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7744|回复: 2

[转载]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出逃记

[复制链接]

1969

积分

2

听众

-36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969
发表于 2005-2-28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出逃记5 w) K+ C! d2 {' z) f

. P/ ^. d0 i1 l) p( W0 }# I. i- n  s( x- r( Y7 ~
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大师,音乐教育家马思聪
) d# Y4 t& U# R! b1 ?) J
" x- `( K0 Z2 v& B7 Z* L6 s
8 ]: c2 ~8 j4 s' P
# Y. [  A" f7 c* Y. w
1 z0 B" M8 R0 u2 h9 k7 P- O/ _# v( o【资料一】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出逃记
4 u- b/ S' e; P3 j9 D7 \. I" ^. H7 L) z# L) c2 h3 I3 F4 }1 e
                        Z; w% E) x3 |' `% w( B6 N
0 `7 ~# E: G1 f7 X6 Q8 g1 M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 h% R% k! y7 A1 |
' d, g, g& N: S     4 T$ q5 k3 n# U* q! c
$ O0 ?- ^. `  s  y- C: ], b7 h5 A
1966年马思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1月15日与女儿马瑞雪、夫人王慕理、儿子马如龙乘“002”号电动拖船偷渡香港。1967年4月12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逃出中国大陆,来此避难。马思聪同夫人及两个孩子,一起被批准避难。  v! ~; _7 Y. c2 M. O. G: O

5 M6 I" o7 i* k5 T& j% d* B( A4 @; g   
$ O! ]1 b# r2 X/ m
% f+ e- s+ x+ ]此后不久,马思聪在纽约公开露面,在寓所接待外国记者,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逃离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讲话。原文如下:
/ l# d7 ?% u; L" \, B- S7 `0 ^- z6 r. |. z% q0 |, B
    " q5 q1 j5 B, {$ {
3 z& u, Y  B( ]7 L# L
“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生的悲剧比起来,全是微不足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毁灭中国的知识分子。去年夏秋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四方的‘饥饿的幽灵’。如果说我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有什么越轨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我从中国逃跑了……”
: t' K5 a, X4 [- J+ s, `: h6 B, g4 x6 y7 f) Z2 K
& d9 x: o# U1 M; P( n1 y

( y0 Z$ k% d0 W+ d“文化大革命”的灾难
: G" I9 k3 B2 U+ Y3 S7 l& y
7 S+ D* }3 j/ \  d2 j7 e+ {     
! T" ]" z! M" x
- r. P% x" V) W1 h从1966年的春天开始,中国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劫难,文化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首当其冲,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和打击。5月底,被“革命口号”煽动起来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们,给他们的院长贴出了大字报。一夜之间,马思聪成了“资产阶级反动权威”、“三名三高的修正主义分子”。往日热闹的马宅也冷清了下来,学生再也不上门学小提琴。“文化大革命”,这个陌生的名词,让他感到惶恐、不可理解。在朋友和家人的劝告下,马思聪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坚决、热情地支持“文化大革命”,愿意接受广大“革命师生”的批判。6月中旬,文化部系统的艺术院校的“黑线人物”500多人,被集中到北京郊区的社会主义学院的校园内,住进了“牛棚”。他们当中,有各院校的领导,知名的教授、画家、音乐家、导演、名演员、作家,马思聪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在那里,马思聪他们被迫每天学习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写交待材料和揭发材料。: ~0 o* A& _, n9 P5 Y- B
$ d' X  s6 d* Q. Z! t" l, x
     
& c3 ?+ o( N3 b
/ I) _; j* N9 j8月3日上午,一辆贴有“黑帮专用”标语的卡车,把马思聪等10多位中央音乐学院的“黑帮”押回了学院,接受“红卫兵小将”们面对面的批判。刚下卡车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一桶浆糊就倒在马思聪的头上,接着,一张大字报贴在他身上,一顶写有“牛鬼蛇神”字样的纸糊高帽子戴在头上,脖颈上前后挂上两块牌子,前面写着“资产阶级音乐权威——马思聪”,后面写着“吸血鬼”。一个“红卫兵”顺手将一只破搪瓷盆和一根木棍塞在马思聪手中,逼他一面走一面敲。9 _8 j: [! {4 Y5 |1 f
( I" m& R  ?) d2 ^; Y) c
     
