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的耳机和播放器经历了这些转变
6 h1 E) p( J% y6 I$ v5 _! V* r! F3 F. z& m
经典套路:收购、明星效应, o( y+ o: h- w4 Z/ `/ E% B( b
对比起诸多新鲜事物出现的08年或者10年,数码行业最近两三年由于蓝海化的不断深入,让人逐渐对看似日新月异但逐渐囿于桎梏而原地踏步的格局感到乏味。一方面,数码行业寻求更多的跨界变化,于是我们看到了手机厂牌竟然成为了演唱会操办;另一方面,对于以往被冷落的分支行业,在这两三年间,也随着消费者的精神层次和需求提高,变得有更多的发展可能。# a' ^6 M+ g4 W U2 A. h$ C! D
/ Z' b6 ^9 W9 H- q1 }5 a
, a8 c/ F1 I# T* a0 a 音频行业正是符合如此描述的一个行业,听觉的要求提高是意料中事,只要我们能够满足物质需求,这一夹杂着精神享受的种类,被需求的档次当然会提高。看似没有手机、智能移动设备那么发展热烈的音频行业,在2016的暗流涌动下,经历了什么改变呢?" i( S0 F6 o, h+ _8 B+ Z; @6 _1 Q
/ ], O1 M% M, g" }0 L: {! X
不停息的收购案例' n* g: p# y$ u) v3 i6 q
2 C' k! @& z8 q; j" O2 M/ n
从歌尔声学收购丹拿开始,资本在音频行业的进驻愈发激烈。如果说三星以80亿美元收购哈曼国际还是能够被看作是商业世界的正常行为,那么老牌音响厂商Bowers & Wilkins被只有40名员工的硅谷初创企业EVA Automation收购,这就是一种变革的信号。究竟变的是资本的方向,还是音频厂商们的初心?
3 {/ s/ f- l9 S0 v0 q4 Y" R* H
8 o( t9 m3 k6 _& ]! ~: w- N4 P( Z$ j; e( F; J! x1 }
无论是出于资本避寒,还是希望能够在新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音频圈内的收购很好地印证了“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就今年的动作,甚至是回顾三年来音频行业的收购案,我们暂时都还没能看出有什么端倪,当然这也可能与音频行业更新速度较慢有关。2016年的这些收购会产生什么效果,又是否会引起2017年的新一轮收购呢?这些疑问足够让我们掀起一定的好奇心。
% I: y, d* r n3 O, o
: x, ]3 x; \+ S6 f娱乐圈“触电”耳机
5 ~1 }& u/ b# d
9 V6 A. S" \4 N9 {: u8 z1 x2 F4 H; F' Z4 A( }7 m/ K$ G$ T$ o6 N
9 F3 y$ M& x( V( E0 ~$ t 资本进驻除了收购之外,娱乐圈与耳机的联姻也是一种重要表现。汪峰创办的FIIL无论是在名气还是产品本身表现上,都已经在行业和市场掀起了足够大的影响力。逐渐站稳的FIIL不但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吸引了周杰伦与1more进行合作。加上著名韩国组合BigBang队长权志龙一声不吭也跳进了耳机市场,娱乐圈与耳机的跨界让我们不禁展望2017年的音频器材是否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 h- b3 H6 Z3 w9 P8 x) T
3 S8 }, h/ Q" D2 i3 J2 L0 kDAP的继续繁荣/ R A* t* B2 w& ^. d) ~' c+ W
1 _9 {$ W+ x7 Q2 v5 T6 I$ w# U6 w& ?
DAP这个名字相信现在很多朋友仍然是觉得听着不习惯,但“国砖”、“数播”这些名字,已经不止是所谓“发烧友”的专利。HiFiMAN,凯音,乐彼,乐图,山灵等国产品牌的持续发力,Astell&Kern,Plenue等国外品牌的偶有佳作,加上国内还有不少DIY势力的突袭,让DAP市场的门槛不仅有所降低,还变成了更加激烈的斗兽场。厂牌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构,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超值的表现,而这种势头在新一年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9 n C* N$ N3 F. y2 I
( x5 d/ }) k) m6 Z% {5 O' \) y蓝牙音频深入发展4 F8 j% i0 c$ l6 Y, l; ^9 x0 h4 n& r
m8 c* B" Q. V3 J4 f* y
0 _8 W C3 P! a- e, ?
