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40|回复: 0
收起左侧

[资讯] 中国钢琴教材历史沿革及发展之探索与研究3

[复制链接]

170

积分

1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70
发表于 2007-2-1 23: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钢琴教材的变化。

2.3.1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也踌躇满志的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我国的高师钢琴教学也曾经一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当一切正要步入正轨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文化浩劫打碎了美好的理想,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的钢琴文化被无情的扼杀,西洋作品在任何场合都被禁止演奏,于是钢琴教育工作者只能弹奏和教授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或者将京剧、民歌进行改编成为钢琴教学的曲目,因此,这一时期钢琴教材的内容几乎全部为中国乐曲。

1952年n月,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组编写的《成人钢琴初步教程》可以说使我国自行编订的第一本针对成人及师范院校学生的钢琴教材。该教材供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乐曲与练习曲,比如《脚夫调》(陕北民歌)、《嘎达梅林》(内蒙古民歌)、《花灯》(云南民歌)等109首。

第二部分:四手联弹,如《我是一个兵》(岳俞曲,张笃青改编为四手联弹)、《游铁道》(山西民歌、黎海英曲、吴式揩改编为四手联弹)等9首。

第三部分为辅助练习,其内容包括:1、移位练习,2、非连音练习,3、连音练习。该教材从连奏入手,第一课便是带连线的乐曲《内蒙民歌》,该曲虽然不长,只有短短八小节,要求演奏流畅、柔美,左右手衔接自然、连贯。

总体来说,这一段时间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被极度扭曲,成为宣扬政治思潮的阵地,因此也就忽略了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教材曲目风格、体裁等选择范围不够广泛和丰富。

2.3.2第二阶段。

该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方针,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生机,1979年2月召开了全国艺术教育会议,我国的钢琴事业重新焕发了青春。1986年下半年,国家教委成立了艺术教育处,12月又成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艺术教育委员会。1989年国家教委机构调整后,又设立了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司,统一全国的艺术教育。1986年,中国音协也成立音乐教育委员会,并于12月召开了建国后第一次《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对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以及目的展开讨论,对各地教学成果与经验进行介绍。

1988年9月,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适合加强劳动教育。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总体纲领,对从当时到2000年艺术教育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师资培养以及教育管理和艺术教育研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艺术教育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指导和检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这在我国艺术教育史上尚属首次,对推动钢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阶段钢琴教材分析和评价《钢琴基础教程》

根据1981年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大纲》所编写的《钢琴基础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高师院校音乐专业钢琴课最普遍采用的教材,该教程的特点在其序言当中有着比较清晰的阐述:“1、注重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力、表现力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紧密结合:2、选用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作品,精选了一些有使用价值的练习曲;3、根据师范院校的特点选用了部分钢琴小品当作歌曲伴奏练习”。

该《教程》共分四册,每学年使用一册。与第一阶段相比,本套教材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从内容上看比较丰富,外国作品和中国作品兼顾;体裁上包括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小型乐曲以及四手联弹;风格上涵盖古典和浪漫,教材体系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科学的断奏入「〕,逐步加深到连奏、跳音、双音、和弦等,同时对于技术的划分更加细致。另外,《教程》对部分曲目与作曲家作了简要的分析、介绍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演奏。

《教程》注重了音乐素质和钢琴演奏技术的全面均衡发展,但不足是对于师范性和使用性的强调不够,在内容的编排和取舍上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缺少纯技术性训练,比如音阶、琶音、和弦与八度练习等;二、中国民族音乐分量太轻,例如,《教程》前两册中,中国作品仅占25%;三、歌曲伴奏内容所占内容太少,仅占10%左右。总的来说,《教程》对于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足够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缺乏普及性和使用性,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这些都是偏离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目标的。

《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

该教材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编写,这是一套适合成年人和师范院校学生的钢琴教程,该《教程》精选了近300首古今中外的简易钢琴曲和歌曲伴奏,在编排顺序上也是由浅入深的。

该《教程》上册包括“弹奏入门”和“应用入门”两大部分,刚开始主要是“弹奏入门”阶段,将学习钢琴的最基本课题,做了概括的介绍和训练,把多种课题都柔和在一起,比如,一开始是第1课是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从第2课到第7课按部就班的讲授弹奏钢琴的基本技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钢琴打下良好基础。从第8课开始,进入到“应用入门”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增加了为歌曲配伴奏的内容,在第8和第9课,简要的介绍了有关和声配置的初步知识,并按照几种最基本的音型来分课教授,比如和弦伴奏音型、琶音伴奏型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包括4方面内容:(1)为加强技术训练的常规基本练习(五指练习及音阶琶音和弦等);(2)伴奏音型的准备练习(以提高弹奏技能和丰富音乐修养为目的);(3)同一伴奏音型的钢琴乐曲,(也可作为即兴编配的借鉴);(4)即兴编配的示意曲及自配曲。

