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耳机要知道的小技巧 防骗指南
& N- L4 ]2 u2 H) ]8 u$ J* ^$ |
6 m4 G4 L/ L0 n9 [" K" N" a1:音质( G. r0 R/ @! C
' F7 z+ F7 o3 d# c }9 \, Y0 g0 Z
音质这部分我们可以分成单元材质和频响范围,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来看单元材质,通常我们所说的耳机使用的单元材质只针对动圈耳机。动圈耳机的单元材质一直都是一些商家“大肆吹捧”的对象,很多厂家拿各种金属、化合物等材料振膜作为噱头来提升自己产品的“调性”。事实上,即使使用相同的振膜材质,但是制造工艺和制造水准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一款耳机在电商详情页面里写着,自己所使用的单元振膜材质是石墨烯,虽说石墨烯本身是当前材料学界最前沿也是备受关注的振膜材料,材料是好材料,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达标导致其振膜的均匀性、材料的优质度不够高的话,这样一来好材料也会糟蹋了,对于音质的表现来说甚至能起到反向推动的作用。) I6 U7 v7 i: Y+ w8 z- F
% n) j; G& v& I+ y* K8 k
9 N [: e, n0 J' @ O) W4 s% P' M, _% @
! O5 w/ A3 g" c. f5 S+ o 下一个我们来讲频响范围,对于频响范围来说,30-150Hz为低频段;150-500Hz为中低频段;500-5KHz为中高频段;5K-16KHz高频段。上网查询过后我们便可以知道,人类的听音能力大概在20-20kHz,并且一些青少年的听音能力是高于这个范围的,甚至远超于这个范围。市面上很多耳机标注的频响范围都会20-20kHz区间内,但其实际各频段带来的音效可能并不好。
# {6 `# T8 X5 j k: P' x. K4 I1 }! v: p
防骗技巧:在选购耳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分钱一分货。不论耳机采用什么振膜材质,它的放音能力在什么水平直接关系着它的定价。对于耳机类产品来说,在同价位的情况下,发布时间越近的耳机听感大概率会好一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5 ~9 H3 y: `6 i
% ?* m r( n S) W
而对于频响范围来说,这是一项大家在选购消费类耳机的时候没有多大参考价值的参数,这项参数只代表它能出声,而不能代表它能出好声,但是还要有一些商家十分愿意宣传自己耳机产品的频响范围是多么的优秀。我想说如果想要选购一款能够出好声的耳机,建议大家选择大牌音频厂商旗下的耳机产品,比如飞利浦、苹果、索尼一类的具有丰厚实力与技术积累的大厂家,并且这些品牌都拥有完整、优秀的研发团队,在声音上面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3 c/ l+ K; } S# g4 S4 j3 V
- S) S2 _: M0 m/ ]# F骗局2:佩戴感受) _- x$ y( d0 y2 I9 A/ K
$ F" b& F* q& Q3 `) k 耳机的佩戴感受会直接反应在产品的设计与用料上面,只有高级的用料和优秀的设计才能实现出色的佩戴感受。但是偏偏有一些商家喜欢混淆视听,将人体工程学和佩戴舒适度挂上钩,然后自己产品的用料细节却是只字未提。并且,我们需要知道人体工学设计几乎就是任何耳机都能戴上的帽子,相信曾经选购耳机的朋友都遇到过这一说法。人体工程学意在通过多次建模、模拟、实际测试,将耳机的造型更能舒适贴合人耳,带来更好的佩戴体验。但事实上很多消费类耳机打着人体工程学的口号,实际佩戴感并非如此。( Q$ M8 k+ L8 ]
6 R3 n" T& p0 N% Z0 A8 I
5 m C" R9 g V; O( w! a( p
防骗技巧:想要获得出色的佩戴体验,我们就需要想看这款耳机采用的用料怎么样,先拿入耳式耳机举例,对于入耳式耳机来说,想要获得出色的佩戴感受,一定要看这款耳机采用了什么材质的耳塞套,通常我会优先选择硅胶耳套的产品,这样在佩戴耳机时会有更强的亲肤感,而一些主打降噪的耳机会使用记忆海绵的耳塞套,这类耳塞套同样有着出色的佩戴感受,但是为了隔音效果,海绵耳塞套会与耳道更加贴合;对于头戴式耳机来说,需要留意一下的是耳机头梁包裹材料以及耳垫材质,这两个部分所使用的材质一定是真皮为最佳,真皮材质有着出色的亲肤性与透气性,而蛋白皮材质在佩戴时会有一定的闷热感。而至于人体工程学,这一较为玄学事情来说,我们姑且认为只要耳机能戴的上,就可以确认这款产品采用了人体工程学设计。0 H8 b u6 q9 I
. Z, }6 v9 W5 _/ J技术积累
8 g+ x* f$ u! W8 t: _
( }4 x4 s. Q4 N) ^9 [8 ~" P 商家很难在技术积累这一项的宣传上面做手脚,一款产品的厂家有着什么样的技术积淀,只要消费者一看牌子,就能够心知肚明。所以这一项并不能当作骗局来讲,只是一个选购耳机的小技巧。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购耳机的时候除了看品牌来判断技术实力的话,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考商家对于商品的降噪性能的宣传来判断技术积累。降噪技术是消费者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感知最为明显的一部分,只有一家公司的技术积淀雄厚,才能做出能给消费者带来出色使用体验的降噪耳机。' o1 {5 c: ^$ M7 o2 J
! R$ E; Z5 O$ U5 p: W
% y" {9 P" X( q2 E& |3 o; O6 Y+ J, o: p4 [8 j2 ?- m) C9 |. ]
先来看看主动降噪,使用混合降噪的产品才能算得上是一款合格的主动降噪耳机,其次看降噪深度,比较符合市场趋势的降噪深度在40dB上下,也只有能做出降噪深度在40dB上下耳机的厂家才算有技术实力的厂家。对于现在市面上的耳机来说通话降噪十分常见,我们暂且不展开。真正需要考量厂家技术实力的是,通话时的抗风噪表现,风噪对于通话质量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性”的,只有将抗风噪做好了,那才能说这个厂家的技术积累到位了。% ~% v* E( L; m* {; v
! S3 F ?$ ]( G) X2 N 以上就是两个“防骗提醒”与一个选购小技巧,只要熟知以上三点,基本上就可以选到不错的消费类耳机。如果你要说看完这份手把手教你怎么选购耳机的教程之后还不知道怎么选的话,没有关系,你可以直接盲狙下面这两款耳机,每一款都有着非常不错的使用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