很多朋友会觉得写到这里,小编会提到iPhone和乐视的CDLA标准,事实上之于整个蓝牙音频市场的发展,这仅是一个契机和突破的号角。根据NPD发布的2016年六月份耳机产品市场数据报告,美国市场蓝牙无线耳机首次成为了耳机市场领跑者,而苹果Beats的耳机产品又位居同类市场首位。在2016年上半年,蓝牙耳机产品销售额占比逐渐上升至占据耳机市场的54%,销售量占据所有耳机产品的17%,消费力之旺盛前所未见。 l h8 Z6 u7 f$ h6 t
8 d2 E5 q8 e, L# [5 N
7 Z8 t- g' Y7 L% I* |
. k/ j- v& w$ U 当技术日渐成熟,当颜值不断提高,当更多智能设备支持蓝牙音频传输,当消费者逐渐感受到无束缚带来的快感,蓝牙音频顺应潮流的趋势也让厂商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让蓝牙耳机逐渐成为市面上的主流选择。+ G- O- y. y5 }7 \& m
$ l5 Y3 ^* r; m( E; n- H7 {2未来,蓝牙音频已成为主流& c" s9 u3 W+ v1 l
2016的音频市场看似并没有一些甚至一件足够改变一切的大事件,然而长久以来量变的温养,加上符合以上几点趋势的标志性事件的出现,让音频行业在2016年做好了积淀,在2017年的发展中拥有了相当的资本。究竟2017年音频行业的发展又会呈现出如何的态势?小编根据2016年的铺垫,斗胆作出了以下的推断。4 j# T# J% e( m
3 U, ?8 r4 f; o2 N, |* U1.蓝牙音频的普及
$ z$ d# e! }; \3 `3 ?
. l* I ~5 |# j9 Z) u
这可不是因为乐视和苹果相继采用数据接口传输音频,对传统3.5mm耳机造成冲击,厂商和消费者无奈之下才进行的选择。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在APTX标准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蓝牙音频也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除了因为手上的手机很有可能没有3.5mm接口之外,蓝牙音频的音质也达到了可用的程度。2 u) Y" q+ g" Y
8 E* n5 q$ X3 S$ r( l
+ T5 |9 ?6 c U; v% B 从生活方式来说,摆脱线材的束缚,更加方便在多种场合,尤其是体育运动场合的使用。进一步结合蓝牙音频设备的颜值(可以发现其实颜值高的产品也更容易找得到)来看,蓝牙耳机被选择的机会也在提高。更加重要的是,逐渐作为EDC(Every Day Care)的耳机,之于消费者现在也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众多客观条件的出现,促进了用户对原有的耳机进行升级。
5 r( E2 D2 s: L1 n W( n& J
% Q: g+ s+ i' @0 q( F
# K/ O/ K8 _, t' d
5 `5 q. B, M/ b, t9 E2 { 标准的发布和完善,手机厂商推动下的器材革新(甚至连很多DAP现在都加入了蓝牙连接功能),生活水平和消费动力的不断提升,加上使用场景需求,使用体验也在提升,蓝牙音频的2017年比起过往,会有更加繁荣昌盛的发展。在更多场合以便利的方式聆听到优秀的回放效果,相信这是不少消费者所期待的。
* q: w2 M2 D! g5 b4 a6 K( L3 O1 P, i- R; ~, C! D0 i
( g# v1 L& @; \" p* q; K+ w
7 `5 Y# @8 x+ c4 i8 v& t2.手机音频的多样可能性
! g8 P" F+ a$ `. R0 \" K$ ]
9 a, p' u$ x* x7 L# w$ u8 \$ R
, _: y3 I% B, q1 O( x7 x2 y
正如前文多次提到的,消费水平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让消费者对音乐回放质量的要求水涨船高。移动设备娱乐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促进了消费者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好音质。加上手机厂商以及相关行业似有若无的推波助澜,这样的大背景在积淀充足的能量之后,手机音频的多样可能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 H4 D) H1 h3 j& V$ u% B
1 i/ N" ?0 d5 \9 G8 R; ^$ L2 m& t
% Y z6 H! J: ~% s# C7 o# n
2 u2 Q, r. w: z. V+ d 得此发展趋势的其中一份根本,是“HiFi手机”这一概念真正被vivo做出了高度和质量。从“HiFi&Smart”到“Camera&Music”,坚持走发烧音频路线的vivo经历多年的市场磨砺,旗下的一系列产品无论是定位还是表现都渐趋成熟。以曲径通幽的模式收获了市场份额同时,更是移动设备娱乐一体化在厂商领域的重要印证。从对其剑走偏锋的难以理解到纷纷跟随,手机音频在营销上的重要性多少被不同的厂商所侧重,在成为新的营销热点的同时,消费者从中也得到了满足,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反作用推动手机厂商的发展。9 h+ A! ^( K0 b. z# W: X
+ M& `: Y. h% u: E* H
: C/ D& B/ I! A
! ~9 |" L. [1 W f2 b- G$ V/ d, i. E 另一方面,vivo的崛起也让更多传统音频厂商跟进,试图以成熟的技术,曲线进入这个全新的移动市场。诸如节奏坦克这样的传统声卡厂商发布iDSD这样的便携DAC产品,就是一种变革的信号。而iPhone7需要以转接线支持3.5mm耳机,也让不少厂商看到了在转接线上一展才华的机会。毕竟还是有不少用户习惯使用3.5mm接口耳机,能够给予“提升音质”这个可选项,是不少用户希望看到的。9 _4 M0 w1 X3 E+ n# ?
