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Esoteric Grandioso C1X前级,只恨口袋不够深 Esoteric最近几年可说是春风得意,不仅在SACD/CD唱盘方面因为VRDS读取系统而独领风骚,数字模拟转换器也因为推出自家设计分砌式MasterSound Discrete DAC而一举跃上头牌DAC之列。不仅如此,Esoteric的嗅觉敏锐,很快的把MQA硬解加入自家SACD/CD唱盘与DAC里头,让他家讯源产品不仅可以唱串流中的MQA,也可以唱MQA CD。研发能力强、商业嗅觉敏锐,基础工业能力扎实让Esoteric不断脱颖而出,这是目前大家普遍对Esoteric的印象。 蹲马步六年 Esoteric的数字讯源无疑已经领先好几匹马身,而扩大机呢?我不讳言,Esoteric扩大机原本的地位并不如他家的数字讯源,不过自从Grandioso系列推出之后,他家扩大机也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 C1前级、M1后级让大家看到日本扩大机也可以发出如欧美扩大机一般的厚声,而细致程度更胜以往。扩大机设计讲究的都是基本功,只要马步扎稳不怕人来拉扯,所以不像数字讯源一般更新升级速度很快。就以他家旗舰前级GrandiosoC1为例,早在2014年就推出,但是一直到今年2020年才推出升级版C1X,这期间已经过了六年。显然,C1原本就已经设计到改无可改的地步,所以才会历经六年才推出后续升级机种。 全面性更精进 到底C1X做了哪些改良呢?乍看之下外观与上一代完全相同,背板稍有不同。而内部却大不同,在包括主线路板与许多细部方面做了提升,显然这次的C1X所做的改良虽非大刀阔斧的「改头换面」,但却是「全面性更精进」。而在售价上,C1在2014年推出时售价250万日币,而C1X在2020年推出时售价350万日币,到底C1X值不值这100万日币的价差?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它有没有真本事? 先说外观,C1X还是电源分离二箱式设计,主机箱左右各一个大旋钮,左边管输入切换,右边是音量控制,中央是漂亮的显示窗。显示窗的字是绿色的,二个旋钮那二圈光是蓝色的,蓝绿搭配起来很漂亮。而电源箱还是一样,中央那个按钮按下去就会出现蓝光,表示已经开机,这些设计都跟C1一样。 来到背板,电源箱一样二组市电母插与二组电源传输线,不过背板多了中控触发端子。主机箱背板也多了中控触发端子、USB升级端子以及RS23端子。此外就是主机箱将原本二个RCA端子改为二个XLR端子,对应ES-Link,让讯号线阻抗对音乐讯号传输的影响降到最低。 C1X的外观与上一代C1一样,采电源分离设计,面板上左右旋钮可以发出蓝光,也可以关闭。箱体采用半浮动避震设计,加上底部特殊避震脚,隔绝一切震动传入机箱内。 五个变压器 打开顶盖,可以看到电源箱还是有四个环形变压器以及一个小R Core变压器,四个环形变压器分为左右声道各二个,每声道为何需要二个变压器呢?按理说一个就够了。因为C1X是全平衡架构,所以正相位电路板与反相位电路板分别各用一个变压器供电,我猜,这四个环形变压器应该分别供应内部四块主线路板电源,而小的R Core变压器则供应其他操控显示电路板电源。仔细看电源滤波稳压线路,也发现有小小改变,并非使用以前C1的现成品。 而在主机箱的内部,还是跟C1一样,上层二块输入线路板、下层二块输出线路板,面板操控逻辑线路板放在面板背面密封。仔细比对这输入输出线路板,发现跟C1有很大的不同,增加了很多EDLC(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小电容器,显然这就是他家所谓的IDM-01(Integrate Discrete-Amplifier Module)整合式分砌线路。看起来,C1X比C1这多出来的100万日币,除了物价指数之外,花在IDM-01模块占了很大的份量。 额外细部改良 其实C1X还有许多细部的改良,包括第一、新的音量控制系统,名为UltraFidelity Attenuator System,1120阶,每阶0.1dB。第二、输入选择采用FET控制,去除接触失真。第三、ES-Link改为三输入二输出。第四、输入增益正负18dB调整改为0.1dB一阶,上一代每阶0.5dB。左右声道平衡正负6dB调整也改每阶0.1dB。第五、遥控器改为独特双面控制遥控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这样的遥控器,可以控制Esoteric的SACD/CD唱盘、扩大机、DAC与网络播放器,以后就不必拿好几个遥控器了。 