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81|回复: 0
收起左侧

[讨论] 聊聊空间音频技术:改善视听体验?

[复制链接]

1400

积分

0

听众

5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00
发表于 2022-7-20 13: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Y  x& B3 y' p) ~: C5 M聊聊空间音频技术:改善视听体验?
; @& |1 _2 t% V1 h% R# d1 ~0 g ( W/ F9 F; l+ J( H( Y( Y
这两年我们经常会听到“空间音频”这个名词,说实话空间音频技术之所以能让很多人知晓,苹果的确功不可没,尽管我们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技术还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事实上,从实际的体验感知来说,空间音频可以说是环绕声的一种扩展技术,相比较环绕声来说,空间音频会让用户更容易体验到声音的立体感和深度,将环绕声更准确地定位在合适的方位,让用户在生理上获得更身临其境的环绕效果。. i; Z$ u% ?: I; c% e% B

+ S1 e" B! Q! f3 [ cda77738c74f4036b2400974b2141c4e (1).jpg ; I) ?: H% x7 O1 a0 [7 x
$ F2 @# ]1 X( g$ L
空间音频这个技术其实是一个统称,不同厂商有不同的称谓。如果说和传统的环绕声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空间音频简单来说应该是更符合用户的生理状态,或者说空间音频拥有更人性化的设计。而且这个技术实际上是不限于设备,耳机也好音箱也好都是可以支持的,当然不同公司实现的技术不同,在最终效果上肯定会有一些差异。
6 l$ g% e# V3 P" L. C$ w6 P5 b) z: W+ J4 ^) i
目前在空间音频技术上发展的有多个厂商,除了我们熟知的苹果之外,包括杜比、索尼、奈飞等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空间音频技术。而且有趣的是,这些技术实现的原理和最终的效果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空间音频未来在我们的视听体验中,一定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看视频、玩游戏或者听音乐,现在都有不少支持空间音频技术的内容供用户选择,所以这次我们也就来聊聊各家的空间音频技术,看看到底谁的表现更出色,谁又会成为未来家庭娱乐的视听标准。  u4 j( ?) `4 C
8ca12c37936441cba281e189d2ea15ee (1).jpg 7 Y1 w3 `, A, u/ k
4 C0 I9 D! O, Q* I
' K. Q1 C, w' c5 B$ R0 J6 X
杜比全景声:或许是最容易实现但效果也最差的- f( s4 O: d' k5 m. k3 P
在空间音频技术上,杜比应该是走得最早的厂商,毕竟杜比在多声道环绕声上有极深的造诣,而杜比全景声也是目前环绕声音频格式最流行的高端技术。事实上,我们现在在各种手机平板上所支持的杜比全景声,就是一种简易的空间音频技术。当然和影院级的杜比全景声相比,在手机和平板上采用外放或者耳机的效果相比,那自然差距很大,毕竟要实现相对完整的杜比全景声,至少也得需要一个多声道回音壁才行。
5 T! V9 ~! W$ X+ H" a7 n! m& D* h) S
) J3 Q! G" x7 Y, m7 T" B5 r* {# R- _: B' g1 d- |  O" h
d3d3dc877aac40a98d20453f629a9757.png
8 E2 {* B0 B) M2 N. |! M, U不过相对于影院级的杜比全景声来说,我们日常在手机、平板上见到的杜比全景声不是没有优势。首先就是它不挑设备,只要一个耳机就能获得不错的环绕声效果,这样可以让用户节约大量的成本;另外这种空间音频效果实际上对硬件没啥要求,它更多的是代码模拟,而不是真正的多声道。当然不足的地方自然就是环绕效果一般,基本上也没啥空间立体感了。1 j' U& I6 g5 T7 c1 ?1 @

' G4 Z. K6 x5 @4 I9 ?1 ?2 L% A3 V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还是杜比授权太简单了点,一些厂商只要花钱多半都能通过杜比的认证。但如果没有合适的硬件,仅仅是在移动设备和其他非专业硬件上适配,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一个简单的模拟环绕声技术。那么有效果吗?肯定还是有的,我们自己体验在手机上采用普通耳机,打开或者关闭杜比全景声功能,声音还是有区别的,打开杜比全景声,的确拥有更为立体的环绕效果,只是相比其他物理环绕声不那么突出罢了。7 _( p0 I8 i, E. M; l' o% q
3d60ad6cdfd44c1c831f46249d7c395d.png
4 s- V& @5 Q0 V; }2 K5 B; E! w
2 I7 n0 G+ l7 M
6 G  e6 N( k; s7 x; ]不过说实话,在目前移动设备上,要实现空间音频,利用杜比全景声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案,而且即使是外放我们也能感受到深度上下的功夫,这让我们可以尽量感受到到相对沉浸的音频效果。当然我们之所以觉得这种技术过于粗糙,还是因为它在声音的结构上过于简单,而且纯粹地采用模拟方法,效果相比其他厂商来说就显得很小儿科了。另外它也没有什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声音缺少变化,说白了就是空间感的确太弱。
$ j- A# \4 l3 W" W! L  j# p
# ~( p) g' W5 s! f* [8 h- D当然了,如果不在移动设备上,而是家庭影院,有符合杜比全景声的功放喇叭,或者拥有回音壁的话,那么效果肯定会比在移动设备上好出N倍。但杜比全景声本身是个很成熟的音频规格了,环绕声效果很突出,看片够震撼,但说实话依然会相对缺少空间感,和现在我们说的空间音频技术还是有不小的区别。5 o/ m, `5 I- f

