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3203|回复: 0
收起左侧

[灌水] 道德篇· 如何看待“得”与“失”

[复制链接]

4429

积分

3

听众

70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429
发表于 2008-8-8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得失观念也发生一些变化。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如衣食住行,哪一样少的了钱。钱虽不能通神,但有时金钱又能打通各种关节。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对人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离开钱字,恐怕是空谈。关键在于如何对待金钱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满脑子是金钱的思想也是要不得的。《列子·说符》上记载有这样的故事,从前齐国有一个贪图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真是可悲之极。君子要不要爱财,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也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明君子也是爱财的,但是要以道取之,财可义取,不可力夺。反之,诸如以偷摸拿抢,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得,虽然一时得到,终不长久。原因再明白不过了,明有王法,幽有神谴。非法所得,不是你的,终归不是你的。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不是一种懦夫懒汉思想呢?人不去创造,去拼搏,难道幸福会从天而降。是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的。我并没说人不去劳动,不去拼搏的话。世上的财物,只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样的所得,心里也坦荡些。企图不劳而获,妄想天上能掉下个大馅饼,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事。我这里所说的是如何摆正得与失的心态问题。心态不摆正,贪多恶少,你也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众所周知,孔子有位高徒名叫颜回,他甘贫守份,随缘度日,穷居陋巷,“一箪食,一壶浆”, 知足者常乐,深受孔子称赞。什么才叫满足?谁又能说得清楚?你一个月薪水有一千了,也许你不会满足,当你挣到两千时,看到别人薪水有三千,此时你又心里不平衡了。总之,可能永远不会满足。这种不满足感,或许也是一种驱使你去奋斗的一种动力。如果你感到不满足,整日价怨天尤人,嫉妒别人,牢骚满腹,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大可不必了。甚至挖空心思去害人,到这田地,就很危险了。别人得到的多,说明别人付出的辛劳也多,流出的汗水也多,又有什么不服气的。

得与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窥见每个人的心灵。要辩证看待得与失的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一对矛盾,既彼此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如果一个人得到,就意味有他人会失去。失去的一方,就意味着奉献。其实,奉献社会也是一种快乐,一种极大的快乐。乐于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提倡无私奉献精神的。奉献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满足。如果人人都乐于无私奉献,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人都会有所得的,这就是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再说,一个人如果在这方面有所失,可能在彼方面会得到回报,所谓天道无私,你的付出,苍天会给予补偿的。不要因为一时得到蝇头微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时失去而气馁。在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你多得了,肯定就会有人少得了,凭本事挣钱,这是毋可厚非的。

人世间得失是平常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切莫把钱财看的太重了,成了一个十足的名利之徒。除了金钱名利地位外,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再说人不能为利而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如果你有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品行,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不会忘记你的,该你得到的,终会得到的。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也许有人嘴里会说,把得失和名利看淡些。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在名利面前,就不是那会事了。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就难了。凡事要宽厚大度,眼光看远些。不可过于斤斤计较,尽力与人方便,这也是高明的处事技巧。有时候,得就是失,失就是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名著《前赤壁赋》中说得好:“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么富有哲理性呀。如果没有博大的情怀,超越生死的感悟,是很难真正淡薄名利得失的。天生万物以养人,天地间万物均为人造,凡事皆有定数,犯不着绞尽脑汁去孜孜以求,该你得的,一丝一毫也不会少的。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