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传导耳机的出现: ]" r/ |2 s8 s) O6 K2 ^3 |
. ^. c) I1 J6 E
骨传导耳机的出现是在1935年,艾格·汉德(Edgar Hand)首次开始给病人配备骨传导耳机以帮助其听到周围的东西,随后骨传导逐步纳入了医学研究范畴,直到21世纪初形成电子消费品被广大世人所知。
& P3 m" o6 J5 w4 w6 X& F# q3 c" R! R8 k. J( R. X9 W) @& ]
而更早的骨传导应用则是相传作曲家贝多芬之所以在失聪之后还能进行音乐创作,据说是尝试了由乔瓦尼•菲利波•英格拉西亚发明的一项技术——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的棍子就可以听到由颚骨传来的音乐。0 c" W q6 \" i3 j
! |, I! |4 [% v5 |6 k
- c% E7 @6 I6 ?& H- [9 q' o. F 骨传导原理
; i2 o* k; p" d& @' Q
. M8 I- |6 E/ H% H 一般把声音以震动的方式直接通过听小骨传递信号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U/ Y0 H( V$ b$ g. R. [
. K* S8 N$ q2 P+ H 骨传导原理是基于颅骨的震动而拾取声音,同样颌骨的震动也能引起颅骨的震动。但是平时我们不会使用自己的颅骨去感知声音,因为颅骨的震动是需要有一定能量的,普通的声音是不能引起颅骨震动来传递声音,只有有颅骨直接的接触才能实现骨传导。
2 p8 ?& ~8 [$ Z, x( X! l% @+ P
. u h5 g, M5 K1 c, W- J 骨传导耳机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开发。在考试的作弊工具中有一种是用牙齿咬住的耳机,通过颌骨的震动来实现声音传递,非常隐蔽,很难被发现。( O! R+ ^/ r3 a) o- g
( s1 i- Y+ Z& s6 h* F2 @3 \; O: v% V 当听觉器官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则可以利用骨传导原理制造的骨传导助听器来补偿听力。; l! i5 J/ @# U, S: _2 B0 H
( j& V. v8 ?; D) w% Y! n$ [
1 S( a+ E5 f, T" F 骨传导耳机的结构9 Y: s, g/ S) e) }" r9 h$ b& n
7 b: Q. I' x7 G
下面以某骨传导运动耳机为例,简单看看骨传导耳机的结构。这是一款专为运动打造的耳机,随机的配件比较齐全,还赠送了一个收纳袋。
# D3 y+ A! Z! R% r! d) O
u$ ~+ m) g" ^4 Z4 u! f5 X% o
X8 f4 z$ {2 [" b& {: a7 u
8 z+ }1 s$ j+ g4 G 耳机类似耳挂式,使用时可以挂在耳朵上,中间连接部分有很大的弹性,能够保证两个耳机中间贴合。这样即便做运动也不会因为松动而掉下来。, ]5 o% s3 h. r1 ^
1 D' L5 ]% ^$ o$ J' L 耳机呈扁圆形,侧面开有小孔,当发音时便于空气的流通。耳机的外表面还印有类似震动的图案,这说明是一款由震动而发声的耳机。3 o! J7 n l( F" o9 _; x1 H
3 G1 w# C' L% _/ }8 B3 j" x& C. U 耳机与耳挂的连接处,为一体设计,整体包裹着塑胶,很有弹性,能起到防止磕碰的减震作用。( ^' ? A {4 T2 x9 ~
* E) L) b! w% g: ]+ ]# G
: T" G! f8 {8 Q( _5 {, ]$ k& U& x, C1 a# h& R% Q
耳机与皮肤接触部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两侧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也是可以发音的。) m, ?) W/ t: }2 ]: X
5 P P% N6 e0 o
实际佩戴时,耳挂部分能够很好的贴合耳朵,并固定好耳机。
/ m S! R v& I8 D- T+ ]: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