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松入门耳机世界
+ r1 F0 ]7 H( t- Z ~* f0 V
* |4 I2 ^% r9 [/ r一套音响可以让您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好,但是要建构一套完整的音响系统所需要的预算不只是器材本身而已,还要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发挥声音实力,要是讲究一点,整个聆听空间的隔音、调音还得再安排另一笔预算,对于寸土寸金的都市地区来说,并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就算经济不成问题,还有可能被家人嫌器材占空间,或是音乐太大声吵到小朋友念书、睡觉。
. |3 o8 g3 d" k5 k+ K3 v$ |. c, \6 c$ y. U9 s
1 E5 e+ `( w0 @" T
; I/ B0 D7 i' t( R6 h* ?" {9 mFocal Spirit One 密闭式耳罩耳机9 q. S6 l4 S# m
! ^ q, v* o- `) b: {+ ]另一方面,音响系统无法轻易移动,聆听皇帝位可能就限制在沙发正中央而已,要是一离开皇帝位,整个音场空间、声音定位、轮廓…等必定大打折扣。这时候耳机就成了最佳解决方案!您也可以把耳机当做一套超迷你音响,左右声道喇叭轻轻浮贴在头部两侧,不需要大的聆听空间,也不拘泥聆听位置,还能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轻轻松松就能享受丰富的音乐细节,而且不用花太多的预算,就能拥有高水平音质表现。7 X( b1 g+ n u& s# b( c+ I) n
4 s c1 B7 }7 b+ t4 M+ J; f
, J+ |- }# q) c6 R9 r* L+ u6 l- N- ^, ~$ {! a3 J% _
碳纤维物料制作耳机外壳的 Phiaton MS 400
' O9 \6 Y% j0 j0 ]
- S3 P# h8 } s0 y! j但是市面上耳机品牌众多,型号更是百百款,到底什么耳机最适合自己?该从何下手?本次的耳机专题希望能够让入门级玩家在挑选耳机前,先初步认识一下耳机的基本形式、规格数据的意义以及选购注意事项。
8 N; q3 L7 {+ Y8 S
! M) u5 K- Q3 T# F7 ^% @耳机也可以视为一对体积超你的两声道喇叭,但由于外型和配戴方式的不同,衍生出很多种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耳塞式、耳道式、耳挂式、头戴式和耳罩式。
/ R3 D9 c' L a& K. G8 n
! a: G: O8 i9 ]9 R耳塞式
9 }: x1 c- u3 ?' V1 z' {$ g; k2 ~ F! y
9 M' H! m+ J4 `0 n- m7 h大多数MP3随身听、手机等3C产品随机附送的耳机以耳塞式居多,但这种型式的耳机隔音效果普遍不佳,聆听音乐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噪音干扰,影响音质表现,而且为了对抗噪音,用家常常会不知不觉提高音量,如此很有可能造成听力受损。虽说隔音效果不佳,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偏好耳塞耳机,原因很简单,配戴舒适度高,卷线收纳容易且不占空间,适合随身携带使用。: s) Z! a. A Y3 o; D- g% C
+ V) w6 C1 O! R7 O
2 Y/ w& b, ]' Z
/ n! T3 ^4 d0 ]9 p
AKG K318耳塞式耳机
0 G- j# v9 {! s Z, M' s
! B @; H* A3 P+ \- p耳道式
4 y7 g, {$ _, a- C; B: m. R) o! N3 W; ]% P7 \5 @$ ^
这几年,耳道式耳机在市场上快速成长,只要上购物网站搜寻一下就会发现,品牌、型号之多,已经到了令人眼花撩乱的地步。这类型耳机又可以称为耳内式、入耳式,顾名思义就是将耳机前端的耳塞置入耳道内,耳塞的形状各家设计略有不同,制作材料基本上是以泡绵和硅胶材质居多。6 s v9 n* P" b0 U S- z
