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 Menu
Search for:
!account!
密码:
登录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好友
贴子
收藏
设置
首页
资讯
电脑
硬件
二手
音响
接口
店铺
音频设计
软件促销
插件联盟
官网
搜索
首页
资讯
电脑
硬件
二手
音响
接口
店铺
音频设计
软件促销
插件联盟
官网
搜索
音频应用
»
Audio app
›
音频设备
›
音频硬件
›
发烧友必看:黑胶唱片音质就一定比CD好吗?
返回列表
查看:
41401
|
回复:
1
[设备]
发烧友必看:黑胶唱片音质就一定比CD好吗?
[复制链接]
26727480
26727480
当前离线
积分
1696
好评度
0 点
1696
积分
1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积分 16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04 积分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积分 16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04 积分
积分
1696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26 2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发烧友必看:黑胶唱片音质就一定比CD好吗?
现在90%的乐迷都会认为黑胶音质要比CD好上N多倍,这个认知到底是对是错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对比一下。
自 1980 年代 CD 开始变得随处可得后,针对 CD 提供的音乐质量是否胜过被它取代的黑胶唱片这个议题,便有了一番激烈的争论。大多数的论点集中在「仿真」和「数字」技术的差异上,因此我想在做更进一步的探讨前,先说明这项差异为何。
仿真/数字之间的差异
为了让解说单纯些,我并不会直接针对音乐来谈,而是用影像的复制和重制法来说明,这样我就可以用画的来举例了。我们就先用「仿真法」和「数字法」分别来复制一条波浪线好了。
模拟重制
仿真录音系统采取的方式,只是单纯地照着形状,直接将一条摆动的线复制出来。就跟单车手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骑往市区的做法很类似:单车手的路线有多准确,端视他的速度有多快、路径有多曲折,以及中午花多少时间泡在酒吧里等因素而定。
最典型例子就是你拿一张描图纸和铅笔,照着图片描画一样,只要以等宽的线条很仔细地画,很容易就能增加描图的准确度。不过,有可能你所描画的线条摆动的幅度太大,让你很难精准地跟着画出来。
数位重制
但数字重制的做法则完全不同。「数字」这个字表示计算器必须将这项作业简化成一串「是」或「否」的指令。它会先将那张画有摆动线条的页面分割成许多小方格,接着计算器会将相机对着图片检视:「这块小方格里有黑线吗?」并一一在所有的小方格里进行这样的程序。然后计算器会将所有「是」或「否」的答案储存起来。当我们要计算器重制这张图片时,它就会将所有答「是」的小方格画成黑色的;而所有答「否」的都留白。这种系统的好处是,计算器能以无比精准的方式,记忆庞大数量的「是」或「否」答案,并准确无误地将这项数据随时予以储存和重制,且没有机器移动准确度的问题。而缺点则是,它的曲线是由小方格所构成的,因此若一开始设定的小方格不够精细的话,所复制出来的图案就不会像原本的曲线那般圆滑。图中,我将效果良好的数字复制图跟方格太大的图,两者之间的差异做了个比对。
数字复制技术的原理。这两张图都是由计算器将曲线分割成黑色小方格制作而成的数字影像,如果我们用的是数百万个微小方格(如上方),就会看到一条圆滑的曲线;但如果方格设定得太大,就会像下方的线条一样,图片质量就会差很多,而曲线的形状也只能被大致复制出来。现代高传真设备采用的是极细微的「方格」,所以我们感觉不到数字化的存在。
在知道了用于黑胶唱片制作上的「模拟技术」, 和用在 CD 制作上的「 数字科技」之间的差别后,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当初的问题了:「黑胶唱片比 CD 好吗?」而答案则是……能分辨两者之间差异的人非常非常少。
这项比较基础建立在黑胶唱片保持在完美的状态,且两者用的都是很好的设备。这一点是由两位音乐心理学家(Klaus-Ernst Behne 和Johannes Barkowsky)在 1993 年所证实的。他们找了 160 位「音乐系统迷」以及对 CD 和黑胶唱片有强烈好恶的人,请他们聆听这两种音乐重制的类型。即使黑胶迷一开始都认为,相较于黑胶唱片的「温度」,CD 听起来是「刺耳又呆板」,但其中却只有 4 位能分辨他们听的是否是 CD。而且,别忘了这批人可不是一般听众,他们都是相当有定见的发烧友。至于在一般听众间,搞不好每 100 人中只有不到 1 人能分辨CD和黑胶唱片声音的差异,而且这还是在 1993 年时期的实验。尔后的技术改良必定会再使能明辨两者差异的人数下降,让这种比较变得毫无意义。
许多这类 CD、黑胶的争论,是来自于人类对传统技术的留恋,这种情怀甚至可追溯至山顶洞人对于青铜箭头跟新发明的铸铁箭头何者较优的激烈争论。在 1930 年代时,由于新的录音技术能妥善处理音量大和音量小的乐曲,因而乐迷们反而怀念以前旧唱片上出现在管弦乐曲高潮时,那种破音效果的刺激感。之后到了 1963 年时,在一篇针对当时最新 RCA Dynagroove 录音技术的评论中,也指出某些听众发现这个新式的、更柔和的声音太过乏味。我个人则认为,比较黑胶唱片跟 CD 之间的声音差异,跟那些中央空调的滴答声、交通噪音,以及从背后传来幽幽地问这首爵士乐还要演奏多久的声音……相较之下,就没什么意义了。
发烧友
相关帖子
•
FiiO 推出专为发烧友设计的全系统台式 DAC/放大器 K15
•
IsoAcoustics 推出 GAIA Neo 音箱发烧友声学隔离器
•
Reloop 发布为专业 DJ、音响发烧友和音乐发烧友而设计专业存储盒 Cartridge King XS
•
这款pSLC固态硬盘是为音频发烧友而打造的
•
音响发烧友“黑话”指南
•
SVSound推出1000 Pro系列低音炮,将旗舰低音炮技术带给更多的影音发烧友
•
发烧友丨烧友经验总结,值得一看
•
多唱推出家用点歌机“王炸组合”,娱乐发烧友的装备整起来
•
论发烧友的修炼 hifi 专家观点
•
音乐发烧友的退烧良品:RAPTGO四单元楼氏动铁HiFi耳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回复
举报
gg101527
gg101527
当前离线
积分
665
好评度
0 点
665
积分
1
听众
156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积分 6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35 积分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积分 6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35 积分
积分
66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29 11: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验的还是听感~~~~`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录音棚工程项目
作曲与编曲
会员作品
录音/配音/混音
合成器/采样器/音源/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