8 [0 w' D" D& Q, {, T$ f: x* M  C7 D8 G2 C* ?1 v8 x
马思聪被这情景惊呆了。他同一群“黑帮”一起被“红卫兵”押着在学院内游街,一群狂热的青年高喊着口号,向他们身上唾着口水。昔日学院的一排琴房,此刻成了关押“黑帮”的“牛棚”。马思聪每天早上6时起床,学习、劳动、写检查,还要被迫唱着承认自己有罪的歌曲。只要那些“小将们”一高兴或一不高兴,马思聪等人就要遭殃,轻则挨骂,重则挨打。马思聪在中央音乐学院遭受非人折磨的同时,“造反派”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他的夫人和孩子。- x/ v% |8 D- _% m0 `! D  B' r
" E+ x* T) ]  ?$ l. j
      ( }3 n( ]* h6 |7 X; x6 Y4 T" n5 |

! J' N" A$ M. k# _8月14日晚,“造反派”涌进马思聪的家贴大字报,第二天又批斗马思聪的夫人。在这种情况下,马思聪的夫人王慕理和女儿马瑞雪在她家厨师贾俊山的帮助下,仓促离开北京南下,想暂时避一避,等运动结束再回来。她们先来到南京,投靠王慕理的妹妹,后中央音乐学院的“造反派”得到消息到南京追查,她们又被迫逃到上海、广州,投靠亲友。在广州,一再被“红卫兵”追查的王慕理感到十分恐怖,觉得这次的运动没有结束的迹象,再这样下去一家人性命难保,危急之中产生了到香港暂避的念头,就委托她的哥哥王友刚帮她想办法。王慕理还让女儿马瑞雪悄悄回北京一趟,在贾俊山的帮助下和马思聪见了一面。与此同时,王慕理在广州加快了出走香港的准备工作。
9 E& K( q. }8 S- F9 o8 h$ s9 O4 |3 ]8 ]
    . C+ D$ X: s6 T$ h5 T
1 B; @: R# D) \; Z0 }5 C
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赵渢提供的材料很说明问题:“有一天,马思聪和我被派到学院里拔草。一个造反派(瓦工)对马思聪吼叫:‘你还配拔草!你是匹马,只能吃草!’说完,真的当场强逼马思聪吃草。还有一次,我见到一些红卫兵拿着尖刀威胁马思聪说:‘你要老实交代问题!要不,我就拿刀捅了你!’过后不久,大约是1966年9月份,马思聪对我说:‘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了啊!”马家原来的厨师贾俊山,看到老院长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生活又这样困苦,常常冒着危险,送吃送用。看到老院长想不开,还百般劝慰。然而到了1966年年尾,再要马思聪熬下去,已是相当困难了。
! @" P/ h# P, ~. S
6 L0 R2 A' L5 `
! ~( _' j- n5 X7 }2 h/ h; _9 m5 W/ T' e$ F/ R0 M" G8 Q
, d" }/ A# x' n1 j! S

' c# O3 l6 u5 m. ]4 g, y" o0 \
# a6 e) D& j4 s) |被迫流亡海外
* E9 q  t) b: `, B! @" ^- U6 f4 V1 r: `) E1 e2 [1 T
   
" m* f% O% W$ O! P$ N
8 P  \& A9 n4 }& }1 j5 M5 \0 @  b1967年的1月,中国正处于一个疯狂的时期,海外的舆论都把目光投向中国“造反派”的夺权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大陆的夺权风暴。就在这时,1月19日,香港的几十家中英文报纸几乎用同一标题,报道了马思聪出逃的消息:《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逃抵香港》。4月,马思聪出现在美国的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我为什么离开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马思聪这一举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h% p- [- }" A. p6 o3 k7 ]; K. S
    8 r/ [5 V/ h2 o; \# F
) P+ D2 b. O# ~/ `% V% d
马思聪的秘密出走,是被迫的、无奈的,是“文化大革命”对他残酷迫害的结果。1966年11月,马思聪的肝病复发,被“造反派”批准离开“牛棚”,回家居住。此时,马家的四合院已搬进了四五户人家,马思聪只得一人住在一间潮湿的偏房里。下旬,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秘密回到北京,在厨师贾俊山和马思聪的朋友、私人针灸医生倪景山的资助下,马氏父女化装离开北京,来到广州,住在郊区丹灶的亲戚家。当时的广州、深圳等地,暗中存在着到香港的“偷渡线”,一些“蛇头”为谋取暴利进行“偷渡”。此时,马思聪的“失踪”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红卫兵”的重视,向公安部门报了案,并在马思聪的亲友中查找。广州的“文化大革命”形势也越来越紧张,马思聪的安全难以保证。摆在马思聪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揪回北京继续接受批斗,其后果不是被打死就是像作家老舍一样自杀;另一条路是偷渡香港,远离内地混乱局势,但万一被抓住则性命难保,而偷渡成功则全家安全,马思聪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了保全性命,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马思聪被迫做出了选择。, j1 t9 |3 U( }% }
5 Y0 Z9 T5 K% |* u1 d
    6 ~. i4 [9 |4 n4 W& C, c" d/ R9 l

