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249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国著名作曲家

[复制链接]

2090

积分

2

听众

19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090
发表于 2009-4-9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1、陈钢 (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0 m0 S% b( f" _% f  _) a
" i2 }1 `+ p% W
  2、贺绿汀 & |5 X# N) ]4 ^# a) }! m* B

: l0 t& {  d, O  贺绿汀 (1903-1997) 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2 b" Q! d" R0 {6 I
) V8 N/ F, T2 H0 S9 Y
  3、华彦钧
9 }/ g5 q# c1 n6 Y6 I- n
9 O) G9 ~4 t% H4 `  华彦钧 (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1 ~2 l& P, ^6 b0 [" g

- v6 a" n7 d* E1 a% \  4、雷振邦 ' u$ x9 ~+ M6 c
6 Y% d% y" G2 M0 j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 t7 s, X8 t* p. _7 T0 c" g) j. `6 Q$ ]9 ~2 k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 Z8 v+ n* E, Z0 [# H, i$ H

! Z( [# b1 U8 g, l  5、李焕之 9 e! v6 g" g- ^1 d  S

3 O0 I2 R, x" A7 J# W' T. D! O  李焕之 (1919-) 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 z/ O  z" S  g( ^0 z8 C0 I8 S2 W; m- n. `  N/ R) `% `, _
  6、刘天华
- L5 l. F3 d, H  K" [* D+ a) b
6 L  Z) X6 r1 m5 M# a. J" P2 `  刘天华 (1895-1932) 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1911年因学校停办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2年赴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其间曾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习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间,先后学习了三弦拉戏、昆曲、小提琴、和声学、理论作曲等,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和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同年,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社”。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梅兰芳的唱腔(《梅兰芳歌曲谱》1930)。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 q2 r# @. I% K9 H; e$ x+ T) F- ?- S$ N* m% b
  7、马可
) n, `& Q; D3 i4 P, A' W, Z3 i6 I8 Y. v+ D, V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 M* O5 u* W- L0 Z" b
. v4 ~3 y( x* e+ t% F/ B; x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 V" v3 g5 ]' G8 o' q2 \  t4 w  {/ F! T. E
  8、聂耳
2 C4 i0 k. L' J8 c: C$ ?/ d; ?( i$ E/ e2 o; Y  A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 ^: v8 ?( h* O9 I1 S6 J
5 f0 x+ M9 ^- m/ L* Z# K) B. o! S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 |/ p0 S) h& s" Q9 d
/ z3 A; P3 R( W' ?' V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 T! ^! Z* ^8 w( t5 ?
% }3 ?& `6 d2 u+ F  q# @
  9、任光
/ E3 H) m2 t/ I. X, B* i+ H
. F! z- U: X0 Y& Z4 e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著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 {1 u8 m, z/ J6 J! K8 X% D

' `& K# d& G# e4 n! R0 m  10、王洛宾
& }' ^7 E7 G. z/ X+ e
" I1 c2 l& n: ]3 O* l  王洛宾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0 g7 U3 y& D  x+ R5 E
2 e! K/ V3 g) C0 V  1919年,王洛宾入小学读书,这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王洛宾因此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同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调。1924年,王洛宾入通县潞河一所教会兴办的中学读书,在唱诗班里他接触到西洋和声,并且对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学校艺科,随俄籍老师霍尔瓦特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6 C* @7 Y0 B8 G2 r  p

( m/ Q2 {! C' E/ m4 o  “九·一八”事变以后,王洛宾希望能用音乐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便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一首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也是王洛宾的处女作。
! Z* R4 l- g  `7 M$ |4 \, W2 m2 x% c
% r1 Z* U* U5 _: }5 Q" g( X; C  A  11、冼星海
8 ]% G  I  ~2 G$ \
5 S$ S, L. _1 M" @5 K; A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V) U( v: n- K

. k/ U- t" ]# B: u  12、罗大佑:代表作《你的样子》、《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野百合也有春天》、《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追梦人》等。
) K4 t6 E) q  [2 ?; A
$ ^2 h4 J) ~: x- Y; t" T  13、李子恒:李子恒,男,1957年出生,台湾著名音乐人。在金门岛渡过童年后到台北读书,20岁时参加当时著名的“金韵奖”民歌大赛获冠军,毕业后开始尝试唱片制作工作,创作第一首歌《秋蝉》,制作第一张专辑《岁月》(蔡幸娟),所属第一家唱片公司是心声,现任飞碟公司音乐监制,主管王杰、小虎队、姜育恒的专辑制作,著名作品《红尘有你》、《牵手》、《风雨无阻》等。 国内首屈一指的词曲创作人。8 a" E% b5 n: l6 _3 X
3 l0 [0 l# i4 C0 k. ^, w: _
  14、申宝峰:被称为音乐超级神童,中国80一代第一词曲制作人。2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86首音乐作品了。天生对乐感有着极强的反映能力,一首歌曲只要被他听过一遍,就可以完整的,准确的哼出来,和原歌曲的曲调丝毫不差。他的风格变化多端,百花齐放,样样俱全,歌曲特点是面对大众,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易于传唱。
' M5 i& g. I4 o" ]
& V, D2 g* B) r  代表作<<嫁给我没有错>>适合广大未婚男同胞们传唱,朗朗上口,幽默欢快.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正宗音乐相声。因为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本歌就是以笑话和绕口令结合而成;“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本歌就是由申宝峰一人扮演男女两个角色;“逗”是抓哏逗笑,本歌风趣幽默,轻松诙谐,非常搞笑;“唱”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h% M. n6 p4 K3 w  Z; @

