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C) U: Y( y" j5 y5.1环绕声我知道,5.1.2又是什么?3 E1 c6 D- ~( ?2 M
2 ? D9 G: k: U% L# [! Q. D
) Z1 h$ q3 ?4 a& \. F, ~" f* }
; `) R. M; c! p但在这之前,先要说说上上周文章中,有观众提出了是否可以通过混音,将声源定位在头顶的问题,当时我虽然回复了,但出于字数的限制,并不详尽,而通过接下来的内容,这个问题也会得到更加详细的答复。
6 y& d- N7 e" D0 z" k4 C" R9 a
9 v' P- Z! y2 S0 W3 ?
' a) E" d# ]/ w0 K/ R) x, _* {一.通过频率进行声源定位7 f) r: v* C: w
1 n/ X& |( F% n2 w1 l+ J
/ S7 |7 T7 a8 R
如果你看懂了上一篇文章(你一定看懂了,对不对. A- C5 f8 I+ b9 m% ^
3 x) |* C5 J/ z- J/ w
因为这两个位置造成的不管是时间差和强度差都没有区别,理论上大脑应该分辨不出声源究竟在前还是在后,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松辨别声源究竟是在前方还是在身后,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m) c7 D# [0 I
: Z0 q1 ^6 N3 R3 f
! l H6 x0 J; A5 ~& x+ j
) T# Y$ ~7 ^* u1 T$ v G B由于声音到达的方向不同,反射声跟直达声的时间差会发生变化,因此形成一种与声源方位一一对应的频谱特性,而大脑可以相当轻松地分析出,从而分辨出声源的位置。
+ w: {2 S/ d9 k# e* j% i: K% _% k, d% F6 R1 k& a. M g
8 o2 i1 o1 @% O1 U' Z2 ?) D5 t+ \9 h" ]
% h4 t; L( G. P1 m( n3 c4 `' _/ B2 ~ z1 o4 x0 o
梳状滤波效应在以后关于录音的文章里还会被再次提到0 q# j0 R j3 u& ?
! Q( a+ b' p9 b2 f4 G/ L0 ~
5 e, U1 m1 R! H3 X
以上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高频信号,因为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延时非常小。除此之外,由于每个人的耳廓形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种定位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且存在一个后天学习过程的。笔者没留过长发,但据说当你把长发剪成短发,那一段时间你的定位能力会变差,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过来,广大长发读者可以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 i9 J" g/ i- M9 S+ ?) H) ~! y
; y' c; |/ `9 ^. F& c
+ L1 t7 Z \0 k/ V( {二.通过头部转动来定位- r4 Q+ ]3 u: o" k
5 S% S( v9 Z8 y! f6 @
. [7 F% g; |7 ~3 g2 n8 X! c
" P% m& Q& T7 K/ K* v! F `4 J
) k+ t f7 O' h3 Z3 n
3 w0 b* d, x- P! k V假设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我们把长发剪了,或者说我们通过手术换了个头,脑子一时间瓦特了,一时间不能通过频谱信息准确判断声源位置怎么办?9 E- k7 Y. Z9 f+ f
; S/ A( ~ p4 K0 n* V2 W( q& w
别慌,我们还可以通过头部转动来解决这种定位不明确的状况。
6 G. [7 f4 {! q0 A1 ]5 Q, X" e
' W5 m0 S$ t1 r" W- n- ~$ z. Z当声源的位置让我们感到懵逼时,通常转动一下头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为啥我们用耳机或者普通的立体声音箱玩游戏时能判断敌人是在身后还是前方,照理来说立体声重放系统(也就是一左一右啦)不足以欺骗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觉得声音在身后,事实上早些年笔者在玩吃鸡时,也时常会听不准前后,后来蓝洞更新加入了一个叫HRTF的功能,旨在让玩家更好地听声辨位,但不好意思,用了一次,立刻关了…
4 v+ j: R6 S8 ~1 q/ w4 z4 U- r, C% c) `" |3 ]
" e+ J; f" Z* }, |* t# ]" q
! _! W& W' F4 y2 r3 F$ }
% B4 w+ I/ w6 {. o! A8 [& T: R$ @$ o) R+ c: b1 V7 e" h4 T
HRTF其实是头部相关传递函数,简单来说就是模拟你的头、肩膀、耳廓对声音的作用,从而让你通过立体声的耳机或音箱,都能清晰判断出声源位置。" v+ x0 o% E$ E* Y: z2 I; n
$ F, u+ O/ Y+ t2 i7 ?2 k- I0 K: l/ J" E3 |( M6 h
6 j# M2 O4 w! i; M0 o; r
2 v1 }. l9 H) A2 o2 ]0 T1 B9 r' I8 s1 Y) p- v
但为什么不管用? q6 r% J# ]6 H; W+ L
) E2 Z$ A0 D' P7 D1 o/ U/ p1 m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每个人的耳廓是不一样的、头也是不一样的,自然也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HRTF,而蓝洞并没有对玩家进行采样,他们只是简单地给你套了一个HRTF,通过这一个函数处理的声音可能跟你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只会让你的大脑更加的迷惑,从而导致开了这个功能反而更难听声辨位。但如果游戏中的HRTF函数跟你实际的情况比较匹配的话,你倒是会觉得这个功能简直太棒了!