+ _, U- m" K% n6 Q  n1967年1月15日夜,马思聪以5万港币的代价,带着其夫人、儿子、女儿,在新州登上了新州渔轮厂的电动拖船“002号”。这次偷渡的组织者为广州一街道服务站的工人何天爵和原“002号”拖船的司机何炳权,船是他们偷出来的,乘坐者共5户13人。+ r3 ]* |9 M6 Z% e" l3 O' x! d
& S7 T0 |3 h4 u1 \  I; m* [# M
     
* M  ]4 E7 Z/ A( G! Z9 Y
8 c) G9 u& X% E  ]% J% ?1 s1月16日晨,拖船在香港大屿山靠岸。到了香港上岸后,马思聪把胸前挂的毛像章摘下来扔进黑黑的大海。马思聪一家在一个岩洞中躲了一天,当天晚上,来到九龙的一个亲友家暂住。由于香港的报纸登了丢弃在大屿山的“002”号拖船的照片,使马思聪感到香港也不安全,担心被引渡回内地。
! |) y# O) w& ~- f7 p) w1 E- Z' o5 `. {, {; n
   
' }. L) B1 l7 p5 v* T0 h
& p  x" a5 y9 v2 A& k经过反复思考,马思聪选择了到美国去投靠他的九弟马思宏,他要到美国定居,凭着自己的提琴来养活一家。当时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政治上处于敌对状况,而马思聪又没有任何证件,只得通过一个朋友同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取得了联系。1月19日下午,在美国驻香港领事的陪同下,马思聪一家四日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飞机,踏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流亡之路。' ~; h, @) H: U' g5 U% |) J- X

; P+ T) K9 f& U/ H1 b; @6 @, ?" R% M
+ U- ]: ^1 r; W4 w! N
惊险开端
- H- `9 ^2 w  V, T8 d, w! Z% A  T) b
' m2 h# F5 g$ q0 N- C   5 b  i- ^. f  a0 G' g9 ^% s
: _3 V' l2 Z0 `* a' D5 i+ u% o
002号被丢弃在九龙油麻地水师塘的岸边。「狗头」带领着九死一生的「乘客」们,趁着晨光熹微匆匆往岸上走。一上岸,「狗头」把「乘客」们藏进一个庙堂里,吩咐道:「你们在这儿别动,我去打电话!」「狗头」在附近一所学校里,找到电话。「狗头」给住在九龙旺角道的家人拨了电话。3 P" Q, l) n5 f; g
) K- d. M* C# }; |$ _$ w* g
   
/ d6 N: K* Q8 l1 D- p( f
/ P% R+ y; i7 F/ B$ d& C5 z9 z当「狗头」打完电话,回到庙堂,天已大亮,却不见了马思聪一家,据说到对岸的香港去了。$ w# g% [4 D7 t+ ]