7 n& ?7 j: G+ R" x耳道式设计的优点是隔音效果很好,大幅降低了外界噪音干扰,所以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就能够清楚听到音乐中的细节,也比较不容易伤害听力。隔音好是个优点,但是在不合适的状况下使用,也有可能变成缺点,譬如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时,如果还戴着隔音良好的耳道耳机,很有可能因为听不到周遭环境音而发生意外。或是在走路上美女看你实在太帅气想跟你搭讪,偏偏没听到她的声音…4 J2 f; R7 M3 x
/ K9 }. V+ p9 {- q4 o/ ?5 }% k% w; ~# m' X
* u }, e6 A7 |, U' y6 fKlipsch Image X10i耳道式耳机5 Y" t7 W1 h! r7 X H: Q5 `
( i' c/ E( m+ W, r3 y) F0 f$ m耳挂式' h2 J* T' [7 y4 Y. I7 D
3 I; W# Q; D, E; N, o, b
顾名思义就是挂在耳朵上的耳机,这类型耳机还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别,其一是以约50元硬币大小的单体为基础并延伸出挂耳支架,而单体本身是浮贴着耳朵,好处是完全没有耳塞或耳道式的异物感,戴起来非常舒服。9 Q1 u/ i3 K8 u" w: G
- G" d5 p! U. S1 S& M9 B- j! }5 a其二是以耳塞耳机为基础并延伸出挂耳支架环扣在耳朵上方,耳塞与耳挂双重固定可增加配戴稳定性,而且没有耳道式的麦克风效应问题,适合拿来运动使用。而且体积不会太大,适合随身携带使用。$ K6 t' @* G3 I0 H: }7 `! ~
1 t4 @ d2 o( r* D* i- `# Z不过耳挂式设计还是有缺点,尤其是遇到有戴眼镜的用家,耳挂架却容易和眼镜脚「打架」,耳壳上缘反而会因为两者「卡卡」而感到不适,这个部分值得多加留意 。% x) J# i; F# M# G+ u3 A
3 Z# c6 W$ m$ c( I% C# w* r0 @2 V: H% r- r: q
/ e/ g# b% ^1 V+ Q, Z& ]Audio-Technica ATH-EH9耳挂式耳机9 f- I1 H' U) w
; K0 _0 l) o' [+ b0 K3 ~% M X头戴式' Z8 D! m+ }* s% c/ n
7 F4 C. O# C" A, a4 i1 Q8 Q
头戴式耳机和上一段提到的耳挂式类似,单体是浮贴着耳朵,但固定方式改成头戴形式,绕过头部上方,通常这类型耳机的头戴支架会做得很细,有点像发箍的样子,一方面减少体积增加便携性,另一方面也跟整体设计美感有关,小小的单体如果配上又大又厚的头戴也很奇怪吧!?8 J; b; n& ~" D( U
Q: `# p" l& [5 u
既然单体是浮贴着耳朵,配戴时就不会有入耳异物感,而且头戴的稳定性也不错,同时又兼具体积小巧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耳挂支架「卡」到眼镜脚的疑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戴这种耳机就像戴发箍一样,会有「夹」头的感觉,如果遇上头型比较大的用家,夹头的紧绷感会更明显。& A. G0 x( F3 Y. e) j
E% t8 i" u1 q- L
" I& z0 g0 l3 n' h2 g
7 \# m3 I/ \# A1 c# X
Sennheiser PX90头戴式耳机4 R* n3 U4 z9 ^& m: L# I8 R3 @
/ a: D- d0 r V
耳罩式
; ?) y" g# t a
+ {2 a8 u- j3 q2 k1 h8 w耳罩式的体积明显比其它型式大很多,所以非常容易辨认,主要特征是耳机本体会把整个耳朵盖住就像多了一层罩子,但是因为不会压到耳朵,所以舒适性比浮贴在耳朵上的耳挂、头戴还要更好,至于夹头的问题在耳罩式身上依然存在,所以这种中大型耳机,大多数会在头戴内侧增加软垫,藉以增加舒适度。
6 s8 ]! P$ o$ K) N
( p0 W3 ~/ ^: `* A$ L耳罩的优点是可以承载较大尺寸振膜,理论上能够再生更好的低频响应,获得全频段的声音表现,再加上前面提过舒适度较高的优点,适合长时间使用,因此早期多用于录音室或其他专业用途,当然也获得不少发烧友的青睐。
5 F* F; J9 H& Q( ^
