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前笔者曾经评监过来自德国Ologe Acoustic型号为One的超迷你书架式音箱,当时就对这款出自德国某大学声学机构研究计画的音箱产品留下极为深刻之印象——原因无他,此款Ologe Acoustic One的音箱单元排列极具特色,而比一般书架式音箱迷你许多的超薄音箱设计同样出人意表。
其实,Ologe Acoustic是十分注重声学原理的厂商,旗下产品的外观造型绝非标新立异,而是基于声学原理的必然方向,他们也持续不断尝试让Ologe Acoustic音箱的声音表现更为全面。此次到达本站评测的Ologe Acoustic One V2是前款One的第二代进化产品,乍看之下无论音箱外观或单元配置都很近似,但其实前后两代的相似之处也仅止于此,其实由里到外第二代One V2都有更为用心投入之处,反映在整体音乐重播表现上,对于爱乐者而言就更有吸引力了。
除了前障板与后背板,整个音箱毫无平行面
乍看之下第二代Ologe Acoustic One V2所使用单元及音箱外观似乎与第一代One没有不同,但实际上它的音箱尺寸宽高深度各增加了约10%左右(由270mm×210mm×80mm变为235mm×300mm×110mm),约略计算音箱内容积增加了约50%。此外,Ologe Acoustic One V2所配备的中低音单元尺寸也由原本第一代的3.75寸增大为5寸,如此一来,Ologe Acoustic One V2的低频量感与延伸就比第一代更有发挥的空间了。
由前一张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侧面照片可以看到其顶板与底板是不平行的,让音箱摆放时前障板发声面微向上倾斜,使得高音与中低音单元的发声相位更为一致。从这张斜上方鸟瞰的角度观察,则可以发现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左右侧板也是不平行的,它们的宽度由前障板向着背板一路缩减,让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顶板与底板截面成为梯形,如此不但有助于降低音箱内的声波共鸣,也可减少一般方正音箱前障板左右两侧音箱绕射及低频的初次反射问题。
Ologe Acoustic音箱外观的特色之一就是高音单元并非仅有一个,像是前代One与此款One V2就配备了两支高音单元,其目的是增加高音单元发声的能量与厚度,使得音像的实体感更为明确,也由于高音频段可让两个单元合作分担,承受功率也更高。另一方面,Ologe Acoustic在高音单元外围设有弧形导波浅号角,它是使用石墨混入铝金属材料制成的。
Ologe Acoustic所有单元都是自家特别订制的,高音单元使用超短磁隙的音圈,而且在振膜后方就有一块曲率相同半球型元件,使得高音振膜后方同样有类似无背波负载的发声状态。至于中低音单元部分,从悬边、弹波、框架、音圈到磁力系统也皆为全新特殊设计,搭配该厂特殊的音箱结构与分音器得到最佳性能表现。
一般体型比较小的音箱,大多会使用低音反射式设计来增加低频的量感与延伸,但包括One V2在内的所有Ologe Acoustic音箱都是密闭式音箱架构。尤有甚者,Ologe Acoustic还在音箱内塞满了吸音材料,把音箱内音箱单元背面的空气容积降到几乎等于零的程度,Ologe的设计者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原来这是基于近似“无限障板理论”的发想,意图让单元有更精确的反应与频率响应。上图所看到的就是一支One V2音箱内所用到的吸音材料,左侧较小的圆孔刚好容纳中低音单元背部的磁铁,右侧长方形空间是容纳分音器的位置,至于“下半截的圆孔则拿来容纳中低音与高音单元,吸音材料确实将整个音箱内部塞得满满的!
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配备原厂称为ABase的桌上型底座(上图左下角黑色厚金属板),安装时先在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底下锁入两根螺柱。
将黑色厚金属板放上后,穿过底板圆孔露出的两根螺柱接着锁上不锈钢脚锥,如此一来就可将单元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震动能量,通过ABase底座前端的两根脚锥送出。至于ABase底座后端的另外的那根黑色脚钉呢?
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用户可通过调整这支黑色脚钉露出的高度,来设定Ologe Acoustic One V2音箱前障板的倾斜角度。对了,从这个角度也可清楚看到本款音箱所配备的金属材质音箱端子,这也是与前代One音箱不同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