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7 13: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式还有一种,就是套曲的曲式。
& n/ o+ U5 P" `& i3 u7 J( l% I
1 u! `& ^, B1 R* @2 D一般的套曲,指的是奏鸣套曲,由演奏乐器的不同,所得的名称也不同:4 c- F8 |3 t* b
( M# c/ w& t% P0 D* z3 M" s& `6 G9 Z, G2 U A
单一乐器演奏的,叫奏鸣曲或无伴奏奏鸣曲。如钢琴奏鸣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 H9 ]3 W4 [( S3 M7 ^6 \9 E& i+ |
7 M8 o' [9 f1 y. S/ I8 I. @" ?, l: g由独奏乐器加上伴奏乐器演奏的,叫独奏乐器的奏鸣曲。如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和钢琴/吉他)。( ]( b* |. }' A2 j) b5 ^
% T* b# a" y) r. e由少量独奏乐器演奏,每兼乐器只负责一个声部的,叫重奏曲。如弦乐四重奏(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木管五重奏(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 ?) d5 K; H* C# R I7 k1 T- t* K6 K
0 O4 w5 R, p3 u2 M3 ~. p$ h# n
由独奏乐器(可以是多个)和乐队演奏的,叫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如圆号协奏曲,管弦乐队协奏曲,声乐协奏曲。
2 }0 j5 n d. b
6 C- q+ M& V3 f4 t/ H由完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叫交响曲。交响曲有时加入合唱队。
2 b8 R$ d6 ?2 @, Q- J; z" P; k' E7 r( }! N0 B! c9 b( i9 L
无论是哪一种套曲,统称为奏鸣曲。比如,交响曲只是奏鸣曲的一种,钢琴奏鸣曲也是奏鸣曲的一种。
- D! m" R7 z0 K! M, Y. y
- b. E" j/ n* d2 N0 ^$ h: Z. Z现在说说奏鸣套曲的结构。这个结构是经过长期发展得到的,最后在海顿手中得以定型,因此人们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今以奏鸣曲为例。) ?2 U. C% {1 a- w/ q& F- |
( F+ ^1 S% U0 [
一般,奏鸣曲分为四个乐章,按照快慢相间的原则来配置。
9 L! e" r+ z+ w: s/ Y1 J9 c5 l1 T( d/ y C
第一乐章,通常为快板(Allegro),曲式一般用奏鸣曲式,是最紧张,最具有戏剧性的一个乐章。第一主题常常很鲜明有力,第二(副部)主题则以歌唱性的旋律和声为主,强调与第一主题的对比。展开部千变万化,这一切都构成了第一乐章的特色。第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核心。, f* F+ ^; p/ D6 G( q+ ^
- k' b+ [9 O/ X* p$ q第二乐章,以慢扳(Largo, Adagio, Andante, Lento等)的浪漫曲为最常见,为的是强调和第一乐章的对比。曲式比较自由,一般用简单的二段式或三段式,另外变奏曲也比较常见,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亦不少见。该乐章是整部作品中最为深沉的一个乐章。
0 Q# ~2 V3 f w" W1 a" i
' R' @# R( ~9 M3 ?1 {第三乐章,这个比较固定,一般不作变化。要么是中庸速度(Tempo di Menuetto)的小步舞曲,要么是急速(Presto或Vivace)的谐谑曲。曲式用的都是复三段式。在小型的独奏奏鸣曲中,这个乐章经常被省略,要么就是和终曲结合在一起。
7 @- s& h; B) T- T