除了上述改良之外,C1X原本就有许多特点,包括主机内左右声道分置左右,输入输出分置上下,上层是二片输入线路板,下层则是二片输出线路板,这样的作法是要让音乐讯号传输路径最短化。此外每片线路板安置在独立线路板架上,而线路板架与机箱之间以小片叶片式弹簧连接,这样的做法就是要去除会让线路板震动的各项可能。 C1X的背板可以明显看出输入输出端子是左右声道独立设计,而且左右声道独立供电。 十大特点 另外还有下列几项特点: 一、双市电输入,双DC输出,左右声道彻底分离。 二、半浮动避震箱体,更进一步隔绝细微震动。 三、全平衡架构,S/N比特好。 四、Esoteric-QVCS音量控制,包含每声道有四片线路板,这是因为平衡架构。 五、逻辑控制线路做到超低噪音。 六、Esoteric-HCLD (High Current Line Drive)缓冲级,增强输出电流,并做到2000V/us高回转率。 七、以EDLCSuper电容数组为缓冲级提供超稳定电源供应。 八、旋钮采用超精密滚珠轴承,超滑顺。 九、拥有AV Through,可搭配AV环绕扩大机使用。 十、各项设定超周到,充分体现日本人龟毛的精神。 周到的设定 到底C1X有什么超周到的设定呢?其实这些设定许多是跟他家数字模拟转换器一样的,只不过数字模拟转换器在面板上就有Menu按钮,而C1X则没有,必须在遥控器上做设定。遥控器上有Set Up键,设定键中有三层设定,进入第一层的方法是按遥控器上这个键,进入第二层的方法是把Set Up键按久一点。进入第三层的方法是从第二层中进入。 第一层可以设定Balance(+/-6dB)、Level(+/-18dB)与输入端名称。第二层可以设定VolM(五种显示音量的方式)、Fade(显示屏的Fade in/Out)、DpaOff(显示屏自动关闭)、APS(自动节电,音乐讯号消失30分到120分转待机)、Light(二个旋钮亮灯方式,分接触时亮灯、一直亮着、一直关闭三种)、Light V(旋钮灯亮度五段调整)、CPUdp(CPU功能开或关闭)、gotoMenu 3。 第三层可以设定XLR1、XLR2、XLR3(这三个都可选择ESLA或标准XLR功能)、Thru(外接讯号通过,此时音量控制失效)、RS232(开或关RS232,如果要连接中控就要打开)、Trig O(触发讯号输出)、Setup(重置原厂设定)、F/W(韧体版本)。您看,一般前级怎么会有这些设定?老实说没有这些设定也无损前级的功能,但是日本人就是想要做到尽善尽美,您也拿他没办法。 C1X主机箱的内部分为上下二层,上层可以看到二块输入线路板,下层则是二块输入线路板。线路板与机箱之间还有一个叶片小弹簧进一步隔绝震动。图示为上层线路板。 这是C1X的下层线路板。 一套西装最佳 聆听C1X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由于我家现在有许多扩大机,所以我就花了些时间,把这些后级都拿来搭配看看。另外,当然也把C1X搭配我的ATC SCM100 ASL双主动式喇叭。我搭配过的后级有CH Precision A1.5、VTL S400 II、AVM SA8.3、Pass LabsXA160.8,这四部后级除了CH之后,我家里还有同厂牌相对应的前级。 在此我必须说一套西装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当C1X搭配起这四部后级时,其整体声音表现都没有它们搭配自家前级时来得「味道纯正」。也就是说,虽然每位设计师都尊崇自然中性,但每种品牌的确存在自家的声音特质,这种声音特质可能来自线路的设计、采用的组件,或设计师本身的偏好,总之如果您有机会把几部不同品牌的扩大机放在一起做比较,就能清楚知道,其实这个世界上无所谓绝对的中性没有色彩,只是「相对」比较中性而已。 C1X的电源箱内有四个环形变压器与一个RCore变压器,而且市电分独立二组输入,可说已经做到极致了。 搭配很重要 如果撇开「味道纯正」不谈,我认为C1X搭配起PassXA160.8推WilsonAudio Sasha DAW(其他扩大机也搭配这对喇叭)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无论是在声音的厚度、爽度、活生感、甜度与光泽方面都达到很好的层次,乐器人声的线条没有那么浮凸,声音的色彩也比较浓。如果搭配VTLS400 II,我认为声音的特性倾向油画,饱满厚实,但有一点太过了。 虽然C1X搭配起Pass XA160.8推Wilson Audio Sasha DAW的声音表现是我喜欢的,不过我并不打算以此为定稿,因为我要搭配ATCSCM100 ASL主动式喇叭,这样才能很清楚地跟我的SpectralDMC 30SS前级比较出差异。