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i, P) e; N* R) c, E3 [
母带制作简史:从黑胶唱片到流媒体, F4 E- m; Q+ V, A+ E
在录音音乐的发展史上,母带工程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本文中,我们将追溯母带制作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变化。- R3 k& O3 o9 A! X5 O; K
; p$ J0 ?1 l' ^
, }) h, ]# H# E) o在录音的早期,工程、混音和母带制作等独立学科尚未出现。声音通过一个声学喇叭捕捉,该喇叭驱动与振膜相连的唱针。这个装置将录音直接刻录到蜡盘上,然后用来制作压模。这些压模随后会用于压制虫胶唱片。 9 A# Z2 R* e5 U, o
' f- t1 I9 M& V6 _ G# x# q! Y/ N 2 M6 p. `5 f. R$ t! Q6 S8 w( o# d
20 世纪 40 年代末,一系列录音技术创新促使唱片制作中出现了新的岗位。1948 年,黑胶唱片开始面市,Ampex 开始生产其新型 200 型磁带录音机。需要一名专门的“转录工程师”将录音从磁带转录到黑胶唱片母带上。. \1 r" m) F4 n1 n/ M
0 [( b3 \# b y用于录音的磁带具有更全面的动态范围和与黑胶唱片不同的频率响应。在早期,每个唱片公司或工程师都采用自己的均衡曲线来优化从磁带到黑胶唱片的传输。不过,1954 年,美国唱片业协会推出了 RIAA 均衡曲线。这条曲线很快就被采纳为黑胶唱片的全球行业标准。以这种方式标准化播放设备的频率响应允许将唱片切割成更窄的凹槽,从而延长播放时间。2 y0 U0 r: L8 B: c9 Y. I
) z0 P# w! k# d8 w1 z# N8 y然而,重低音录音可能会给唱片带来问题——唱针可能会从凹槽中弹出并损坏唱片本身。因此,工程师需要添加校正 EQ 曲线来制作可播放性更强、音质更好的唱片。这是母带制作成为一门艺术的开始——在此之前,母带制作一直是纯技术性的工作,现在也变得富有创意。工程师开始使用压缩和 EQ 等工具来增强他们制作的母带。& h! |5 D1 r9 t; N- j# }/ G0 _
) Q4 Y: x- H' b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末,立体声技术开始出现,为转调工程师提供了更多创意机会;他们现在可以调整立体声宽度以及动态和频率平衡。转调工程师这个术语逐渐被母带工程师取代。 # k: q9 b8 ^: A, v' L) ^
! Z# y X. M; m) v6 w' K1 U数字化转型+ T* q5 r% K4 N! O+ w+ f" P* @7 ^, P
1982 年 CD 面世,这是唱片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数字音乐格式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和动态范围。这意味着母带工程师可以提高他们正在制作的曲目的响度。
, g, `- ^+ E/ X; l7 E: E0 Q" U: W3 @2 w- |, B" v. e$ \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唱片行业转向数字化流程——数字录音机的出现,为如今十分常见的DAW和全数字录音流程铺平了道路。
6 |: n) N' n7 L4 _4 ], Z$ S4 D3 x- O, G) R
响度之战
5 t( `1 s' E, I! z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工程师们竞相让自己的唱片比竞争对手的更响亮。人们认为,广播听众会认为更响亮的歌曲听起来“更好”。因此,如果你的声音比竞争对手更响亮,你的音乐就会更受欢迎。, d; P, s9 X. N
: g! T! x- H7 J$ Q2 D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母带工程师能够将音轨的声音调得越来越大,这种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到 90 年代末,唱片的平均音量比 1980 年高出 18dB,而这并非没有牺牲最终产品的某些方面。通过压缩录音,这种硬性动态范围会丢失,最终音乐听起来会变得毫无生气。这个过程还会导致母带中出现失真伪影。 + K/ y3 g4 y. W+ N; l
1 U! z; v7 s, o8 m' i$ }
尽管近年来唱片的平均音量实际上又开始下降,但音量之争远未结束。广播的重要性已不如从前,但音乐仍在争夺听众的耳朵,许多艺术家和唱片公司仍希望自己的音乐比竞争对手的音量大。
+ c8 J% \! U9 Z) G/ I" @, G$ m# g" a: X% ~0 K. i+ W0 ?
流媒体制作4 Y+ @9 u6 ]: _7 v8 C" C5 r
流媒体服务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它们实际上有助于将动态范围带回音乐中——对于那些厌倦了超压缩母带产生的方波的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自 2009 年以来,录制音乐的平均响度又开始下降。
) H. ]0 D; l: U) o h
4 x" K: m6 \7 n' B/ X! ]" v! WSpotify 等流媒体服务使用响度标准化系统——它们会平滑平台上不同歌曲的音量,因为它们希望确保用户听到的曲目音量一致,即使他们正在听不同艺术家和不同流派的音乐。为了从听众的角度解释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Jon Schorah 和 Sam Inglis 引用了《Sound On Sound》中的一篇文章,概述了可以在 Spotify 上尝试的一项实验。 ' n; `. t; U! n0 ^+ c& s0 O
: u! ?0 Z3 M! y
在该平台上,您可以收听 ZZ Top 1983 年的歌曲《Sharp Dressed Man》的原版和 2008 年重制版。关闭响度标准化后,2008 年版的测量结果大约高出 3LU(响度单位)。但是,打开响度标准化后(Spotify 始终默认开启),两个版本的主观水平相同。有趣的是,听众始终更喜欢 1983 年版——因为它没有被压缩太多,“它保留了更多的微动态变化,并且被广泛认为具有更多的‘存在感’和‘细节’,尤其是在中音部分。”
m& h% U' v2 A7 W. Y1 `7 u" j0 k" M' _$ g
未来6 t3 R3 H0 W8 w3 I$ x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创建自动化的“智能”母带制作服务。您可以在LANDR等在线服务以及 iZotope 的 Ozone 等插件中提供的“智能”工具中看到这一点。目前,尚不存在可以与熟练的专业母带制作工程师相媲美的技术——有证据表明,高端录音将永远由人类进行母带制作——即使他们现在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智能工具来帮助他们。然而,很明显,尽管母带制作是一项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职业,但这是一个仍在不断发展的音乐制作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