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集结人类科学技术之最的哈伯天文望远镜,音响迷所谓High-end音响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了!当我第一次听到优质母带拷贝的声音(好比The Tape Project的Waltz for Debby),真可说是耳目一新,虽然所呈现的音乐"实体"与内容依旧,但就像是雨过初晴后的风景,也像是你换了一付更干净对焦更清楚的眼镜,所有的细节,音色与动态是自然浮现。这不正像是认真的音乐发烧友汲汲于喇叭的摆位,唱头针压0.01g的差异,追求更低讯号损失的方法,寻找更理想的声能转换器(transducer),如同HP所形容的,就是要想尽方法擦干净音乐与聆听者之间的那层层无形的玻璃窗,让我更能够"看清"窗后的音乐宇宙?以讯源来说,优秀的母带拷贝,轻轻松松的就跨过了那道门槛,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罐头音响里最大的"传真度"瓶颈其实是来自于讯源,而不是扩大机或是喇叭,更不会是线材!
天天与母带为伍的日子也有半年了,愈来愈认同音响大师Nelson Pass曾经说过的话(我也不是亲耳听到....也不知道他是何时说的....也不确定他会不会为这段话背书):
"I don't have deeply held feelings about sound of CD vs vinyl; they are different & I suppose if I really had my druthers,I would take a nice,high-speed,non-Dolby,analog tape; some of best things I've ever heard came from that source."
目前发行母带级拷贝录音版本的唱片公司愈来愈多,虽然取得价格成本不会低,但对于想追求最高等级罐头音响讯源的音乐发烧友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以及大有玩头的领域。再考虑到目前日益高涨的黑胶唱片市场(破万元的ED1或是重刻片比比皆是),以及合宜(甚至是"便宜")的盘带机取得成本,plug and play的特性....它绝对是发烧友可以考虑的一个参考级的讯源存在。另外,除了新发行的盘带录音版本之外,真的,我玩黑胶三十多年,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可以"接触"到许多伟大录音的更"初始"的音乐文本,也使得我与这些伟大音乐演奏的瞬间与历史现场的距离可以缩短到仿佛随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