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8-7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佩戴方面,全尺寸耳机都会相对要舒适一些。耳机中也不乏异类,例如AKG K1000,它该属于哪类呢?
9 O z8 J. e. o" q ]6 L1 f
0 j3 i, t0 Q4 m# a( s/ T根据佩戴方式分类5 ~; P" [/ n, p
: o, P/ R' s' N l) R塞入式3 Q! E; O# Y, |$ G
) O; }9 A2 J/ p: KEtymotic 音特美 ER-4P MicroPro入耳式耳机0 Q# ~5 i1 x4 m
% {- {* o8 K$ [, p" G8 S' L几乎所有耳塞,都可以归入到塞入式这一类。塞入式的好处是轻便,便携性是各类耳机中最好的,因为这个优势,几乎所有的随身听设备都配备的是耳塞。但是,请大家一定注意听音音量,尤其在马路上。对于小耳塞这类设备来说,耳壳使用什么材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其驱动器的小功率输出,都不足以让耳壳乱序震动产生杂音,因此过度追求耳壳是否金属材质并不是明智的,话又说回来,金属耳壳能带来更好的坠手感和外形,也会比塑料外壳更显新,这点在用过一年半载后尤其明显,在外观上也会显得更时尚点。
- f3 o* F* m A5 c/ b) f
* O, ?2 y+ }* N9 o$ c, E0 h耳挂+塞入式
, R G7 Q/ S. e
9 ]4 Z: G7 B0 YB&O(Bang & Olufsen) A8 耳挂式耳机
3 e \" J: y1 B4 r$ Y
! ?2 F- T" Q1 H$ s! H# x) O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EC7 耳挂式耳机
6 L( S& C. j; f4 ~1 r6 Y0 M
7 u$ [' }, V; r' `) j还有一些耳塞,设计了挂钩,让佩戴更加稳当,让它更适合运动时使用。由于有佩戴系统支持,耳塞无需使劲塞入耳道,因此在佩戴舒适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 g7 K H) O9 s: _4 w0 i9 O$ N- X' y) C+ p6 v
耳挂式4 s) p, V0 F& r# S% K& I
) u7 Q8 Y+ u. F$ k( M0 ], F* d达音科DN-C60-黑色款
& j5 R! u: Y/ y) M" \8 V' O4 T6 I: M8 j8 ]# _: K
将耳机上附着一能折合的挂钩,使其能挂在耳廓内侧,使用了这样的佩戴系统的耳机,都可以算耳挂式耳机,也有称为挂耳式的。这种佩戴方式不会破坏发型,便携性和舒适性也非常不错。但由于其悬挂方式不可能做到紧密贴近耳廓,所以始终会存在漏音问题,这会让音质下降,因为是悬挂于耳廓,这类耳机不应该做得很重。& `) d) L9 g$ A. n. I
2 W& b& t4 g' w+ V5 c1 |
后挂式
4 y* U7 F) y' w/ ~ m- [/ f: A' x) M! W
Philips飞利浦 SHS390 后挂式耳机
( ?" h# K% L4 z% G. \' E6 d
+ w% C- h( P1 Y8 X4 P! F# K( e% l使用一根有弹性的头带,从脑后绕过耳廓夹住耳机,使耳罩紧贴耳廓的耳机被纳入后挂式耳机。这种耳机基本不会破坏发型,尤其不会破坏男士们的发型,这种耳机佩戴上不如耳挂式的舒适,但是它能让耳罩紧贴耳廓,漏音问题基本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头带弹性一般较大,所以不舒适感会多一点,这种头带很难设计成自适应性的,大部分这种耳机的头带是无法调节的,头太大的或者头太小的朋友,都会不合适佩戴。由于有固定的头带,就使得它们的便携性变得很一般。
' H/ D' F; h5 _3 V: b. L- Z; Z, m: U, T8 ~0 l& h3 V& D: l
头戴式2 F/ {$ u* I$ g/ z4 }1 |
! L5 [7 I R' Y- f5 K# P- g
AKG K701 头戴式耳机, ]( D& _1 ? {5 @; [4 y% M
