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耳机] 1千元耳机和1百元耳机究竟差多少?

[复制链接]

294

积分

2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8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千元耳机和1百元耳机究竟差多少?
1 n, Y6 S6 M4 [& a; ^5 y6 ^6 S耳机圈在微博上突然热闹起来,有一家创业公司生产了一款 199 元的低价圈铁耳机,这款耳机的包装与某昂贵的国际品牌产品看起来类似,宣传也过于高调,感觉要直挑传统高端。但是有做耳机评测的 KOL 听了这款耳机后,认定这款耳机音质不行,然后在评测文里用了很多尖刻的语言,极尽贬低,随后厂商与 KOL 之间的口水战正式开启。
% W6 ]8 M1 E8 i# ^. \! w. g  j. @  L. L4 Z5 E) N* A9 m& R; e( v: h

. F0 F  h3 J2 s+ I6 I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耳机生产基地,世界上大部分耳机都在中国贴牌生产。随之而来就是各种新兴品牌涌现,大家都想做出点差异化和附加值,随之而来就是各种耳机玄学 KOL 的横行,各种软文黑文扑面而来,让人摸不着头脑。  \- i+ q! o. O- I
5 r* b% Y- |, E' q* ^) U
/ ^! R8 C8 w  W2 a# z3 c
那么真相到底怎样呢?我们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耳机呢?希望本文能为你解惑。5 ^3 ]1 O& i7 l" w( _6 c

: k1 m6 Q' h* G4 H
' e6 G% N7 R# Y; h- j6 c, u5 M一、耳机的真相+ n/ ?- t& H5 ^
* Y( m6 D) K) ?$ o6 ]0 B

5 ^1 k4 Z9 z) A- s5 f7 E5 m: l1 i6 Q% m9 }
% e# _5 h7 f5 M. ~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耳机其实是有技术指标的,是可以客观评测的。耳机简单来说就是能量转换设备,把电流转换成震动,这个震动所发出来的声音从技术角度是可以严格测量的。从理论上说,测试声波信号,就可以把耳机的品质测试出来,且丝毫不差。
2 l- A- M" b) I# _- ]1 P
) t1 X6 `' f9 p6 D6 S9 b( p  |. C# C6 x9 f
但是,耳机这个东西个体差异比较大,那么小小的振动元件很难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就是说一个耳机一个声音,即使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大致声音能接近是可以的,想要准确测量来分辨耳机的优劣,并不是人耳能做到的。0 _4 e+ G1 Z1 s$ N0 g8 n# e
% l1 O1 h8 @' T
+ Y6 s, o1 Z* A0 j1 {; N' \

$ T+ Y7 s/ c) }" ~
! l& u4 \* Z( e. t& e7 y* C4 c于是,耳机就有了各种玄学。
4 Z/ [4 a6 E5 Q, p" i, M+ b# r) Y1 L

$ p- W( s4 A6 o2 X  D2 s; x. ~) l! d3 ?. `- m% }$ W2 l& }

+ K" d+ h' N9 `3 n  v评测人把耳机说的天花乱坠或者黑出翔,也并不是从网络时代才有的。早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的音响杂志时代,就有人写各种软文推广耳机。中国发烧友以前是不太认发烧耳机的,正是一批批杂志时代的写手,把一个个耳机品牌介绍给中国的受众,才有了耳机行业的发烧消费。今天的这些收钱或者勒索钱的耳机 KOL,当年恐怕还是小朋友。他们今天干的,其实他们的叔叔辈在十多年前都做过。. w4 q% E" y/ d" _5 m: c
' J* [0 _1 _$ J1 F8 J. V6 r

* |3 V' y; f% y0 P" b" a6 e4 |/ f* V$ U5 K$ k

1 @; b# h# _* N. m7 [" F; q" t+ p而且,耳塞和音箱还不太一样,耳塞是塞在耳朵里面的,耳道其实也是发声的一部分,耳机的个体音质差异比音箱更大,音箱个体差异只是个听力不同的问题,而耳机除了听力,年龄不同以外,每个人的耳道也是不同的。个人的主观评测,参考意义更低,因此,对于耳机类产品,只有自己的耳朵收货是最有意义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0 \' D. D% D. L" x

+ \/ G/ p. r$ q0 R; n
5 k# P! P- z8 r
0 `- T, {* H# R5 _3 e
5 z8 o# I+ b! H! m' T
7 f! R0 u9 r9 v) r
3 Q# P0 j' T1 Z6 z( `& W4 s: ^+ L0 B" O& ]% Z
二、用户如何选择耳机4 [/ S8 M" D" i* d9 A) Q; o% U
9 f- D% b/ J) u. ?, @* m- `4 p0 ]
% n: ^+ E9 [  a2 k

* f' Z9 X' U/ R8 v- U3 ^
0 }* u# o7 T! P8 w7 @/ M拆开耳机看,其实成本很低。单纯发声部分,几十元足够足够了,再往上是附加价值。发声简单,发出好的声音就不简单了,技术指标要做到,听感要让大多数人感觉不错,这个很考厂商的功力,所以研发部分也得算入成本。
) i0 \9 n% |0 r" ^1 l/ j( {" I
/ X4 p" q7 L- U  K8 x9 c0 K4 W( P$ X9 s$ m7 Q; i* U