9 M" r7 d2 T/ k4 B; e0 V( W
3 O8 i: o- ^; c三.环绕声系统- G# a3 m1 Z1 U$ n( a7 @9 _
8 r( u3 y# o5 M/ z! R* q事实上在音乐领域,目前还是立体声的天下,有的人甚至还在用着单声道听歌呢(比如只有单个扬声器的手机外放),环绕声系统更多还是用在影视领域,比如大名鼎鼎的杜比全景声。
|% `4 h- W( ~' T
2 i2 H- I$ {5 L+ W6 J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混音,让声音感觉在头顶?正如我在回复中说的那样,对于立体声系统,我们是没有扬声器位于头顶的,所以我们只能去模拟,又因为每个人的头部、肩部以及耳廓等对声波的作用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并不能很好地让所有人都有一种真实的感觉,觉得声音在他们的头顶,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声音在头顶,有的则不然。5 V% W2 t" y: D( S$ E6 f
: ]% x9 ^7 a0 M; a/ v
9 {+ c- l; T" c0 _# j. T
. S5 o9 e* w6 R% A
V/ c! Z5 \# P6 S+ t+ M' _等等,扬声器还能挂在头顶?当然可以,5.1环绕声、7.1环绕声我们听多了,如果你不知道那个.1是什么,说的就是次低音单元,用于重放低频信号的(比如低于120Hz的信号)。对于家庭音乐工作室来说,大多数人还是一对简单的书架近场监听,用上文的方式说,就是2.0系统。到这你可能就明白了,5.1指的就是你耳朵的水平面上有5个扬声器,外加一个次低音单元,7.1、9.1同理。$ T7 l% L& \3 ^+ g7 d" V
! l5 t4 U; E: @, V F& f8 R& Q
5 s4 n: O2 a/ U4 Q3 v3 x C5 n5 o! m
! |! n- C# c8 m& D" S+ z7 h4 Z6 D# j& N3 q, \8 ]8 V6 r
/ h# P: C, m1 U4 Y3 i) c* w但如果你对家庭影院有一点点了解,你可能看到过5.1.2或者7.1.4这样的字眼,但最后的那个.2跟.4是什么意思?其实指的就是位于你头顶上方的扬声器数量,以5.1.2为例,在你的水平面上有5个扬声器,头顶有两个扬声器,地上还有一个次低音单元。在这样的配置下,我们要让一个声音位于我们头顶,就会是一个相对来说简单的事,你只需要把声音赋予到对应的通道上就行了。: `: j( c! t' f5 h# o. v. f! _
' |9 f3 @: Q; b6 P
) u% N0 G9 R3 k( R& e这对于影视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对于音乐行业来说,仍然是不太现实的,原因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环绕声没能在音乐上流行起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吧,毕竟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3 n5 J; D% J0 {: N
: T. s, {" G, c) L9 m+ B至此,关于听声辨位的内容就告一段落了,本篇也将会是笔者新年前的最后一篇文章,祝大家鼠年大吉,红包收到手软,年后我教大家如何合理花费你们的红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