* S+ x5 e O7 f @0 o耳罩式的缺点是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所以大多数用家会选择在固定场所使用,不过这种「缺点」已经慢慢被「扭转」了,这几年有厂商开始在耳机外壳上发挥创意、求新求变,譬如Monster Beats的Studio就有多达10种颜色,再搭配各种营销手法强调时尚潮流感,成功吸引不少年轻族群开始把耳机当做随身配件,外出时不一定戴在头上,挂在脖子上也能当做饰品来彰显个人特色。
3 j, q; v; E5 g) j0 a- g J& _6 u. J* Q7 x
/ L$ i. `1 l }1 [
4 c3 w+ R! F' C2 l; X/ \beyerdynamic T1耳罩式耳机& W: w$ I/ c: {8 c6 _7 Y
' E+ x! ?, X$ ]$ W开放式与封闭式
) d- L' S+ {. j% t% u
/ d) Y* ^! N: `6 p/ m如果再进一步细分,耳机还可以分成开放式、封闭式两种,甚至还有半开放式的说法,不过开放到什么程度才算半开放?这个部分没有普遍而明确的判断标准,所以这边不予讨论。
5 }' _2 ~, q" j7 N- U* o3 n" B% _5 t" b% ]$ v9 R, i# u: V5 p9 |
观察耳罩耳机的外型最容易判断它是属于开放或封闭。开放式耳机,通常外壳会使用网状、栅状…等可透声的材质,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在外壳侧边开一些孔洞,这类型耳机在使用时还是听得到周遭环境音,虽然隔音效果不强,但是整体听感较开阔、轻松,不过低频比封闭式少一些。另一方面,既然您听得到环境音,代表旁人也听得到耳机发出的音乐,音量开太大还是会干扰到他人喔!
6 |# C9 Z7 {+ z) k+ }
+ J% X l" H3 U3 J9 V0 u封闭式耳机的外壳是一整片密不透风,隔音性能比开放式耳机好很多,如果刚好选择到合适的耳垫,将耳朵周围密合起来,隔音效果不输给耳道式耳机。少了周遭环静音干扰,聆听时更容易注意到音乐中的细节,所以声音清晰度更好,而且普遍低频量感较多,但是听感不会像开放式那样宽松、开阔,相对聆听压力也比较大。& Q- j+ O' M6 m# `* U
, M4 j+ J. I; n* w* A
; J- p' B9 @' _5 w* z* @: d% ]2 e
+ E; R: g |/ }2 \8 ~5 @; [
开放式耳机-Sennheiser HD650
0 r$ l, a, z! i) q/ c. d
9 N. c, G0 f y2 @) F/ J4 W: i7 G0 C- w0 q5 d# [
; I9 h' k6 f1 d& M& L封闭式耳机-Audio-Technica ATH-W5000: _( A6 n4 o$ X* O
% v7 l! ]3 `; `主动抗噪与被动抗噪
0 c/ Z$ n1 C+ I& K" w! [, l2 t Y+ _+ H9 K* |+ ]4 M
对于经常搭乘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人来说,旁人交谈声、引擎隆隆声实在是相当恼人,如果能够拥有一副抗噪耳机,就可以降低环境噪音的干扰,让用家轻松享受音乐或安静入睡。抗噪可以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被动抗噪很容易理解,例如耳道耳机、封闭式头戴耳机、封闭式耳罩耳机,利用本身良好的隔音效果来达到阻绝环境噪音的目的。% Y4 t- @ Q2 B7 x' H. F5 u
% Q) g+ L) E' p
+ b1 d' t% C% P9 Y5 R" O% \9 {) L* s3 c r4 b
被动抗噪-Logitech UE900耳道式耳机. y- s% z! o7 s
7 F# Z4 n5 A" C ?主动抗噪就比较复杂一些了,而且需要额外供电,购买时可以将电池续航力纳入考虑,常见的主动抗噪原理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微型麦克风持续侦测环境噪音,再针对噪音的声波发出反向讯号,达到相互抵消的功效。第二种方式是针对特定频率发出反向声波,例如火车、飞机引擎等低频噪音,如果您选购的是第二种形式,那么使用时还是会听得到周遭的声音,千万别误会是耳机抗噪效果不佳喔!4 q+ ?: }/ `, G5 ~
8 ?# Q% H% C6 h2 |0 B* s/ z8 N& `# @8 r+ T
; s& y1 C6 d9 N* c" Q6 A) {( ~主动抗噪-Bose QC3抗噪耳机! w- Y+ j7 g0 m `( x* N
7 z& x# M; E, v" f" g$ [; J' z. ~* [