' U$ L& b3 ?& Z3 w& r& h+ @! M) `% [4 e. {

' i: F( K6 w3 a9 \" c# n/ J马思聪一家,到哪儿去了呢?小心谨慎的马思聪,上岸之后便与「狗头」分道扬镳。他不愿让「狗头」知道他去九龙,更不愿让「狗头」知道他躲在九龙什么地方。他生怕「狗头」走漏风声。马思聪一家,躲进了岸边一个潮湿而又阴冷的岩洞。直到「狗头」带领「乘客」们上车远去,马思聪这才悄然出去打电话。
6 Q0 ~) |$ S) W7 W. y- M( `% v8 D& N: C  ^4 h  g3 c8 k1 ]
    6 w5 y& a) s! ]- Y
* L) S/ i  t, g
马思聪的妻弟王友健在香港,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是,马思聪却选择了九龙作为隐匿之处。九龙不像香港那样惹人注目,何况,那里有着马思聪不为人知的社会关系:他的大姐马思锦和其丈夫徐腾辉,原本借住在上海马思齐家。一九五七年,马思锦与徐腾辉迁往香港。一九六零年,他们又迁往加拿大。徐腾辉的侄女徐增纯,住在九龙;马思聪十妹马思芸的丈夫何维林的父亲何焯贤,在九龙也有着宽敞的住房……
7 p( w, X% X+ c! }
# A  _, c" \) K- c" u   
, B3 {" @1 i+ O* b9 _5 h0 L, g0 ~7 J1 r& n6 k  v
拨通了九龙的电话,却没有人接。马思聪只好回到那长满青苔的岩洞。出走时赤手空拳,没有带一片饼乾、一块面包,身边又没有一张港币。一夜惊恐交加,一天饥寒交迫,马思聪一家非常狼狈。实在饥饿难熬,向当地人赊了一块面包,把早饭、中饭、晚饭「三合一」……$ l1 ^1 x( {+ {9 C* _3 V
6 x! r% E6 c/ N: ^  Z  [
    # M! Z8 t, s2 n

  @. r, w3 Y/ Q) ^5 e& D& K总算在傍晚时分,打通了电话。在浓重的夜色之中,汽车来了。马思聪一家上车的时候,已经顾不得拍去衣裤上的泥浆了。- H! y) O1 t) [" E) L9 X7 S
* \8 ~/ V( q: \4 @0 z+ @  W- j* c

6 K" p6 \$ S, t. K) n, z
3 v% C/ Y, t! s2 O- P8 i; ?$ u) Z) b0 {$ H) G) W7 _' v8 `) Q

& j3 a5 q* O  [2 x1 N$ 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969

积分

2

听众

-36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969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

! R$ i0 H* {- O7 i1 k+ X: ~- k0 E$ ?4 v5 N' A
身份暴露; S* Z3 o3 Y  V6 H  h" e9 e- A

" p  p, N9 ]* I8 J$ _* O9 |0 F( k    2 n- ]1 H6 w' H% p$ d

7 M) |3 g  |+ f) e, I6 Y- Q就在马思聪到达九龙的翌日--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七日,香港报纸便刊登了002号小艇的照片,报上披露,这是广州新洲渔轮修配厂的电动拖船--因为小艇上钉着「新洲渔轮修配厂」铜质铭牌。所幸,记者们还不知道偷渡者为何许人,没有披露姓名,没有提及中国的大音乐家……
$ c9 Q2 ~5 M/ y: e8 v) I, k. i$ w% X9 @

" R) Q% N1 F5 a/ G: ~/ w/ t4 [
马思聪仿佛觉得脚下的大地在震颤。自从躲进九龙以后,他的一家都未曾出房门一步,就连马瑞雪好奇地掀开窗廉的一角想看一下窗外的景色,也被他制止。尽管如此,危机仍在向他逼近。如果香港警察抓住了「狗头」,他供出马思聪的大名,那就会把他避难的美梦击得粉碎。而到达九龙的第二天002号小艇的照片一出现在香港报纸上,马思聪就意识到这里绝非可以久留之地。. A* z3 a- Z/ N# l( r' U) N2 s4 M7 k" r
3 T" T/ ^  Z, f, @7 d) T

3 S, N- D" ~' W, c1 S4 z1 ]; c0 p
6 R3 L9 L& U9 _/ \" M. N0 j; x选择美国) A/ D. Z  @# s! ]8 `

4 A, d2 M4 G1 \- n' ^/ Y     / ~! @- I9 o; w. m6 O
( ?4 |8 K8 n5 H6 B6 R+ K
除了香港、九龙,他能到哪里去呢?; I* f( I& T/ h- d9 Q- s# H8 v
/ A( n0 @, j0 u, F% b* J% Y- d
     
$ S2 ]) `6 _) _7 ^6 d+ ^- j: H( ]/ `4 r9 {
去法国吗?奥别多菲尔教授和毕能蓬教授已经多年没有联系,连是否尚在人世都不知道。去英国吗?除了傅聪在伦敦之外,别无熟人。去日本吗?举目无亲。1 A3 T& q4 I* M" K+ p# F7 O- q7 `( t
; K. e- U' @2 K
     / n3 M! {+ `0 k" ^* x
$ X/ k9 x. r) l
马思聪选择了美国。虽说自从九弟马思宏一九四八年去美国之后,与他联系不多,而且兄弟俩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不尽一致,不过毕竟是骨肉同胞,何况马思宏在美国音乐界已站稳脚跟,颇有影响。到了美国,借助弟弟的介绍,他可以在那里的音乐界立足,找到工作……
6 @2 s, |! w$ T" E! [5 b0 e6 b9 X- i4 n! M6 m8 ~
   
