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音频新闻  硬件新闻  音频新闻音频正文

一个大男人与他的小音箱——美国MoFi SourcePoint音箱

发布时间:10-08 编辑:新音响New Audiophile

资深发烧友一定听过,或者拥有MFSL的唱片,MFSL有翻译为“无比传真”,香港朋友则称为“美国魔法”。MFSL于1977年由录音工程师Brad Miller在美国成立,他年轻喜欢录下户外环境中的声音,异己录制蒸汽火车或是一些机器与环境之间的声音,1958年就以Mobile Fidelity的名字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后来他资助一个Mystic Moods Orc

一个大男人与他的小音箱——美国MoFi SourcePoint音箱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1).jpg




MFSL成立后,公司改以发行原始母带重刻的黑胶唱片为主,并使用极为费时费工的半速刻片技术。所谓半速刻片,也就是播放母带的开盘录音机速度要\减半,刻制母盘的刻片机速度也要减半(从33 1/3变为16 2/3转),如此重播时听起来速度才会正常。当速度减半刻片时,高频段的细节会因为速度变慢(20kHz变成10kHz),刻片刀有二倍的时间慢慢刻出全部高频细节,最终播放时的高频细节会比正常速度刻片好。另外,由于速度减半、驱动刻片刀的功放也会拥有更大的余裕,对突发需要大功率的瞬态反应音乐能够掌握得更好。这项技术刻片前要重新对母带进行EQ(去除过重的唇齿音,但可能改变录音原貌),加上许多细部需要处理,而且半速刻片耗时耗力影响成功率,成本非常高,所以始终无法成为主流。MFSL唱片之所以效果出色,除了半速刻片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真正取得原始母带(现在复刻的黑胶唱片已经没有原始带了),再以最发烧方式进行复刻,压片时使用极为讲究的Supervinyl材料。



Andrew Jones是音响圈首屈一指的设计师,SourcePoint 10则是他最新宝贝,也可能是其生涯中最成功做的作品,性价比超高



1983年全面进入CD时代,MFSL同样在CD制作上细心考究,精挑细选符合标准的原始母带,推出Original Master Recording™ CD。1987年,MFSL推出限量珍藏Ultradisc™,除了使用24K金碟,母带重制的过程也采用MFSL多年研发出来的制程,使用的设备全部订制。MFSL在调校这些机器时,以普通音乐作为测试音讯,比起单频率的正弦波或方形波更能呈现丰富音色变化。1993年,MFSL采用全新的GAIN™母带制作系统,将模拟与数字唱片制作技术推升到极高水平,之后推出的ANADISQ™ 200 LP黑胶系列,便是使用GAIN™系统在200克胶盘上以半速限量刻制成。1997年,MFSL研发出Theta Digital技术,将模拟讯号转成24 bits/ 96 kHz数字讯号,并推出符合DVD标准的音乐光盘,另外以GAIN 2™母带制作系统转成2.8 MHz DSD,再降频至为PCM格式制作Ultradisc II™ CD。



目前MoFi推出SourcePoint 10与SourcePoint 8二款音箱,差别只在单元尺寸与箱体容积,二款音箱都已先后获奖



虽然MFSL只是一个独立小厂牌,但它的出品无论在选材用料还是生产过程中都比传统大唱片公司要严格得多,很多原本平淡无奇的录音,经过MFSL之手后都有脱胎换骨的表现。加上MFSL的每一张唱片都只获得特定时间内授权,绝对限量版,因此成为抢手的收藏品。对我来说,比较遗憾的是MFSL曲目绝大多数都是流行、摇滚与爵士,古典音乐很少。80年代末因大势所趋,MFSL曾停产黑胶而只生产CD,直到90年代中期黑胶逐渐复苏,MFSL的黑胶唱片才卷土重来。原始的MFSL公司在1999年底关闭,Music Direct在2002年接手并重振该品牌,目前MFSL发行SACD、CD、Ultradisc II金碟,UD CDR等产品。另外MFSL也发行了GAIN 2™技术处理的UHQR黑胶唱片,每个品种限量5000张,以200克处女胶片压制,在日本JVC进行母模制版。



