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0204|回复: 1
收起左侧

[其他] “在家录打鼓”第二话:话筒的选择与摆位

[复制链接]

852

积分

1

听众

3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22-5-24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在家录打鼓”第二话:话筒的选择与摆位

文:Hunter West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房间选择和声学处理的话题。



当你确定了录鼓的空间,下一步就要考虑乐器本身,以及你须用哪些话筒来拾音。



录音中最重要的因素始终是源音轨。如果你能让套鼓本身听起来很棒,那么其余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了。



本章中,我们将讨论鼓的音色和制音,以及此类改动在话筒下如何体现。我们还将讨论不同风格话筒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最终鼓录音中发挥的作用。


640 (41).jpg
1. 你想要什么样的声音?



一人打鼓,鼓声能录出成千上万种样子。姑且让我们简化一下,将你想要的声音类型定义为4种主要类别:小声的、大声的、静音的,还有开放的。从本质上讲,你听过的任何鼓声都可以归为其中一类。即使在这几个总体风格中,你也可以尝试给它们进行不同组合。下面就来谈谈各自差异,以及一些简单的实现方法。



A. 小声音 vs. 大声音

是什么决定了鼓声音的小或大呢?有人可能会说,这与鼓的实际尺寸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总如此。通过调音和话筒摆位,我们能操纵感知到的鼓声“大小”,从而模糊所谓大小的界限。“大”声音可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例如,低频信息、延音长度,甚至有时是声音中的起音量或瞬态量。话虽如此,使用小些的鼓来发出小声音,而用大鼓来发出大声音,通常可以让事情简单些。



B. 静音 vs. 开放

静音或开放声音的特征是什么?这些词也可以替换为短暂的和持续的,又或者,沉闷的与有鸣响感的。它通常与一个主要因素有关:衰减。衰减是声音延音至结束所需的时间。例如,一个“静了音”的军鼓可能只能维持不到一秒钟,而一个开放的军鼓可能会持续响几秒钟。



对比了这几种风格,让我们从源头讨论下实现每种风格的方法。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52

积分

1

听众

3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852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

静音的几种选项



首先要考虑静音或抑制鼓声的几种方法,以及每种方法对结果的影响。让我们从最小的抑制开始,逐渐加大。



开放型:少量的延音/泛音控制,完整的起音

如果不想改变鼓的音色/起音,但仍想对它们进行少量抑制(例如,有冲击力的摇滚声音)时,可以使用止音垫、哑鼓垫,甚至把一块厚胶带贴在军鼓和嗵鼓上。这些物品以最小的重量轻轻地放在鼓皮上,从而根据它们放置位置简单地减少衰减。对于底鼓,在鼓内塞一条薄毯或毛巾靠在鼓皮上,效果会很好。



半静音型:中量的延音/泛音控制,完整的起音

想要控制或消除更多延音/泛音,但仍保持相同量的起音时(例如放克或流行声音中),你可以使用Roots EQ鼓环、BFSD鼓环,甚至把以前用过的旧鼓皮中心剪掉当制音环。额外的重量和表面积覆盖率能大大减少衰减,但你的鼓棒仍能与鼓皮直接接触以保持起音。对于底鼓,使用一条厚毯子或多条毯子/毛巾靠在鼓皮上,会进一步缩短底鼓衰减,以获得有力的声音。



640 (42).jpg

半静音的套鼓



强静音型:大量的延音/泛音控制,较少的起音

想要非常短促且静音的声音(通常用于“70年代”或“迪斯科”之声)的话,可以使用诸如Roots EQ鼓皮,甚至是茶巾之类的东西,或者,移除下鼓皮也是个小办法。覆盖住整个鼓皮的打击面,会增加敲击表面的厚度,从而大大缩短延音和起音。如果你不想取掉下鼓皮,那么把它们用胶带使劲贴死,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对于底鼓,你还可以尝试去掉前鼓皮,并将鼓内塞的毯子都贴在敲击面上。



640 (43).jpg
强静音的套鼓



开放、半静音和强静音的套鼓声音的音频示例列表


示例 1 – 开放套鼓
示例 2 – 开放套鼓(无房间话筒)
示例 3 – 半静音套鼓
示例 4 – 半静音套鼓(无房间话筒)
示例 5 – 强静音套鼓
示例 6 – 强静音套鼓(无房间话筒)


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请记住,实操中其实没有硬性规定,我们在此只是列举一些能快速上手的方法。



小声音+静音型:较小的鼓(20英寸或以下的底鼓,10-14英寸的嗵鼓,4英寸或更浅的军鼓),使用较小较轻的鼓棒,轻轻击打。使用软的底鼓踩槌。音调调整可以是任何范围,但大概在中低至中高频。