下册除了前两课分别为“复调弹奏的初步训练”和“五声调式”,其他内容都是第一册几种基本音型的各类补齐教材。

该教程在编写上注重了实用性的特点,把钢琴弹奏的训练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钢琴技法、乐理、和声初步知识等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很有好处。另外,该教材还根据成年人的生理和智力特点,学习钢琴弹奏的主要课题作了理论上的归纳,提炼出他们的基本规律,压缩在两本书内完成,使成年学生在钢琴最基本的课题方面明确概念、理解要点,通过基本练习和乐曲的反复练习,使成年人在短时间内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要领。是高师钢琴教材中较为全面和实用的一部教程。

2.3.3第三阶段。

该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政策。

1994年7月,国家教委根据江泽民和李岚清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和高中应开设音乐课的指示,要求从1994年秋季起,在普通高中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艺术欣赏”课,其中包括“音乐欣赏”。这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史上是以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以及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都从追求智育转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转变。与之相对应,高师培养出的人才也应该转向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教材的分析与评价。

系列教材。

《高师钢琴教程》

该教程是西南师范大学组织全国二十余所高师院校的专家、教授,自总结过去高师钢琴教学的成绩与问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该教程属于“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系列,由《钢琴教程》、《歌曲钢琴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三部分组成。

共分为四册,第一册为预备级和一、二级;第二册为三、四级;第三册为五、六级;第四册为七、八级,其中前两册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各册教材均包括相应级别的基本练习曲、复调曲、大型乐曲、中小型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每首乐曲还有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提示。分级编写的优点在于切合实际,有利于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针对性的进行集训及教学。

该《教程》在第一至六各级的教学内容中单独列出了歌曲伴奏曲目,按照不同的伴奏织体由浅入深的自成体系,有利于加强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进行钢琴伴奏教学,体现了该教材的师范性。在二、三级中加入了四手联弹曲目,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加强弹奏者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层次感。该《教程》在选曲方面除了选用大量的中外名曲之外,还引入了一定比例的现代作品和特色乐曲。如:三级中的《思乡》(杰曼作曲);肖斯塔科维奇的《西班牙舞曲》、《前奏曲与赋格》等,这些作品都突破了原有教材的局限。该《教程》对于每一首作品都做了简要的介绍,比如作曲家介绍、乐曲性质、曲式结构到弹奏要点等方面。
总的来说,该《教程》是一套新颖独特,又符合高师教学实际的应用性较强的教材,它在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学的目的进行自由选择。但该教材在乐曲安排的难度上偏大,曲目进度也存在跳跃幅度过大的问题,这对于刚起步或者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来说,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高师钢琴教程》。

2000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教研室成立了“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报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作为教学科研项目立项。作为其首批成果,2000年6月,印刷了《高师钢琴教程》(普修第一学年)的蓝本,并于9月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2000级新生中试用。2001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高师钢琴教学研讨会‘夕,共有8所高校与会参加,会议期间对高师钢琴教学的模式、特点与教材的使用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就《高师钢琴教程》(普修、上册)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同时议定了出版《高师钢琴教程》(普修、下册)的方案。

该《教程》主要对象是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普修生的个别课与集体课。上、下册共16单元,其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练习曲、复调音乐、中外乐曲和编配伴奏。该教材对每一个单元都做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我们以第一单元为例:

教学形式:集体课;教学要求: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培养严格的视奏能力。手臂力量要求自然、通顺,掌关节与第一指关节能够初步独立支撑。学习连音与和弦的基本弹奏方法:

课时安排:2周4学时;练琴时间:每日1.5小时;基础训练:单手与双手的原位手指练习;作品阐释:(1)练习曲的弹奏要领(略)、(2)乐曲(略)、(3)编配伴奏《教程》的第二到第四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学习连音、跳音与和弦的基本弹奏方法,课时为4周8学时,练琴时间也增加为每天2小时,训练内容是各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练习。

第五、六单元的教学要求则是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力求声音均匀,尽可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在基础练习中加入了《哈农指法》的手指练习。

第七、八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加强对四指和五指的训练,力求声音均匀,进一步增强手指的控制能力。

总体来说,《高师钢琴教程》在曲目的选择和编排上循序渐进,并配有文字说明,使师生在教学过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对学生领悟和理解乐曲很有帮助。但该教材的不足同样明显,那就是练习曲大部分取自车尔尼599,只重视技术性的练习而忽略了旋律性,同时,对于左手的练习相对缺乏,这将在一定称度上影响到学习者的兴趣。在伴奏编配部分中,第一到第八单元的要求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所选歌曲或片断编配简易的钢琴伴奏,学习初步的简易即兴弹奏“,缺少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具体的说明或安排,容易造成所选歌曲与本单元所学内容不符,显得有点呆板,缺乏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QQ|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5-29 19:43 , Processed in 0.02338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