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知识 1 N- t3 X4 e' h' V8 f) \声音就是振动,振动可以用频率和振幅描述出来。频率与振幅分别对应于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中的音调与响度。然而人们通常听到的声音都不是单一频率的声音,这种包含了多种频谐成分的不同便决定了人耳对声音的第三个主观感受──音色。 1 W) g4 [8 Q: w. ?" q0 J6 y$ @1 A8 t2 a \& ^
但是如果严格地说,上面的提法也不完全对,正确的说法是:响度主要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主要与声音的振动频谐有关。 $ {4 O; W% n/ |/ a5 n + J* X; l1 `& y# g! [ 声音的振动幅度确切地说是对应于声音的"声压级"这个 物理概念的,也就是说是可以通过设备测量表现出来的声音的压力的大小,但是如果两个声音的声压级一样,人耳对不同频率而声压级一样的声音,听觉感受它们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响度"的概念。也就是说人耳对于某些频率集中在1000HZ到4000HZ这个区域,而*敏感的是3000HZ左右的声音。说起来也很有趣,婴儿的哭声大部分就是集中在这一频段附近,大概这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婴儿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能让父母觉得哭声*响。$ q8 @3 W. B0 z, W9 {+ f
; r5 S! ?, y8 a8 P: y$ l 人耳对于高频、低频的敏感程度都会有所下降,一般人们常用20──20000HZ来表示人耳的可感频率范围。事实上,很多人听不到12000HZ以上的频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频感受的上限还要下降很多,也就是很多老人听不到蚊字叫声的缘故。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高频震荡声,大约在12000HZ左右,你可以试试自己能否听到。 ) d# ^! _2 y. c ! \3 {2 T. C9 q$ f. A" h) a 人们经过研究和测量,得到一个等响曲线图,100HZ声音,必须要有近40dB声压级,人耳才能听得到,而1000HZ的声音,大于0dB声压级,人耳就能听到。因此,当改变听音的音量时,声音信号中的各频率的响度也就会改变,使人感到音色的变化,所以即使是再好的放音设备,小音量时,也会感到放音频带变窄、声音变弱;相反,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音响设备,开足音量,也会让人觉得放音频带展宽、声音丰满。所以根据规定,在进行专业的主观音质评价时,建议听音区的放声级在80──85dB。! ^ K/ [2 A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