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插件] 混音 Mixing 的基础观念

[复制链接]

9704

积分

7

听众

3937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7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 14: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anorama-假想声音的位置]

  Panorama通常缩写为Pan,在Stereo的状态下,让声音在左、右声道中调整位置,以达到把音轨错开、增加清晰度、避免乐器互相干扰等目的。正确使用Pan的功能,可以让声音更宽大、音场更深;当然,就像混音中其他元素一样,Pan的调整方式并没有绝对的对错,要视实际情况来判断;这边提供一些基本可依循的原则:

  [混音常见区域:中央、极左、极右]

  在混音中有三个区域最常出现:中央、极左跟极右。

  中央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位置,通常会留给vocal、大鼓、小鼓、Bass等等,虽然让大鼓跟bass紧密相连是现代音乐制作中常见的技巧,但在早期录音中却不那么普及,1960年代中期Stereo技术刚问世时,把乐团跟主唱分别pan在相对一边也时有所闻。这是因为stereo对当时的录音跟混音技术来说,还是种全新的、未确定的格式,所以Pan旋钮在当时混音Console上还没有出现,仅有一个三段式的开关,用来指定该音轨送至左边、右边的输出(或是左右都有,就像是在中间一样)。

  然而音乐元素被极端pan到某一边时,会造成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低频在某一侧被增加太多时,不平衡的低频能量会影响唱盘(早期LP、SP等黑胶)的制作。解决方式只有平衡两边的低频,或把bass、大鼓等等有着大量低频的乐器pan到中间。

  [BigMono]

  近年商业音乐与舞曲的发展,让混音师的主要任务,逐渐变成要让音乐成品听起来更为巨大、宽广,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声音pan到极左极右。虽然声音乍听之下似乎变得更明显,但实际上却会造成"BigMono"的问题。

  当一个混音中,有大量Stereosource被pan到极左跟极右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增加音场,反而因为所有声音都塞在同样位置,而破坏了每个音轨的定位与深度,所有声音相互重迭,反而失去了立体的空间感。在混音的过程中,要把声音Pan到极左、极右或中间,需要一个适当的理由。有些人在拿到一些声音素材时(例如合成器音色加上一些stereo的效果),就直觉地将其pan到极左跟极右,希望让衬底音色能尽可能听起来更宽更大,最终将导致一场频率分布的灾难。如果再把大鼓、小鼓与人声都放到中间,就会发现所有音轨频率间互相干扰;如果这些声音能被看见,它们将互相遮掩,让人无法分辨哪些在前、哪些在后。

  而解决方法,是把这样的Stereo素材其中一边舍弃,找一个位置放置它,以制造出自己的音场定位,而非Pan到极左跟极右。例如可以把左边的声音素材Pan到十点钟方向,而把右边的素材Pan到四点钟方向,这种做法会让整体声音定位更清楚、立体,若有需要,可以再加上一些效果让声音更符合我们期待的音场。让所有乐器有自己的位置,才能让所有东西听起来像是契合在一起的。

  [在Mono中聆听]

  有些混音师,会在混音的后半段于Mono跟Stereo间切换聆听,藉以检查相位一致性、Panning与乐器是否平衡。

  当Stereomix被合并为mono时,所有的反相因素将会产生抵消,降低整个音量,甚至可能造成某些声音消失,所以有些混音师会在mono中重新确认乐器的平衡,检查有没有哪些乐器互相遮盖了。因为在Stereo的状态下,寻找一个精确的动态平衡相当困难,因此混音完成后,最好是能在不同监听系统、不同的环境中聆听成品,确保混音后的结果能适应不同的播放情境。

  [Dimesion-声音的体积]

  声音的体积大小,也就是聆听者会接受到的空间感,通常在录音时便会受到影响,但现今在混音阶段,大多会加上一些效果来改变原始的空间感,例如加上reverb、delay或一些modulation的效果(如chorus或者flanger等等)。

  在混音的时候改变声音原始的大小,通常是为了制造一个聆听的空间感,或者增加特别的味道,让声音听起来更宽大或更深远。一般来说,我们会想象一个表演者所在的空间,例如酒吧、房间、演唱会的场地等,然后重新做出一个空间感包围原始的声音。

  小一点的reverb或者较短的delay,可以让声音听起来变大一些;当Reverb的decay小于1秒,而delay小于100ms时(实际使用时可能会用比上述更小的数值),会制造出一个小空间包裹着原始声音素材,让声音听起来较原本宽大。有时为了让reverb更符合需要,会在reverb上加EQ调整频率,而EQ的原则就如之前所提到,一切还是依靠你的耳朵来判断。