不过,我还是要挑搭配的数字讯源,我的数字讯源有二部,一部是emmLabsDAC2 SE,一部是WeissDAC502,经过比较,我选DAC2SE,搭配起来声音比较弹跳活生、乐器与人声的凝聚力比较扎实,而WeissDAC502则显得比较柔,事实上C1X本身已经相当柔,不需要更柔。对了,CD转盘用的是emmLabs TSDX SE。 这就是全新设计的IDM-01线路板。 五项声音特质 首先我要说,C1X的声音绝对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日本声。所谓的日本声就是轻飘飘、纤细透明,底盘不够稳重,声音不够厚实,重量感与实体感也不够。说得直白些,就是声音单薄啦!其实这种既有印象现在已经不适用了,那是廉价日本音响器材所留给音响迷的印象。现在很多日本HiEnd音响器材的声音表现早就跳脱这种日本声,跟欧美音响器材的声音走向没什么差异,C1X的声音就是如此。 C1X的第一个声音特质是浓醇。第二个声音特质是宽松饱满。第三个特质是开放大器。第四个特质是细节充满音场,没有空白。第五个特质是反应快速,而且是有重量感的快速反应,不是轻飘飘的快速反应,十足重磅出拳。 这是C1X的旋钮设计,虽然无关声音表现,但细致精确的程度让人喜爱。 浓醇 先说浓醇,声音的浓醇很难以文字来形容,我就改另外一种方式来说。当我们在家里煮贡丸汤时,如果只煮个五、六个贡丸,锅内用二种不同的水,一种是白水,一种是商家制作贡丸时烫熟贡丸的所产生的高汤(菜市场经常可以看到现做贡丸在卖),这二种汤您喝起来会有什么不同?用白水煮的贡丸汤您一定会觉得很淡、很薄、缺乏肉香。而用高汤煮的贡丸汤,您喝起来会觉得浓醇有厚度。您把这二种差异想象成C1X的声音特质,就会了解我所谓的声音浓醇是什么意思了。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举清炖牛肉面为例。清炖牛肉面不像红烧牛肉面,可以放很多辛香料酱油豆瓣下去牵引我们的味觉,而是必须用很多烤过的牛大骨、下脚牛肉,鸡脚、鸡骨架、大量的炒过洋葱等去熬出一锅浓醇的清汤。这种清炖牛肉面的汤头喝起来浓醇有厚度,余韵回甘,放在冰箱冷藏隔夜会变成果冻状。 C1X的声音浓醇就是上述二个例子的模拟,它不是清淡无味的,而是有厚度,很醇的,这种声音特性配上什么音乐都会好上三分,正如好汤底。不过您也不要以为这是C1X的「加味」,事实上它只是让我们听到更接近原音的美声而已。音乐讯号在电子线路中传递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失真、染色,削弱了原本录音之美,而C1X只是保存更多原音之美而已,并非加油添醋。 宽松饱满 再来说到C1X声音宽松饱满的特质。宽松饱满不是单方面某段频域特别丰富所产生,而是整体「游刃有余」的具体呈现,音乐细节特别丰富、音场特别宽广、钢琴低音键能够很自然的下沉、小提琴拉起来不紧绷、人声唱起来丰润饱满,这些表现加总起来就会让我们觉得音乐是宽松饱满的。 例如听夏汉那张歌剧改编CD「The Fiddler of the Opera」、或Anastasia Chebotareva那张「Virtuoso」,或「The Magic Bow」时,小提琴都油光亮滑,又甜又湿润,还带着冬瓜纤毛,而且线条饱满,不是扁扁细细,这些表现就会让人觉得音乐是宽松的。而在听那套Orfeo40周年纪念「The LegendaryVoices」时,无论是男歌手或女歌手,嗓音都能呈现出不紧绷轻松的美感,这也是宽松饱满。 而听Accuphase的第五张测试片时,整张CD中无论是什么音乐,听起来都会让人觉得音乐比较「大汉」(台湾话体型比较高大的意思)。就算是听第四首德弗札克的弦乐四重奏「美国」,都会觉得那四把弦乐器听起来充满宽松饱满的感觉,不会细弱的挤在一起。而在听第八首「天鹅湖」时,更是体验了庞大管弦乐宽松饱满的美感。 开放大器 再来要说C1X的开放大器。无论是听室内乐或管弦乐,都可以感受到C1X的音场宽度与深度会向外拓展,而且乐器与乐器之间拉得很开,不会挤在一起。我猜这可能是因为电源吃很饱的缘故。除了电吃得饱,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乐器共鸣特别丰富,例如小提琴与大提琴琴腔的共鸣、钢琴的共鸣、人声体腔的共鸣等特别丰富。就像我听帕尔曼跟阿格丽姬那张「舒曼、巴哈、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时,小提琴内敛、但泛音丰富,钢琴木头味浓,同样泛音丰富,这样的表现让整个音场显出开放大器的美感。 甚至听Dynamic那张「帕格尼尼的乐器与音乐」时,即使只有小提琴、大提琴与吉他三样乐器,也会觉得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的线条形体都放大了,而且可以感受到这三样乐器演奏时发出的泛音充满整个空间,没有留白,不会挤在一起,这就是开放大器。 