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在推子前和推子后模式中,发送和返送的区别——大多数DAW的概念。我们导入一个Loop到Ableton Live 9的新轨道上,在新的返送轨道上设置“混响”。混响的“干湿比”设置为100%,所以从返送中只能听到经过效果处理的信号,这是我们通常在返送通道执行的惯例。
现在,让我们增加轨道的“发送”量,平行地发送Loop信号到返送轨道。默认情况下,Live的返送设置为“推子后”模式,在Master通道中以黄色的Post按钮显示。如果我们拉低Loop通道的推子,我们可以听到混响的电平降下来了。这是因为Loop信号的发送位于信号路径的电平推子后。
现在,我们将发送模式切换为“推子前”。当我们拉低Loop的音量推子,这次,我们返送轨道的音量还保持在高电平,不受通道推子位置的影响。这是因为,发送信号在音量推子前,也就是,推子前,就发送到了返送通道。
大多数数字通道图表(也叫做Peak Program Metering,或PPM)会监视输入的峰值。这意味着,它们只会在给定的时间里显示你信号的最高点。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耳朵听到音量的方式是与信号的平均(或RMS)电平一致的,与你过去在VU图表上看到的类似。如果你的软件提供了RMS图表,那么可以试一试,这样你就能更好地感受到整体混音的实际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