0 |# }. a6 B/ o7 I8 ?. d/ t) d4 E其他附加品,什么极品线材、真皮套子、精美盒子等等。这些附加的东西和月饼包装盒差不多,就是为了让你感觉物有所值。用户挑耳机,要明白自己挑的是什么,要高保真,那么技术指标得看。现在很多网站都有耳机的实测指标,虽然个体差异大,但是总算个参考标准,这类耳机对音乐类型适应是比较广的,品质也有保障。如果是为了听自己喜欢的声音,那么就带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去试听,因为音乐的类型,耳机的风格与用户的耳朵结合起来,出来的声音是个性化的。+ r' a. b( S6 U+ M

0 f4 j" A( V2 S3 T5 @% j0 S% R1 v1 ?: L  x$ f2 B6 N  S
* {: H  P& J6 ~' \4 P: U0 [* F

- ~: v5 L$ G- a你喜欢小提琴的感染力,那么可以去挑一些高音不错、解析力比较好、泛音比较多的。但是这类耳机,听普通流行歌曲或许会感觉吵闹。4 C. z! ]6 w4 V& a2 f" \

  E) o  V! o# z) A6 X3 G# ]  b( i6 Q4 ?. }

- d" ]; \0 m, X% F, C7 p; j- O) p% F& u3 q4 Y# x
你喜欢听低音,那么就可以去选低频下潜深、量足的。低频是耳机很大的一个优势,因为音箱要低频得做的很大,成本很高,而耳机就便宜多了。& ~& e2 D& p6 d6 z4 y. i- }8 y3 z

1 X" Z1 p/ y8 d) J
& ~* O4 _! y: }; u1 I- h: ^% D& [+ T/ L8 B

: X. w7 c4 b5 Q+ a有的耳机会突出高低频,中频反而有凹陷,这种耳机听人声就很痛苦,喜欢人声的反而可以找中频好,耐听,两端延伸不那么远的耳机产品。
3 B* I! Z# w- T! _. l  X8 s! {$ U3 `+ M% d

' V* \* _! N& V! I  c4 m2 ]' W5 I/ h  ]0 C& T. r8 M2 ^6 s% U4 f$ v' }
1 D. J( q% I; n2 m
综上所述,带着你喜欢的音乐,去试听才是王道,不要过于相信所谓的评测,因为耳机的个性化因素太多。也不要只看价格,耳机行业很坑,未必是昂贵的耳机就一定有更好的声音,适合你耳朵,适合你风格的耳机真未必贵。+ ^& Y, F) @+ [) k( e2 v

( B% t1 h) A& V4 g$ q. a: E' g/ H7 Y6 y

5 g: A8 Y: o% J' Z
! i$ |# r4 L# g- `) i4 ~% l$ U6 {$ L' X- s2 C5 ]- B+ j4 x

: a& A& d/ w3 o* C# `1 {
) h" K5 g6 [$ }+ E三、盲听破玄学
, m; v0 e- t/ a) p
1 x* O1 S4 j( ?# R
8 `5 B$ v1 U% q4 q: ^" D
/ ^5 K0 W4 e: h8 w+ t4 u% U7 O5 }
人耳的分辨能力其实很低的,心理因素对耳机影响很大,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和不想证明自己是木耳的心理,往往会让人们对定价昂贵,包装精美的耳机以过高的评价。而厂商也就乐此不疲。定很高的价格,花钱造势,包装成本做的远比耳机高更是常态。! n9 I+ t3 ]1 A! F2 J
8 [; C- [6 w( `/ a
  V" @8 C4 l- \4 G1 U8 N6 h1 L

, r; M! U) ]0 ^6 i
6 ~! |, s4 e" s5 q+ u而真正挑耳机是盲听,就是你熟悉的歌,几条耳机来回切换,找自己最喜欢的一条。也许睁开眼一看,100 元的被你选了,10000 元的被你当垃圾扔了,不要紧,这说明 100 元的就是适合你的耳朵和你喜欢的音乐类型,不是你不识货或者木耳,而是耳机就是这个样子。2 ?- C) x4 p0 ~! @  Z
9 C5 s; k* B- p; [5 O5 n

# b& X" G7 T2 @4 p% ~2 G
9 L8 h+ m3 k2 |' o6 _
, X8 p! N$ c( b9 O4 Z' i话说,笔者其实也拿到了这款风口浪尖的低价圈铁耳机,先把这个厂商的背景和问题放在一旁。就笔者的耳朵来说,这款耳机听听小提琴还不错。其它类型的音乐以它的价格也还说得过去,确实不至于被黑出翔。+ I& R& n  ]3 I4 _

" A; V9 U0 R( v! t0 Y& @) v7 W; a# s+ r, E4 U4 b) S( N
9 P* Z9 a# }( v  V, y

5 [, c2 T6 n! o0 R这种网络上卖的耳机,笔者的建议是尽量提供免费的试用。试用版交了押金,就快递送样品试听,听好买正品,听不好厂商赔个快递费。嫌快递费贵,就在各地找个线下试听点,随便哪个手机店不能提供个试听点呢?是吧。& U( c9 v+ _. R) S2 N' K; M

( A' c# ]1 z7 A3 R7 z3 K- k & c4 E/ H, E0 t# B4 g/ O

: V/ V, r: i" Y2 V; ?2 s& ~: B6 `$ @; g$ n9 ^! l
而网络上的口水战,对耳机厂商和用户来说都没有太大意义,该做产品的就用心做好产品,宣传的再好,总会被戳破,该做推荐的就做好推荐,给出客观的建议,为你的粉丝负责。而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可信的品牌,尽量自己去试听,最终还是用耳朵收货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