的?
" h# X% f# D* L- t2 E+ Y
5 ^2 W) Z% A/ A, ~苹果的做法是自适应均衡的功能,根据耳垫的贴合情况和密合度去定制音效,比方说左边戴得比较松,内向式的麦克风会检测聆听的内容,并以此去调整左边的声音频率,就会放大这部分,保持声音的平衡。5 C5 c5 D# r/ O1 {7 O! |
+ | @% b/ P5 I1 A6 U: w另外,与 AirPods 一样,AirPods Max 也搭载了「空间音频」的功能。所谓空间音频,就是给声音赋予了现场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大视听的沉浸感。
4 y' i2 y* ~ P& y
, z: n8 f5 v6 O8 [1 ^" e2 B; T不管你怎么转头,感觉某一种声音是从固定方向传出来的,就好像是身处 Live 或者电影院现场。; K/ T6 ?: p" h6 K" A$ U9 e% y
. X# A/ @. E- h* d" [' O
这个功能非常惊艳,但跟 AirPods Pro 没有拉开差距。! b- M3 h# U3 O
3 D. u; ^: i/ d: Q3 b' O降噪! x6 K% q8 n4 T, Z9 o6 A; n
; I6 S. a/ w" \, P$ Y% L
! o) E3 X( B0 i( L7 f) E/ K
: I3 |! G8 u+ C& y" N) I( g2 WAirPods Max 配备了 9 个麦克风,其中 8 个用于主动降噪。按一下噪音控制按钮,duang 一声,世界遁入空寂。7 R7 B6 l( n+ K1 N
! a& {9 A" t% M/ Z
为了测试 AirPods Max 的降噪水准,我们使用 ASMR 设备进行监听,横评的对手是头戴式耳机 ——bose 700。
; P+ F3 Z- V/ D. N! M7 C% J+ T3 J7 Q% @7 N
9 Z( d) U! {0 A4 q& w5 S
0 t, x9 r; o1 V5 _' ~# ?2 ^2 \第一组测试模拟办公室环境,开启中央空调,噪声大概 45dB 左右,属于平常比较安静的状态。
: K0 ^/ b/ Q. c8 q9 c+ c: t) c Z
AirPods Max 和 Bose 700 变化不大,都可以带来一下非常宁静的效果,处于顶级水准,差别不大。' _! `/ Y8 b6 Q: v% k% I
# \- y$ g) I. [第二个环境我们选择在非常吵闹的车流很大的马路上,噪声大概在 60-70dB 左右。不管是从从音轨示波器上看,还是实际听感,AirPods Max 的降噪都是更胜一筹。
* S5 y! U: I3 R, n+ O) m3 P% d' M
AirPods Pro 因为不够贴合 ASMR 的耳道,没有上 ASMR。主观感受竟然没有比 AirPods Max 差太多。可能是因为耳塞的被动降噪更好,也就是把耳朵堵得更紧。* I( \ h7 J3 y9 W
. `: I2 a. }: y& @( d+ E# A" g总结( o! A R: B$ `6 U& m' }" G9 `6 Z
9 ?( N7 m* o+ M6 I1 @$ I
4 p$ i( L5 l+ @9 |' x
% _6 e8 y7 I1 F# }1 v! N
在 AirPods Max 之前,我很难想象,一个耳机会配备 18 颗传感器,我很难想象,我可以用一副耳机,听出 Live 的味道。6 b$ r6 N1 ]. m
D$ j6 I, p- q2 n( C
就像很多年前之前,我想象不到,没有硕大的光学镜头,仅依靠双摄、 TOF 传感器和 ISP 算法,手机也能再现刀锐奶化般的意境。
8 G# u! s) F- {/ o& y3 G
# |. `0 J: t$ K# }AirPods Max 不是一个传统的头戴式耳机,它没有跟去跟传统「Hi-Fi」耳机那样拼单元、拼用料、拼线缆、拼结构和声学设计,而是在把重心放在了交互体验、降噪能力和计算音频上。这三个方面,AirPods Max 已经成为了标杆。2 \% e+ E0 \8 v/ J: _
9 e7 ~& E1 S2 H( {! O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不是一个耳机,它就是一个智能可穿戴设备。
2 p3 ^/ s* _% b" d9 J1 L: [' O/ A2 ~% v: o) R- j
继计算摄影之后,音频也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到 sensor 和算法的洪流里,这不禁让我幻想,当算法加持下的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于人的时候,我们究竟能感受的是一个怎样的真实而虚幻的世界,而它造就的究竟是一台怎样的计算设备。
( A1 r' T5 \) ^3 B
" i: t% c; c6 y2 A4 SiPhone 12 Pro 的 LiDAR,AirPods Max 上的计算音频,也许都在为它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