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声卡探秘
! r/ V4 H. E6 O8 o* {) K$ k0 v2 t j, u! f5 L, E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卡已经同CPU、显卡、内存等重要PC配件一样成为人们购机时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不过,提到声卡,大家很容易想到插在主板插槽内的ISA或PCI声卡,除了上述两种声卡外,还有一类非常特别的声卡,那就是集成在主板芯片组内的音效芯片,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集成声卡。其实,主板上集成声卡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一些主板厂商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满足对电脑音响效果要求不高的用户的需求,在主板上集成了音效芯片,使用户不需购买声卡就能获得一种廉价的音效解决方案。 . |1 t+ s+ `- k R( z
9 T+ L$ t" s3 G2 }# ^% [: Y# z3 F q2 P9 v
一、集成声卡的分类 $ q6 ?: u3 N& @( C3 @ B
) \9 p" T0 h& X7 V$ _# F! k' a; {
一般而言,主板上集成的音效芯片有两种:一种是“硬声卡”,像创新公司(Creative ( M3 f0 G. J9 j
?的CT5880、AU8810、雅玛哈(Yamaha?的YMF744、以及骅讯(C-Media?的CMI8738等。严格来说,硬声卡也是传统意义的声卡,只不过它的芯片不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卡上,而是直接集成在主板上。另一种是“软声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C’97软声卡。所谓软声卡,也就是它只提供音频解码功能,剩下的工作由CPU去完成。因此,软声卡的CPU占用率要比硬声卡高得多。另外,其音响效果相对单独做成的声卡来说也要稍逊一筹。
6 S' }% Z& S& d; I t l7 a: p, @# ?3 k0 g% A# D( Q7 i
' y! h) b2 v0 s6 f1 |8 l. `
二、软声卡的标准――AC’97
, @- l- u* U- c! L! _& y5 X# C# z9 Q. Z: _+ t% z1 |
$ t" I, M- o7 \- s
AC’97是Audio Codec 97的缩写,它是Intel公司在1997年制订的音频电路系统标准。 AC’97的主要是指在电路结构上把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相互分开,以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性能,适用于声卡和Modem的设计。
$ P. L$ U3 r1 S, i5 b
. q& r: u% |3 E. N; E
7 r! H3 Q( X n" N* h 早期ISA声卡的集成度不高,声卡上散布了大量元器件,后来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单芯片的声卡,即只用一块芯片就可以完成声卡所有的功能。如Yamaha 719、LS007、
1 R: I- i" ^# t1 H' |" ]5 I+ q0 W& {: u& P
2 W3 A! S% l' G0 M+ s5 z) c! m AD1816等。但这种声卡由于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同处在一块芯片上,很难降低电磁干扰对模拟部分的影响,故信噪比不够理想,一般只能达到60~75分贝,只有少数像创新AWE系列的高档声卡信噪比能达到80分贝以上。而AC’97标准就是采用两种芯片设计方案,把模拟部分的电路从声卡芯片中独立出来,做成一块称之为Audio Codec的小型芯片。该芯片不仅能完成比普通DAC(数/模转换)更多的功能,还包含有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C?模/数转换)电路,多路模拟信号混合输入及输出等。现在一些芯片组厂商的产品中都加入了声卡的功能,像英特尔的i810(E)、i815(E)等系列,威盛的PM133、KM133及矽统的630(S)、730S等。通过软件模拟声卡,完成一般声卡上主芯片的功能,
0 j# K7 B. ?8 N2 b7 H 音频输出就交由一块AC’97芯片完成。所以这类主板看不到上面有较大的声卡芯片,只有一块小小的AC’97芯片。AC’97支持Windows驱动程序和总线扩展,既可用于主板,也可用于声卡。目前,AC’97标准已成为多媒体电脑和高质量音频之间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h/ V1 p" {: q: e, ^
1 L4 n2 a) I8 h& f
- T1 R4 H$ \5 L- B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