! U/ y' q: k5 t2 e# L7 i; s b100e9cad99c480eb4e85f1b51ab7f01.png " T* d# F, e. \9 w* M0 X  c
" P6 |; ?8 J/ t* Y- ?2 m, c
苹果空间音频:或许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音频技术
9 @( U' ?( ?% ]" D7 ?1 u/ R) Y严格意义来说,苹果的空间音频技术其实上也是杜比全景声技术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所以苹果支持空间音频的耳机实际上都会支持杜比全景声。但是苹果相对杜比全景声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调整,那就是加入了一个空间定位的改变,这使得用户在体验苹果空间音频技术时,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声音深度和立体感受,而且真正让用户和声音产生了一种互动效果。
$ k# U! R9 ^. E" {& K( E8 t
4 \9 I( z& w/ S' I4 G& M: u 04a541f4af284f06a006f787c1509aa3.png
, z2 k4 |6 W: j. _: r# ]  q! `& A* g) j& z. g/ h) ^! T5 i( v
首先在技术上,苹果采用的软硬结合的方案,除了音频部分的改变之外,在声音设备上也要加入相应的技术规格。苹果在增加声音深度和空间感上的做法是——对播放设备进行定位,比如用iPhone或者iPad播放支持空间音频技术的音乐或者电影时,那么整个声音系统就会将iPhone或者iPad模拟为整个音场中固定位置的播放设备。
/ y- A& [& T( z1 q
3 z" r8 U4 ?7 }9 \. g: ^' W, z0 J在有一个固定的设备位置后,苹果再通过耳机来确定用户头部的位置,从而判定播放设备和声音的位置,这样用户在转头或者设备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会导致耳朵与播放设备的位置发生改变,而空间音频技术将会模拟出这种声音强弱变化。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有关人体工程学的技术,但同时它的确能带来声音上的改变,并且和用户产生互动,最终让用户获得更有空间感以及更有深度的声音效果。  d  k* ]$ E% X- A$ z

" S( m0 v9 t7 L2 M9 @$ a* B* S 8dbe5b3597f540a0884f62d9487ac022.png
( t2 _! U8 u  u. [  c! u! [0 S8 a2 w: |  z* Y0 W! d' H! N/ S3 ?, z' X
当然苹果这套算法是非常先进的,目前暂时还没有看到哪家厂商在这部分能和苹果相比,因为不同距离要表现出来的声音细微区别是很难,但苹果现在做得很好。这实际上对音频的立体声效果没有影响,但是给了用户一种真实的体验,一种在空间自由活动时获得不同声音深度的感受。当然这种感受目前只能在耳机上体验,虽然苹果在Apple TV上既能用耳机,也能用苹果的HomePods,但HomePods一般也不会随便移动,而且不会贴近耳朵使用,所以不会有这样的体验。# B4 P. ]/ F: W) X; }+ F1 `( B. n# i