: ], S9 W, E+ A
4 }& R3 p. e9 D6 B- V4 _2 D可是,要去美国,谈何容易!不用说他的一家没有一张出国护照,就连他的中央音乐学院工作证,也在踏上小艇之前销毁了--他生怕在途中发生意外,工作证将暴露他的真实身份。
" n- k1 P4 A  s; ]; t) v; V. |  \% Q! o/ R2 O
    3 o# g3 i/ _$ A& a* B7 a
# d" [" D, E& Z) c
眼下,空空如也的他,惟一的财富、惟一的「证明」,是那把陈旧不堪的小提琴。这是出自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拉地瓦利(1644-1737)之手的稀世珍品。斯特拉地瓦利一生,制作了一千一百把小提琴。他制作的小提琴,云杉面板木板如丝,背板的「虎皮纹」宽而明显,造型漂亮、美观。更重要的是,他的提琴的发音格外醇厚、圆润、优美、流畅,具有穿透性。几百年之后斯氏小提琴在世界上所剩无几。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手中所持是一把斯氏小提琴,据说价值五万美金。由于几十年前一位名叫哈廷伯的七十多岁的俄国小提琴家的转让,马思聪有幸也得到一把斯氏小提琴。从此,无论马思聪走到哪里,手中总是拿着这把弥足珍贵的名琴。在出走时,他抛弃了一切,却紧紧抱着这把几百年前的小提琴。他想,倘若在香港从亲友处借一笔钱,买四张飞往美国的机票,到了美国,只要他拿出这把琴演奏,音乐会的收入将会偿还欠款。
. R: i  R: y! `$ M  U1 W+ \4 r0 R0 o# M7 ~5 W, S+ L+ R/ [' q' l
     : r' S& U% [' g+ n8 _
  O9 s( v& t' i1 j& R
抵达九龙的第二天晚上,马思聪托亲友找到了跟马家有点瓜葛的南希(Nancy)小姐。
$ x& b6 y* z6 z. N& Y, c# U) @4 z5 q- |
    6 I$ C. [+ ~# y! {2 r
0 o$ s( e' O& l! s4 i5 S( J% M
「什么?马思聪到了香港?想去美国?」当南希小姐把消息转告美国驻香港领事,领事先生也大惑不解。美国领事担心九龙那个自称是马思聪的先生,会不会是一位「马骗」先生?消息灵通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他从未探听到马思聪前来香港的半点消息。. O! ?9 j% _) F/ y6 d
- ?5 A# c% b7 {; v3 ]
0 F1 m) J! ~% ^, x# |$ Z
& J- s. F  E* Y6 q4 ^9 N
5 ~  r$ Q1 e" r1 G% W3 F. J

5 T# F, U# T' e' N- {3 Y& p$ j3 e% r; G

, @( a& f( C; M/ Q! a# C( \领事的考察
: p  q( j. T# u; b
5 h$ {# A  Y( f9 S8 d3 P: u4 {1 w# E: }2 Z     ; W- g( j2 B, F0 r9 H" ~4 ?" I. M