小声音+开放型:较小的鼓(20英寸或以下的底鼓,10-14英寸的嗵鼓,4英寸或更浅的军鼓),使用较小较轻的鼓棒,轻量至中等力度动态敲打。使用软质或中等硬度的底鼓踩槌。音调调整可以是任何范围,但大体集中在中频和高频。



大声音+静音型:较大的鼓(22英寸及以上的底鼓,12-18英寸的嗵鼓,5.5英寸或更深的军鼓),中号或大号鼓棒,演奏力度中等偏响。使用软质或中等硬度的底鼓踩槌。音调调整在中低范围。



大声音+开放型:较大的鼓(22英寸及以上的底鼓,12-18英寸的嗵鼓,5.5英寸或更深的军鼓),中号或大号鼓棒,演奏力度中等偏响。中等或较硬的底鼓踩槌。音调范围在中低至中高频。



完成了套鼓声学上的设置,接下来将谈谈声音的拾取。





2. 你手里有哪些类型的话筒?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来改变房间中鼓声的物理特性,该研究如何拾取鼓声了。



在此,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



* 你有多少条输入通道?

* 你需要什么样的话筒来完成这些输入?



通常,使用更多的话筒录制,就允许每个话筒执行更具体的工作,让你在混音时能更好地控制平衡。但是,更多的话筒也会带来更多的相位问题。而使用较少的话筒,每个话筒在混音中的分量就越重,减少了你稍后对平衡的控制力。但这种方法能令鼓听起来相位更为一致或纯净。你所用的话筒类型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让我们来快速浏览几种拾音模式和话筒类型。



A. 拾音模式



心形(Cardioid)模式:只拾取话筒前方的信号,不拾取后方声音。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下蘑菇头的形状。

8字形(Figure-of-8)模式:从话筒的正面和背面拾取信号,不拾取侧面信号。从视觉上看,它看起来自然就像数字8的形状。

全向(Omni)模式:拾取话筒周围360度的信号。从视觉上看,就是一个圆圈形状。



B. 话筒类型



动圈话筒

动圈话筒,就频率而言通常较为平坦,能提供有力的声音,并且可以放置在几乎任何位置,带来良好的效果。它们通常具有心形拾音模式,但也有一些是全指向性的。动圈话筒一般对周围声音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它们非常适合进行近距离拾音,就套鼓而言,可以放置在任何位置使用。动圈话筒的焦点通常是比较居中靠前。



电容话筒

电容话筒分为两种风格:大振膜(LDC) 和小振膜 (SDC)。电容话筒能拾取完整的频谱,提供更平滑的声音,用途类型很广。它们通常能拾取到更多环境中的漏音,因为它们比动圈话筒更加灵敏。电容话筒有时也分为心形、8字形和全向。它们非常适用于吊顶拾音、房间拾音、镲片点位拾音、底鼓外部拾音,有时甚至还能拾取嗵鼓或军鼓。



铝带话筒

铝带话筒一般会拾取相当完整的频谱,但往往会衰减一些高频。它们通常在中低频区域表现得非常温暖丰满。大多数铝带话筒的拾音模式是8字形,但也有一些是心形。铝带话筒适用于吊顶和房间拾音,因为它们能以音乐性的方式控制镲片的刺耳感。铝带话筒对高声压级和气流很敏感,因此通常不建议将它们用于近距离拾音。



使用不同单个话筒拾取套鼓时的音频示例列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至官网试听)

示例 7 – Auricon E-6(动圈)

示例 8 – EV RE-15(动圈)

示例 9 – Shure sm57(动圈)

示例 10 – Telefunken M60 FET (小振膜电容)

示例 11 – Warm Audio 47JR FET (大振膜电容)

示例 12 – Mojave MA-300 管 (大振膜电容)

示例 13 – Beyer M160(铝带)

示例 14 – Coles 4038(铝带)



好了,现在让我们在实践中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话筒吧。





3. 你有多少输入可用?如何充分利用话筒摆位?



