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0 08: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B、数字化音乐教育对电脑音乐专业的要求
1)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为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首先表现在它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拓展。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运用在和声课的教学中,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如当教师在弹奏某一和弦时。在电脑屏幕立即会出现乐谱,同时听见声音。这解决了乐谱显示与和声听觉效果的同步。使和声教学更加轻松自如。尤其是当教师在弹奏复杂的和声功能连接和进行复杂和声分析时,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更能发挥它的优势。
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运用在复调课的教学上收益更加明显。教师可以分步演奏出每一个声部,然后同时播放,使学生能够整体感受到不同声部组合的效果。尤其是许多复调技术性很强的写作之中,如倒影的写作,使用电脑音乐的一个命令便可轻松的获得。又如卡农的写作,同样用电脑音乐中的拷贝命令和移位命令就可以完成。即省力又省时,而且可以创造出复调写作的无限的可能性。
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运用在作品分析课程之中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总谱的同时听到乐谱的实际演奏效果,可以通过乐谱仔细的分析乐曲的旋律、和声、节奏、结构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对乐曲的风格、特征等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乐曲的精髓。
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运用到配器课程的教学之中,可以改变传统"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配器的同时,即可听到各种乐器实际的配器效果,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
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运用到视唱练耳之中,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规范、容易,并且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特别是一些较难演奏的音乐,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上课的内容通过简单的电脑音乐系统进行播放,避免了演奏的错误,即准确又省力。使学生在听写过程中得到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在新型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不仅可以扩展听写和训练的范围,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作曲主科教学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支持。它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写谱的问题。过去的手工写谱,速度慢,不易修改,而运用电脑音乐软件和简单的midi键盘便可以使写谱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不仅是速度快,而且规范化,能够完成复杂的乐谱写作,易修改。在电脑音乐软件的支持下,通过键盘演奏来写谱,可以达到乐思、写谱与音响同步,使乐思十分连贯,便于捕捉创作中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实际的效果,乐谱的抄写工作也变成十分愉快的事情。使得教学与学习十分生动;二是扩展了实用作曲教学的可能性。中国的作曲教学主要集中在欧洲传统作曲法与现代作曲法的教学方面。对于非欧洲传统音乐以外的音乐风格的教学很少涉及。比如对拉丁美洲音乐中的探戈、桑巴、博桑罗瓦等等音乐形式的写作;美国的爵士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以及大乐队等的写作形式都缺乏了解。另外对世界各民族不同风格的写作更是知之甚少,而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的过程来弥补,因为在国外的许多电脑音乐制作教程中包涵了世界上许多这些方面研究成果。如通过MIDI文件的交换,我们可以获得这方面的大量信息。
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运用于传统音乐学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十分有效。我们可以通过许多电脑音乐教学软件进行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音乐分析:如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多媒体软件。又如,在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之中,在讲到阿拉伯的音乐律制与印度尼西亚佳美兰的音乐律制时,用电脑微分音制作出来的范例使学生对这两种音乐律制有了真实的感受;又如,在谈到世界各民族的乐器时,通过电脑音乐制作的软件使我们既可以看到乐器的图片、演奏片段也可以听到乐器真实的声音以及各种演奏技法的介绍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音频和视频的采录和编辑已经可以通过电脑音乐制作轻松来完成,几乎所有音乐学课程的电子课件都涉及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于演奏专业的教学来说同样十分有效。在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辅以电脑音乐制作的设备,可以使演奏者通过对自己演奏的录制找到自己的缺陷。另外,演奏者在电脑音乐制作出的模拟乐队伴奏下进行协奏训练。可以培养立体的音乐思维和全面的音乐素质。
2)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为国民音乐教育事业的实施打开新思路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运用于国民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满足人民大众音乐学习的需求将十分有利。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建立起一种自信。过去,有一种偏见,认为,音乐的学习只是天才的事情。使大多数人对音乐的学习抱有一种高不可攀的畏惧感;就教育者来说,也认为音乐教育是极其少数人的事情,而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然而,事实上音乐是每一个人的需求,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与音乐打交道,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进行交流,许多人都有音乐创作的冲动,音乐表演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和愿望将会越来越强烈。社会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音乐教育,这主要是针对大多数人的音乐教育。由于过去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的是"手工作业"模式,周期长,成本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会失去信心。而电脑音乐制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大多数专业音乐工作者来说,它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好工具,它不但可以省去许多繁重的重复性劳动,而且还能直接对创作或者演奏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我们营造出更美妙的音乐氛围。同时,它又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够循序渐进地指导那些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顺利
地走人新音乐的世界,使他们越来越熟练地实现对音乐的追求。通过电脑音乐制作的学习,写谱不再成为难事,演奏不再成为难事,音乐创作也不再成为难事。在电脑音乐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一个人可以完成各种乐器的演奏,甚至可以完成大型乐队的音乐创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来看,电脑音乐制作不仅是制作方式、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
三、电脑音乐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1)专业化电脑音乐制作人才的培养
首先,建立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从事电脑音乐制作的专门人才。这是一种集音乐创作、演奏、制作为一身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十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不仅可以创作电脑音乐特有风格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为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和电脑多媒体等传播媒体创作或制作音乐。
从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一名电脑音乐制作人可以独立操作一套设备完成作曲、配器、演奏、录音合成的全过程,可以大大缩短了音乐创作的周期,节约音乐制作的成本,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电脑音乐制作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使大量商业音乐的制作都选择这一方式,甚至以管弦乐乐队形式创作为主的传统好莱坞(Hollywood)电影音乐、迪士尼(Disney)动画音乐都大量采用电脑音乐制作来完成。例如美国正当红的作曲家 John Nordstrom 创作的电影《威廉王子》主题音乐:这部电影的所有音乐,没有使用真乐队录音,但是却具有与真实乐队相媲美的效果;又如动画片《恐龙》的音乐,由作曲家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创作:这部电影的所有音乐,也没有使用真乐队录音,它不仅有真实乐队的效果,同时还有真实乐队不具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如最近正在上演的中国电影《聊聊》(陈国星导演、安平作曲)中那充满了人性化的音乐语言,十分感人的主题音乐,也完全由电脑音乐制作来完成。另外将电脑音乐制作与传统乐器的使用相结合也是既省事省力又行之有效的办法,2001年上海国际音乐节演出的京剧专场中的开场音乐《中国贵妃》,由梅葆玖、李胜素演唱,杨乃林作曲、张永春制作。除了京剧三大件(京胡、阮、板鼓)之外,其余全部由电脑完成。
另一方面,电脑音乐制作的学习过程和电脑音乐的制作过程是对音乐完整、全面和多元的认识和体验过程。这样的音乐人才不同于过去的音乐人才。过去的音乐人才是单一的音乐人才,电脑音乐制作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
从使用的器材看,由于电脑音乐制作中主要使用电脑和数码乐器、数码录音设备,一方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及小型化的设备,高质量地完成复杂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另一方面也对专业的电脑音乐制作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在专业方面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 独立的创作能力
2、 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良好的理论技术水平
4、 丰富的音乐修养
2)电脑音乐制作专业课程对传统音乐教育的辅助和扩展
建立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绝不仅仅是培养少数的高、精、尖的电脑音乐制作人才。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专业的建立,促进有关这一专业学科的课程发展,使电脑音乐制作更加系统化,体系化,对其他传统音乐教育起到辅助和扩展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数字音乐教育的普及、发展以及水平的提高。 |
|