8 t- c7 W: m( D9 p另外在本身的音频部分,和移动平台的杜比全景声不同,杜比全景声在手机上往往其实就是对立体声的一种模拟增强,但是苹果的空间音频不是。苹果的空间音频系统依赖于5.1或者7.1的多声道音频,也有直接用杜比全景声的音轨来制作。比如说苹果自己音乐软件中支持空间音频的音乐,都是苹果先录制的杜比全景声然后再进行处理,这样才可以让用户使用AirPods耳机时,获得身临其境的声音体验。
% k! `; q  x2 U3 K2 y" F" z9 W ce51287ba1a540828b0942189ebbf55e.jpg
7 N# |: A8 E5 q6 |$ B; F& J( q0 m* C3 \6 O' u, {
0 ]2 R& J3 j; a* W: o' t. T
所以从声音的效果和深度来说,目前苹果的空间音频技术是最佳的,要说缺点那就是需要苹果的设备才行,因为目前只有苹果的耳机和硬件,才会支持头部跟踪的空间音频技术。但要注意一点的是,空间音频技术并不是强制要求头部跟踪以改变声音,苹果也是可以关闭头部跟踪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厂商的空间音频技术并没有头部跟踪,毕竟只要获得足够的空间立体感受就行了。
6 n$ Y1 q: h0 L
# v6 N& ~9 H" |  w索尼360临场音效:空间效果惊人但还需加强: ?/ S/ }  G* [2 {# B9 _
空间音频另一个用力推广的厂商就是大法了。实际上大法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自己的360 reality audio音频技术,可以简称为360临场音效。不过在当时大法也是用的软硬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也就是要用索尼的耳机搭配索尼制作的支持360 reality audio的音频,才能获得最好的声音效果。
4 e8 e% |. o  b 79c577054c0143429959b7d477ef2416.png
/ p0 {% `. O3 ~( g! Y. g
2 G9 B, U. j, C! A9 ]" R
& ^7 Z, C% E) \! C/ T2 i9 N; P7 N! C当时索尼是拿的自己的蓝牙耳机做测试,表示要用LDAC的高品质蓝牙音频解码以及DSEE Extreme引擎,再搭配支持360 reality audio的音轨,就能获得非常出色的效果。但是之后索尼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不再对设备方面有太多的要求,或者说在一些特定应用下,用户不需要用索尼的耳机也能获得360 reality audio的体验。
- y) x  T( O5 }- Z- l  s/ j0 F
9 f9 m8 g% _) Z+ _+ b实际上索尼在PS5自家推出的一些游戏中,就采用360 reality audio的技术,包括《蜘蛛侠》和《恶魔猎人》等游戏。而且索尼的空间音频技术,在这些应用场景下不但支持所有品牌耳机,同时还支持普通扬声器,甚至是电视的喇叭。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为了让这个技术更具有普及性和支持力度,索尼实际上对技术和效果进行了一些削减,这一点是要注意的。很显然在一些环境下,索尼的空间音频技术就是一种环绕声模拟,这并不稀奇,而且效果也不会太好,比如用电视喇叭输出的时候。
/ }* U! u  V5 E4 V0 W$ g; E
9 B# E/ W) \8 v) p" f 62c8e3b0da8543499997f9757906b2a2.png
5 c) \. l( X( x
# Q* n' ]1 L, l  G0 o& z' p4 t7 |不过如果用耳机的话,索尼在360 reality audio的音频效果是非常惊人的。B站有索尼360临场音效的DEMO版本,是一段细节非常丰富的音频,无论什么耳机听这段音频的时候,都能获得十分优异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音质效果特别好,充分显示了大法的技术实力。要知道索尼现在的360 reality audio音频技术是不挑耳机的,所以可以证明索尼是充分在音频上下了不少功夫,才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 k$ y$ y$ ?/ K! q* r. G4 ^) Q

3 o# H: Z/ e% }7 O4 ?: z另外索尼自家的音乐库中也有支持360临场音效的音乐,效果也很出色,但是就是每个月要花钱订阅,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但很遗憾的是,索尼似乎在其他应用场景部分,360 reality audio的效果就不像演示DEMO以及音乐这样突出,比如PS5的几个支持360 reality audio的游戏,实际上我们用耳机听起来,效果就和PC上的游戏差不多,我们在听觉上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所以这部分我们还是希望索尼可以加强一下。/ y& T% n: \6 _0 g

! W/ Z/ X. v1 I, M2 s) o4 Z, y5 u5 ?) ^* o0 C3 x
0fd36500ab944d3ea92e958b64b506ef.png 3 Z- }+ T9 U  O# ^7 }. j/ d
奈飞加森海:加强版立体声还差点意思; J" L! U" f& v, e  ~. |- m
除了以上说的三家之外,目前公然表示自己搞“空间音频技术”的还有一家,就是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厂商——奈飞。奈飞和森海塞尔进行合作推出自己的空间音频系统,这其实是针对苹果来的。因为苹果在自己的设备上,是和奈飞有合作,用户可以使用苹果的音响设备或者耳机,在苹果设备上奈飞的流媒体很多是可以支持苹果的空间音频。但是奈飞不仅仅在苹果的设备上才有,包括安卓电视、手机、平板以及其他厂商设备上,都会有奈飞的APP,所以要在其他设备上填补苹果空间音频的缺失,奈飞就得自己弄一套出来。) B1 F# ^, {; b5 A0 Q) F2 x
904ef16107fe4ab1b5d9b70dbc66d387.png
- q; I7 y+ N- E5 K! D0 v- X& h
3 C) e5 {, Z  }  Z# N) p: n9 M奈飞这套空间音频系统其实和杜比全景声的移动版有点像,这套空间音频兼容所有标准立体声扬声器的设备,包括电视、回音壁和耳机。它通过获取环绕声或杜比全景声的音轨,并将其转换为立体声音频后再来做增强工作。所以奈飞的这个空间音频,实际上是基于立体声音频来制作的,和苹果并不相同。; P! `9 X9 i3 Q5 b: g