  这边有一些在音场上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大家

  利用频率来将Reverb分层,较长的Reverb伴随着较亮的频率,较短的reverb伴随较暗的频率。

  比起把ReverbPan到极左及极右,有时可以试试不同的Pan法。

  并不是所有Reverb都一定要Sendreturn,视情况直接挂在音轨上也可。

  使用Reverb把空间感变大,用Delay让声音变深。

  在主要乐器元素上使用较大的Reverb,可让整体音场融合得更好。

  而longdelay、reverb的pre-delay或reverbdecay等参数,如果调整的较为明显,会让声音听起来距离较深、较远。如果delay,predelay大于100ms,声音听起来感觉会是从较远的地方传来,在使用上就要判断最后Level的大小。当decay或delay小、leval大声的时候,声音听起来较明显;当decay或delay长、leval较大时,声音听起来较远。

  当Delaytime跟曲速同步时,增加效果深度比较不会引起注意;很多混音师会把delaytime与拍速Sync起来,让delay效果更融合在曲中。但这并不表示delay效果一定要跟拍速同步,只是不这样做,效果会显得较为突兀、容易被注意,而这也可作为一种特殊效果。Reverb如果能够跟歌曲速度同步,同样也会有较融合在曲中的效果。

  有时录音室会采用RE-Amping的方式来改变声音的环境音,也就是把原本的乐器声用音箱放出后,重新用麦克风收音,过程中麦克风的种类、收音位置与周遭环境都会影响收到的声音,改变原本乐器空间感与音质,好坏则因人而异,但声音一定会跟原始素材有所不同。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704

积分

7

听众

3937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704
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4:30:55 | 只看该作者
  [动态(Dynamics)]

  控制动态是指让音量大小维持平均,让太小声的被听见,太大声的被减弱。在现代音乐不断要求声音越大越好及经常使用Compressor压缩的情况下,「动态」对混音来说变成重要的因素。在混音上使用动态控制器,最主要是为了:

  控制动态增加效果

  动态控制的Plug-in,基本上包含了Compressor、Limiter、Gate等,经由这些工具来对音量动态进行控制。经过压缩的声音会较为紧实,在输出阶段可让整体音量往上提升,然而过度的压缩会使声音失去活力与表情,若动态范围过大也容易造成输出破表让声音破掉,如何拿捏是混音中需要再三琢磨的课题。

  [Compressor]

  Compressor最主要的控制参数为Threshold跟Ratio。Threshold会决定Compressor在何时开始动作,例如设定在-20dB,表示当音量超过-20db时,Compressor就会进行动态上的压缩。Ratio基本上类似压缩的比例控制,假设设定Ratio在4:1,这表示每4db的音量,在超过Threshold设定的门坎时,会透过Compressor的压缩变成1db;同理,8:1就会变成每8db的原始音量只有1db输出。

  如果以考试分数来举例,假设某次期末考成绩普遍不佳,但仍有少数同学接近满分,老师希望调整期末考的平均成绩同时避免有学生分数破表,这时候Compressor的概念就可以套进来;假设以60分为标准,超过60分的分数以2:1压缩,然后再加上20分为调分后的成绩,这样原本60分以下的同学,就等于成绩直接加上20分,而70分的同学,调分后会变成60+(70-60)/2+20=85分,而100分的同学,则[60+(100-40)/2]+20=100,仍然维持满分。在经过compressor压缩之后,整体数据便可以再往上增益而不会爆音,这便是compressor的常见用途。

  大部分的Compressor还有attack及release变量,Attack会决定Compressor多快开始动作,Release则决定压缩的时间和时结束。有些Compressor还多了Automode,让这两个参数自动配合音频的原始动态来变动。

  到这边应该可以了解,动态处理器其实就是执行gainreduction的动作,也就是把音量变小。那为什么会说,让声音变大需要使用这些效果器呢?因为当我们把比较大声的部份做压缩后,才有空间把整体音量再往上提升,也就是Make-UpGain,或OutputGain,来把减少的音量补回来。

  [Limiter]

  而Compressor跟Limiter最大的差别是在设定的方式,当我们把Compressor的ratio设到10:1以上,就会跟limiter有类似的效果。基本上limit就像一道讯号墙,当音量到达那个门坎后,就只允许原始讯号超过一点点,大部份的音量被强制压缩在Limiter的范围中,整个斜率看起来会接近一条水平线。

  Limit通常用来保护输出讯号不致于过大,导致喇叭,或者音量过大造成的问题。而有些混音师也会在bass上使用,让bass的动态不至于过大,让混音变得容易一些。

  [Gate]