* [* P. J! r# K( I* Z: H2 T美国领事挑选了一位酷爱音乐的馆员,驱车九龙,面晤那位中国音乐家。" c$ Z; r* c/ W/ h0 J

9 L! V6 X: u: v( D. h     % O9 b$ U! V9 I) w& m
# ]7 f' Z+ H, |! c8 w6 L1 ^7 L
身边没有任何证件,短短的平头,不合身的西装显然是刚刚借来的,那个中国人睿智的目光足以表明他是颇有教养的。他操着纯正的法语,也能用英语对话,更表明他的文化修养是不错的。
2 }- m3 O' a( c, W7 Y" l! d) m( I7 A8 O7 R
7 Y. U6 L: Y3 ]  z6 ~
  J; V) s3 G" C% ^2 r% T' {, e
那位馆员吐露了对音乐的偏爱。那个中国人打开了琴匣,拿出那把油漆斑驳的旧琴,轻轻地奏出了舒伯特的《圣母颂》。那琴声缠绵悱恻,温柔动人,一听便知面前的演奏者是第一流的提琴手。
( z+ G" ^# f% Q7 z; n! n0 U$ a$ l! [: H
1 k* c. J% J7 _+ X7 }     
& Z# o) ?3 w! L; L
/ r! W( U2 }% [; g动作迅速的美国领事馆当天便已从馆藏的中国报纸上,查到好几张马思聪照片,毋庸置疑,面前的中国人眉宇宽广而眉梢下弯,一双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嘴角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跟照片上的形像一模一样。趁着中国人拉琴之际,闪光灯亮了,那位馆员拍摄了照片,说是留作纪念,其实为的是连夜冲洗,让领事馆的特工专家作出最后的判别。
! |$ p$ d' d& @$ ~/ i5 S% L! X1 Q' ?+ n) n$ ?
     " H& ?, G5 N0 A) l' Q
, s: X0 L  E, W  z& R( e
一曲奏毕,这位高鼻梁、蓝眼珠的美国人,忽然说起一口流利的汉语,那股「京腔」十分标准:「马先生,你知道李永刚吗?」
! \  ~: e! @  d9 W& X/ C- N4 g2 c3 e* u# G1 E* G
   
& S  `, A6 x3 Y; D
3 m- R) c; y" V6 }9 B  g「哦,我认识他。」对于这个生僻的名字,马思聪马上作出反应,说道,「他是我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时的同事,现在他在香港?」7 n! ?6 Y$ u1 ~* u6 ?

2 G; b9 m/ f1 J: V     
' ]/ j& Y! g: u% r3 ]  W# t0 T) k) F( z. h* S
「不,不。他在台北任教。」那位馆员又问道,「请问,马先生知道纽顿这个人?」
8 g3 E0 }5 n$ g/ W3 j  c  f
2 [( O0 ^* I4 i% S3 {% ]. p' A     * p9 b) f* N- }2 t/ e
- K, i6 @  t' O. r, y) Y+ f% h
「知道,当年美国驻广州的新闻处处长。」
" \$ K1 t/ C9 C9 a, R+ c- P- E' |5 x9 E, F% o' k  G2 n9 _
      8 z" Q: M4 {* {1 K) T7 v9 q& H: ?

/ R; q+ A4 X6 ~' r; `& ^+ @/ ]虽然没有规定什么「接头暗语」,也没有什么「土匪黑话」,凭着刚才的两句问话,那位馆员对于马思聪的真实身份,已经确信无疑了。
+ Y  @  m1 Q6 m9 Y. [0 S. W9 v9 o+ f* c6 x
      " ~2 u# X% n" g* U
9 N  }. o  \& @9 j  I" d
夜深时,他改口用粤语向马思聪道别,马思聪也操着流利的粤语祝他晚安。, x% e3 i3 K# \3 J" }' T9 \- b- ~+ A

5 x" a! r2 |1 I8 u* A9 g5 V
6 ], D8 N- g: x+ Y7 u# n- {  T8 M4 h% }2 o2 q
马思聪幕后谈判3 ^1 W! P+ Q: p0 i3 Y
& a4 u& w# l+ X
   
' o% r1 r% j) T( {! D8 C1 j4 `
2 F/ K! {+ ~( A; p$ ~/ l 就在马思聪进入梦乡之际,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已向华盛顿发去密电,报告中国音乐家马思聪要求前往美国……* k* G( F) j/ ]3 s9 z
# P# @" C# U: c+ z& e- Y
     6 Y* Y- S4 X) H; w3 C
+ ?' p6 N2 ^: y0 ]
翌日--也就是马思聪抵达九龙的第三天,他的一家依然闭户幽居。马思聪一点也不知道,一场关于他的谈判,正在幕后激烈地进行着……
& h* k! I) V0 I2 V9 S  Y/ p: t. W
     
1 J$ L* Y8 V0 |8 s  X6 N, }2 ~' {: Z7 w* Y# o
香港属英国政府管辖。手中没有任何护照的马思聪一家,要想从香港前往美国,必须徵得英国当局的许可。3 N6 T2 S" x$ C' g# p% m9 T1 _( }