而在听RR录制的龟溪合唱团所唱的那张「明信片」时,更能展现C1X那开放大器的特质。合唱团的规模感瞬间大上许多,而且唱到细微的乐段时,那和声在空气中飘呀飘,整个音场无形中又显得更大。C1X能够把录音空间的空间感展现得很大,我相信这也是听起来开放大器的原因之一。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谭」是大家很熟悉的曲目,名版也不在少数。这张由JoseSerebrier指挥伦敦爱乐的版本也是可以收藏的版本。这是RR唱片的录音师Keith Johnson飞到伦敦去录制的,录音效果优异。(RR-89CD)。 细节充满音场 C1X的声音细节充满整个音场,没有空白,这种感觉听小编制音乐时会特别明显。例如听王羽佳与GuatierCapucon所演奏的「法朗克、肖邦大提琴奏鸣曲」时,真是让我感动,印象中有这种感动的机会并不多,那是大提琴与钢琴极佳的细节再生音响效果、加上乐曲诠释美感所混合而成的感动。老实说每一套音响器材听这张CD时,他们二人的乐曲诠释不会改变,但会因为音响效果的不同,而让人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感动。C1X所唱出的大提琴与钢琴不仅都很温暖,而且细微的细节特别多,又不缺光泽与清晰。大提琴的宽松沙沙声听了让人会把全身肌肉放松,钢琴的丰润泛音与庞大的低音键共鸣、中、高音键的滚珠般音粒都太美了。这些美的表现都与声音细节充满整个音场有关。 再来,听香港纯弦那张「从这到那」时,只有二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加上一座竖琴,这样的编制同样也让我感受到音场中满满的声音细节,没有空白。第一首一开声,马上觉得音乐规模感变得很大,录音场所的堂音更清楚,这都是丰富的细节所致。而且那几把弦乐器的线条更饱满,它们发出来的声音是充满整个空间的,没有留下许多空白。连竖琴的音粒也变得更饱满。 就算是只有一架钢琴,C1X也能充分显出声音细节充满整个音场的优点。就说听Hyperion唱片那张Marc-Andre Hamelin所弹的「李斯特、Thalberg改编歌剧曲」,第一首一弹出来我相信如果有听到的人,耳朵一定马上高高竖起,因为C1X所呈现的钢琴细节实在多到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每一个键弹下去,马上激起无数的细微声音,就好像我们用手拍打一堆面粉,您可以看到无数粉尘马上飘浮在空气中一般。由于每个键弹下去都会激起无数的细微声音,所以即使只有一架钢琴,但是听起来音乐却是充满盎然趣味,一点都不单调,这就是C1X的魔力之一。 反应快速 C1X的第五个特点是反应快速。反应快速有轻盈的反应快速与有重量感的快速反应,C1X是属于后者,它不是蜂鸟那种快速反应,而是老鹰,往下快速俯冲是有重量感、有冲击力的。我就举RR唱片那张Jose Serebrier指挥伦敦爱乐管弦乐团的「天方夜谭」为例。在第四段,也就是最后一段,指挥驱使着整个管弦乐团好像蒙古骑兵一般漫山遍野挟着地动山摇的震撼力直冲而来,那是有重量感、密度高的声音快速移动,每一次鼓声与低音弦乐部的同步行动都是那么的撼动人心。听「天方夜谭」如此,听AndrisNelsons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所演奏的萧士塔高维契的「第四号、第十一号交响曲」也是如此,该快速时饱蕴冲劲,该细致时丝丝缕缕,猛爆时鼓声震慑人心,高潮时能量惊人。 C1X不仅拥有上述五种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质,其他如解析力也是高得惊人;整体音乐很沉静;在很低的底噪烘托下乐器与人声的线条形体特别浮凸;至于音质的纯美那就不必说了,对于这种顶级的前级而言,那是必须的。老实说,您很难找到C1X在声音表现上的缺点,顶多也只能说喜不喜欢它的声音特质而已。 只恨口袋不够深 最近一连听了几部高价顶级扩大机,真的佩服这些厂家为了不断精进所下的功夫,这些设计师绞尽脑汁,虽然用的是不同的方式,但为的都是突破自家的天花板,成就前所未有的好声。EsotericC1X也是如此,经过六年的淬炼,把好声的刻度再往上顶了几条。C1X的箱体避震设计已经到了极限;它的电源供应没见过超越它者;它的主电路板彻底翻新;它的细致设定功能虽然与声音表现无关,但也诚意十足。面对这样的顶级前级,我相信很多人只恨口袋不够深啊! 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