  Gate就像一道门,是透过threshold来控制门的开关,来决定讯号通过与否。可以用来让声音只有在我们希望的时间发出来,也可以用来消除一些串音的问题,例如:录鼓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有Oneshot,只有那一声小鼓声,或是只有那一声大鼓,但是小鼓mic会收到其他部分的声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gate来消除多余的声音,或者可以用来消除一些环境的或amp的杂音,或者可以让声音结束的比原始的讯号快。

  这里有一些例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Bass-大部分的bass持续演奏同样的某些音,并且比其他乐器大声,有一些又很小声。我们利用compreesor来让这些差别减少,使得音量平均一些。

  Leadvocal-大部分的歌手演唱每个字及每个旋律线时并不会在同样的level上,所以有些字会听不清楚compressor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每个字都被听见

  大鼓或小鼓-有些时候鼓手不会每一下都打的一样。compressor可以让声音强度比较接近。而Gate可以避免鼓组中的延音影响到下一个声音出现造成混淆的状况。

  把Compression当成效果使用时,也可完全改变声音,透过适当的设定,还让声音听起来更靠近、更有侵略性与刺激感。

  在调整compressor时,过快的Attack反而会减少原始讯号的Punch,而太长的Release会让Compressor压缩到下个讯号的出现。因为Attack跟Release会强烈的影响到声音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用最慢的attack,最短的Release开始设定,慢慢的将attack加快,直到感觉乐器声开始「变钝」,就先停在这个点,接着将Releasetime慢慢增加到下一个声音出来之前,避免压缩到下个声音,最后跟整体混音进行比较看看设定是否合适,目的是让Compressor的运作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此外,Compreeor会让主要频率被压缩较明显,因为主要频率包含了声音中较大部份的能量,因而被压缩的比例就越多。越少的压缩量(6db或更少)对于动态的损害就越少,但是这并没有一个一定的方式,有时候我们也会对于电吉他或者鼓、人声进行大幅度的压缩,端看实际情况而定。

  以下来介绍一些压缩使用上的小技巧:

  小鼓:通常我们会使用gate,让小鼓只有在被敲击时发出声音,并把小鼓讯号作为side-chain的输入来控制其他轨的音量,使它不受到大鼓或其他声音的影响。

  人声:大概3:1到4:1都是适当的起始ratio,Attack可以从慢到快,而Release从快到慢,并设定Threshold让Gainreduction大概在4到6db左右。

  Bass:有时可使用limiter设定Threshold,让Gainreduction约略在3dB或4dB左右,让bass在混音中站的更稳。

  吉他:较高的ratio例如8:1或10:1,通常可以起很好的作用,要注意Threshold需设定在不会让吉他被中断的位置,并且把Attack跟Release配合拍速进行设定。

  对整组节奏组进行压缩:在一个bus上使用stereo的compressor,并于整组鼓的音轨间使用bus做效果的sendreturn,有时也可包含bass。接着,让compressor进行比较强的压缩,至少10db的reduce。并增加一些高低频(6~10db在10k及100Hz左右)到被压缩的讯号中,最后于混音中调整compressor的输出音量。这样可以使节奏组整体听起来更大并更容易控制,却不会有过度压缩的问题。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704

积分

7

听众

3937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704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4:32:5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音乐与混音

  1.1音乐,一个简短的介绍

  你热爱音乐。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进行混音是因为音乐代表我们的激情,即使不是最伟大的也没关系。不管我们是从何种角色开始进入混音领域的,歌曲作者,音乐爱好者,演奏家,甚至是录音棚里端茶倒水的小角色,这都没有关系,我们队音乐的热爱让我们进入了混音领域,并且希望努力参与其中。

  现代科技将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边缘化。比如文学阅读,很多人已经不再看书,而转向看屏幕---手机或者计算机的屏幕。但是对音乐而言,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扩展了音乐的传播范围,提升了音乐的品质。所有的发明,如蜡筒、无线电广播、磁带、CD、软件插件,无一不使得音乐的存储、消费和制作更加便捷。而互联网作为人类最有影响力的发明之一,或许正是当今音乐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现在,仅仅通过鼠标,我们就可以完成从试听到购买新的音乐产品的全部过程。音乐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从客厅、汽车、商场、到电视,甚至是理发厅。如今的手机早已具备了MP3播放功能,音乐几乎无处不在。

  音乐与混音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除了被用于混音的基本音乐素材以外),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应该从讨论并不久远的过去开始。历史告诉我们,在西方世界,宗教音乐一直占有主导性的地位,直到19世纪,作曲还是为宗教服务的。世俗音乐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逐渐发展,在贝多芬时代,世俗音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贝多芬具有勇气和创新精神,他的音乐和人们对其音乐的感受改变了音乐思维的方向。ErnestNewman在评论贝多芬的交响乐曾经写道: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