有了对话筒类型及其工作原理的基本了解,是时候付诸实践了。我建议从最简单的开始,有了“少即是多”的心态和良好收获后,再后添加更多的话筒。让我们根据话筒/输入的数量来看一些标准摆位布局。



1个话筒

1个话筒时,我推荐吊顶位置或膝盖位置。如果鼓手要平衡他们的实际演奏,你可以用这两种位置的任何一个拾取完整套鼓的平衡感。吊顶位置获得的的镲片清晰度更好,鼓的形体感更少,而膝盖位置则是形体感更多,但镲片声较弱。



640 (44).jpg

1个话筒设置,吊顶位置



640 (45).jpg

1 个话筒,膝盖位置



2个话筒

2个话筒时,建议将一个话筒放在吊顶位置,一个放在底鼓上。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获得吊顶话筒的套鼓整体感,并通过底鼓话筒来补充吊顶话筒可能所缺乏的形体感。



4个话筒

有4个话筒的话,如果我想要套鼓的立体声像,就会将2个话筒放在吊顶位置,然后一个放在底鼓上,另一个放在军鼓上。如果想对立体声像进行远距离感的强调,我会将其中一个从吊顶位置移动到房间话筒位置。由此,你可以通过吊顶/房间话筒获得完整的套鼓拾音,还能拾取到鼓两个最重要的部分——底鼓和军鼓。



6个话筒

如果有6个话筒,我可能会设置2个吊顶话筒,底鼓、军鼓各1个,嗵鼓2个;或者吊顶、底鼓、军鼓话筒各1个,嗵鼓2个,房间话筒1个。你可以从每个鼓腔中拾取到鼓形体感(和标准4话筒设置一样),另外还能从吊顶/房间话筒得到完整的套鼓声。



8个话筒

8个话筒时,有两种理想设置。一、2个吊顶,底鼓、军鼓各1个,2个嗵鼓和2个房间话筒;二、前面都相同,但最后只使用1个房间话筒,而将另一个房间话筒移至膝盖位置。如果你不需要拾取房间声,那可以将房间话筒移到底鼓上,作为第二个话筒,拾取踩镲或军鼓下鼓皮。



640 (48).jpg

拾取军鼓下鼓皮



12 个话筒

有这么多话筒时,选择就太多了。你可能想覆盖所有标准位置:2个吊顶、底鼓、军鼓、2个嗵鼓、2个房间、踩镲和军鼓下鼓皮。然后,你可以发挥创造力添加第二个话筒,用于膝盖位置,或者再加一个到吊顶,组成3个吊顶话筒的配置。




作者自己的标准话筒设置



吊顶话筒配置



对吊顶或房间话筒进行立体声设置时,其所涉及到的技术以及其对套鼓立体声像的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在此来比较3种最常见的吊顶/房间话筒摆位配置。



A. 间隔摆位(Spaced Pair)

两个话筒相隔一定距离放置在套鼓或房间的两侧,从而将套鼓分为左右两边。这将为你提供最宽的立体声像,但也会令立体声中心的底鼓和军鼓难以拾取。这种配置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测量并确保两个隔开的吊顶话筒与军鼓中心的距离相等。这将确保它们相位一致。





间隔摆位



B. X/Y摆位

两个话筒通常放置在套鼓中心上方,彼此非常靠近,并以X/Y轴配置方式指向彼此,从而拾取套鼓或房间的每一侧。这能带来最紧凑的套鼓声,底鼓/军鼓有着较窄且居中的立体声表现。如果话筒彼此相距一英寸以内并且彼此对齐,使用此技术就无需进行测量。


640 (49).jpg

X/Y摆位



C. Glyn Johns/Recorderman式(仅用于吊顶话筒)

一个话筒直接放置在军鼓上方,一个话筒放置在套鼓右侧:或者靠近地嗵 (Glyn Johns式),或者过肩 (Recorderman式)。两者具有相似性,但达到的立体声像/平衡感略有不同。像间隔摆位那样,你必须测量并确保两个话筒与军鼓等距。这些方法介乎于间隔摆位和X/Y摆位之间,声音听起来比间隔摆位法更居中,但又比X/Y摆位法更宽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法可以让你两全其美,但实际上它是最难摆好的。



640 (50).jpg

Recorderman式,正面角度



640 (51).jpg

Recorderman式,后面角度



不同摆位方式录制的音频示例列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至官网试听)

示例 15 – 间隔摆位(仅吊顶)
示例 16 – 间隔摆位(完整套鼓)
示例 17 – X/Y摆位(仅吊顶)
示例 18 – X/Y摆位(完整套鼓)
示例 19 – Recorderman式(只有吊顶)
示例 20 – Recorderman式(完整套鼓)


通过对乐器的调整,以及拾音方式的选择,我们可以不断追寻脑海中的那个“声音”。希望这一章能让你对这个过程有更多了解,帮助你实现在家中录鼓。




Hunter West,制作人、混音工程师、音乐家和艺术家,目前居住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Hunter个人网站:hunterwest.com。
640 (47).jpg
640 (46).jp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