4 v+ [3 L' i- Y: O1 x     . P4 O: P! z) ~* K" A+ F% R
7 y3 _! F% D9 Z8 y6 t  B6 T
美国领事向香港政府提出了引渡马思聪一家的要求。香港有关方面从美国领事那里获知马思聪在九龙,立即责怪香港警察局的无能,居然对这样重要的情报毫无所知。- D4 W( b8 o) t9 z

4 _/ M- g3 U8 i  K1 d- T     
, N( i2 |8 \- y+ B
4 ]8 L" [4 C9 s  v9 h香港有关当局建议美国领事,双方为引渡马思聪一家进行具体谈判。香港有关当局认为,在引渡之前,必须由港方对马思聪一家进行必要的审查、盘问,而且还要全面检查身体,以便判定他们从中国大陆出走时是否带有传染病菌……只有履行了这些查验手续之后,港英当局才能给马思聪一家发放证件。然后,再与美国领事具体磋商引渡的条件、途径。
5 \4 n* v. T+ O, S# V( f1 \/ [% Q6 L/ O% ]+ w- a" R. N3 G
     ' c# z0 V1 [) z2 [
% M" j8 q# E& N& S4 G+ Y
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光是各种审查与体格的检查,起码要花费一段时间。  T- p0 ]+ {% U9 p+ X
+ A' D  M4 c9 N! |, }6 R) C* z
     
( f0 H, Q6 u- P9 S) s; ^# I1 F8 u& U* Z9 O8 e
美国领事担心夜长梦多,希望尽早从香港政府手中得到马思聪一家。可是,香港毕竟由英国人所管治,大权在香港英国当局手中,美国领事不得不听命于它。
( f1 n, z4 b- a9 B$ S+ u4 s) ~0 m
/ U$ \! W- }, P4 e+ _+ D
" O) `& ~1 d5 e4 Y0 n
& u8 _, C8 W0 k0 k* Q
* Q7 G! }* Q) G! C: z! `6 F/ w+ Y6 @' d" J$ K  `

7 c8 o4 \* A, g, M: z3 B9 U
* N- l3 B2 S2 o; S& H0 y1 P结局出人意料
5 T7 h! [" h9 M* b+ d2 c6 Q1 x. Z9 O4 k% E" K2 a* T7 `
   
. R. M2 G: y; \4 ^7 d( W
0 _' m1 @- B7 d, b不知道是英美磋商走漏了消息,也不知道是美国故意把消息捅给新闻界,还是某方面耍了什么花样,总之,在马思聪到达九龙的第三天晚上,香港新闻界获知了这一爆炸性新闻。0 z" F) z5 a4 p0 S/ F& P" W5 s
+ g. A: l& `& W# U
   
! M# Z( z+ h& o
+ Q2 I# l: ~& _8 N/ z# W于是乎,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九日,香港几十家中英文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位置,以粗黑的铅字刊登醒目标题《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逃抵香港!》。几乎每一家报纸,都开列了马思聪的头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不少报纸重新刊登了002号小艇照片,说马思聪于四天前与妻子、女儿、儿子一起乘这艘小艇潜往香港……
( s5 s! W! _3 l6 K/ U4 y1 R) c. m! \8 `( Y% W
     
$ S( p2 [4 g* M& S# `- g4 z. X. U
5 d4 r0 U2 g* r8 f% E5 g: |事情急转直下。正当马思聪一家阅报后呆着木鸡时,门口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7 g4 I- y) k+ U2 z7 z2 x, B- J$ E/ d- T
( D8 L* Y0 |; ~" [! o
. O2 ^1 C8 ?! q9 K2 N1 C
. j6 O7 i4 b* [- |4 z" M$ u* G7 M
两部漂亮的轿车停在门口。进门的是南希小姐和两位已经来过的美国领事馆馆员。马思聪一家钻进了轿车。轿车直奔温莎大厦。
4 x; v$ u2 r9 F4 {! k' [
- \0 Z+ B, x1 q  J$ T% T     
* a6 S+ S, F. T8 ?9 I: E
: {8 v/ L: k! a( q6 J一位坐在沙发上的美国官员一见到马思聪一家,立即站了起来,伸出了长着棕色汗毛的粗壮的手,用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道:「欢迎,马先生!」他自我介绍说是美国驻香港领事。
: W9 L1 Y4 n$ Y+ M) _4 s! a/ T% W
1 @: G% Q  P! O: U2 O* r0 E' ]( F