* |; D2 _( |& X% F
' h, U& E, V( \
! {$ ?) i" [0 c: Z! Q$ `" c 在听众的“食材”上,随着“厨具”的不断提升,各大流媒体播放软件也在进行升级。无损已经是标准配置,甚至还有软件推出了更高采样率的音乐文件,玩起了“母带”的概念。小编并不反对更加优质的音乐文件的出现,担心的只有两个:一方面,“母带”是否只是曲高和寡的古典和爵士,缺乏能够真正普及起来的泛流行音乐;另一方面,是否会有类似此前假无损的情况出现,“假母带”的滥竽充数是否会让真母带的优势因此荡然无存?
. [1 {; @: T) h V* n4 J* k4 R4 [* j
, l, v" p2 V l2 H. [/ \" y; O5 h3音频不在只是为了单一听音
" ~9 J: a7 n6 k& Y) _3.新元素对于音频软硬件的冲击/ c; |9 m2 A5 W$ v
不仅是行业本身正在适应时代变化,来自外部的不同势力也试图与音频行业产生联姻,获得双赢的局面。无论传统与传统,传统与创新,还是创新之间的碰撞,都在试图产生更多的火花。经历2016的跃跃欲试,在2017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 d2 X$ A0 P; S% p, @' I- @! O$ y# a
+ p6 s, I9 U- C
8 h" }% u! g1 A; W
传统音频厂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便是一个将会有深入发展的领域。在2016年进行如此动作的相关品牌中,漫步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阿里音乐以及京东智能联姻之后,漫步者推出了以S2000MKII为代表的各种无线化、蓝牙化的音频器材,不仅能够简化操作体验,更是通过联姻进一步优化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在未来,我们有可能看到更多这样的联姻,抱团的胜利将会有更高的出现几率。; ]# h0 X3 ]' _9 X4 t
1 a% e, L6 C; C B, X5 J+ i
) `' n) z: d, X3 r. \- |- u5 M/ H
抱团胜利的不仅是硬件厂商之间,由“软实力”而来的推动,也是值得公众关注。各类音乐节的繁荣,以落网为代表的独立音乐网站的发展,加上歌手本身在众多平台上的自我营销,促进了相关周边,以及音乐器材的被需求与发展。更高品质的独立音乐,对于音频器材行业的发展是明显的,落网和飞朵之间的联合便是明证。在2017年,这样的联合将会随着独立音乐的加快推广,显示出更大的影响力。; i! i+ ]& u" M& C' Y
& [$ {- d4 Y/ I; X" M% x
Z3 R6 G8 B4 ?+ `. h& @8 |. F; s 在2016年被称为“元年”的VR设备,和音频行业也有了联姻的可能性。随着VR影视素材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不仅是要升级硬件以避免“效应”,对于声音的表现力也有相应的要求提升。毕竟VR如果仅仅停留在游戏上,那就只能和更早的智能穿戴硬件一个路子,而这显然不是被寄予厚望和已经投入资金众多的VR行业希望看到的结果。作为提升感官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音频与VR两个行业之间的合作,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获利的影响面也会更加多样。$ Y/ E) C- R% D1 k3 y! }
' T+ J+ N1 J! v4 W& h
& U1 h9 Z7 P& ]. ~# y( T/ C
/ Y9 G, D7 [2 F+ ]; s4 ^
: k( W0 W- ?" q/ _+ @. R S# i8 N; k+ t1 B% W5 |5 v7 g
我们在每一年的回顾都会说“期待新一年能够有更加繁荣昌盛的发展”,然而只是繁荣昌盛,是否能够保证这个行业以野蛮生长的模式,芝麻开花节节高呢?在小编看来,不变成毒草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从2013年vivo发布HiFi智能手机开始,音频器材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节奏,有时候甚至快得让我们有些不知所以。在从蓝变红的时代,小编反而觉得慢一点,稳健一点,对行业的发展更有意义。9 `/ {5 b% c2 }: F! u5 y9 @
. W, U! F) u, C" c. [2 i
7 Q# L5 E- V, I
5 m' l3 P! u- T9 C, f 不同于机能的提升可以通过跑分来展现,感官的提升反而无需大张旗鼓地宣扬。如同2016的音频行业,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辅以标志性的事件完成转变,悄然的变化,加上一步一脚印的推动,让消费者能够感受的变化,才会是顺滑而持久。如此的节奏和态度,才是音频行业得以长远健康发展的稳健路线。
) h( F& V7 w1 `& ?7 U$ ^$ S) N3 q! L) M: q) d, g4 z& N, }6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