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合唱话筒的安置问题
* w7 A$ l( `; K5 [1 c
. S$ v9 p. _& m9 U 在专业音响、校园广播的设计方案中都会配置拾音器,大家会看到:领夹无线话筒、大振膜话筒,为什么要在方案中配置这些话筒,这些话筒在现场是否可以达到客户需求,设计时需要对产品特点加以了解。& ?3 D- ]' C. m* o" }
关于拾音器选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应用现场的实际需求,通常我们在拾音器配置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佩戴式拾音器的选择,以及大合唱使用的拾音器的选择。2 A: O1 \! s' }
( Z( s ~4 i( i4 F4 W& f7 w领夹式拾音器应用特点:
/ h+ y, S) l! S( a, Y+ M- t X. n1 s
6 S7 z: ?& V p \, M5 L领夹式无线话筒/ c( o$ I2 y& ~; p0 B g
" N8 C3 m/ X' p) A( |2 X. A ' J- X# E0 ?, X) T0 z
v! u t0 f4 u) S7 E( Q+ i. [) K
采用领夹式拾音器来用于扩声现场拾音,最后发现拾音很困难,现场声音远远不够,传声增益很小。所以这里有必要说明领夹式拾音器的主要用途是:管乐、弦乐等乐器的拾音。以及现场无需大音量扩声的录播室访谈节目录制等。
8 o0 ]( `- q9 j# z" |3 E' t3 R) H/ y5 Q6 m! S
头戴式拾音器应用特点:
7 W4 Z6 A2 ?) z$ _4 w
& H$ `3 l3 T3 j5 X2 j d' N: X. }: c头戴式无线话筒, X, n" @5 ^& e1 H/ G$ p+ D" X
$ {3 Q: H/ z/ b5 ~ 在现场演唱或大场合语音扩声中,应该采用头戴式拾音器,不需开很大的增益。拾音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啸叫。 0 f' J+ Z, P8 V. n. _
3 R' Q: a$ R2 R) N" u* R) F) r大振膜电容话筒的应用特点:
& f/ t) Z% K# [. V( {5 [1 K* J5 W* Q
针对录音室设计,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捕捉声音细节的能力。若用于扩声现场,这种能力反而成了缺陷,就是严重啸叫。在现场合唱扩声中,应该采用小振膜电容话筒拾音。
7 u \% I9 o7 c7 ?* [. ~* A/ }' W3 |7 f" u' H( G, p' [; Q
关于合唱话筒的安置问题 大合唱话筒- I l7 c1 ?- L) }
7 [, D! `3 s2 o) w0 m% o5 ~, T( \8 y合唱的扩音目标是用一只(或多个)话筒同时拾取多个声源的声音。对于用一个话筒拾取一场标准合唱的情况,建议将话筒置于第一排人员前方、以及前上方数英尺处,具体应位于合唱组前方正中央,并对准最后一排。在这样的设置中,对于排成矩形或楔形的合唱组,心形话筒可“覆盖”15-20个人声。对于人数更多或排成其他形状的合唱组,可能需要多个话筒。话筒的拾音角度就是其指向性功能(心形话筒为130度),因此,更宽的覆盖范围需要将话筒放的更远。要确定多个合唱拾音话筒的位置!9 g k" L$ c( J3 }; ?2 J
话筒的高度以及与第一排的垂直间距为2-3米,当然也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话筒与话筒的间距应大于或等于以上数值的3倍。依据其实就是声波的干涉条件,当两支话筒拾取的声源声压级相差10dB以上时,两者将不发生干涉(建设或破坏),也就不会发生梳状滤波效应,而3倍的间距,根据勾股定理以及点声源的平方反比定律,声源的声压级于两支话筒处大约相差10dB左右。
. e1 b$ L6 u9 W, j$ D$ z0 Y 大合唱是一个群体演唱方式,合唱团体自身的音量足以作为每一位合唱成员的人声监听,所以无需再送进舞台返送系统(同时有利于提高传声增益)。而独唱人员,由于音量较弱,需要送进舞台返送系统来监听独唱者的声音。总而言之,舞台返送系统仅需送进独唱人声和音乐伴奏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