从解剖图可以看出来,这只同轴单元有2个高导钕磁铁系统,结构简单而且是真正的点音源设计



在串流音乐逐渐成为主流的当下,显然只靠着卖唱片不容易获利,2016年,MoFi有两大重要的里程碑,一是成立MoFi Electronics,准备推出包括黑胶唱盘、唱头、唱放、音箱……音响产品;另一个则是发表了全新的母带制作技术Ultradisc One-Step™。2015年之前,MoFi自己也制作一些录音室器材,但从没接触过家用产品,他们希望能够以平实的价格制作出Hi-End级产品,而在器材设计与外观上都与录音室专业器材有点类似,适合所有喜爱听音乐又对音响效果有高要求的人使用。善于经营之道的MoFi很聪明的弯道超车,邀请行业中几位大咖来帮忙。例如黑胶唱盘由美国Spiral Groove的Allen Perkins主导设计,唱头放大器由英国已逝的传奇大师Tim de Paravicini协助。这策略很快就一石激起千层浪,以黑胶唱盘来说,Allen Perkins不但是旧金山Spiral Groove Turntable的老板之一,更是非常专业的黑胶唱盘设计师,他设计的MoFi唱盘几乎全数在美国制作,只有极少部分的塑料来自海外,不但质量处于高水平,价格更让人拍手叫好。此外MoFi还与知名吉他品牌Fender推出75周年纪念版黑胶唱盘,盘身使用Fender最具代表性的3色Sunburst烤漆,全世界限量1000套,搭配MoFi Ultra Gold MC唱头。



独特的四悬边低音振膜,以特殊纸盆制作,这是Andrew闻名拿手的设计之一


2021年,一位业界非常重量级人物加入了MoFi,他正是赫赫有名的喇叭设计师安德鲁(Andrew Jones)。安德鲁从1983年开始先后在KEF、Infinity、TAD/Pioneer、ELAC担任工程师与首席设计师,拥有超过40年的丰富经验,由此可看出MoFi在开发音箱时展现了十足的企图心。经过将近两年的研发,MoFi的首对音箱SourcePoint 10正式问市,其设计有别以往安德鲁所有的产品,采用一只大口径的10英寸同轴单元,中间为1.25英寸的软球顶高音。这对音箱我曾经在展会中与国内代理商上海立敏音响听过几次,只能说名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声音非常让人惊艳,平衡甜美有动态,以3万元多的定价对同级对手杀伤力极大。SourcePoint 10虽然表面上是书架音箱,但体积可是不小,因此在2023年慕尼黑音响展上,MoFi推出采用8英寸同轴单元的SourcePoint 8,基本上就是SourcePoint 10的小一号版本,适合空间较小或预算较低的用家。


不同于其他设计师,安德鲁从来没有自己开设过公司当老板,但却横跨欧、美、亚洲为几个世界名厂效力,累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安德鲁有个同卵双胞胎(安德鲁是右撇子,而他的兄弟是左撇子),他一出生就像立体声音响的左右声道!每当有人问他从事音箱设计有多长时间,他总是回答:“我看起来多大年纪,就大概设计了多少年音箱。”安德鲁说他从小就对电子和高保真音响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扬声器设计,但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当然,教科书可以教育你,但往往“知其然而不之所以然”,为了寻求正确的设计,科学测量也许是最佳途径,他很快发现仅靠测量并不能找到所有答案,反而还产生更多的问题。安德鲁在大学学习物理学、声学、量子力学和其他可能与扬声器设计相关的学科,并加入计算机辅助分频网络设计的研究。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声音有关,但并不是“制造”声音,而是“消除”声音,他和双胞胎兄弟一起进入一家公司设计“主动降噪技术”,直到接受英国KEF的邀请,安德鲁才正式进入音响行业。从1983年到1994年,安德鲁一直在KEF设计音箱,期间最著名作品是传奇的104/2音箱。