/ w# q$ _1 M" R3 Z& B/ K6 D/ f第四乐章,终曲,急速(Presto, Vivace等),在海顿的作品中是舞蹈的场面,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则是胜利的结论。采用回旋曲式最多。是速度最快,情绪最高的乐章,一定不能被上一个乐章压制住。
1 p$ D. A. G$ I3 k1 g
' M$ E0 |$ x% ^- f G: q: M在这些乐章之间有时还可以加入其他成分,比如我就加过间奏曲。不过是后期的做法。后期甚至把四个乐章写到一个乐章里面,号称但乐章交响曲。
6 z% z1 n/ Q' b
, |9 K: ^% g# t/ m+ [; c4 Y0 `, ]1 O9 I% D
以上是奏鸣套曲,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古组曲(Suite或Partita)的套曲曲式:
4 n! u; L5 n) m4 h2 F( p) g5 Q% @! a8 ~% c& G
Bach的作品一般按照A-C-S-O-G的格式。
- R! g% Q/ p* r) O J1 L% h$ P+ a' t8 s) h
A:Allemande舞曲,亦称作德国舞曲,因为那个词在法语中就是指德国的一个民族。速度中庸。5 B# m7 ]4 R: v+ }4 r. f7 n
7 t4 B7 N- u7 h6 d5 V4 O2 D1 X
C:Courante舞曲,有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前者强调高雅,后者强调流畅。快速。
) a/ b3 |) Q, f/ A4 I( e7 m/ |" J, J* `, q+ F) L5 h4 \
S:Sarabande舞曲,西班牙舞曲,以符点为特色。贝多芬在<艾格蒙特>序曲中模仿过这种节奏。慢速。1 {# `3 w L, j, G8 i. B; V
) N- u2 `6 x7 r2 P
O:Optional,只要不和其他乐章重复,可以任选一个舞曲作为这个乐章。一般有一下几种:
2 B3 V4 B0 e( z2 T! j9 z Menuetto:小步舞曲,唯一保存到奏鸣套曲中的舞曲。% ~. ?9 y; V$ A
Bouree:布列舞曲。# t4 ]. Y. E5 _ b# X" T* I
Gavotte:加沃特舞曲。. L+ }$ g. y5 C2 u5 X
Passpied:帕斯比耶舞曲,源自法国,小步舞曲的前身。8 N' J6 [7 D9 J* t( `7 [2 E* t
Rigaudon:里高东舞曲,源自英国。格里格有很出色的作品。' U7 \1 A1 l2 {9 W
Musette:风笛舞曲。
5 H! X t! I) s5 x' t$ D Loure:古风笛舞曲。( C% ~6 Y) [/ |0 }4 G; u
Polonaise:波兰舞曲,肖邦有大量名作。- h5 S* M: L2 W8 ]7 A1 {2 G9 D7 s
Anglaise:英国舞曲。
; I7 w- ~2 G1 S4 o Air:咏叹调。* t6 S0 O" K' h/ }; x9 c7 f
% C4 P. q }8 g5 |) ]; J% |7 T% {G:Giga,吉格,苏格兰三拍子舞曲,急速,很像奏鸣曲的终曲。
* y# q8 d4 t8 j1 A% h4 f. ^) P
1 ]3 R0 s' v! }9 o; ~可以看出,古组曲是由一连串的舞曲组成的。不错,因为套曲是从给舞蹈的伴奏中独立出来的。它最大的一个原则就是快慢相间,最早的套曲就是由一首慢速的孔雀舞和一首快速的加亚尔德舞构成的。# }1 _1 u: U3 P3 _
* c/ f( `8 O; c$ }+ s
下面分析一下钢男的即兴曲,嘻嘻。请有兴趣者到钢男(钢琴男孩)发的"[原创]仿古即兴曲"贴子里面下载谱子。(技术论坛的音乐理论那里,那个是原作。)& ^7 R0 z) I: |1 S" ]0 L
- ?* A: O6 ]" Y3 W) {
整体结构是单三段式,调性为a->A->#F->a。谱子上的调号标记有些错误,最后再现A段应该是还原成C调的调号。
( d7 _) F9 b' _$ l& K! X; u
