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的演奏及其风格
, v' ?0 k2 q" l3 t A$ X+ \
4 m& C9 G9 Y6 j 演奏协奏曲是每个长笛演奏员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长笛演奏者就必须对协奏曲有着非常清晰的演奏状态。在众多的协奏曲中,古典派时期的代表人物——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具有极为特殊的魅力,可以为一名长笛演奏者的整个演奏生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P7 j, q9 s6 E0 `: z
* |& b I5 f: f4 k6 N% O; j! Y
一、作品魅力
& i; ~% E! e: Q9 b; d7 K, R- |, o- O/ y. d& O" X( Y# s& E. n
莫扎特一生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成涉及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杰作。协奏曲是除歌剧之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三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乐段等。27部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地位,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7部小提琴协奏曲中,G大调、A大调、D大调比较突出;其他还有单簧管协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圆号协奏曲、长笛协奏曲等。
/ j2 D+ j+ t# ]( U6 r- y( h( s) j4 y9 s! h! d5 l) N2 H
莫扎特共写了三首长笛协奏曲,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号(K313)是其中之一,作于1778年。这首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即为筹措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所急需的款项。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亲已远游至曼海姆,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宫廷对这位31岁的天才并不感兴趣。最后,一位业余长笛家让一个在曼海姆的荷兰人前来邀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易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然而,长笛作为独奏乐器莫扎特并不喜欢,所以尽管手头拮据,还是迟迟不写。荷兰人于1778年2月底离去时订货还远没完工,莫扎特的收费只好减半,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乐器,但一动笔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长笛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先期盼的业余水平,并且成为此后200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艺术享受。
7 F9 g. f+ z. U) s: Y
6 i1 O5 ^( @+ Q/ u' R! p- W0 V 作品的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 b. Z, Z3 A% ~/ d- y
+ k @$ L3 q% k1 V% K1 L 在长笛独奏前,我们听到乐队呈示几个主要主题,插入e小调插入句后,展开华丽的快速乐段,迈向第二主题,这个呈示部以第二主题音型形成尾声来收尾。发展部由长笛继承原由小提琴演奏的呈示部尾声快速音群,然后有一段呈示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乐段,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第一主题先出第一小提琴,再由主奏长笛装饰再现。插入句部分移调成C大调,第二主题用主调在高音域再现,根据第一主题,音型用合奏处理成华彩,最后呈示部尾声音型而结束。9 r/ K3 x+ S( L( l
5 U7 T8 E8 i6 l: \3 u" K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D大调,奏鸣曲形式。* S! N ?6 ~, F( {5 F' s0 c
8 I* X% \# g7 x6 c2 c
这个乐章有两支长笛替代两支双簧管。以弦乐与圆号齐奏呈示引子音型,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柔美的主题,经推移部,在弦乐、长笛、圆号以引子音型诱导下,主奏长笛再奏第一主题,再奏A大调的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与主奏长笛追逐,进入总奏的呈示部尾声。发展部短小,主要使用第二主题的变形。再现部按呈示部原形,第一主题后接第二主题以主调在先,然后是华彩,最后以第一主题结尾。
$ ?' _$ `" M _- n) l
9 m; M# R. W* O+ U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G大调。* T% l" I% u4 v0 S3 \1 H# Q+ V) G0 @
K& O# m4 ^- {; o" h& o# g