KEF 104/2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耦合式复杂箱体结构,2只低音单元藏在音箱内部的上下两端,各有独立腔室,以相对的动作推动中间腔室的空气,再由一调谐/共振导管输出低音。这样的设计将低频的能量都集中在设计的频带间(可透过结构设计出高、低通截止点),所以很小的音箱容积就能产生充沛的低频能量。104/2的低频深沈凝聚,弹性极佳,而且有惊人的结像力。缺点是Coupled Cavity结构分音器复杂,分音器零件太多,如果功放的电流不够,低音会发闷高音又上不去,但这对音箱仍获得英国音响协会年度最佳音箱设计奖,并让我们见识到安德鲁的创意与才华。在KEF工作期间,安德鲁接触到许多杰出人士,包括Quad的创办人Peter Walker、Peter Baxandall(BBC工程师,第一个把负反馈运用在音调控制的人)、Richard Small和Neville Thiele(两人共同提出了Thiele-Small参数,他们与美国杰士创办人Paul Klipsch、扬声器箱体的理论与设计者J.E.Benson、分音器理论家J.R.Ashley等人共同建立了现代扬声器设计的理论基础)等人。当然还有他的导师兼好友、KEF技术总监Laurie Fincham,他就是KEF Uni-Q 同轴单元的设计者,KEF实际上是安德鲁的扬声器大学。



箱体内有两层加强筋,并采用双反射孔设计,Andrew在设计SourcePoint时,发现只有一个反射孔难以处理这只大单元的能量,因此使用双反射孔设计得到非常满意的成果



在Infinity担任三年的首席工程师后,安德鲁加入了Pioneer/TAD公司,开始使用铍等特殊材料进行设计,日本人为安德鲁提供了接触新材料的机会,并允许他大胆创新,最终诞生了TAD Reference One这对里程碑式的音箱。安德鲁表示,刚到TAD时他很兴奋把同轴单元拿出来给其他工程师看,却不料Pioneer早在1954年就已经设计出同轴单元,是世界最早设计与制作同轴单元的公司。安德鲁想使用钻石或铍金属制作振膜,问TAD工程师是不是有相关的研究,TAD的工程师想了一下,从抽屉里拿出一些样品,着实把安德鲁吓了一大跳,没想到Pionner早就实验过了!TAD的R1音箱拥有全世界尺寸最大的CST铍振膜同轴单元,安德鲁从KEF时期就发现同轴单元是理想的设计,把高音与中音单元放在同一轴线上,中音的音盆对高音来说有类似短号角的效果,可以帮助声音能量集中。只要控制好中音振膜的外观曲线,扩散性能将大幅提升,音染也可以降到最低。



在Andrew Jones自家的音响室,SourcePoint 10甚至可以横着摆听音乐



更重要的是同轴单元可以达到真正的“时间相位一致”,就象是数码相机的防手振功能。大家都知道,拍照时手不免会晃动,在光线暗的地方拍照曝光时间较长,手轻轻震动就会让影像模糊,所以相机厂研究出机械补偿以修正震动带来的误差。在聆听音响时,因为高中低频的速度略有不同,所以透过音箱的机械设计补偿不同时间差,让所有频率同一时间到达耳朵,音像聚焦也就更清楚更立体。而同轴单元就像不会手振的相机,本身就没有时间差,只要聆听位置在扩散范围内,都能获得清晰立体明确的结像与音场。由于不需要分音器补偿设计,结构更简单,声音更纯粹,细节也会更丰富。


TAD R1的同轴单元采“短音圈、长磁隙”设计,音圈在前后移动时可以完全覆盖在磁隙范围内,保持绝对的磁力线性。此外TAD R1所使用的10英寸低音单元,周围多层悬边很有老TAD的味道,但振膜材料和结构都是新设计。4层悬边是为了增强功率承受力,低音内部的弹波还是双层,并搭配了强力磁铁引擎,任何时候都能维持一致的磁力强度。大家都知道“短音圈、长磁隙”论的优点,但却很少用在实际产品上,原因只有一个:制作成本偏高,这对追求完美的安德鲁来说不成问题,所以在MoFi SourcePoint 10与SourcePoint 8二对音箱上,我们都能看到TAD的影子。










