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理中的单拍子和复拍子有两种不同的定义,初学者如果同时见到可能会产生困惑,本文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1 ^9 J8 c7 p3 y- Q- X9 y& }& Q7 k/ p# S/ d
根据大陆通行的几本乐理教材,单拍子表示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也就是没有“次强拍”),而复拍子则表示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即一个单拍子反复连 缀的产物。譬如2/4是单拍子,则4/4、6/4等是复拍子;3/4是单拍子,则6/4/、9/4等是复拍子;依此类推。但国外教材或书籍中又能见到另一种定义。譬如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单拍子(Simple Time)指一小节内每一个律动都被均分为两份;而复拍子(Compound Time)则指一小节内每一个律动都被均分为三份。英文维基百科上就采用了这种定义。
3 q% G, V4 r4 |3 N# x1 {0 N N4 i: r) T
在后一种定义里,6/8中被认为有两次律动而非六次,实际上它是把2/4中每次律动三等分而得来的,等价于每拍都是三连音的2/4。因此这个理论其实附带了一个推论:分子为3n(n为大于1的正整数)的节拍其每小节律动数默认为n,譬如我们默认6/8=(3+3)/8(2次律动)而不是6/8= (2+2+2)/8(3次律动),依此类推。这就比前一种“复拍子”定义更加完满,因为从前者无法直接推出为什么6/8中的“6”必须拆分成“3+3”。
3 B$ X7 M8 D0 ` t- R1 l; G8 D
" j b( v8 H* O对比各种常见节拍,在2/4、3/4、2/2之类单拍子和6/8、9/8、6/4等等复拍子上两套理论的结论是一致的(尽管判断依据大相径庭),可是在4 /4上出现了分歧。前者认为4/4是由两个2/4连缀得来,因此为复拍子;后者则认为4/4的每次律动都分为两份而非三份,因此为单拍子。这使得两套理论无法兼容。
( p4 J2 Q, S# ?9 t* h& O; v" \3 R8 y9 M7 `, H; u
这两种定义的分歧是欧洲音乐史上不同理论流派的遗产。不止节拍,很多音乐术语、概念在欧洲音乐史上都有过不同的理论见解,其中有的成为了主流,有的被逐渐遗忘,还有的并存至今。所以我们今天在学习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概念上的不一致。
2 s1 r. a% V9 h
- P4 m6 P# u, |7 ^+ x. G4 y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的构成》(该丘斯著)里,译者缪天瑞在译注中说这两种单拍子、复拍子的分类法分别是“德国体系”和“英国体系”(如下图),这么说来难怪英文资料中的定义都是后一种。不过大陆教材之所以采用“德国体系”倒不一定是跟德国学的,而估计由于是继承了苏联的“斯波索斌体系”。
9 U/ E3 f* J: W0 \/ b$ ?% v. X
5 a P* g* Q$ F6 k
8 Y3 @/ Z1 d; z4 h$ D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