在两声部小提琴伴奏下,主奏长笛呈示主要主题,乐队重奏,经过部先由弦乐,接着主奏长笛奏快速音群。第一副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然后与主奏长笛追逐下呈示。再由主奏长笛演奏快速音群,华丽的发展,主要主题第二次由主奏长笛表现,合奏重复,第二副主题长笛以e小调表现,经过部主奏长笛炫耀华丽的技巧。然后再出现主题及第二副主题,第四度出现的主要主题与变奏表现,主奏长笛又奏技巧化的经过部,合奏重复而结束。莫扎特的伟大音乐创作为喜欢和热爱音乐的人带来无比的快乐,音乐中那美妙的旋律在我们脑海里永远想起。虽然我们无法和他交流,但我们可以用演奏他的音乐来感受他那无比的音乐魅力,从中吸取音乐的艺术精华。
0 K8 @8 _4 e% u) Q4 h5 f- [) n" Y+ b: @5 X/ W4 g
二、演奏分析2 {; l4 D0 ~( q' N: @/ i
* i3 \7 f) W5 L& P" A6 L; N, \ 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有多个不同的演奏版本,在中国出版的莫扎特协奏曲就有三四种版本。版本的不同主要是乐谱中音的连线和吐音的不同体现出来,而莫扎特本人写的原谱我们都没有见到,所以正确版本的选择对我们演奏莫扎特协奏曲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没有原谱我们可以找到和原谱最相识的乐谱来进行演奏。中国音乐出版社骑熊版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专用于出版学术评论性作品或与之直接相关的其他作品,保证其出版物的质量,由于骑熊版的音乐作品都是出自国际知名专家执笔,因此他的作品有很大的权威性,也是最接近原谱的。总之,骑熊版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上佳选择。
% J: I' b" D$ g1 i2 q& L0 A1 ~; p8 ]' D
莫扎特这首协奏曲有着非常辉煌的音乐效果,所以,部分方位的演奏法就成了演奏莫扎特音乐至关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颤音是莫扎特用来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演奏颤音时要非常自然和清晰,一般来讲,莫扎特协奏曲的颤音都是从上往下打的,除了一些特别的音阶,比如说,从上往下的音阶到最后一个音是颤音时就要从原位打了,连线和吐音相结合也是莫扎特表现音乐的一个特点,在演奏时千万不要急,要沉稳地把每一个音吹清楚来表现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华彩乐段是莫扎特协奏曲的闪亮点。一般的乐谱中是没有华彩乐段乐谱的,所以,一般都是靠演奏者自己来发挥或者创造出一个精彩的乐段来演奏,这也给演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来创造和表现自己的音乐。3 x6 E: a+ O4 I7 g' V" \& p
. @& b8 L: E' a 三、演奏心得. n, T5 ?: h/ u" T# Y" j
5 w1 ~" ], }# J# T. V: D2 X# @
莫扎特是古典派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时期的器乐曲以主调为主,强调旋律的表现能力,并把功能和声体系加以完善,同时把音乐体裁加以确立。莫扎特的这首协奏曲前两个乐章都是奏鸣曲式。它的呈示部、发展部与再现部依次组成。这三大段落循环出现的模式让音乐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就像写文章一样,带给听众充实又富有变化的听觉效果。这首乐曲声音单纯明亮又能表达人的感情色彩。使人充满乐观、希望、向上的积极情绪。. X& _+ ]5 T) P! ]
+ S( ^% i4 m* S$ Z+ j1 b0 U 1、歌唱性。歌唱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乐曲本身的旋律性富有歌唱性;二是指乐曲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如置身于大自然一样的清新、本色和富有变化。这首长笛协奏曲旋律性很强又富有变化,所以不要偏离它所给予的第一乐章庄严地快板;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柔板,有浪漫派的惆怅之感;第三乐章回旋曲,主题重复三次,每次都略是装饰,整个乐曲就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人与自然相互感染,高歌、抒情、诉说、柔和、优美产生感情色彩,形成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美妙境界。
, h# b5 ]' p# `* y% [6 ], _0 Q. X$ y. x0 K# \! ^% a4 o* W6 x
2、力度。这首乐曲的强弱对比、渐强渐弱还是明显的。但这都是在歌唱性的音乐里,在力度的起伏上赋予感情色彩,也就是说随着乐曲的自然上下的渐强渐弱,除了谱子上的标记以外,更多的强弱变化需要去合理的处理。所以多听、多感受显得很重要,音量上的变化要留有余地,要有一定的力度限制。
?) e: f' U; l# h( v! c) ?& `- h* d% f# u: c9 D
3、速度。这首乐曲在速度的变化上体现着乐曲的内容。如第一乐章的快板又带有庄严性;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带有浪漫派的柔和惆怅之感;第三乐章回旋曲又是小步舞曲的速度,有精美的洛可可风味。莫扎特的这首G大调长笛协奏曲在演奏方面有些音需要比其本身的音值要长一些,而有些音则需要短一些。因为长使之对下面的句子有更多的期待;因为短使之对下面的句子有一种新的渴望和需要。这就是在节奏上的一种弹性,对人的注意力是一种吸引,也是调动人情绪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滥用,而是出于感情表达的需要。
" X5 j7 P% x5 i0 v$ s, L0 w
3 I5 }' s7 Z) D6 z0 w8 D. w9 @ 莫扎特的作品(当然包括这首G大调长笛协奏曲)感情真挚、乐观、明快,体现他对光明幸福的追求与向往,有人用童心未泯来比喻莫扎特的音乐,不论他自己遭遇到什么不幸与不快他总是让他的音乐充满欢乐、真挚和天真,他的音乐如阳光般洒满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