% D& K) M7 x9 H# Y f- H3 BA段,1-17小节(算弱起小节)。A段是一个合乐段,因为前后两个乐句材料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终止变了,后乐句出现了频繁的转调。第一小节是弱起,到第九小节为止是前乐句,实际上是一个八小节的乐句,停在半终止上;后乐句有些复杂,前四个小节重用前乐句,但是伴奏更加丰富。从14小节开始转调。14小节转到A大调,16小节是#f小调,17小节是#F大调,最后是#F大调的完全终止。
~3 ]% ?/ i9 r8 o: f9 {% W, y+ y
B段,18到27小节。开放乐段。18-25为前乐句,半终止;重复一遍为后乐句,但是由于终止不同,所以不是重复乐句。27小节一开始是完全终止,但是立刻就转到了a小调,并开放着。
- L4 z/ W: l9 V; @$ y! j8 r3 @, j% u8 O0 w/ Q
A段再现。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的大调改成了小调。1 _8 Y' r8 q3 ^' H: ?6 Y
) l; j( W( X2 g! w! [' k关于B段的开放性我还是有一些疑问。因为如果把27小节那几个音看作是连接的话,B段就是一个以完全终止结尾的封闭乐段了。就像A段,结尾出也有一个连接用的音。: [* Y3 J ?" v6 H0 k+ |6 x# m
6 a$ A8 z7 Q% h [3 a(四)
! r+ z# H6 ?, V; F i' K
$ k) U2 `& K2 |# f. _! I- _- N这次说说什么呢?
+ K0 Z/ a7 ^0 ?) g* d, e$ T' i
2 i, j" I2 ~9 j. ~5 `! d+ Y音乐是由三大要素构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节奏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两拍子
7 k! p' o: [+ ^3 A# S$ H4 G6 G: L1 _' f* b; D/ b& g
强、弱,三拍子强、弱、弱,四拍子强、弱、次强、弱,其它的都是这几种的组合。+ H2 E# ]# b- H. }! l* [
; p* n) ]0 V: B8 D
主要来说说旋律以及和声。这些都是我平时得出的一些经验,结合书本上的理论。
) J8 C4 y; x3 T' w1 Q _. g( Q3 ~- i
+ J/ q ^2 J/ x. k- S关于旋律,我记得书上大致是这么说的:
9 ^1 {; [9 G( r) \, X& J1、主音,属音和下属音本性平稳,称为“静音”;而重属音,中音和下中音本性多变,称为“动音”。
% b- v4 U: S6 |) k, D9 O2、第七度本性极不稳定,称为“导音”。
5 H" z6 }( p) \1 h: ?$ I3、动音要解决到相邻的最近的静音之一,而导音要上行解决到主音。0 J. ?4 Q8 E# g) A+ w
4、旋律的进行有四种,同音反复,级进,小跳和大跳。
* l* ~: b7 J* U4 d" w2 I5、一度音程的进行为同音反复,二度音程的进行为级进,三度到五度为小跳,五度以上为大跳。# o4 x' z3 { W
6、大跳不宜使用,如果要用的话必须保证前后两个音在同一个和弦内。跳进之后一般反向进行。; ?" `3 q3 m k
7、有一种跳进可以任意使用,就是下行跳至导音,然后导音解决到主音。
) o# [( O- U5 [, R8、旋律的线条,节奏要有一定规律,不能谁和谁也挨不上边。9 I4 O1 r' x N6 f1 f' C
9、模进就是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高度反复出现。模进一般不超过四次,是好的做法。
! }) N& c" m# p3 [, o8 W2 P. I9 {10、乐句结尾处是属和弦,称为半终止或不完全终止;若是主和弦,则成为全终止或完全终止。如果应该解决到I和弦的,却解决到VI和弦上去了,则称做假终止。3 @& p* t4 D7 Y4 b6 Z
11、前后乐句要有联系。关于乐句的结构请参看《曲式》一章。
7 v* v: H: r2 w, A, }, S' q9 g( `; o# o8 @; e+ _) _: w
书上大致就是这些。我自己在写作中还有一些体会,下面一一说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