# V' w$ H6 ]( k: L8 X4 p6 c
选购耳机,除了耳机专卖店家有提供试听服务与专业咨询之外,绝大多数的卖场都只有开架式陈列而已,只能看看漂亮包装盒而已,这时候盒子上面印刷的规格数据就是你唯一的参考指标了。比起计算机眼花撩乱的规格数据,还好耳机的规格算是简单多了,而且项目也比较少一些,稍微花一点点时间,就能清楚掌握其中的差异,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介绍每一项规格的意义。
; B7 U1 k% ?# n
( @, C$ i1 s R/ Q$ Y. m单体型式
1 W7 f" J& t/ v5 ^
( a" O' b" S H, j单体是耳机中扮演着电声转换的灵魂角色,少了它就不必听音乐了!不过单体的型式有很多种,实在无法一一叙述,目前市面上主要以动圈式、平衡电枢式这两种最常见,另外还有静电式也值得注意。
$ N- l( ]7 M# ?+ A% X1 n" T" V1 r1 O! D4 C% z
动圈式(Dynamic)
( V' C+ }) }' \* _4 o9 N( s1 O7 S" t
动圈式单体为最大宗,不论何种价位带,都有使用动圈式单体,整体来说制作技相当成熟,就连大多数家用喇叭的单体也是属于动圈式设计,各家耳机大厂的动圈单体设计个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大致上包括磁力引擎、音圈、振膜,音圈上有绕有线圈,利用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弱、方向来形成磁场,这时候就会跟旁边的磁力引擎相吸、相斥,进而带动振膜往复运动推动空气发声。1 {' q E9 T: P5 Q+ S( i
" [+ [. O: @. k, _5 ^8 |6 e& z S
. P& s1 B V4 V8 Z$ G! ]
动圈式单体
, s8 @( U3 r! _$ X! t5 d0 [) K' P9 t3 R7 H2 T% D2 Q
平衡电枢式(Balanced Armature)/ U, F B3 ?) O0 i. ^
. T% \2 S# N8 z
此类型单体近来在市场上快速崛起,但不说您可能不知道,平衡电枢单体当初是应用在助听器之内,由于它具备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渐渐有消费型耳机改用平衡电枢单体,其中又以耳道耳机占大多数,如此才能维持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的产品特性,而且为了加强声音表现,有些高阶款式会使用多颗单体来加强某些频段,例如UE、Sony等厂商都有推出多颗电枢单体的高阶耳道耳机。: |! p- c3 J; x
. Z& B b$ W* C6 E R8 M
U4 ?, @" R8 k, O: C
" ?6 |' g7 j1 T1 K: cSony XBA-3一口气使用三颗平衡电枢单体,分别负责全音域、高音、低音
+ K3 H5 q* N( c, u9 o
5 t6 ]6 T1 ?0 S( ~" B0 v静电式(Electrostatic)
6 R0 Q3 I( e! x! w& F
: J8 b( j$ y- p& H- c/ Q提到静电式耳机,日本Stax算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德国Sennheiser也有一款非常著名的静电耳机Orpheus(已停产),2010年TAA音响展时还曾经现身会场。简单的说,静电耳机的发声原理就是利用静电驱使振膜振动而发声,和动圈式的振膜不一样,静电式用的是非常薄的平面振膜,两侧有金属电极把振膜夹在中间(但是没有碰到),依据STAX原厂图片来看,中央的振膜带正电,两侧金属电极透过变换正/负电场的方式来推/拉振膜,达到发声的目的。
% Q$ ]* [3 k7 x
3 T4 j5 ]2 w- R8 q0 S静电式耳机的优点是失真低、细节多、反应速度快、频率响应宽广,例如Stax SR-009就有5Hz~42kHz超宽带率响应,但也因为先天设计的因素,低频冲击力道相对差了一点,而且必须要搭配耳机扩大机才能驱动,不方便随身携带,一方面耳机加耳扩的价钱又相当昂贵,虽然声音表现很吸引人,但在价格与便携性的夹击之下,静电耳机使终无法在消费市场上普及。' |$ C1 j1 J; \: U! x;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