4 K& |. s& r# a3 n; t  <<好媳妇来亲个嘴>>适合广大新婚同胞们传唱,老年人也喜欢,喜庆诙谐.被称为中国婚礼进行曲和中国亲嘴歌1 s; s  w  }6 ]* ~' b
" E, u; W+ u- V% T1 o
  <<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首歌颂祖国,弘扬国威,气势恢宏的歌曲.是申宝峰为中国60年大庆而作的歌曲,是大合唱的绝佳歌曲。
. B2 K% ~; G( r' V6 z0 [8 o# |9 ]6 \4 a( J" [
  15、黎小田:(Michael Lai,1946年—),原名黎田英,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兼任编曲。5岁已为电影童星,演出电影有《儿女经》、《可怜天下父母心》,16岁赴英国留学,1960年代任乐团领班。其歌曲代表作有《问我》、《大地恩情》、《戏剧人生》、《天蚕变》、《侬本多情》和《胭脂扣》等。过去亦有主唱儿歌(如《银河铁路九九九》)并编曲(如《千年女王》)& {0 C0 k/ s& ~& T8 I: A7 V
# h0 L1 i0 c1 |; e
  16、周杰伦:(Jay Chou,1979.1.18— )他的音乐风格亦十分多样化,他的专长是节奏蓝调(R&B)和绕舌(Rap)。他创新地在歌曲里使用西方古典音乐:如在“双截棍”中的莫扎特奏鸣曲风格的过场;在“蓝色风暴”开端的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也有富中国武术(如《双截棍》、《龙拳》和《霍元甲》)或中国音乐特色的(在《娘子》中,过场的吉他就用了琵琶的轮指奏法;使用民乐乐器:《乱舞春秋》、《发如雪》等)。周杰伦融合中西音乐的风格创造了一种新鲜的声音,这和台湾的主流音乐很不同。他有些歌曲掺入了自然环境或日丰富:很多时候主旋律、和音、饶舌、对旋律会一层一层的加上,并在结尾时逐层淡出,颇有层次感;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他刻意不清楚的咬字使歌曲的说唱部份更有节奏感。使许多不看歌词的人视为借次恶意发扬。
% c! _; b1 C+ t& P
+ R: ^6 |& W7 J3 v, f* |  17.黄家驹:他被人们评为“十大至尊作曲人”,在编曲方面他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他的伴奏既抢耳又能触及人性心灵。他的歌曲最大特点就是用歌声和旋律,其乐队BEYOND令香港的流行乐坛进入一个原创音乐的时代,BEYOND的贡献不止是出众的音乐,他们更是影响了一代人,引领了一个时代!他们是中国乐坛的一个不可超越的奇迹!!!6 ^: D3 W" G9 Y- U6 N

& O& ^( d. ]  y4 O6 k+ K1 n  代表作有:《海阔天空》,《光辉岁月》,《真的爱你》,《大地》等。
9 p9 a+ w: O' S6 m! n# B, u
4 J; ?& W: p: C2 [- c5 |( \2 I  18、顾嘉辉(Joseph Koo,1933年-)是著名的香港作曲家,是粤语流行曲(CantoPop)的重要创作人,有香港歌坛教父之称。顾嘉煇至今创作了超过1200首作品,当中不少是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电视剧主题曲。
- z/ }7 u2 r5 r/ o3 l# K2 H7 n
& l; D( R; r* d( x% j4 |: z3 x  1974年,是香港乐坛历史性一年,是香港粤语流行曲开辟新天地的一年。
* Q- M' L; u7 ~4 r# ]/ ?, h7 U( \& A2 Y$ W1 R0 k: C3 B  a7 q- L
  以顾嘉煇为首的中式小调流行曲: ' _- m: R/ t5 v0 a# d1 ]) ^% O
- @0 s7 N( r* j/ D/ b: C
  顾嘉煇1974年创作《啼笑姻缘》中式小调流行曲,正式揭开全球独有的中式小调流行曲音乐类型,配合电视剧热潮的爆发,顾嘉煇在往后十多廿年创作了一系列丰硕的中式小调流行曲作品,席卷香港、东南亚及其他华人社会,其他音乐人争相加入,缔造了香港乐坛七、八十年代一个黄金期。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228

积分

4

听众

13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228
发表于 2009-6-29 |
:victory:学习学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