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世纪由于意大利罗马教廷重视歌唱,众多男童受到非人的阉割术却成为优秀的歌手,其歌声婉转动听,盛及一时,被称为阉童歌星(Castrati)。美声学派早期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以阉人歌手的唱法为依据的。那时一般只分两个声区,假声(Falsetto)和全声(Voce di Piena)。到了加西亚时代,注意到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支持(Support),这在以前都不曾提及。加西亚在晚年将声区分为三个:胸声区、中声区和头声区。头声的训练最难,又是每个唱高音的歌者所期盼能够得到的。大家共同的意见是,发音要向前向上。
欧洲学者在声区转换时也讲混声(Mixed Voice),但他们不是讲真假声的混合,而是讲共鸣腔的声音混合。邹老讲在中声区真假声就开始混,然后向头声区过度,其方法无非是依靠调节真声带和假声带的技术;欧洲讲调节气息使声音在各声区融合一体,换声时采用的方法是Messa di Voce,意思是靠气息将声音由极弱 转到极强,再由极强转到极弱。这是意大利美声唱法在练习声区转换时最长久不衰的方法,对弥合两声区的间隙极有帮助。由于这种气息是靠横膈膜来供气推动,因此可随意变换强弱,这是假声所做不到的。假声的气息量很小,不靠横膈膜,基本是靠喉部吸来的一点气息控制,故绝不能发出宏大的声音。邹老书中列出了一些乐句,例如在一个单音上的真假声交替,练习时是一个真声一个假声,这不难做到,只需来回调换真假声带的位置即可完成(麻烦不麻烦,科学不科学且不做评论),但对如何就混到一起了、两种声带机能怎样达到合二而一、真假声的接合点在哪里并无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邹老称当把真假混合声掌握好了,歌唱者会心悦诚服地说“啊,太妙了!感情唱高音就用一点劲儿。”中国在现实中支持和掌握了这种方法的人不少,但每每看到他们站在舞台上还是用那么大的劲,即使是沈湘的弟子们真正敢唱高音的也几乎没有,女声比男声的情况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