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9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利用剪、扎、編、織、繡、雕、塑、繪等技藝制作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千姿百態,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格。
3 g1 \; `# D+ h京劇《擋馬》8 Q& {$ T6 I8 `& c
3 k+ \/ e: d8 F1 c% \+ a. n# y, {; o( Z0 i; R: B- c2 c2 T
戲劇——中國的傳統戲劇有一個獨特的稱謂——戲曲,它與希臘悲喜劇和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中國戲曲有300多個劇種,運用歌舞形式表達劇情是中國戲曲的主要手段。
( F5 w; h% t0 n, o V5 [) |# \# G, Y" e3 a3 n2 k0 y
京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劇種,起源于昆曲(昆曲是一種更古老的戲劇藝術)。此種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舞臺藝術于十九世紀初在北京形成,經過200多年的實踐,積累了1000個以上深具藝術價值的劇目,形成了一套音樂板式和表演程式。繼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周信芳、杜近芳等優秀京劇表演藝術家之後,眾多青年藝術家投身京劇表演藝術行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王蓉蓉、于魁智等青年演員的崛起,顯示京劇藝術後繼有人。 6 a$ f4 f" X# b+ p6 S2 Y0 R% g
9 P+ u* W$ ~0 g" k
2002年,中國京劇院大膽嘗試,將西方交響樂的元素滲入傳統京劇,獲得業內一致好評。該年度中國京劇的另一件盛事是歷時17年之久的355出經典京劇的錄像配音工作得以完成,收錄了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之間47位著名京劇表演家的精彩唱段,並配以年輕一代京劇演員的表演,使之能夠保存並流傳下去。 $ |) \1 E r1 W; O$ _
. H3 y+ @. Z( {$ n
地方戲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較為活躍的地方戲曲有越劇、黃梅戲、川劇、豫劇、粵劇等。西藏的藏戲具有濃鬱的宗教色彩和藏民族特色,其表演粗獷豪放,別具特色。
; z3 e6 ]4 A* t2 `
, V1 U, r) E4 A @. Y 話劇于二十世紀初從國外傳入,自二十年代開始,話劇舞臺上開始出現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題材;到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已經走向成熟。戲劇大師曹禺這一時期的三部曲——《雷雨》、《日出》和《原野》以其深邃的內涵、圓熟的技巧,被認為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之作。直至今日,這三部作品仍在話劇舞臺上上演,並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其作品代表著中國話劇的最高水平,其中《茶館》、《龍須溝》等劇目享有盛譽。近20年來,該院共推出新劇目80余部,恢復上演保留劇目12部,多個劇目久演不衰,場場滿座。中國的先鋒派話劇已得到較多青年觀眾的認同。此種藝術表現手法前衛的小劇場話劇,多以當代人的生活為題材,導演孟京輝成為先鋒話劇的代表者。 f* K, |: u2 _6 q% J1 X( E
- F7 i5 H2 G4 K
電影——現實題材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主流。在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興起的新一輪電影創作高潮中,《城南舊事》、《野山》、《芙蓉鎮》、《開國大典》、《大決戰》等成為此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廣度方面,在實現題材、風格、樣式的多樣化方面,在電影語言的探索和創新方面都有高水準的造詣。此期間,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人的崛起令國際影壇矚目。 + |. l# I" A( p& A
0 @1 v# n( _$ j7 s# d) m-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一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電影人成為中國電影界的第六代導演,其代表者有王小帥、張元、婁燁等人。他們的電影作品趨于平民化,大多以紀實手法表現。導演馮小剛成為近期中國商業影片票房紀錄最高的代表,其作品敘述的也多是平民故事。 , v- D7 B& C. s5 }" i; ~% n
. ?# U2 v: |$ \& p 中國一年一度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較具影響力的有長春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獎”為中國優秀電影的最高獎項。另外,國家為鼓勵主流電影的發展專設了“華表獎”,還有由觀眾評選的“百花獎”。+ }) S i* u! i, e) _' s
/ O, J: U$ l8 k4 j1 c! E P. F
文化交流——大型國際多邊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開展得有聲有色,影響日益明顯。到目前為止,中國已與143個國家達成政府文化協定,簽訂年度文化交流計劃682個,每年經文化部批準的中外文化交流項目達2000起左右,涵蓋60個至70個國家,3萬人次。 ( ?0 X3 u7 @' t( o
( H$ { ~. }% n' v4 P) y
1998年,中國民族樂團首次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春節中國民族音樂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分別于1999年舉辦了’99巴黎·中國文化周,2000年舉辦了“中華文化美國行”,2001年舉辦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中國主賓國活動。2002年,中國分別在埃及、墨西哥、巴拿馬和比利時舉辦了“中國文化周”活動,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遺產的保護情況等。同時,每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成為吸引各國藝術家的大型國際文化活動。部分世界一流的藝術團體近年來紛紛來華訪問演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