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没有“分数”0 @7 V1 q/ ^+ W, r
: j+ D% @( G* r 2015年,台湾小提琴家曾宇谦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小提琴银奖,金奖空缺。近日,他的首张独奏专辑《梦幻乐章》由DG公司正式发行。专辑除收录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还有5首奏鸣曲。
# d: w1 m( [" Q) {& t! k$ I
: e. ~( T% ^' r1 o6 C/ O7 | 个人最爱乐曲集
/ n, u9 b8 k5 S& l2 n5 q
% Z6 i9 _4 `6 w8 S, J “《梦幻乐章》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乐曲精选集。”构思新专辑曲目时,曾宇谦希望尽可能地在首张专辑中选录不同时期作曲家作品,以展现不同风格的乐曲诠释,因此他将炫技作品和侧重艺术内涵的乐曲全数网罗其中,试图为乐迷展现其多面的音乐诠释。其中,莫扎特的《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曾宇谦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这是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一向轻盈、优雅,非常单纯,但这首曲子有质量感,并放入了很多情感。”专辑收录的恩斯特《夏日最后玫瑰变奏曲》是曾宇谦八九岁就喜爱的作品,那时技术尚达不到要求,十五六岁练下这首曲子后,又一直没有表演机会,得知录音计划,他第一时间就把它放在曲目单里。肖邦的《降D大调夜曲》很少被小提琴家演奏。曾宇谦听了很多钢琴演奏的版本,用小提琴练习演奏时发现,有些在钢琴上比较容易实现的地方,用小提琴演奏会很困难,因此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专辑中的乐曲无形中形成一种关联。整张专辑听下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起承转合,有故事在里面,像梦幻的组合。”曾宇谦说。
( j- s0 x, L: H" |
l0 P0 H8 ^' X5 g 为求专辑制作完美,制作团队特地飞往柏林,在EBS录音室录制,并由4座格莱美奖得主莱纳-麦拉德录音制作,并邀请到小提琴家帕尔曼的钢琴伴奏罗韩-德-希尔瓦合作了5首奏鸣曲。罗韩-德-希尔瓦对曾宇谦的演奏非常欣赏:“不单因为他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前途一片光明,更因为我和他合作的那段时光实在美妙,当我做了什么,他马上能意会,我们心有灵犀,默契绝佳,常常即兴发挥。”8 }6 C/ t. n, Z* w. ]9 s6 |1 H
}. u. ?+ n/ D; K5 s
不变的是练琴: o% O+ m2 }+ U. c
7 g: }0 k" Z5 L/ F9 i5 p& u o 曾宇谦13岁时搬到美国费城就读于柯蒂斯音乐学院,追随两位非常重要的小提琴老师──埃达-卡瓦芬恩:及亚伦-罗桑,曾宇谦从前者身上学会如何理解音乐,并跟着后者一同探索关于小提琴的无限可能性。“能继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刚刚毕业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虽然演出邀约增多,曾宇谦还是决定留在纽约,继续跟随恩师亚伦-罗桑学习。/ X3 x u$ Z$ B
! P! { V" k) T8 @9 ?: m 2015年,曾宇谦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小提琴银奖。“音乐没有绝对的分数,很多主观因素不受自己掌控,尽量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最好是最重要的。不把比赛得失看得特别重,我对自己的期许是进入最后一轮,这样就可以把准备的曲目都拉过一遍,像表演一样,把比赛当作对自己一段时间练琴的检验。完成终曲的一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为自己自豪,幸运的是,结果很好,对我来说是绝妙的经历。”曾宇谦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所使用的Castelbarco-Tarisio小提琴,是意大利制琴大师瓜奈利于1732年间制作的小提琴,由奇美博物馆收藏。奇美博物馆创办人许文龙对曾宇谦十分赏识,很早就看到曾宇谦的潜质,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小提琴家,自曾宇谦11岁起便开始向他提供演奏用琴,出征柴赛前更是把瓜奈利名琴借他使用。曾宇谦将这把琴比喻为“灵魂伴侣”,每次使用这把琴都有一种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的适切感受。拥有了这把琴,曾宇谦得以更加自由地探索各种音色的可能性与音乐的表现性,不善言谈的他用手中的乐器表达自己。& B8 i7 M7 n* C, |5 L" A6 y
( c! y2 Z1 C' u- H! ~; ~ “比赛前的状态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跟听众的化学反应,与指挥、乐团的默契合作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有非常多的东西需要学习。音乐家生涯很长,路才刚开始。”22岁的曾宇谦站在人生重要转折点上,“比赛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对你的看法不太一样,演出邀约开始变多。不过,练琴是始终不变的。我能够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琴练好。”曾宇谦将于4月与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协奏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