" x* B/ Z6 v. ^0 O领事先生满面春风,向马思聪宣布:「马先生,马太太,略备一桌薄酒,为你们洗尘、压惊。午宴之后,我们就一起上飞机场。」
  R- O0 x3 f) C- W9 J) C- [
# S, v+ H2 E/ a5 P: \) S) M1 Q     3 `0 d2 ~" v! |$ {& G. B- S; _

* I# x: m( S! G6 u$ i8 |% Y「上飞机场?飞到哪里?」马思聪连忙问道。/ i2 ^0 |) z* J
$ j6 f" n4 H' w: E6 z+ I2 S5 j
      
8 N  p& _2 @+ G0 O+ q. ?( o
* j0 K( F, q- _) {美国领事放慢了讲话的节奏,把每一个字都清楚地送进马思聪的耳朵里:「飞往华盛顿!」
: J' W# J" U' ]; n; ?
# T/ s% Z5 u# X/ q& F      ; p# D( T. c/ G! P

  d5 Z7 h/ B) ~) q# k  x马思聪一下子愣住了!* B# e) M# h5 N
! g, J4 Q0 T; ^7 \
      ) q- l! @5 W9 a4 v4 c
  v% m+ t8 J& V% \+ n) s/ r3 c9 T, q; F
在午宴上,美国领事一边熟练地用象牙筷为马思聪添菜,一边谈笑风生。三杯下肚,他说出了「幕后新闻」:自从今天上午香港各报一片哗然之后,他给香港政府方面挂了电话,询问总督先生是否已经看过今天的报纸?他说,这下子,谈判该结束了吧?如果让马思聪继续留在九龙,已经无法保证马思聪的安全,必须立即离港赴美。至于各种审查、体格检查,可以在美国补办……
( \4 f. g% ?! B9 c6 ^2 v0 E% r
2 _9 ~. P: q' M9 p7 D                           
5 ?) y; k% d' |9 {- \7 g' {
  r( [4 ^. H0 O. U! A7 W- ?3 b1 \马思聪的整个雕像石碑高度将近3米,屹立在一个长2.5米,宽2米的红色大理石上。在花岗石的正面刻着1937年马思聪谱写的《思乡曲》;下面大理石座基上刻着“马思聪简介”:
' a. k! o/ _& @, w- Z/ a! Z& _! E: N: A  B8 Q
   
/ h& E1 s+ y% s9 A4 z! f# Q: _' J) z% ]9 u; M0 j7 T( S7 V  j
) B1 k! h$ y" Y7 J0 f4 m5 ~

2 a& v$ }9 H2 @, ~- X2007年,马思聪骨灰将与三棵桂花树同葬,图为用来植树的树坑。" f! C/ P' r& L7 @

" ^( ]$ s" B7 E7 C% ^, x   
+ ?6 \' z; g5 b5 X) e
5 Z3 ?/ a: ^" F. T! x4 p麓湖公园北岸的“聚芳园”将成为马思聪长眠的地方,14日,他的骨灰将撒在这一片白云山麓上,而日前,纪念他的雕塑已经先行在园子内竖起来了。, M3 `5 \0 i4 ?  P, s0 e- F* n
2 S# a5 U: Y6 ?( @, {- P
8 O; c: ~1 I* F
9 S4 o; P: X( b7 ~

1 q' X  p+ V. b1 O- ]4 M
, x) \" V+ v- ?1 O1 f/ G
2 r5 p: {% f- ~: L! X/ ]. o0 ~# s. c& N/ e7 _/ J; U3 c/ j) b
《马思聪传》的作者叶永烈感慨:谁又能想到,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竟是马思聪先生为自己的后半生谱写的乐章。离开祖国的第19个年头,马思聪终于收到了为他平反的通知,73岁的老人哽咽着感叹:苏武牧羊19年啊!
4 G9 A& ~7 }# y) I5 Z+ Y$ O, m
4 p4 U- K6 j6 d     . B  ?1 Q, }/ T  g- R% |

2 i' d3 `, v* Y, F5 Q7 g, q1971年,基辛格博士从北京返回美国后给马思聪带来了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周总理说: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听完这些,马思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失声痛哭。4 S+ z7 l" I$ Z

/ y3 Y$ Q/ t9 A3 z      
0 Z, w4 f6 a  g! k# M$ f5 o( Q. Z  J
马思聪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国只有一个。1987年5月,75岁的马思聪在美国费城病逝。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52

积分

2

听众

7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2
发表于 2005-3-2 |
路过,欣赏下,谢谢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