9 A& T3 N# w7 M* J& h由于基于立体声制作,所以想要获得奈飞的空间音频体验,也只能用立体声的声音系统,比如2.1或者2.0的多媒体喇叭、耳机或者电视自己的声音系统。如果用户本身的音响系统是物理多声道的话,那么就只能选择5.1或者杜比全景声的音轨,无法体验到空间音频功能了。
4 K" V/ Z% j1 R8 F- j
, g: `* d/ ^" n 9876d4c31dd5497988166e41c7d24c7c.png 9 M# H' F- L7 B" u0 y: r2 L
+ o/ {& Z" g& S/ e- |3 p
奈飞和森海塞尔是基于森海塞尔AMBEO 2通道空间音频技术的,相当于在立体声音轨中制作了单独的音轨,来提升整个声音的空间感和深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保证了音轨的立体感之外,原有的音轨细节并没有被削弱,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尽量尊重了创作者在声音表现上的意图。不过从我们自己的体验来看,奈飞自己搞的空间音频,空间感是不如索尼和苹果的,这种用立体声增强的方案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 G4 `5 h+ ?% d5 Q: ]
5 l' V# j' n/ P/ p0 u& [" @ 595a3d10aa1b4f7dacce0e75728f5003.png
; |6 m3 a" w" Y# u: S# m0 |' n( w. b5 W% b8 O
另外从多个设备的使用来看,相比起电视自己的喇叭和立体声音箱,耳机依然是更容易获得空间感和声音深度的设备。实际上对于其他空间音频技术也是一样,用耳机会比其他设备更容易获得空间感(当然不是纯粹指环绕声),这也是用户想体验空间音频技术时,所要注意的事情。
: @2 Z& e1 ^* o" L2 e3 k8 \% x* [
写在最后* B$ |. _- \/ v% Y( L5 A, z) [
那么目前要如何体验到空间音频呢?首先我们的建议是无论是什么厂商的方案,使用耳机都是最佳的体验方式,其他设备都不如耳机这样贴近耳朵,并且能赢造出足够的空间感和沉浸感;其次是选择有空间音频的内容播放,无论是游戏、音乐还是电影,因为目前所有支持空间音频的音轨,都是单独制作,而普通音轨是无法直接模拟的。6 Q0 S2 z) t* ^
4 d0 F& Z, u+ ?- ]0 W8 u
81c21e261cc848faa2b492bed2b171b8.png
+ b6 z5 q. \+ s: q# w; m) y, D$ p% H9 m% A4 Y1 P1 e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目前苹果的空间音频效果是最好的,获得的方式也很直接,购买苹果的耳机以及播放设备,选择有空间音频的内容播放即可。而其他厂商的方案则相对“便宜”一些,无论是奈飞、索尼还是杜比,他们的空间音频都不像苹果这样需要特定的设备,不过除了杜比全景声比较常见之外,其他奈飞和索尼的空间音频内容,都是专属的,需要有一定条件才能体验到,说白了都要花钱!
  S0 Z3 d+ _+ f) N7 X% v
( K& p: Y9 b% P" c至于国内,目前也有一些厂商做空间音频技术方面的探索,但真正能成体系并且商业化的,一个都没有。即使是爱优腾等厂商的流媒体,有不少采用了杜比全景声,但无论在耳机还是在音响上,实际效果都远远不如国外的厂商。所以我们每每也会感叹:国内流媒体编码方式不如国外,画质不如国外,音频效果不如国外,内容部分就不说了,也就是海外这些公司无法进入国内市场,要不一直亏损严重的这些国内流媒体岂不是都要垮了?0 ]5 n( ~8 e  D; t' B6 _) `

1 N6 t9 }1 ]8 \' t: [8 [# N
; F  C1 p1 _! U1 i0 E% P9 G" c& |) Z( r9 H, i
最后说一句,在有多声道物理喇叭的系统上,空间音频其实无法实现,因为多声道音轨或者传统的杜比全景声效果,和强调空间感的空间音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耳机系统是最适合空间音频系统,而游戏、音乐以及视频,其实在耳机之外,都能用传统的音响系统欣赏,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似乎沉浸式的体验才最适合空间音频技术,比如——VR!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21 01:22 , Processed in 0.03697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