SourcePoint 10音箱在86dB时测试的总谐波失真率(红色)



2015年初,传奇大师安德鲁加入德国意力Elac美国公司,操刀设计全新的Debut入门级系列,摒弃繁复,将成本全部花在提升音质的刀口上。从售价十多万美元的TAD Reference One,到售价仅有几百美元的Elac Debut,却要求有同样高水平的音响效果,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安德鲁成功做到了。安德鲁说,当行业中的大老板们聚在一起时,总不断抱怨缺乏新血液,却又拿不出太多方法解决问题,高端音响产品在价格或功能上都没能吸引年轻消费者。安德鲁希望解决性价比问题,激发年轻人对高保真音响的兴趣,所以有了很多创意性的产品。例如Elac Debut的低音炮,带有空间测量校准功能,利用每个人都有的手机/平板电脑内置麦克风来完成此操作,再通过蓝牙连接到低音炮来调整电平、相位和分频点。简单、有效、低成本又有极出色的性能,安德鲁开玩笑说,他经常被告知需要一名保镖来保护,以免受到其他扬声器设计师的抗议。


无论价格高低,安德鲁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任务,高价产品固然很美妙,但只有少数人享用,他更愿意自己设计的音箱可以让更多音乐爱好者受益。安德鲁认为,扬声器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技术,并且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人们不应该固化在传统设计或技术中,保持开放心态并尝试一切可能方法,理解和欣赏扬声器中的每个部分,如此才能真正进步,MoFi音箱就是最好的例证。SourcePoint书架箱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包括箱体、分音器、单元都是从无到有的全新设计,是集结安德鲁40多年经验的成果展现。SourcePoint系列的制作工艺相当不错,原厂提供胡桃木或黑水曲柳实木贴皮外饰,也有白色烤漆版本,国内消费者应该更喜欢木皮外饰,颜色温润自然。2英寸厚的实木前障板采用立体多边非平行设计,不同角度线条在视觉上显得丰富不单调,还减少了平面障板常遇到的衍射响应误差。1英寸厚的箱体内部有二层强化支撑,前宽后窄的非平行设计,从结构上减少箱内驻波的产生机会。










SourcePoint 10的轴线(黑色)与聆听窗口(绿色)的频率响应,二者几乎一致



产品名称SourcePoint由来是因为点音源同轴单元,虽然只是书架音箱,但背后两个低音反射开孔,带来充足的量感和下潜能力,因此SourcePoint 10在数十平米的空间中,听起来就像中型落地音箱。同轴单元具有点音源时间相位一致的绝佳优势,同时低音单元的振膜又能作为高音单元的导波,提升了高音的效率与指向性。10英寸与8英寸同轴单元都采用“双驱动”钕磁铁系统,另外加上法拉第铜套进一步降低非线性电感。“双驱动”的二个磁铁精确耦合以产生复合效果,每个磁铁都帮助另一个驱动磁通量穿过低音和高音单元的间隙,创建完全对称的磁场。安德鲁解释,仅仅优化扬声器单元并不能让发烧友一路直达天堂,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单元磁路结构的失真,“双驱动”钕磁铁系统消除了磁通调制,从而实现极低的互调失真,这项技术是SourcePoint 10纯净准确声音的关键因素。




原厂提供胡桃木或黑水曲柳实木贴皮外饰,也有白色烤漆版本,同时有专用脚架,强烈建议买时一起选购


振膜部分安德鲁选择了纸浆混合物作为低音音盆,既优化了谐振频率,又满足了高音波导的要求。搭配1.25 英寸的软球高音单元,由于其较宽的悬边和大直径音圈,到1600Hz分频点附近都有极佳线性。10英寸纸盆的表面积几乎是6.5英寸低音的2.5倍,不需要明显移动即可产生巨大声音,加上师法传统的多层悬边等结构,将位移误差保持在最低限度,同时提供准确的中音、扎实的低频响应和强大的动态。分音器部分,安德鲁选择了带有叠层钢芯电感器的双向分频器,以实现平滑的同轴和离轴响应,低阶分频斜率让低音单元与高音单元无缝融合,让听感上毫无破绽。


