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原生三态$ x) T, i9 T" [ P& P
5 G8 j0 ^& s: G s5 c2 d+ ^' b3 a4 }+ e3 `6 r" e1 u; W
: {: N# |5 \7 Q' d% O
8月29日,30日,一场名为“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演出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两天,让观众集中领略到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现存风貌。然而,关于民歌的真正原生态,你我又了解多少? + x, S) O/ H( z6 K6 o9 C
8 @; N7 g3 H& l
6 h i2 j7 r* j) z民歌原生三态% V" k9 L% ^& `7 K- r# l
" M! \$ U( L. [
源:民歌从哪里来- ~0 j/ o' j# Z/ c+ N
韩占祥,青海撒拉族歌王,今年67岁,小的时候家里贫困,生活很苦,在大山里放羊的时候,就听到老歌手们在唱花儿,一听就喜欢上了,一唱就是60多年。老人说,花儿其实就是一种曲调方式,中国的花儿分好多个类别,大概有100多种调式,老人所唱的是河湟花儿,据他统计,也有差不多67种调式。这么多种曲调是从哪儿生,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韩老说,在过去的过去,遥远的北方人为了生存,就开始走西口到了新疆等地方,远离了故土、家乡和亲人。对于他们那个地方的人来说,一出门上去就是高山,离开家以后,骑着毛驴走啊走,白天也走,晚上也走,只有起点,没有终站,走到哪里就歇在哪里,终于就来到了平川,心情那个舒畅啊,“上去啊那个高山者望平川”,望到平川后,却又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家里与亲人见面,想到这里,歌声中就又带出了哭腔,这样唱下去,然后经流行被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上去高山岭”的基本调式,但同样是这个调子,不同地方却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在“岭”字的尾音上加高加长,有的在“高”、“山”、“岭”三个字之间来回跌荡,老人说,这其实跟每个地方的地形有关系,人们所走过的地形不同,也都会不自觉地将这个行走的过程带进了歌声里,于是又形成了不同的调式。2 o/ _- T/ e% D, ?7 H
青海的花儿是这样形成的,而山西河曲的开花调爬山调,陕西的信天游,云南的海菜腔,也都曾经历相同的轨迹。事实上,不管是哪个地区的原生态民歌,都是该地区曾经一段主流生活的一种记录和承载的方式,它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原始风貌,同时也为承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传情达意的依据和工具。
) h* x# R* v4 [所以原生态民歌里更多的表达主题是爱情,民歌成了众多民族用来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在云南的一些民族,平时都生活在大山里,很少与外界接触,终于到了泼水节这样的节目,青年男女相聚一起,见到中意的对象,就会向对方唱一曲山歌,对方若中意,就把歌子对上,这感情也就对上了。% A6 S- J! w1 c# i
这样的感情表达起初是质朴的也是直接的,见到喜爱的姑娘,就是“粉白的牙齿樱桃的口”,但倘若大家都这么直愣愣地,姑娘就难得分出个高低,于是聪明的人就换了含蓄的方式:“五月端阳里亲了个嘴儿,九月里还想着”,这么一含蓄起来,民歌的味儿,也就这么出来了。
& i- _( i, d1 ?$ Q# F2 Y4 B
8 V& s) b* Q5 }/ b9 N6 b i味:民歌怎样好听8 V# B" s9 l$ o) j5 |, v& o
民歌最讲究的是一个味儿。你要说谁比谁唱的好,其实就是看谁比谁要唱的有味儿。有味儿的最先一个条件,就是要用方言唱,现在电视晚会上唱的那些个民歌,好听是好听,但当地的老百姓并不认,都是用普通话唱的,“歌子的味儿就没了”。( J$ V4 r) m* c, g/ X8 c
光有方言还不行,还得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来自山西河曲的62岁的歌王辛礼生就说到,这当中的绝窍就在于换气,有大换气和小换气之分。老人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五哥放羊》为例,学院派的歌手们用普通话唱,“单个里个等啊,五啊哥啊,放工来”,一下子就带过去了,但真正的民歌唱家们就很有讲究:先是“五啊哥哥哥哥”几个抖音儿,有一个大换气,再放慢了声腔,羞怯怯地,一字一顿地“放-工-来”,每个字之间都有一个小的换气,却把小妹妹神态的羞和俏与民歌的神和味儿都换出来了。于是有的唱得好的人,就这样被当地人称作了歌王。9 o6 }0 d3 K+ j# D
要成为歌王,还得有好多条件,首先是要有些灵性,很多歌王都是小的时候听别人一唱,马上自己就会的那种;第二一个,嗓子也得好,会唱的调子多。第三一个,就是要有即兴创作的本领,随便说到个什么主题,就能找出合适的调子,配上合适的词来,还要唱得有味儿,那才是真正的歌王。在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歌子唱得好不好,可不是看你一个音能唱多高多拉多长,那是专业学院的唱法,而是在于你的现场应变能力,人家出了上句,你能不能马上对出下句来。- q" O, O2 p4 R) O$ U* P! ^
歌王们对原生的民歌,往往还多了一些自由驾驭的本事。比如山西的一首老民歌《屹梁梁》,一般人就唱到“对面山上里的那个屹梁梁上那是一个谁,我就是你的哟那个二小妹妹”,但歌王们却
5 b, v n" O) w$ ?; e, U8 F% ~9 g* N0 h7 J/ Y. l
) V, O: s8 D: z! m& |9 D8 }& X0 d( B1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