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频编辑通用解决方案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入广播媒体的采编播过程,给音频制作这一环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使音频制作桌面化。
音频工作站的分类
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音频制作、储存、传输和播出的系统,被称为音频工作站。在我国,音频工作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由国外的专业音频卡、专业公司编制的应用软件组成的音频工作站,大多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引进的,其硬件陈旧、过时,软件功能不强,在网络中使用容易出现拥堵现象,后续发展能力较弱。
(2)由国外专业音频卡、国内专业公司编制的应用软件组成的自动播出系统,大多是在本世纪初购置的,市场覆盖面较广。系统硬件较先进,软件功能比较符合国内广播运作的要求,易于升级,后续发展能力较强。
(3)由通用计算机声卡、国内专业公司编制的应用软件组成的自动播出系统,其硬件性能指标较低,使用单位主要是县、乡广播站。
(4)由广播爱好者根据个人习惯搭建的桌面音频编辑系统,集成度差,使用范围很小。
评价音频工作站的指标主要有两个:集成度和兼容性。前者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干预的程度;后者是指与现有数字编播系统结合的紧密程度。一般来讲,同一家软件公司推出的软件集成度会不断提高,但出于保护自身市场份额的目的,其兼容性会下降。
音频压缩技术
音频工作站的核心是音频压缩技术,它关系到整个应用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比较流行的压缩算法有三种:
(1)MPEG压缩算法。它分三层,分别是MPEGLayer1、MPEGLayer2及MPEGLayer3(MP3),层数愈高,压缩复杂程度就愈高(见附表)。
附表
(2)RealAudio。为RealNetworks推出的一种流行于网上的音乐压缩格式,压缩率可以达到1∶96,可以在速率14.4kb/s的Modem*畅回放。RealAudio已经成为流媒体制作的*压缩格式,但音质欠佳。
(3)SoundVQ。是Yamaha公司推出的一种音乐压缩格式,能提供1∶18的压缩比而保持音色基本不变,比MP3的压缩率还要高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