: q6 J, n+ Q2 }最常见的耳机类型,使用一根有弹性的头带,从头顶部夹住耳廓,由于不用考虑轻巧问题,耳罩一般都设计得比较大,顶级耳机几乎清一色都是全尺寸的设计。这种耳机发展得非常完善,一般都能做到头带自适应,耳罩可小幅度旋转,这些小特点让佩戴变得舒适起来。但是并不适合便携,即便头带被设计成可折叠式,它的便携性也不会比塞入式和耳挂式的好。' a- f8 C/ d7 I, v
+ N" f4 R* M: f根据声学结构分类
" P: w* y- J' ? z/ D: B. a6 v; S2 q0 W) |& O2 X
开放式) i0 d2 N* ^5 i
1 b2 l( }! u, e( P) SPhilips飞利浦 SHP8900 头戴式耳机
- D' l; ? Q/ w8 s7 v4 u+ F8 o2 L5 G- \" U/ [
如果你能在耳壳外测看到各式各样的孔,那么这款耳机十有八九就是开放式的,开放式的耳机密闭性不好,播放音乐时,还能听到耳罩之外的声音。除去这点之外,没有明显的结构缺陷,它不能彰显耳机的档次,从几十元的到几万元的价位,都有开放式的耳机存在。/ D% K0 a% t& ~
- J! x f j/ T/ X3 u2 X( l5 j# H
密闭式1 k7 p0 d, k6 o* p9 y) a3 F/ P6 @
) [) I9 q( q! {Creative 创新 Aurvana Live! 头戴式耳机-包装7 }7 s2 Y0 [$ E; M1 N
如果耳壳上找不到任何孔,那么这耳机就是密闭式的。密闭式的耳机可以较好的隔绝外部噪声,这种先天优势被运用到监听耳机上,有不少朋友误认为密闭式的耳机就是监听耳机,其实错了。密闭式同样不代表高档或者低档,,从几十元的到几万元的价位,都有少量的密闭式耳机存在,入耳式耳塞,基本都是密闭式的。
+ D) l" J3 M6 _+ }4 q1 g' L+ s5 ]( w
! X9 f# @9 A3 L! J# ?根据电声原理分类
3 R; c; O9 _1 t3 i' m: c& J: |
1 m W. m' ]( f" t动圈式
# m4 L5 I8 d; N8 j. [/ [; b0 ~
' k; {& I4 ~, w1 L; g9 g$ {. yEdifier 漫步者 H260 入耳式耳机暴力拆解-H260的“残骸”- D& [; f* `; ?% w/ p8 i
5 i) [. a* C% j9 o它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的电动扬声器,和音箱里面用到的扬声器原理是一样的,而且结构也大同小异。上图中的小红圈是细铜线或者细铝线或者镀铜铝线等金属线绕制的,有2条小小的引脚,分别接入信号源的正负极。这小红圈被称为“音圈”,它一头于振膜相连,一头悬挂(不接触)在永磁体当中,当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变成电磁体,将和永磁体产生排斥或者相吸的作用从而驱动振膜产生声音。" {8 i' ?( h" S6 M" j8 c
+ P; x- q+ y- J/ h+ L' i7 X3 R- X
动铁式/ D4 I, {2 f" d; a
2 u) T- v1 z5 g4 X+ }4 I8 a创新 in-ear 入耳式动铁耳机拆解-动铁单元内部的结构, n2 F/ ^4 B% v1 p k/ [; f, y9 o
7 _# d( t: P+ x- G* D" o动铁又称平衡衔铁,最初是用于助听器的。动铁单元可以把直径做得较小,从而设计出入耳深度更大的耳机(现在这个优势不明显,动圈驱动器直径已经做到几毫米了)。动铁单元的结构不尽相同,Aurvana in-ear耳机采用的是其中一只,但基本结构相似,都是靠驱动铁片并传到到振膜(可以用外壳代替)发声。动铁单元具有良好的瞬态和声音密度,但频响范围较小,因此有的厂商靠多个单元来完成全频段的表现,但此时又需要分频器来配合了。6 P. p& ?: d) |7 P7 Z( G
4 Z$ m$ H. I3 X! m2 |4 Z( W4 X+ c
静电式2 I" _+ k+ }0 `: Q$ l6 N( N0 ^+ A f
6 C9 |! A- r/ n% i6 V) BStax SR-202 静电耳机 & SRM-212耳机放大器套件-与SR-404对比
8 _# J- F7 Q" p! b6 l+ b5 r
' N9 d" `4 Q) m/ V它的发声原理不同于动圈式,其基本原理就是将一张极其轻薄的振膜置放到一个静电场中,输入信号的变化导致电场变化驱动振膜发声。静电式的原理让振膜避免了冲程运动,振膜变形幅度小了很多,因此静电式的原理从理论上就能提供更细致的高频。! J3 y) x: h& n3 d* \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