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的古典余韵——三得利音乐厅 三得利音乐厅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北部的赤坂,靠近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和日本朝日电视台,由日本三得利公司运营。为了纪念三得利威士忌生产60周年和啤酒销售20周年,音乐厅于1986年10月12日开幕。 这座音乐厅是日本第一个专门为音乐表演而建的音乐建筑,落成开放之后,它的音效和整体布局都受到外界的广泛好评。 三得利音乐厅拥有大音乐厅和小音乐厅,2006个观众席位。这座音乐厅是在已故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的协助下,以“世界最美的乐声”为基本理念而建设,它是东京第一家音乐会专用的音乐厅,再加上出色的布局和音效,也确立了其“日本音乐圣殿”的地位。 相对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而言,作为岛国的日本本身在地理空间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这也影响了日本整个社会的风格追求“小而精致”,三得利音乐厅也秉承了这种风格,对音效、布局整体精准的把握,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德国顶级古典殿堂——柏林爱乐音乐厅 柏林爱乐音乐厅是1956年由德国本土建筑师Hans Scharoun设计的,1987年完工,是当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也是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常驻地。 这座音乐厅呈中心对称的八角形布局,舞台设计在大厅的中心,四周是自由伸展的不对称观众席。音乐厅的前厅安置在观众席正下方,由于观众台的底面如同一个大锅底,其下的前厅空间高矮不一,再加上许多柱子、阶梯和进出通道,使得这座音乐厅的前厅空间形状极其复杂,路线非常曲折。 初次进入柏林爱乐大厅的人,都会对这座音乐厅留下“扑朔迷离,丰富诱人”的印象。在柏林爱乐大厅的整体设计中,将观众席化整为零,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凹田”区域,一般大型音乐厅的大尺度被就此化解,呈现出亲切随和、轻松自然、细致精巧、潇洒自如的独特格调。 爱乐音乐厅的外形由其内部空间的形状决定,周围墙体曲折多变,屋顶的形状由内部天幕造型的天花板决定,整个建筑虽然内外形体都并不规整,甚至难以形容,但这样的“不规整”却造就了柏林爱乐大厅优质的音效和独特的风格。 北美大陆的第一音效——波士顿音乐厅 波士顿音乐厅素有“全球音响效果之首”的美称,这座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音乐厅当年花费了75万美元修建而成,1900年正式开放。 波士顿音乐厅由哈佛大学著名声学教授赛宾设计,大厅有2631个观众座位,它沿袭了19世纪末以前的建筑风格艺术和模式,整体呈“鞋盒状”的建筑布局体型,使得整个建筑显得规整有序,一丝不苟。 为了避免对音效的吸收和影响,波士顿音乐厅的建筑材料除木质地板外,以砖、钢铁和石膏为主,再加以适度装饰,侧面包厢进深非常浅,也避免了消音和陷声。 由于沿袭了19世纪后期的建筑风格,这座音乐厅外形朴实无华,内部装饰也不同于巴洛克时期的豪华瑰丽,但却非常考究。侧墙和后墙的雕像和精美的图案装饰对声音起到良好扩散作用的同时,还对音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种种精妙设计的结合,使这座音乐厅的音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肖邦故乡的古典气息——华沙爱乐音乐厅 华沙爱乐音乐厅始建于1901年,位于“钢琴诗人”肖邦的故乡——波兰华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除了优质的音效和作为世界顶尖乐团华沙爱乐乐团的常驻地,华沙爱乐大厅另一个为世人所知的原因,就是它是著名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御用比赛场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从1927年开始每五年举办一次,有“钢琴奥运”之称。肖邦比赛最大的特色是,评委会根据参赛者的实际表现来评定奖项,如果他们认为某一奖项无人有资格获奖,那么奖项就会空缺,而不会有替补者,包括冠军在内。中国钢琴家李云迪曾在肖邦比赛冠军空缺两届后,在2000年举办的第十四届比赛上获得金奖,也是至今为止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中国人。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音乐厅之一,华沙爱乐大厅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其音质音效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作为肖邦的故乡,整个波兰民族都非常崇尚古典音乐,华沙也是世界上古典音乐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音乐之城的音乐大厦——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是欧洲最大的管弦乐团之一,它的常驻地是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的布商大厦音乐厅。 莱比锡是一座有着浓厚艺术气息的德国东部城市,人称“音乐之城”。布商大厦音乐厅始建于1781年,但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古老的音乐厅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崇尚音乐的莱比锡人民在1981年重建了布商大厦音乐厅,这一次建成的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化音乐厅。 新的布商大厦音乐厅是一座漂亮精致的现代化建筑,黄色的屋顶和玻璃墙所散发的浓郁现代气息,看上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现代化的外形和设计,并不能掩盖音乐厅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瓦格纳、施特劳斯等人都曾在布商大厦音乐厅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演绎过一场场的视听盛宴。 古老东方的现代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成于2007年9月,是一座新生的音乐殿堂级建筑。这座充满后现代风格的浪漫建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以西,西长安街以南,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总投资额26.88亿元人民币,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国家大剧院外部呈现出壳体半椭球形,以钢质结构为体,整个外壳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这些钛金属板都经过特殊氧化处理,达到15年不变色的效果。中部的渐开式玻璃幕墙配合外围环绕的人工湖,更增添了浪漫气息,被称为“湖中明珠”。 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共有2019个观众席,整体建筑采用改良的鞋盒式设计,坐席以环绕方式围绕在舞台四周,舞台处于中心区域,以便于声音能够更好地扩散和传播。 音乐厅内的管风琴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大、音色最丰富的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的演出需要。管风琴的存在更为音乐厅增添了高贵典雅之气,被称为音乐厅的“镇厅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