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声音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整体质量,根据新闻记录的属性。他属于现场实时同期录音范畴。一线的新闻记者、主持人每天都要采访,而采访的地点并不是在安静的演播室或录音棚,大多是在新闻发生地现场,一切有人活动的场所都有可能成为新闻采访的现场。采访者要在各种不同的声音环境中录音,如何正确使用话筒恰当地录好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声音,处理好采访对象与所在声场环境的关系。看似很简单的语言录音,实际上却是一项颇有学问的录音技术与声音技巧完美结合的声音艺术的再创作。
5 B$ x2 X9 Q2 J" M* g( A1 N
# N& _( ^4 c/ R1 w& E& G* c 新闻现场报道中的录声不同于其他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录声,是实时的、一次性完成的真实记录过程,新闻是不能重复、不能人为再造的。因此,正确使用好话筒对这一记录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 S6 d. N8 u$ g) J2 C$ t* Y7 x2 D9 Y5 x6 C- x G/ ^
1话筒的技术特性指标* w0 T8 N, ~9 a( c" a2 M6 t
# d, L2 J. }0 U( ~/ L 记者用话筒把新闻现场的声音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广播实现重放报道的目的。基于新闻现场报道的声音记录的需要,在选择使用话筒时必须考虑新闻采访现场声音环境、噪声能量等因素选用适当的话筒。通常不同的话筒在频率响应特性、灵敏度特性、拾音角度特性等方面各不相同,是生产商根据不同需要设计的。并非随便哪种型号都适合用于新闻采访。# c6 W3 A$ m7 L* x' z2 S
* A4 D" E7 b! Q% k4 s9 L, s
全方向传声器的拾音区域是圆形,拾音夹角是3600,其拾音能力取决于与声源的距离,与声源的方向无关。心型传声器的拾音夹角约为2600,因为其方向性图形更像人的心脏故称心型话筒。新闻采访中使用较多的强指向话筒也称为超心型话筒,与全方向传声器或心型传声器相比较,如在相等声源能量强度时,可将前方的讲话声从较强的室内混响声中或环境噪声中区分开来,在其他方向上拾取声源的能力骤减。换句话说,超心型话筒可强化主声源音量,减少环境音响的干扰。$ Z+ h" G' I/ E u ~: W0 i
# f; d! B2 j$ Z( d" \ 2人声的拾取距离; j# _& O. K" J8 A# P% M% j" J: O
, A% ?9 j0 o( N8 T( U1 t2 c
语言声音的拾取一般采用近距离拾音,因为新闻现场报道中的录音主要以记者和被采访者语言的清晰度和可懂度为主。传声器的指向特性又称方向性,表明传声器对不同入射方向的声音信号拾取的灵敏度,是传声器十分重要的电声指标。了解他对记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有很大益处,熟悉传声器的指向特性是正确使用传声器的前提条件,为获得优良的声音拾取效果,完成不同现场环境和报道形式的采访需要各种指向特性的传声器。理想的工作状态下,话筒与声源的距离在25—35cm,新闻现场不可预测的声音环境,有时最佳的拾音距离很难达到,减少拾音距离也可减少进入话筒的外部噪声。实际操作中应尽量将话筒的指向轴对准要拾取的声源,将话筒指向特性的死角朝向噪声源方向。因为噪声有不同的辐射方向和不同的扩散方式,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完全避开噪声,使用不同的拾音技巧和话筒的指向性可最大限度地改善信噪比。7 u, G. E# Z9 ?; @
1 r* B, [9 y5 Y: `) c/ J 强指向话筒多为电容话筒,记者在使用时,当拾音距离小于30cm时,由于振膜上高能作用区的静态压力增强,致使转换后的语音出现嘶嘶声和噗噗声,这时应避免话筒正对讲话人的嘴,而应改变话筒与嘴的角度,如450—650情况就可改善。6 n6 [$ _5 h& h
7 M2 H, |0 k E( u3 U: D
记者在使用电容话筒时会出现另一问题——近讲效应。在实际工作中,当话筒过于靠近声源时由于近讲效应会造成低频提升,直接导致语言清晰度下降,瞬间改变话筒拾音的频率响应。在采访中应正确把握好声源与话筒的距离以避免近讲效应的发生。事实上,人的语音有用的频率范围大约在100Hz—16kHz甚至更窄,大多语音用采访话筒都备有低音切除开关(高通滤波器)如M,Ml,Vl,V2。可利用这一手段把80Hz或100Hz,120Hz以下的低频切掉,对低频提升造成的可懂度下降和新闻现场环境低频噪声的干扰都能起到抑制和减少的作用。- |: D( O$ N2 p: |- g/ U* J& P$ r
( d. H! j/ x5 y" L4 a) r' H 3不同声场的拾音方法
0 S9 m. ~' B5 @ X2 G: R0 C
' R' L! l1 \+ l 新闻采访形式决定话筒拾取声音办法。野外现场报道时,如农村田间地头、旷野旅游景点的开阔地带等,可大胆使用全方向话筒和普通心型指向话筒,不仅能拾取人声语言,同时还可拾取到周围鸟语花香的环境音响,使现场报道的新闻事件更具有临场感。同样是室外声场,但如果噪声很高的话,话筒用法就不同了,这时应尽量使用强指向话筒,使记者的现场解说声或被访者的声音从现场嘈杂的环境声中突出出来,使用“枪式”话筒如C74,C76利用枪体的长短和声槽对声音产生相位干涉现象,使记者能在复杂的现场中获取到更清晰的语言声音。0 a" E4 E( P! E$ v
" W: \ m t2 I( K. i 如果采访是在环境噪声分贝已远远超出主声源(采访报道者)的新闻现场,如三峡围堰拆除爆破现场或台风袭击、抗洪抢险的现场,提倡选用灵敏度相对较低且抗瞬态冲击能力较强的动圈传声器,并带防风罩,专业防风罩不仅能够为话筒挡风避雨还能对大分贝的声强起到阻尼消耗能量的作用。在这种声场环境中录音,话筒与主声源(人声)还可靠的更近些,以提高在恶劣采访环境中记者解说词的“可懂度”。但要注意使用话筒上的高通滤波器消除近讲效应。* [% k7 ~$ T$ A
* c+ L; a5 g& ^+ @& D2 t
在封闭式声场,也可称为不自由声场的新闻采访如公交车、办公室、工厂车间、演艺剧场,还有半自由声场如高楼林立的繁华街边和半封闭的体育场等提倡记者使用锐心型(强指向)话筒,可减少环境噪声。在未经过装修且声音比较活跃的房间内,应尽量避开硬反射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开门开窗解决反射声的扩散问题,对小型全封闭房间效果会更明显。- |: `& p: {- H \3 O
" V4 I' k& @8 ^- _* F$ m. m
在体育新闻现场报道中,即不能让解说词被火爆的体育赛事呐喊声淹没,又要把他的大环境效果声反映出来,可利用“心型”话筒拾音夹角的宽泛度,以获得兼顾语言与环境声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