SourcePoint 8与SourcePoint 10都有专用脚架,前者是三只脚支撑设计,后者则是四只脚支撑设计。虽是选购配件,建议一定要搭配组合,不要摆放在轻薄的桌面或柜面上,因为MoFi音箱产生的能量相当大,没有稳固基础会很大程度影响声音表现。原厂配有垫片放在音箱与脚架之间,进一步吸收震动也避免木皮接触留下痕迹。安德鲁并不以设计高灵敏度、易于驱动的扬声器而闻名,所以在TAD、Elac时期,他经常用大型功放来搭配示范。MoFi SourcePoint 10的灵敏度为91dB,8欧姆的平均阻抗和6.4欧姆的最低阻抗(150Hz)都货真价实,其他一些音箱的阻抗列只能说“与8欧姆兼容”,实际最低阻抗可能在4欧姆以下。这意味着MoFi音箱不需要大电流功放来唱歌,一般胆机也能很好驱动,在上海立敏音响的听音室,搭配美国BAT的电子管或晶体合并功放,都有震撼的效果。



01


震撼来自低音。随着音乐变化,我发现MoFi音箱既能发出沉缓柔重有层次的管弦乐,也不拒绝滚滚而来有冲击力的电子音乐。10英寸纸盆带来轻盈活泼的速度,多重悬边保证足够冲程与动态,背后2个大开孔提供丰沛能量,播放流行音乐时那拳拳到肉打在心头上的力度,非常非常过瘾。瓦格纳乐剧中大开大阖的管弦乐,穿透力强悍的歌唱者,加上立体鲜明的舞台形状与浮凸的定位,在眼前勾勒出庞大有层次的画面,非常非常过瘾。简单的说,SourcePoint 10表现的低频能量、冲击性、宽松度、弹跳感,直逼12英寸甚至15英寸的单元。相比其他同轴单元,MoFi比小口径设计有饱满丰腴的中音与下潜的低音;比其他大口径设计有更清晰的结像与通透的线条,集二者之优点。


02


可喜之处是毫无压力的宽松感。MoFi音箱的温暖音色和中频厚度让爵士乐有优异临场感,不是那种历历在目的极度清晰拟真,更多是一种听起来非常舒服的音乐氛围,让人可以充分享受音乐而不必计较其他,即使在就大音量下也一派从容淡定。听过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MoFi音箱都能带给聆听者音乐感动,尤其爵士乐、小提琴、钢琴、人声歌唱更加享受。


03


惊喜之处是甜美而漂亮的音色。设计者安德鲁考虑到,以MoFi的价格不太有机会搭配高价Hi-End器材,必须很普通的组合就能发出好声音,而SourcePoint 8与SourcePoint 10二对音箱都做到了。除了钢琴独奏铿锵晶莹,连贯流畅的同时保有坚实力度,琴声在空间中弥漫挥洒象是自空中落下的点点星辰。小提琴富有光泽与水分,高把位处不紧绷不尖锐,低音域共鸣丰富有木头韵味,让人不自觉的屏气凝神享受其中,不需要正襟危坐,强烈感染力随时都有。别以为MoFi是那种徐缓浓稠的“老式”声音风格,相反的它反应快速,瞬态敏捷,爆发力强大,而且低频干净有力,完全符合现代音响美学标准。弦乐器轻柔的同时仍然兼具力道,清晰干净又绵密紧凑,音乐情感宣泄时不是溃堤般波涛汹涌,而是丰富充沛但却又不疾不徐的流动,甜蜜质感洋溢心头。






总结



好东西不怕寂寞,SourcePoint 8推出后不久立即获得EISA(欧洲影音协会)的最佳书架音箱大奖,而稍早前推出的SourcePoint 10获得美国TAS金耳朵大奖与发烧天书《Stereophile》年度推荐大奖。连同其他媒体的不吝赞美,设计者安德鲁拿奖都拿到手抽筋,有人说,MoFi可能是安德鲁职业生涯所设计最好的音箱,诚哉斯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